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欧陆漫游第2季 吴国盛

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欧陆漫游第2季 吴国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国盛 著
图书标签:
  • 科学博物馆
  • 吴国盛
  • 旅行
  • 欧陆
  • 漫游
  • 文化
  • 艺术
  • 建筑
  • 摄影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读者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04672780
商品编码:29692375296
包装:软精装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欧陆漫游第2季

定价:48.00元

作者:吴国盛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046727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这里洞察科学的历史,从这里发现科学的魅力

内容提要


欧洲是近代科学的故乡,意大利文艺复兴拉开了科学革命的序幕,产生了达芬奇和伽利略这样的科学巨人。欧洲大陆的科学博物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在本书中,作者考察了荷兰阿姆斯特丹新大都会科学博物馆、比利时梅赫伦技术城、法国巴黎科学工业城、巴黎工艺博物馆以及巴黎发现宫,展现了这三个西欧国家科学博物馆的独特风采。

目录


作者介绍


吴国盛,1964年9月生于湖北广济,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获哲学硕士,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97年破格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99-2016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201615月转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学技术史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七、第八届副理事长。研究方向有西方科学思想史、现象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传播学与科学博物萰礏耀&2017年3月至2027年2月

文摘










序言



《法兰西艺术之旅:流光溢彩的蒙娜丽莎与印象派的晨曦》 前言: 艺术,是人类文明璀璨的星辰,是思想情感最直接的表达。欧洲大陆,这片孕育了无数艺术大师与传世杰作的古老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本书并非单纯的艺术画册,更不是枯燥的学术论文。它是一次心灵的漫游,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美学的深度拥抱。我们将以一位热情的旅行者、一位孜孜不倦的学习者的视角,深入探索法兰西这个艺术国度的精髓,感受其无与伦比的魅力。从文艺复兴时期那位神秘的女性微笑,到印象派画笔下捕捉的光影流转,我们试图剥离那些冰冷的史料,触碰那些鲜活的创作脉搏,理解艺术的诞生,感受艺术的力量。 第一章:卢浮宫的低语——蒙娜丽莎的永恒凝视 踏入巴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宏伟的卢浮宫。这座曾是王宫的建筑本身就是一部历史的史诗,而其内里收藏的艺术珍品更是让人目不暇接。然而,所有这些都无法与那幅悬挂在玻璃幕墙后的《蒙娜丽莎》相提并论。达·芬奇的这幅肖像画,究竟为何能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我们并非要揭示一个简单的谜底,而是要走进达·芬奇的时代,理解当时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思潮,以及达·芬奇本人在解剖学、透视学、光学等方面的精深造诣。 《蒙娜丽莎》之所以神秘,在于其精妙的“空气透视法”和“晕涂法”,使得画面中的人物仿佛拥有了生命,肌肤的细腻、眼神的深邃、嘴角微妙的弧度,都蕴含着无尽的故事。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那个年代,一位女性,并非贵族,却能被如此细腻地描绘,这本身就蕴含着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对人性之美的赞颂。画面背景那虚幻而深邃的风景,更增添了一层梦幻色彩,仿佛将观者带入了画中人的内心世界。 除了《蒙娜丽莎》,卢浮宫还珍藏着无数无价之宝,如《米洛的维纳斯》——古希腊雕塑的巅峰之作,其断臂的姿态反而赋予了作品一种残缺的美感,引发人们对完美与不完美的哲思。《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则以其动感的姿态和飘逸的衣袍,展现了古希腊雕塑家对速度与力量的极致追求。我们将试图理解这些雕塑所处的历史背景,它们所代表的审美观念,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创作。 第二章:印象派的曙光——莫奈笔下的光影交响曲 从古典的宏伟转向近代的革新,我们将目光投向19世纪的法国,一个艺术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印象派的出现,无疑是这场革命中最耀眼的一抹亮色。莫奈,这位印象派的巨匠,用他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打破了学院派的陈规,将艺术的焦点从宏大的叙事转向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对光影瞬息万变的捕捉。 我们将跟随莫奈的脚步,来到吉维尼的秘密花园。在那里,睡莲静静地漂浮在水面上,池塘边的垂柳低垂,一座小巧的日式拱桥横跨其间。莫奈并非简单地描绘眼前所见,他试图捕捉的是“瞬间”的感受,是光线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的微妙变化。《睡莲》系列作品,便是他对于这种瞬间光影美学的极致探索。一片片色彩斑斓的笔触,看似随意,实则蕴含着他对色彩和光线的敏锐洞察。 我们还将探访莫奈创作《日出·印象》的勒阿弗尔港口。那朦胧的晨雾,初升的太阳,船只在水面上的倒影,都被他用轻快而跳跃的笔触捕捉下来。正是这幅作品,被批评家戏谑地称为“印象”,却意外地成为这个全新艺术流派的命名。印象派的画家们,他们不再拘泥于细节的刻画,而是追求色彩的和谐,笔触的自由,以及对“印象”的直接表达。 第三章:巴黎的街角与咖啡馆——艺术家的灵感源泉 印象派的兴盛,离不开那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巴黎。19世纪末的巴黎,是世界文化的中心,也是无数艺术家聚集的摇篮。蒙马特高地,那些狭窄的街道,充满烟火气的咖啡馆,是他们挥洒才情,交流思想的场所。 我们将走进雷诺阿的画室,感受他笔下那些充满生命力的女性肖像和欢快的聚会场景。雷诺阿对柔和的光线和温暖的色彩情有独钟,他笔下的女性脸庞总是带着淡淡的红晕,肌肤细腻而富有弹性,仿佛散发着青春的光彩。《红磨坊的舞会》更是将巴黎夜生活的繁华与喧嚣,以及其中流露出的轻松愉悦表现得淋漓尽致。 德加,这位以描绘芭蕾舞者而闻名的画家,用他独特的视角,捕捉了舞台背后,以及训练过程中的真实瞬间。他并不刻意美化,而是以一种近乎客观的姿态,展现了舞者们的辛勤付出和她们在舞台上的优雅瞬间。《舞蹈课》等作品,展现了他对人体动态和空间构图的精妙把握。 这些艺术家们,他们的生活与艺术紧密相连。咖啡馆不仅是他们休憩的场所,更是思想碰撞的温床。梵高在巴黎期间,受到了印象派的影响,他的画风开始转变,色彩逐渐变得鲜艳大胆,笔触也更加奔放。《向日葵》便是他在法国南部创作的代表作,那炽热的黄色,仿佛燃烧着他对生命的热情。 第四章:现代艺术的先声——后印象派的深刻变革 随着印象派的成熟,一些艺术家开始对其进行反思与拓展,由此催生了后印象派。与印象派注重对客观物象的“印象”不同,后印象派更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对形式的探索。 塞尚,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他试图在色彩中寻找形体,在形体中赋予色彩。他将事物分解为基本的几何形体,用“笔触块”来构建画面,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埋下了伏笔。《圣维克多山》系列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几何化处理,以及他对于绘画本体语言的深刻思考。 高更,这位追求原始与野性的艺术家,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塔希提岛。他厌倦了西方文明的虚伪与压抑,渴望在原始的土地上寻找纯粹的美。他运用鲜艳的色彩和平面化的构图,创造出充满神秘东方色彩的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幅巨作,便是他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深刻追问。 梵高,尽管风格独树一帜,但其强烈的个人情感表达和对色彩的极致运用,也使其在后印象派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用奔放的笔触,燃烧的色彩,将内心的情感倾注于画面,展现了生命的激情与痛苦。《星夜》便是他内心世界的一次狂野奔放的抒发。 结语: 法兰西的艺术之旅,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从卢浮宫的古典辉煌,到印象派的田园风光,再到后印象派的深刻变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绘画技法的演变,更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流变。艺术,如同生命本身,总是在不断地创造与突破中前进。 本书希望能引发您对艺术的兴趣,引导您用更开放的心态去感受美,去理解那些流传千古的杰作。艺术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内心。愿此次法兰西的艺术漫游,能为您带来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美学的全新认知。让我们带着这份对艺术的热爱,继续前行,去发现更多未知的精彩。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整体结构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种按照时间线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像一个精心布局的迷宫,每一步探索都充满了惊喜。作者对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把握得极其精准,总能在不经意间揭示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联系,让你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这种层层递进的叙事节奏,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求知欲。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不同学派观点的平衡处理得非常到位,没有偏颇,而是客观地呈现了科学发展历程中的各种声音和争论,这使得整个论述显得更加立体和有深度。阅读时,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琢磨某些论断背后的逻辑推导,作者的严谨性可见一斑。这是一本真正需要用心去“品味”的书,每一次重读,可能都会有新的感悟,因为它蕴含的信息量实在太丰富了。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不仅在于它梳理了复杂的知识脉络,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论。作者在阐述具体案例时,总能穿插着对“如何思考”的引导,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智慧传承。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于某些重大转折点的分析,那种对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思考,让人受益匪浅。它鼓励读者跳出既有的框架,去质疑和重新审视那些被视为“标准答案”的结论。这种启发性的阅读体验,是任何纯粹的知识手册都无法比拟的。它不仅教会了我“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为什么会这样”,这才是真正有力量的知识。读完后,感觉自己看待日常事物和新闻事件的视角都变得更加多维和审慎了。

