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韩非子》品读:绘画本 | 作者 | 马世年著 伏应科 绘图 |
| 定价 | 32.00元 | 出版社 | 甘肃文化出版社 |
| ISBN | 9787549005499 | 出版日期 | 2015-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春秋战国之交,由于社会制度的剧烈变革,中国文化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权的更替与人的能动性在各个领域里的彰显,使殷商、西周以来的天命神权思想在社会的剧变中逐渐失去了往日崇高的地位,由史官总结历代兴亡而服务于现实政治的历史理性思想逐步显现其光芒。各诸侯国统治者为其宗国计,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之外,还特别注重延揽各类人才参与治国。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诸子百家思想空前活跃,大师层出不穷,经典由此产生。他们从不同的路径、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索解决社会、政治、人生等各种现实问题的方法,又以创立私学和奔走游说的方式传播自己的学说主张。他们互相辩难,又互相吸收,在碰撞和激荡中造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观——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格局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化在先秦时期的走向与格局,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之后的中国社会与中国人,塑造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深层结构。为重要的是,先秦诸子的智慧虽经历两千多年,但其内在价值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其影响的空间范围甚至了国界而达于四面八方。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经典,经典历经时间的淘洗与汰选,其核心思想都具有恒久性和普世性,是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赖以取资和借鉴的思想、智慧的源泉。儒家学派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学派的《》《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等诸子经典,都曾就宇宙本源、社会政治、人生命运等发表了令人警惕和发人深省的宏论,这些议论大多都能针对某一问题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这些正是先秦诸子成为经典的内在原因。 ★生活在经济一体化、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公共性在各个领域里的泛滥,本土文化和民族传统被以技术包装过的文化霸权主义裹挟着,言不由衷地向“齐一化”迈进。如果这种趋势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心理定势,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心理上的奴性,那么文化多样性的消解会像生物多样性的逐步消解那样变成血淋淋的现实!因为,文化抵抗是阻止悲剧发生的手段。历史检验表明,经典的传承是完成文化抵抗的有效的途径,而文化抵抗又不仅仅是社会精英的责任,而是每一个生活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个体的责任。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决定着社会向何处去的文化自身,应当具备回溯性、同构性与前瞻性,这样文化才具备价值和道德导向的社会功能。换句话说,我们要建设有活力的社会文化,就必须向传统文化借智慧、引思想。先秦诸子正是那种汇集着我们今天可资借鉴和可资汲取的智慧与思想的经典。“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这些朴素的道理都在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阅读经典的重要性。 ★传媒时代的到来使文化的普及推广打破了传统社会中仅仅依靠政治与个体自发的文化传播格局,出版机构不仅成为联结作者、市场、读者的纽带,而且也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我社依托高校,面向社会,以弘扬和普及传统文化为己任,组织编写出版“中国传统文化品读书系”,其用意不可谓不深,其视野不可谓不广。我们勇于承担时代责任的决心也希望得到读者的认可!作为组织者和编写者,大家本着对传统文化的一份至诚,认真谨慎地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内心感悟呈现给读者,希望以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与读者分享遨游书海的快乐!开卷有益,益在神交古圣先贤;读书有得,得在心悟名言至理。愿我们都牢记数典忘祖的教训,做一个真正了解传统并且活在民族文化氛围中的中国人。 |
| 作者简介 | |
| 马世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先秦诸子散文研究”负责人。出版专著有:《〈韩非子〉的成书及其文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历代赋评注先秦卷》(合著,巴蜀书社2010年);《〈新序〉译注》(中华书局2013年)。 |
| 目录 | |
| ★壹 为政篇 “慈惠” 韩非之死 晏婴与齐景公 ★伍 谋略篇 唇亡齿寒 三人成虎 |
| 编辑推荐 | |
| ★该书选取《韩非子》一书中**有故事性、可读性的片段,用讲故事的方式对其重新解读,并于篇末引出发人深省的道理,让读者在沉浸于故事的同时有所思考。书中将韩非所倡导的为人、为政、、处世等的方法与现实社会相联系,用大量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来表达作者想传达的思想,让人们在闲暇之余,能更深刻地体会韩非子的思想,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心,对自己为人处世有所裨益。 ★韩非的文章犀利峭拔、冷峻深邃,构思精巧、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本书运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形象化地体现韩非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品读此书,更让人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是在真理失声的世界,一个人也要对自己所坚持的理想,心存光明,执着向前! |
