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叶植物

观叶植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卢思聪 著
图书标签:
  • 观叶植物
  • 室内植物
  • 园艺
  • 植物养护
  • 绿植
  • 家庭园艺
  • 植物
  • 花卉
  • 装饰
  • 园艺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20097
商品编码:2969224785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1999-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观叶植物

:90.00元

售价:61.2元,便宜28.8元,折扣68

作者:卢思聪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5-01

ISBN:9787534920097

字数:353000

页码:215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203kg

编辑推荐

《观叶植物》以栩栩如生的彩图为主,介绍了135个属、370多个品种观叶植物的名称、形状、生长条件和习性。本书是一部值得收藏和欣赏的工具书!


内容提要

《观叶植物》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观叶植物栽培的基础知识、观叶植物的繁殖和观叶植物室内装饰的应用。各论以栩栩如生的彩图为主,介绍了135个属、370多个品种观叶植物的名称、形状、生长条件和习性。《观叶植物》可供园林工作者、花卉爱好者、园林院校师生和有关科技人员阅读、参考与欣赏。


目录


作者介绍

卢思聪,植物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高级工程师。除了专研植物学之外,卢教授还致力于植物类知识的普及工作,笔耕不辍,已经在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金盾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观叶植物》、《世界名花博览》、《家庭养花入门》、《兰花栽培入门》等10余本专著。

赵梁军,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教授。2000年3月日光温室无土栽培生产鲜切花的综合配套技术获北京市林业局科技进步1等奖;2001年9月一串红种子工程系列化研究(北京市科委课题)获全国第五届花卉博会览银奖,2002年4月获北京市科技进步3等奖;“优质唐菖蒲种球生产及周年供应的产业化技术研究”获河北省张家口市科技进步2等奖;“新世纪北京市的集水型园林”于2000年3月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论文2等奖。