评分

坦白讲,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相对严肃和学术化的读物,但实际阅读体验却远远超出了预期,它有着一种近乎文学作品般的流畅与韵律感。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遣词造句考究又不失灵动,很多段落的措辞和比喻都极其精妙,读起来赏心悦目。我特别喜欢那种时常出现的、带着强烈个人色彩的幽默感和洞察力,这些元素恰到好处地稀释了知识的密度,使得阅读体验异常轻松愉快,完全没有负担。可以说,这本书成功地做到了“寓教于乐”的最高境界,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大量信息,并且享受了纯粹的阅读乐趣。对于那些渴望拓宽视野,又害怕陷入学术泥潭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完美的“入场券”。

评分

这部作品读下来,简直就像被施了魔法,把我瞬间拉进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知识殿堂。作者的叙事功力真是令人惊叹,他能将那些原本可能显得有些晦涩难懂的科学概念,用一种极其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出来。读的过程完全不是那种枯燥的“灌输”,更像是一场引人入胜的冒险。书中的细节描绘得极为丰富,仿佛每一个转折点、每一个历史片段都有血有肉,让人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些伟大思想的碰撞与火花。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力,他总能找到最恰当的切入点,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认知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读完后感觉自己的思维维度都被拓展了不少。这种阅读体验,是那种读完会忍不住想立刻推荐给身边所有朋友的那种,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对世界更深层次的好奇心。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展现出一种非常独特且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来看待科学史。它不仅仅是在罗列事实和理论,更是在挖掘这些科学发现背后的人性挣扎、时代背景以及哲学思辨。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温度,他没有将科学家塑造成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将他们还原成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探索者。这种处理方式让科学变得不再冰冷,反而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悲壮感。阅读过程中,我多次为书中描绘的那些为了真理而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所动容。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冰冷的逻辑与滚烫的人心,让一个普通读者也能深刻体会到科学精神的伟大与不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