基本信息
書名:首都科學講堂:名傢講科普5
定價:36.00元
作者:周立軍
齣版社:中國齣版集團,中國對外翻譯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500122401
字數:
頁碼:18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分享智慧的果實總是讓人感到快樂的。北京市科協開辦“首都科學講堂”,就是基於充分利用首都知名專傢雲集、科教資源豐富、學術交往頻繁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將科學名傢請進“講堂”,宣講科學知識,探究科學思維,傳播科學文化;同時,在互動現場通過科學名傢心路曆程的真誠袒露,與聽眾的問答碰撞,讓人們得以親身感受科學名傢特有的精神內涵與人格魅力,從而走近科學名傢,走近科學,激發自己在人生路上理性思考、快樂前行。
目錄
顧秉林 分享智慧的果實(前言)
田 力求達到好的傳播效果(序言)
單元 科學教育
伊瓦爾·賈埃弗 諾貝爾奬與科學的未來
在應用科學裏麵,所有的行為都要有所發明。換句話說,就是不再把發現新的自然規律放在首位,而是更強調發明創造。人們應該搞發明創造,因為這很重要。
鄔賀銓 信息時代創新的機遇與挑戰
美國人說他們從中國少進口一個iPod,中國外貿錶麵上下降瞭150美元,但實際上隻少瞭4美元,因為隻有4美元是中國的附加值。所謂中國製造實際上是世界製造,中國隻是做瞭其中低端的那部分。
李象益 談談科學教育的創新與發展
在進行發散思維時,腦有更多的神經元被激活;在進行聚閤思維時,腦被激活的神經元相對較少。而科技館教育正是運用瞭發散思維的理念推進開展創造性思維活動的。
第二單元 縱覽世博
孟育建 中國與世博會的曆史與未來
追求進步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也是貫穿世博會整個發展進程的主鏇律。世博會始終順應人類發展進步的潮流,不斷與時俱進,演繹著人類對“進步”理念的新詮釋
張利 國館六記
中國館既是上海世博會上東道主國傢的主場館,又是世博會後存在的上海市重要的博覽建築,其誕生的過程凝聚瞭包括決策者、設計者、建設者等眾多人的智慧與勞動。
第三單元 解讀流感
侯雲德 人類如何對付新發、突發傳染病
我國在“十一五”期間,把重要傳染病的防治列為國傢的重大科技專項,這是我國為保護人民健康,維護民生和社會的穩定,以保證我國的經濟能持續發展做齣的重要舉措之一。
李連達 防治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
對於甲型H1N1,大傢關心的問題就是病毒的變異。到目前為止,我國發現幾個病毒株有一點小變化,嚴格的說還沒有真正達到病毒變異的程度。病毒變異是一個需要我們警惕的問題。
趙鎧 漫談流感病毒與甲流疫苗
在指導下統一行動、通力協作,在短短的幾個月內,研製齣安全有效、符閤國際標準的甲流疫苗,並在全球率先開展瞭人群免疫接種。這是我國在流感疫苗研發領域的新突破,取得的成績得到瞭世衛組織的肯定。
張勇 人類與病毒之間的戰爭
人類與病毒之間的戰爭是永恒的,人類能夠贏得一場又一場的戰役,是依靠手中強大的武器--科學方法和現代醫學技術。在重大疫病麵前,人類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總能化險為夷並取得終勝利。
第四單元 綠色空間
顧真安 綠色建材與建築節能
建房主要靠建材,要消耗不能再生的地球資源、能源,還要汙染地球環境;我們缺的是土地、礦山資源和優美的環境;唯有把人民的聰明纔智,把人的潛力挖齣來,而不應該低成本地大量使用地球資源,無止境地生産建築材料。
錢七虎 地下空間大有可為
多重利用有兩個方嚮:一是地麵上沒有建築的這些區域可以利用,二是已經建成地麵建築的地方也可以通過緊密化,通過功能變化來實現土地的多重利用。具體來講就是要把城市的交通放到地下去。
周立軍 科學傳播要與時俱進(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科學教育推動科技館博物館創新發展
早的科學技術博物館是自然曆史博物館。在科學的萌芽時代,人類對自然界的研究還是宏觀的和描述性的。自然博物館是自然科學傢工作成果的檢閱場所,他們把到世界各地進行探險、考察發現的動物、植物、礦物標本帶迴到博物館裏,一方麵作為研究資料,另一方麵選擇一部分陳列齣來供人參觀。自然博物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臘,近代主要齣現在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其中具有代錶性的是1753年的大英自然博物館。
19世紀初到20世紀初,齣現瞭工業技術博物館。其中具有代錶性的是1802年成立的法國工藝研究院博物館、1857年成立的英國科學博物館、1903年創建的德意誌工業與科學博物館,都是次工業革命的産物。這個時期技術上的發明創造大量湧現,蒸汽機的發明、火車和輪船的齣現以及電的應用,奇跡般地改變著社會的麵貌。於是,機器和科學儀器等人工製造物開始進入博物館。
工業技術博物館初主要收藏、陳列實物,進行包括分類學在內的各種研究。比如:早的自行車、汽車、飛機如何發展到現在的自行車、汽車、飛機,通過發展史使人們瞭解科學的未來和科學的規律。早的自行車,前輪很大後輪很小,到現在演變成兩個輪子一樣大,而且摩擦係數很小、成為人們便捷的交通工具。工業技術博物館和其他專題館、主題館,如農業、交通、機械、電力、通訊等博物館的齣現,形成瞭20世紀科技進步,工業發展的曆史文明寶庫。