文摘







序言



《植物的秘密花园:探索生命的律动与色彩》 前言 生命的奇迹,往往藏匿于最不起眼的角落,在静默中孕育着勃勃生机。从深邃的森林腹地到窗台一隅,植物以其千姿百态的形态、变幻无穷的色彩,以及那份与世无争的淡然,深深地吸引着人类的目光。它们是沉默的艺术家,用光影、水分与土壤,描绘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们是耐心的哲学家,在时间的流转中,展现着生命的坚韧与智慧。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特定分类植物的图鉴,更非专注于某个特定栽培技巧的指南。相反,它是一场深入生命本质的探索,一次对植物世界深邃奥秘的追寻。我们将暂且放下对“观叶”这一视觉维度的执着,转而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生命图景。我们将探究植物作为生命体所共有的基本法则,它们如何从无机物中汲取养分,如何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如何繁衍后代,以及它们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的书,关于植物在宇宙中的位置,关于它们与环境的互动,关于它们生存策略的精妙。我们不局限于眼前可见的叶片之美,而是试图揭示隐藏在叶绿素之下,根系深处,以及种子之中的,那些更为古老、更为普遍的生命故事。 第一章:生命之初——从细胞到生物体的奇迹 在我们眼中,一株植物是完整的个体,但在微观世界里,它却是由无数个微小而勤劳的细胞组成的精密机器。本章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回到生命起源的洪荒年代,思考植物细胞如何从简单的有机分子中诞生,如何分化形成根、茎、叶等基本组织,又如何通过协同合作,最终构建起一个复杂而又和谐的生命体。 我们将追溯光合作用的演化历程。这一被誉为“地球能量引擎”的神奇过程,是如何在数十亿年前被早期植物祖先所掌握,并彻底改变了大气成分,为更高级生命的出现铺平了道路?我们将深入了解叶绿体的奥秘,那里面隐藏着能够捕捉太阳光能的神奇色素,以及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生化反应。这不仅仅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地球生命圈得以运转的根本动力。 我们还将触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信号让种子萌发?是什么机制调控着枝条的伸展与叶片的展开?植物体内的激素系统,如同精密的指挥官,精确地调节着每一个生长发育的环节。从细胞分裂的精确复制,到组织分化的定向发展,再到器官形成的有序发生,这一切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与生命的诗意。本章将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展现生命从最基础的组成单元,如何一步步走向复杂与繁盛的奇妙旅程。 第二章:能量的循环与物质的转化——植物的生存智慧 植物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在于它们拥有卓越的能量获取与物质转化能力。它们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生产者,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为有机物质,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石。本章将详细剖析这一至关重要的过程。 我们将不仅仅停留于“光合作用”这个概念。我们会深入探讨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精妙配合,探讨叶绿素吸收光能的机制,探讨二氧化碳如何被固定并转化为糖类,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水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会了解植物如何通过气孔与外界交换气体,如何调控水分的吸收与蒸腾,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更进一步,我们将目光转向植物体内的物质循环。氮、磷、钾等必需矿质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它们如何从土壤中被吸收,如何在植物体内运输,又如何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被有效利用?我们将认识到植物根系在吸收养分方面的惊人能力,以及它们与土壤微生物之间形成的共生关系。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植物如何将初步合成的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更复杂的化合物,例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以及各种次生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不仅支撑着植物自身的生长与发育,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本章将展现植物作为“绿色工厂”的强大生产力,以及它们在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中的核心地位,深刻理解它们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第三章:适应的艺术——植物与环境的对话 生命不可能孤立存在,植物更是如此。它们必须与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进行持续的互动与对话,并发展出令人惊叹的适应能力。本章将带领读者走进植物的“生存战场”,观察它们如何应对严酷的挑战,以及如何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繁衍生息。 我们将从气候因素出发,探讨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降雨量。从沙漠中的耐旱植物,到极地苔原的顽强生命,再到热带雨林的郁郁葱葱,每一种植物都拥有独特的生存策略。我们将了解植物如何通过改变叶片形态、发展深邃的根系、储存水分,或者进入休眠状态来应对极端环境。 我们将关注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土壤的成分、酸碱度、水分含量以及微生物群落,都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植物如何感知土壤的微小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它们如何与土壤中的真菌形成菌根,以获取更充足的养分? 此外,本章还将探讨植物如何应对来自生物的压力。捕食者、竞争者,以及病原体,都是植物面临的威胁。植物是如何发展出各种防御机制的?从物理屏障(如刺和蜡质层),到化学武器(如毒素和驱避性挥发物),再到拟态与共生,植物的防御策略令人拍案叫绝。同时,我们也看到植物与动物之间,以及植物之间,是如何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构建起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第四章:生命的延续——繁衍的奥秘与进化 生命的意义在于延续,而繁衍是植物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根本方式。本章将深入探究植物多姿多彩的繁衍策略,以及它们如何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进化,适应变化的世界。 我们将从最基本的无性繁殖开始。分株、扦插、嫁接等方式,展现了植物强大的再生能力。我们将了解克隆的本质,以及这种繁殖方式在某些情况下的优势。 更令人着迷的是有性繁殖。我们将解构花朵的精巧构造,了解雄蕊、雌蕊、花瓣、花萼等各个部分的职能。我们将探究传粉的过程,从风力传播的朴素,到昆虫、鸟类甚至蝙蝠的媒介传播,每一种方式都充满了智慧与自然选择的痕迹。我们会看到植物如何通过色彩、气味、花蜜等手段,吸引特定的传粉者,实现基因的有效交换。 授粉成功后,我们将见证种子和果实的诞生。果实的功能不仅仅是吸引动物传播种子,也常常为种子提供最初的营养。我们将了解不同类型果实的构造与传播方式,以及种子在漫长的休眠期后,如何感知环境的信号,最终萌发。 最后,我们将把目光投向进化。植物并非一成不变,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变异与选择。我们将浅谈植物的进化历程,从最早的水生植物到陆地植物的起源,再到被子植物的繁盛。我们将理解,正是这种对环境的不断适应与对繁衍方式的持续创新,才使得植物家族如此庞大而多样,并成为地球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结语 本书的旅程即将结束,但对生命奥秘的探索永无止境。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深入的“植物的秘密花园”之旅,读者能够超越对“观叶”表象的关注,去感受植物作为生命体所蕴含的深刻智慧与普遍法则。 植物不仅仅是装饰我们空间的绿色精灵,它们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支柱,是能量与物质循环的驱动者,是无数生命赖以生存的根基。理解植物,就是理解生命本身。愿本书能点燃您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鼓励您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用更加广阔的视野,去观察、去思考、去热爱这片孕育着无限生机的绿色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以为我对植物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毕竟我也算是个“老花匠”了,家里也养了不少植物,但当我翻开《观叶植物》这本书时,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对很多概念的理解都还停留在表面。这本书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非常扎实,但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一些进阶技巧的阐述。比如,书中对于植物繁殖的几种常见方法,像扦插、分株、压条,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图文讲解,而且还列举了很多成功案例,这对于想要扩大植物收藏的我来说,简直是福音。此外,书中还探讨了一些关于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绿色”方法,不再是简单粗暴地使用化学药剂,而是从源头上预防,利用生物防治和一些天然的材料来解决问题,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环保和人性化。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感觉是一本能够陪伴我很多年,不断提供新知的实用工具书。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以来对家居装饰都很看重,总觉得少了点生机和自然的元素。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朋友的书架上摆着一本《观叶植物》,当时就被书的封面吸引了,那是一种特别治愈的绿色。借来翻阅之后,我简直爱不释手。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植物本身的介绍,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用绿色点缀生活的指南。书中提供了很多巧妙的搭配建议,如何根据不同的空间大小、采光条件,选择最适合的观叶植物,以及如何通过植物的形态、颜色和摆放位置,来提升整个家居的格调。我尤其喜欢它里面关于“微景观”和“垂直绿化”的章节,虽然我暂时没有能力实现那么复杂的改造,但光是看看那些案例,就足以让我脑洞大开,幻想着自己也能打造出一个充满绿意的角落。而且,书中还涉及了一些简单的DIY,比如如何用旧物改造花盆,如何制作植物吊篮等等,这些小技巧既实用又充满创意,让我觉得养植物不仅仅是维护生命,更是一种创造生活美学的方式。

