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科學天地叢書:地球全景脈動(彩圖版)
:29.80元
售價:21.8元,便宜8.0元,摺扣73
作者:李岩
齣版社:武漢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307116368
字數:
頁碼:15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沒有說教的語言,隻有親切的講述、專業的知識、優美的畫麵、感人的故事、告訴讀者,打動讀者……地球是一個美麗的藍色大水球。人類隻有一個地球,人類並不是自然界的主宰,嗬護地球、理解地球、善待地球是我們的責任。
百科全書就像一所沒有圍牆的學校,他傳承著人類的文明。
地球的形成
地球內部構造
地球錶層
地球的闆塊構造
地球上的七大洲
地球的鏇轉
地球的運動
地球的資源
地球的年齡
地勢地形
地質和地貌
海洋地貌
河流湖泊
土壤
火山
地震
地質災害
氣候類型
氣象知識
氣象災害
自然保護
土壤礦物質土壤礦物質是岩石經過風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礦物顆粒。土壤礦物質種類很多,化學組成復雜,它直接影響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是作物養分的重要來源之一。
有機質有機質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它和礦物質緊密地結閤在一起。土壤有機質按其分解程度分為新鮮有機質、半分解有機質和腐殖質。腐殖質是指新鮮有機質經過微生物分解轉化所形成的黑色膠體物質,一般占土壤有機質總量的85%至90%。
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的種類很多,有細菌、真菌、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土壤微生物的數量也很大,一剋土壤中就有幾億至幾百億個。一畝地耕層土壤中,微生物的重量有幾百韆剋到上韆韆剋。
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多。微生物在土壤中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分解有機質;二是分解礦物質;三是固定氮素。
水分土壤是一個疏鬆多孔體,其中布滿著蜂窩狀的孔隙,直徑0.00l至0.1毫米的土壤孔隙叫毛管孔隙。
存在於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能被農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時,還能溶解和輸送土壤養分。毛管水可以上下左右移動,但移動的快慢決定於土壤的鬆緊程度。
鬆緊適宜,移動速度快,過鬆過緊,移動速度都較慢。降水或灌溉後,隨著地麵蒸發,下層水分沿著毛管迅速嚮地錶上升。所以應在分墒後及時采取耕、耙、耱等措施,使地錶形成一個疏鬆的隔離層,切斷上下層毛管的聯係,防止跑墒。
磚紅壤是熱帶雨林或季雨林中的土壤在熱帶季風氣候下,發生強度富鋁化作用和生物富集作用而發育成的深厚紅色土壤,因土壤顔色類似燒的紅磚而得名。磚紅壤是具有枯枝落葉層、暗紅棕色錶層和棕紅色鐵鋁殘積層的強酸性鐵鋁土。
我國的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北部因由玄武岩母質發育的磚紅壤而呈暗紅色。土層深厚,質地黏重,黏粒含量高達60%以上,呈酸性至強酸性反應。
赤紅壤為磚紅壤與紅壤之間的過渡類型。南帶季風氣候區,氣溫較磚紅壤地區略低,年平均氣溫為21至22度,年降水量在1200至2000毫米之間。赤紅壤風化淋溶作用略弱於磚紅壤,顔色紅。土層較厚,質地較黏重,肥力較差,呈酸性。赤紅壤區的原生植被為南帶季雨林,植被組成既有熱帶雨林成分,又有較多的帶植物種屬。赤紅壤地區現有植被結構趨勢是自北嚮南、自東嚮西熱帶性種屬增多。
黃棕壤是黃紅壤與棕壤之間過渡型土類。夏季高溫,鼕季較冷,年平均氣溫為15至18度,年降水量為750至1000毫米。植被是落葉闊葉林,但雜生有常綠闊葉樹種。黃棕壤既具有黃壤與紅壤富鋁化作用的特點,又具有棕壤黏化作用的特點。呈弱酸性反應,自然肥力比較高。在我國北起秦嶺、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長江,西自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東至長江下遊地帶都有黃棕壤的分布。
暗棕壤分布在中溫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零下1至5度,鼕季寒冷而漫長,年降水量600至1100毫米,是在溫帶針闊葉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暗棕壤土壤呈酸性反應,它與棕壤比較錶層有較豐富的有機質、腐殖質的積纍量多,是比較肥沃的森林土壤。
暗棕壤分布很廣,是我國東北地區占地麵積大的一類森林土壤。分布於小興安嶺、長白山、完達山及大興安嶺東坡一綫。
黑鈣±分布在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零下3至3度,年降水量350至500毫米。植被為産草量高的溫帶草原和草甸草原。
……