隨著人們深入瞭解科學與技術的內涵願望的增加,博物館的展示方式也不斷改進。為瞭嚮觀眾說明機器內部構造和工作原理,在展齣實物之外,也展齣一些剖開的機器和可動的模型,同時把一些能夠說明科學定律的實驗裝置也引入博物館,並讓觀眾自己動手,以便加深理解,國外博物館稱這種展教方法為觀眾參與。觀眾操作展示設備的方式包括按電鈕、撥動手柄或拉杠杆等。當年率先大量采用觀眾操作設備的德意誌博物館,曾獲得世界上個“按電鈕的博物館”的美稱。後來的發展證明,這正是科技博物館教育中富有生命力的部分。20世紀科學教育逐步深化,到瞭40年代齣現瞭個大量、集中反映科學原理和應用的科學館,就是法國巴黎的發現宮。
……
序言
分享智慧的果實總是讓人感到快樂的。將科學名傢請進“講堂”,宣講科學知識,探究科學思維,傳播科學文化;同時,在互動現場通過科學名傢心路曆程的真誠袒露,與聽眾的問答碰撞,讓人們得以親身感受科學名傢特有的精神內涵與人格魅力,從而走近科學名傢,走近科學。
——顧秉林
這一輯的《名傢講科普》中,11位科學名傢(其中6位是院士)立足於他們所熟悉和專長的領域,縱橫古今中外,講述瞭一個個有趣的科學故事以及他們自已的探索發現和研究心得。它真切地體現瞭“首都科學講堂”的理念——公眾與科學傢平等交流、深入對話,共同分享智慧的果實。
——田
今天的“首都科學講堂”,其運作方式與傳播機製正日趨成熟,影響也越來越大。作為北京市科協為科學傢和公眾搭建的一個分享智慧果實的平颱,”講堂”業已成為北京市經常性科普的一個亮點,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和學習型城市建設的一塊陣地。
——周立軍
我認為大部分基礎科學的定律都被發現瞭,然而我們還需要科學,因為我們需要科學幫助我們做齣新的發明創造,這是科學能夠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因。
——伊瓦爾·賈埃弗
經濟危機將催生技術革命,信息技術正醞釀重大變革,信息産業還將至少在今後10年繼續保持高速發展勢頭。
——鄔賀銓
科技館已不是一座傳統的科技博物館,而是一個課堂,一個實驗室,一個適閤於時代和未來教育要求的特殊學校。
——李象益
100年前,中華民族積貧積弱,內優外患:100年後,中華民族走上瞭復興之路,終於要圓百年世博夢。
——孟育建
公眾對建築文化的更多關注是社會經濟發展到階段的必然結果,奧運會、世博會大規模場館的集中建設為這種關注的發展提供瞭推動力。
——張利
自古以來,人類的曆史就是與傳染病作鬥爭的曆史。
——候雲德
一個好的中醫大夫,用藥是韆變萬化的.因為懂得辨證施治,隨癥加減,因人而宜、因癥而異,韆變萬化,所以對於“甲流”而言,效果很好。
——李連達
什麼叫裂解?就是把病毒給破碎瞭。疫苗不但是滅活的、是死的.而且是破碎的病毒,所以更安全更可靠。
——趙鎧
人類與病毒之間的戰爭是永恒的,人類能夠贏得一場又一場的戰役,是依靠手中強大的武器科學方法和現代醫學技術。
——張勇
綠色建材支撐節能建築,將大大減輕我們國土資源的負擔,改善人們生存環境,確保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建材與建築支柱産業。
——顧真安
地下空間開發,不但地麵可以利用,下麵還可以利用,而且下麵利用不但是在淺層的地下空間可以用,還有深層的也可以用。
——錢七虎
這套《首都科學講堂》係列書籍,我簡直愛不釋手!每次翻開,都能被作者們那深邃的思想和獨到的視角所吸引。他們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思維的引導者。看著他們娓娓道來,從最基礎的科學概念,到最前沿的理論探索,仿佛我置身於一個知識的海洋,每一個浪花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尤其是對一些復雜問題的解讀,他們總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輔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讓原本枯燥的科學知識變得鮮活有趣。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忍不住停下來反復咀嚼,思考其中的深層含義。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更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洗禮和思維的躍升。很多時候,我會把書中的觀點與現實生活中的現象相結閤,豁然開朗,發現許多之前從未注意到的聯係。這套書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不僅教會瞭我知識,更重要的是,它點燃瞭我對科學探索的熱情,讓我看到瞭科學的魅力和廣闊前景。無論是對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基礎的讀者,都能從中獲益良多,感受到知識的力量。
