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科学天地丛书:地球全景脉动(彩图版)
:29.80元
售价:21.8元,便宜8.0元,折扣73
作者:李岩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307116368
字数:
页码:15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没有说教的语言,只有亲切的讲述、专业的知识、优美的画面、感人的故事、告诉读者,打动读者……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蓝色大水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并不是自然界的主宰,呵护地球、理解地球、善待地球是我们的责任。
百科全书就像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他传承着人类的文明。
地球的形成
地球内部构造
地球表层
地球的板块构造
地球上的七大洲
地球的旋转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资源
地球的年龄
地势地形
地质和地貌
海洋地貌
河流湖泊
土壤
火山
地震
地质灾害
气候类型
气象知识
气象灾害
自然保护
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有机质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所形成的黑色胶体物质,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至90%。
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有细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也很大,一克土壤中就有几亿至几百亿个。一亩地耕层土壤中,微生物的重量有几百千克到上千千克。
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多。微生物在土壤中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分解有机质;二是分解矿物质;三是固定氮素。
水分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布满着蜂窝状的孔隙,直径0.00l至0.1毫米的土壤孔隙叫毛管孔隙。
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能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还能溶解和输送土壤养分。毛管水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但移动的快慢决定于土壤的松紧程度。
松紧适宜,移动速度快,过松过紧,移动速度都较慢。降水或灌溉后,随着地面蒸发,下层水分沿着毛管迅速向地表上升。所以应在分墒后及时采取耕、耙、耱等措施,使地表形成一个疏松的隔离层,切断上下层毛管的联系,防止跑墒。
砖红壤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中的土壤在热带季风气候下,发生强度富铝化作用和生物富集作用而发育成的深厚红色土壤,因土壤颜色类似烧的红砖而得名。砖红壤是具有枯枝落叶层、暗红棕色表层和棕红色铁铝残积层的强酸性铁铝土。
我国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因由玄武岩母质发育的砖红壤而呈暗红色。土层深厚,质地黏重,黏粒含量高达60%以上,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
赤红壤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南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至22度,年降水量在1200至2000毫米之间。赤红壤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黏重,肥力较差,呈酸性。赤红壤区的原生植被为南带季雨林,植被组成既有热带雨林成分,又有较多的带植物种属。赤红壤地区现有植被结构趋势是自北向南、自东向西热带性种属增多。
黄棕壤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至18度,年降水量为750至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黄棕壤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黏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在我国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都有黄棕壤的分布。
暗棕壤分布在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零下1至5度,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至1100毫米,是在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暗棕壤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暗棕壤分布很广,是我国东北地区占地面积大的一类森林土壤。分布于小兴安岭、长白山、完达山及大兴安岭东坡一线。
黑钙±分布在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零下3至3度,年降水量350至500毫米。植被为产草量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
……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的新世界!我一直对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充满好奇,但很多时候,关于地球的知识都显得枯燥乏味,要么就是过于学术化,让我望而却步。直到我翻开这本《地球全景脉动(彩图版)》,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身临其境”地探索地球。书中的插图简直是艺术品,每一张都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得仿佛能触摸到地表的纹理。从巍峨的山脉到深邃的海洋,从炽热的火山到冰封的极地,每一个场景都被捕捉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关于地壳运动那一章,看着那些板块如何缓慢而坚定地移动,塑造出我们如今看到的壮丽地貌,真是令人惊叹。书中的文字也并非冰冷的科学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着地球的故事。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穿越不同的地质时期,见证地球的演变。我甚至能感受到那种古老的力量在指尖流淌,让我对地球的年龄和沧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地球的书,更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时间、关于我们与这颗星球之间紧密联系的哲学思考。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视觉冲击力真的太强了!我一直觉得科学类的书籍很难做到既有深度又不失美感,但《地球全景脉动(彩图版)》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每一页都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地球画卷,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和谐,构图的巧妙令人叫绝。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自然灾害的部分,比如地震波的传播路径,火山爆发时的能量释放,以及飓风的形成机制,这些原本可能令人感到恐惧的现象,在这本书中却被赋予了一种震撼人心的美感。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欣赏那些关于地球生命演化的插图,看着原始的生命形式如何一步步进化成如今多姿多彩的生物,感觉就像在穿越一场宏大的生命史诗。书中的文字流畅而富有感染力,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生硬的科学术语,而是用一种诗意的语言来描述地球的变迁和生命的顽强。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进行一场与地球灵魂的对话,与宇宙的脉搏共振。
评分我对地球科学总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感,但又常常觉得难以入门。《地球全景脉动(彩图版)》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心中这块空白。这本书就像一本通往地球心脏的地图,指引我探索那些平时难以触及的领域。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地球磁场的部分,了解它如何保护我们免受太阳风的侵袭,以及它在导航中的作用,这让我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关于地球水循环的讲解也让我耳目一新,看着雨水如何从大气中落下,滋养大地,汇入河流,最终奔向海洋,再蒸发回天空,这是一个多么奇妙而永恒的循环。我经常会翻到关于极光的那几页,那些变幻莫测的光影,如同来自宇宙的精灵,美得令人窒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地球并非一个静止的星球,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变化的生命体。它让我对地球的未来,以及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角色,有了更多的思考。
评分作为一名对自然景观有着强烈向往的旅行爱好者,这本书无疑是我的精神食粮。虽然我无法亲身踏遍每一个角落,但《地球全景脉动(彩图版)》却让我实现了“云游四海”的梦想。书中对不同地理环境的描绘细致入微,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着亚马逊雨林的湿热、撒哈拉沙漠的干燥,以及珠穆朗玛峰顶的凛冽寒风。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关于极端地理现象的介绍,比如冰岛的间歇泉如何定时喷涌,美国的黄石公园如何孕育着超级火山,以及马里亚纳海沟深处的神秘世界。那些精美的插图,配合着文字的讲解,将这些遥远而神秘的地方呈现在我眼前,让我对地球的鬼斧神工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经常会一边翻阅,一边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的旅行路线,想象着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能够站在那些地方,会是怎样一种震撼的体验。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地理的好奇心,更激发了我探索世界的渴望。它让我明白,这个星球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着无数等待我们去发现的奇迹。
评分我是一名退休的地理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将地球的奥秘传递给下一代。当我拿到这本《地球全景脉动(彩图版)》时,我感到非常惊喜,因为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复杂的地球科学知识变得如此直观易懂,而且美不胜收。书中的彩图质量非常高,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无论是地质构造的剖面图,还是生态系统的示意图,都清晰明了,极具启发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讲解,利用三维立体图解,将地核、地幔、地壳的关系展现得一清二楚,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巨大的帮助。此外,关于地球气候变化的部分,也并非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通过图表和生动的案例,将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展现在读者面前,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深刻思考。这本书的内容覆盖面广,从板块运动到气候变化,从海洋生物到陆地生态,几乎涵盖了地球科学的各个主要领域,而且讲解深入浅出,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趣味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科普读物,值得向所有对地球科学感兴趣的人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