| 文摘 | |
| |
| 序言 | |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爱好者,我总觉得《韩非子》这部经典,其思想的深度和影响力,似乎被过于僵硬的文字解读给束缚了。我一直渴望能有一种更轻松、更生动的方式去接近它,去体会韩非子作为一个思想家、一个政治家的犀利之处。这本书的“绘画本”形式,正是我期待的那种突破!我设想,那些关于君臣关系、关于权力制衡的论述,可能会被描绘成一系列戏剧性的场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紧张与复杂。我又在想,韩非子对于人性弱点的洞察,例如“愚”、“蔽”,是否会被转化为生动的人物形象,让那些抽象的心理状态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处理《韩非子》中那些充满辩证智慧的段落,是将它们以视觉化的辩论形式呈现,还是通过象征性的图画来阐释?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将枯燥的政治哲学转化为一场引人入胜的视觉叙事,让《韩非子》的思想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评分我对《韩非子》这部著作的价值一直深信不疑,但坦白说,我曾多次试图阅读原著,都因为其文言的晦涩和思想的深邃而未能坚持下来。这次看到这本书是“绘画本”形式,立刻燃起了我重新学习的兴趣。我希望这本绘画本能够不仅仅是文字的插图,而是能够通过精心设计的画面,将韩非子所倡导的法家思想,那些关于君主如何有效统治、如何避免被蒙蔽、如何建立强大国家的核心要义,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呈现在我面前。我期待那些关于“君主应当如何运用权术来驾驭臣下”、“臣下又如何避免被君主猜忌”的论述,能够通过图画来生动地演绎,让我在视觉上就能领悟其中的精妙。我尤其想知道,那些诸如“愚而好问者,智也;信而好疑者,智也”的悖论式论断,在绘画本中会如何被解读,是会用对比强烈的画面来展现,还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来暗示?我相信,这本绘画本将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能够更轻松、更深入地理解《韩非子》这部巨著的智慧。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充满好奇的读者,我对《韩非子》的理论框架一直有所耳闻,也深知其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然而,面对艰涩的文言文,我总是难以深入。这本书的“绘画本”形式,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用富有艺术感的插画,将韩非子那些关于“法、术、势”的辩证关系,那些关于“君权”、“臣权”的博弈,那些关于“人性本恶”的论断,以一种直观而富有冲击力的方式展现出来。我构想,那些关于君主如何运用“势”来巩固权威的段落,可能会被描绘成一种权力的流转图,而关于臣下如何利用“术”来规避风险的论述,或许会变成一系列精巧的策略图。我最期待的,是这本书的绘画能够将《韩非子》中那些关于“循名责实”、“以刑赏为左右手”的治国理念,转化为生动的视觉语言,让读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能够深刻理解韩非子思想的精髓。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将深邃思想与视觉艺术完美结合的体验。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提升思维逻辑的书籍,而《韩非子》一直在我关注的名单里。但说实话,原著的晦涩和枯燥让我有些打退堂鼓。当我偶然看到这本书的介绍时,眼前一亮!“绘画本”这三个字直接击中了我,这不正是我想象中能够让抽象概念变得具象化的绝佳方式吗?我一直认为,优秀的插画能够极大地降低阅读门槛,让复杂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精巧的画面,将韩非子那些关于人性、权术、国家治理的深刻洞察,以一种更直观、更有冲击力的方式呈现出来。想象一下,那些关于“赏罚分明”的论述,是否会被描绘成清晰的因果链条,让读者一眼就能明白行为与后果之间的联系?而关于“法、术、势”的权谋智慧,又会以怎样的画面语言来解读?我希望这本书的插画不是简单的图解,而是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通过视觉化的呈现,引发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这对我来说,将是一次学习方法的革新,一次将古老智慧与现代审美融合的尝试。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柔和的色彩搭配,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线条勾勒,一眼就能吸引住我。想象着翻开书页,那些曾经只存在于文字描述中的先贤智慧,能够以如此生动形象的绘画形式呈现,光是这个念头就让人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古代的哲学思想很感兴趣,但《韩非子》原著的文字风格有时会让人望而却步,总觉得隔着一层时空的壁垒。如果这本书能将那些深邃的法家思想,通过精美的插画,转化为更易于理解和欣赏的视觉语言,那无疑是一次绝佳的阅读体验。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韩非子“以法治国”的核心理念,是会用严谨的构图来体现秩序与规则,还是会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来展现权谋与斗争?我甚至已经开始想象,那些关于君主如何驾驭臣下、如何巩固统治的论述,在画家的笔下会呈现出怎样一番波诡云谲的景象。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我迫不及待地想让这些画面带领我走进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去感受韩非子思想的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