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资本市场蓝皮书:中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报告(2011-2012)
定价:79.00元
售价:53.7元,便宜25.3元,折扣67
作者:高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097314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81kg
一资本市场在推动中小企业规范发展过程中。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诸多难題,破解诸多困境,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规范治理、激发创新活力提供高效、便捷的平台。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已初步形成,市场规模不断增大。市场功能逐渐显现。由于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功能作用和上市企业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加快推进适应中小企业的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对于完善资本市场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进程,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继<中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报告[2009—20lo))和v中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报告(20lo一20l㈠)之后,我们又撰写了以“依托场外交易市场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报告(20、P一20P2))。以期为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提升资本市场功能,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做出有益的理论探索。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持离不开完善的资本市场,而沒有成熟的场外交易市场,资本市场就是空中樓阁。所以,坚持市场化导向,以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目的,以不断创新为动力,构建个发展路径科学、市场结构合理、经营运作规范,投资方式灵活、服务对象广泛、监督管理到位的符合场外交易市场发展规律且兼有中国自身特点的场外交易市场体系意义非凡、任重遭远。需要方方面面坚持不懈的努力。
总报告
依托场外交易市场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导言
一 依托场外交易市场破解中小企业发展困境
二 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的现状
三 坚持市场化道路建设我国场外交易市场
评价报告
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企业公司治理评价研究报告
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企业成长性评价报告
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专题研究报告
我国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发展研究
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探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问题研究
创业板与场外交易市场中小企业服务功能与特色的比较分析
场外交易市场推动中小企业规范运营作用机制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与场外交易市场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国内外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与比较研究
2011年场外交易市场大事记
后记
作为一名对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发展历程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拿到《资本市场蓝皮书:中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报告(2011-2012)》这本书时,最大的感受是它承载了一段重要却又常常被忽视的历史。2011-2012年,彼时的中国资本市场正经历着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逐步成熟,向更广阔、更多元化方向探索的时期。而场外交易市场,无疑是这场探索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那个时期的迷雾,清晰地展现出中国OTC市场是如何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以及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游戏规则”。我特别关注的是,当时有哪些关键性的政策出台,对OTC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些政策是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的?又有哪些新兴的交易模式和金融产品开始崭露头角,为当时的投资者提供了新的选择?书中能否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模式和产品的运作机制,以及它们所处的市场环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中国OTC市场是如何摸索前进,为后来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的。
评分对于《资本市场蓝皮书:中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报告(2011-2012)》这本书,我抱持着一种探究“初心”的态度。在如今场外交易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大背景下,回望2011-2012年,无疑是在追溯它的源头和早期探索。我设想,这本书应该像一部详实的档案,记录下那个时期中国场外交易市场从无到有、从零散到逐渐体系化的过程。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对当时市场存在的具体痛点和挑战的深入剖析。例如,流动性不足、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是如何影响OTC市场的健康发展的?而监管层又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书中能否提供一些当时颇具代表性的案例,来印证这些分析?我对于书中能否揭示出当时中国OTC市场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又如何结合自身国情进行本土化创新这一方面的内容尤为期待。例如,是否有一些独特的交易机制、清算结算模式,或者是针对特定资产类别(如非上市股权、债券、信贷资产等)的交易平台,在那个时期就已经开始孕育和发展?这本书能否为我展现出那段时期中国OTC市场最真实、最生动的“成长足迹”?
评分拿到这本《资本市场蓝皮书:中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报告(2011-2012)》,我其实是带着一种半信半疑的心态。首先,报告的时间跨度是2011-2012年,这个时间点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正处于一个转型和探索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场外交易(OTC)市场,当时还远不如现在这般成熟和体系化。我个人对于OTC市场的了解,更多是基于一些零散的新闻报道和一些机构发布的概览性信息。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个时期OTC市场是如何在政策、技术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逐步成型、面临哪些挑战,以及展现出哪些发展趋势。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罗列数据和政策,而是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当时的监管框架是如何引导OTC市场的健康发展,又存在哪些疏漏;创新业务模式是如何萌芽并探索出可行的路径;市场参与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做市商、发行人等)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的利益诉求又如何得到体现和平衡。此外,我尤其关注的是,在2011-2012年这样一个相对早期的阶段,中国的OTC市场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是如何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的,是否存在一些独特的创新或模式,能够为其他新兴市场提供参考。这本书能否提供这种深度和洞察,是我最关心的问题。
评分当我看到《资本市场蓝皮书:中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报告(2011-2012)》这个书名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一定是一本为那些希望深入了解中国资本市场早期发展细节的专业人士准备的读物。2011-2012年,这个时间节点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场外交易领域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探索阶段。我个人对于当时的市场结构、主要参与者以及监管政策的演变非常感兴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宏观的视角,描绘出当时中国OTC市场的大致轮廓,包括它与传统交易所市场的异同,以及它所承担的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等重要功能。我尤其希望能够看到书中对当时OTC市场中涌现出的各类创新产品和交易模式进行细致的介绍和分析,例如,当时有哪些类型的金融机构在OTC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业务模式是怎样的,又面临着哪些挑战?此外,我非常好奇,在那个阶段,监管政策是如何引导和规范OTC市场的发展的,是否存在一些重要的政策调整或创新,对市场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能否为我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让我理解中国OTC市场是如何在起步阶段就奠定其发展基石的?
评分我翻开这本《资本市场蓝皮书:中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报告(2011-2012)》,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种严谨的学术气质和一丝不苟的专业态度。在我看来,一本高质量的行业报告,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描绘,而应具备深刻的分析和前瞻性的判断。我非常好奇,在2011-2012年这个中国场外交易市场尚未完全定型、探索意味更浓的时期,作者是如何捕捉到市场的脉搏,并将其转化为扎实的文字。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梳理出当时中国OTC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例如不同类型的交易平台、涉及的金融产品(如信贷资产、私募股权、衍生品等),以及各个部分的发展现状和各自的侧重点。我更希望能够看到对当时市场环境下涌现出来的种种创新现象的深入解读,例如,一些新兴的交易场所是如何在现有法规框架内寻找突破口,它们的产品设计和服务模式有哪些独到之处,又面临着哪些监管上的不确定性。同时,对于市场参与者的画像,我也充满了兴趣。在那个年代,究竟是哪些类型的机构在积极布局OTC市场?他们的投资策略和风险偏好有何差异?书中的分析能否为我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市场参与者图谱,并揭示他们与市场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对我理解当时的宏观市场格局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