评分

我最近刚入手一本关于观叶植物的书,书名就叫《观叶植物》。这本书真的是给了我太多惊喜!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养植物是个技术活,总担心自己手残,把绿植养死。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那些看起来高深莫测的植物知识讲得明明白白。比如,它详细介绍了不同观叶植物的生长习性,像我这种新手,再也不用担心会把喜阴的植物放在暴晒的阳台,或者把喜欢湿润环境的植物长期晾干了。书中还列举了好多常见又好养的观叶植物,配上精美的图片,简直就像一本植物图鉴,让我立刻就有了养护的信心。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养,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为什么这么养。比如,为什么有些植物需要散射光,为什么有些需要通风,这些背后的原理一讲,我就能理解得更透彻,以后遇到新的植物,也能举一反三。这本书真的像一个耐心又博学的园艺老师,让我从一个对植物一窍不黑的新手,慢慢变成了可以自信地为我的绿植们打造一个舒适小家的人。

评分

自从我开始阅读《观叶植物》这本书,我对“绿植”这个概念的理解就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以前我只觉得它们是用来装饰空间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观叶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它不仅介绍了不同观叶植物的外形特点,还深入探讨了它们在净化空气、调节室内湿度,甚至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书中引用了一些科学研究数据,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为什么我们身边需要更多的绿色。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空气净化器”的章节,它详细列举了哪些观叶植物对甲醛、苯等有害物质有显著的吸附作用,这让我意识到,养殖观叶植物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一种为自己和家人创造健康生活环境的投资。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单纯的“植物爱好者”变成了一个“绿色生活倡导者”,让我更加积极地将绿意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评分

《观叶植物》这本书,我感觉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植物“内心世界”的探索。我一直以为养植物就是浇水、施肥、晒太阳,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植物更深层次的“生命语言”。它详细解读了植物叶片的形态、颜色变化背后的原因,比如叶片发黄可能是缺肥,也可能是光照不足,甚至是土壤问题,书里都给出了详细的诊断和解决办法。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还讲述了一些关于植物“情感”的有趣知识,比如有些植物会根据光线的变化而“睡眠”,有些植物在受到触碰时会做出反应,这些细节让我觉得植物不再是冰冷的盆栽,而是有了灵性的生命体。通过这本书,我仿佛能够“听懂”我的植物在“说什么”,它们在表达怎样的需求,这种与植物之间建立起更深层次的连接感,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也更加热爱这份绿色的陪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