評分我是一位對生活充滿熱情的讀者,總是在尋找能夠拓寬視野、激發靈感的內容。這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這套《首都科學講堂》,特彆是這本,讓我驚喜不已。它不僅僅是關於“科學”的科普,更是一種對“科學思維”的滲透。作者的文字裏沒有冰冷的公式和枯燥的定義,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流暢的敘事和充滿智慧的洞見。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宏大議題時的角度,他總能將復雜的概念抽絲剝繭,呈現齣其內在的邏輯和美感。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與一位睿智的長者對談,他們分享的不僅是事實,更是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對世界運行規律的深刻理解。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是被固有的思維模式所限製的,而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幫助我看到瞭那些盲點,並鼓勵我以更開放、更批判的態度去審視周圍的一切。它讓我明白,科學不僅僅是關於“是什麼”,更是關於“為什麼”和“如何思考”。
評分不得不說,周立軍老師的這本《首都科學講堂:名傢講科普5》簡直就是一本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我一直對宇宙的奧秘充滿好奇,但往往因為那些艱深的理論而望而卻步。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從地球的誕生到星係的演化,每一個階段都被描繪得如此清晰而引人入勝。周老師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他能夠將那些高深的物理學、天文學概念,用一種詩意的、充滿想象力的方式呈現齣來,讓人在驚嘆宇宙之浩瀚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嚴謹邏輯。他不僅在講解科學知識,更是在傳遞一種科學精神——那種對未知的好奇,對真理的追求,以及對理性思考的推崇。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黑洞的章節,周老師用一個個生動的比喻,將那個神秘而難以理解的天體描繪得栩栩如生,讓我對宇宙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這本書讓我明白,科學並非遙不可及,它就隱藏在我們身邊,等待我們去發現,去探索。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在職場打拼的普通人,我時常感到知識的更新速度太快,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這套《首都科學講堂》係列,尤其是這本,給瞭我一個喘息和重新學習的機會。周立軍老師的文章,字裏行間透著一種沉靜而深刻的力量。他不會用華麗的辭藻去吸引眼球,但每一個字都飽含著他對科學的理解和對讀者的真誠。我最喜歡的是他對於一些看似離我們很遙遠的問題,卻能引申齣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思考。比如,他可能會從宇宙的誕生講到人類的起源,再聯係到我們個體存在的意義。這種宏觀與微觀的結閤,讓我覺得科學並非陽春白雪,而是與我們的生命緊密相連。閱讀時,我經常會暫停下來,默默地迴顧自己過去的一些想法,並嘗試用書中所學到的科學觀點去重新解讀。這種過程讓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清醒和釋然,仿佛積壓在心頭的迷霧被一點點驅散。
評分這套書,特彆是這本,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科學可以如此優雅!我之前總覺得科普書要麼過於淺顯,要麼過於深奧,很難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點。但周立軍老師的文章,卻做到瞭這一點。他的語言流暢自然,仿佛在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而不是在硬邦邦地灌輸知識。他善於運用類比和比喻,將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我喜歡他在文字中流露齣的那種對科學探索的熱情和對未知世界的敬畏。讀他的書,你會覺得,每一個科學發現背後,都蘊含著人類無數的努力和智慧。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的熏陶。它讓我看到,科學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實用性,更在於它能夠激發我們內心的好奇,引導我們去探索更廣闊的世界。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方式也得到瞭很大的啓發,看待問題更加多維和深入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