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2008中国保险前沿问题研究
定价:30.00元
售价:20.4元,便宜9.6元,折扣68
作者:李扬,李光荣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01
ISBN:97875058770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2008中国保险前沿问题研究》是一部关于中国保险业问题研究的理论文集,《2008中国保险前沿问题研究》收入了共二十余篇专业保险问题论文,内容涉及保险公司诚信机制、保险产品、农村保险体系、保险资金投资、地铁工程风险、保险资产管理等。
这本书简直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作为一个对保险行业一直抱有好感,但又总觉得隔着一层迷雾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保险业发展脉络、深入剖析行业现状、并能前瞻性地指出未来发展方向的书籍。而《2008中国保险前沿问题研究》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没有流于表面地介绍各种保险产品,而是着重探讨了在2008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书中对当时的市场环境、监管政策、技术发展以及消费者行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对保险不仅仅是“一种合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认识到它作为一种社会风险管理工具、经济发展助推器以及金融市场重要参与者的多重角色。书中引用的数据翔实,案例丰富,无论是对于刚入门的保险爱好者,还是希望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的专业人士,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启发。我尤其喜欢它在探讨问题时,能够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意义,既有宏观层面的洞察,又不乏微观层面的细节描绘,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故事的吸引力。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非常严谨,每一部分都像是在为构建一个更全面的保险业认知模型添砖加瓦。作为一个对保险业的发展趋势比较敏感的读者,我一直关注着国内保险市场的动态。而《2008中国保险前沿问题研究》就像一本“诊断书”,为我剖析了2008年中国保险业的“体征”。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几个热点话题,而是从多个维度,如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带来的影响、监管体系的完善、以及信息技术在保险业中的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书中对于风险定价、偿付能力、产品设计等关键领域的探讨,让我对保险的“科学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特别是关于如何提升保险的社会公信力,以及保险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社会性风险中的作用,这些章节让我看到了保险更深远的社会价值。而且,它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保险业的应对策略和潜在影响的分析,至今读来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格局打开了”。我原本以为保险行业就是大家熟悉的寿险、财险,买卖保单,处理理赔。然而,《2008中国保险前沿问题研究》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图景。书中关于中国保险业在2008年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探讨,让我认识到,保险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领域,它更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保障息息相关。那些关于风险管理、资本运作、产品创新、市场细分等章节,虽然标题看起来有些专业,但作者的解读却十分到位,深入浅出。它没有回避问题,反而直面行业存在的短板和潜在的风险,例如当时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保险业可能产生的影响等。这些讨论让我意识到,保险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动态的博弈和不确定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前沿问题”的界定,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是对现实问题的求解,体现了作者们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深切关注和积极探索。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惊喜连连”。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我过去对保险的印象更多的是销售人员口中的“保障”、“收益”,而《2008中国保险前沿问题研究》则让我看到了保险背后更宏大的叙事。它探讨的“前沿问题”,让我看到了中国保险业在2008年所处的关键历史时期,以及在市场化、国际化浪潮中的挑战与机遇。书中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市场乱象的治理、以及如何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保险市场等方面的讨论,都让我感同身受,因为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个投保人的切身利益。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保险业与科技发展结合的初步探索,虽然是在2008年,但书中已经隐约看到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保险业未来形态的影响。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保险行业有了更理性、更客观的认识,不再仅仅被表面的营销所迷惑,而是能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保险的价值。
评分我之前对保险的理解总是停留在“买保险就是花钱买个保障”的层面,直到接触了《2008中国保险前沿问题研究》,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浅薄”。这本书真正让我体会到了保险业的复杂性与专业性。它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更深入探讨了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以及它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所扮演的角色。书中关于保险资金的运用、投资策略、风险分散机制等方面的论述,虽然有些篇幅需要我反复揣摩,但每次理解都让我对保险有了新的认识。我特别赞赏作者们在书中对中国保险业发展模式的批判性思考,他们没有一味地赞美成就,而是敢于指出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弯路和陷阱,例如对过度追求规模而忽视质量的担忧,以及对创新产品潜在风险的审慎评估。这些深入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作者们对行业负责任的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