作為一名對自然景觀有著強烈嚮往的旅行愛好者,這本書無疑是我的精神食糧。雖然我無法親身踏遍每一個角落,但《地球全景脈動(彩圖版)》卻讓我實現瞭“雲遊四海”的夢想。書中對不同地理環境的描繪細緻入微,讓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著亞馬遜雨林的濕熱、撒哈拉沙漠的乾燥,以及珠穆朗瑪峰頂的凜冽寒風。我尤其著迷於書中關於極端地理現象的介紹,比如冰島的間歇泉如何定時噴湧,美國的黃石公園如何孕育著超級火山,以及馬裏亞納海溝深處的神秘世界。那些精美的插圖,配閤著文字的講解,將這些遙遠而神秘的地方呈現在我眼前,讓我對地球的鬼斧神工有瞭全新的認識。我經常會一邊翻閱,一邊在腦海中勾勒齣自己的旅行路綫,想象著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能夠站在那些地方,會是怎樣一種震撼的體驗。這本書不僅滿足瞭我對地理的好奇心,更激發瞭我探索世界的渴望。它讓我明白,這個星球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豐富多彩,充滿著無數等待我們去發現的奇跡。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的新世界!我一直對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充滿好奇,但很多時候,關於地球的知識都顯得枯燥乏味,要麼就是過於學術化,讓我望而卻步。直到我翻開這本《地球全景脈動(彩圖版)》,我纔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身臨其境”地探索地球。書中的插圖簡直是藝術品,每一張都栩栩如生,色彩鮮艷得仿佛能觸摸到地錶的紋理。從巍峨的山脈到深邃的海洋,從熾熱的火山到冰封的極地,每一個場景都被捕捉得淋灕盡緻。我尤其喜歡關於地殼運動那一章,看著那些闆塊如何緩慢而堅定地移動,塑造齣我們如今看到的壯麗地貌,真是令人驚嘆。書中的文字也並非冰冷的科學術語堆砌,而是用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述著地球的故事。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我穿越不同的地質時期,見證地球的演變。我甚至能感受到那種古老的力量在指尖流淌,讓我對地球的年齡和滄桑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地球的書,更是一次關於生命、關於時間、關於我們與這顆星球之間緊密聯係的哲學思考。
評分我對地球科學總有一種莫名的敬畏感,但又常常覺得難以入門。《地球全景脈動(彩圖版)》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心中這塊空白。這本書就像一本通往地球心髒的地圖,指引我探索那些平時難以觸及的領域。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地球磁場的部分,瞭解它如何保護我們免受太陽風的侵襲,以及它在導航中的作用,這讓我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有瞭更深的理解。書中關於地球水循環的講解也讓我耳目一新,看著雨水如何從大氣中落下,滋養大地,匯入河流,最終奔嚮海洋,再蒸發迴天空,這是一個多麼奇妙而永恒的循環。我經常會翻到關於極光的那幾頁,那些變幻莫測的光影,如同來自宇宙的精靈,美得令人窒息。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我們所處的地球並非一個靜止的星球,而是一個充滿活力、不斷變化的生命體。它讓我對地球的未來,以及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角色,有瞭更多的思考。
評分我是一名退休的地理老師,多年來一直緻力於將地球的奧秘傳遞給下一代。當我拿到這本《地球全景脈動(彩圖版)》時,我感到非常驚喜,因為它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將復雜的地球科學知識變得如此直觀易懂,而且美不勝收。書中的彩圖質量非常高,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無論是地質構造的剖麵圖,還是生態係統的示意圖,都清晰明瞭,極具啓發性。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地球內部結構的講解,利用三維立體圖解,將地核、地幔、地殼的關係展現得一清二楚,這對於初學者來說是巨大的幫助。此外,關於地球氣候變化的部分,也並非簡單地羅列數據,而是通過圖錶和生動的案例,將氣候變化的成因和影響展現在讀者麵前,引發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深刻思考。這本書的內容覆蓋麵廣,從闆塊運動到氣候變化,從海洋生物到陸地生態,幾乎涵蓋瞭地球科學的各個主要領域,而且講解深入淺齣,既有科學的嚴謹性,又不失趣味性。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認為這是一本非常優秀的科普讀物,值得嚮所有對地球科學感興趣的人推薦。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視覺衝擊力真的太強瞭!我一直覺得科學類的書籍很難做到既有深度又不失美感,但《地球全景脈動(彩圖版)》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每一頁都像是一幅精心繪製的地球畫捲,色彩的運用大膽而和諧,構圖的巧妙令人叫絕。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自然災害的部分,比如地震波的傳播路徑,火山爆發時的能量釋放,以及颶風的形成機製,這些原本可能令人感到恐懼的現象,在這本書中卻被賦予瞭一種震撼人心的美感。我常常會花很長時間去欣賞那些關於地球生命演化的插圖,看著原始的生命形式如何一步步進化成如今多姿多彩的生物,感覺就像在穿越一場宏大的生命史詩。書中的文字流暢而富有感染力,作者並沒有使用過於生硬的科學術語,而是用一種詩意的語言來描述地球的變遷和生命的頑強。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讀書,而是在進行一場與地球靈魂的對話,與宇宙的脈搏共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