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货币金融学
:28.00元
售价:20.4元,便宜7.6元,折扣72
作者:张强,乔海曙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303112395
字数:300000
页码:26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本教材系统、全面地阐述介绍了货币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现实问题。基于合理的理论体系框架,立足于货币金融学的基础课程要求,注重内容体系的提炼概括,力求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助于读者更快、更好、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重要的知识内容。
本书在内容体系编排与设计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体现了货币金融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原理与应用、国际与国内、历史与发展的有机结合。本书各章还通过设置本章结构图、本章学习目标、本章提要、关键术语、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等板块,方便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
这本书我才看了不到一半,但已经被其中的“创新”主题深深吸引住了。尽管书名是《货币金融学》,但它并没有局限于狭义的货币概念,而是将“创新”视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塑造社会结构的核心力量。作者从早期农业社会的简单工具革新,一直讲到现代科技爆炸式的进步,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创新是如何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创造新的可能。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信息时代”的篇章,作者分析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如何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并催生了新的经济形态,比如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等。他深入剖析了这些创新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乃至社会关系的。同时,我也被书中对“创新生态系统”的论述所打动。作者强调,创新并非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风险投资的支持以及开放的知识共享才能蓬勃发展。他列举了硅谷、以色列等地的成功经验,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鼓励创新的社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我最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真是酣畅淋漓!虽然封面写着《货币金融学》,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全球化进程及其对各国经济影响的深刻洞察。作者从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讲述了商品、资本和劳动力是如何跨越国界,重塑全球经济版图的。他详细分析了殖民主义、贸易保护主义、自由贸易协定等不同阶段的全球经济政策,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我特别喜欢关于亚洲金融危机和拉丁美洲债务危机的那几章,作者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是深入挖掘了危机背后的深层原因,比如国际资本的流动性、汇率的波动、以及国家内部的经济结构性问题。他巧妙地将抽象的经济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历史故事,让我这种非专业人士也能看得津津有味。书中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从金本位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现在的浮动汇率制,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梳理,让我对我们今天所处的金融环境有了更宏观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视角,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当前国际经济格局的形成和未来的可能走向。
评分《货币金融学》这本书,说实话,我读得有些磕磕绊绊,但总体感觉是收获颇丰。它并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直接讲授各种金融工具的使用方法或者投资理财的技巧。相反,它更多的是在探讨人类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如何理解和运用“价值”这个概念。我记得其中有几章,花费了大量笔墨去描述从物物交换到贝壳、再到金属货币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些早期货币形式是如何影响社会组织和贸易往来的。作者还深入探讨了“信用”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如何在商业活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古代中国的经济史,比如唐朝的飞钱、宋朝的交子,这些早期纸币的出现,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对社会信任体系的一种挑战和构建。此外,作者还花费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解释“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是如何自我调节的。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理解,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商品价格的涨跌,以及这些波动背后可能隐藏着怎样的社会经济力量。
评分我最近刚把《货币金融学》这本书翻完,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关于“经济增长”的哲学思辨之旅。这本书并没有直接告诉你如何“赚钱”或者“投资”,而是从一个非常宏大的视角,去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以及其可能面临的限制。我记得其中有好几章,作者都在追溯工业革命以来,蒸汽机、电力、互联网等一系列技术创新是如何彻底改变了生产力,从而驱动了经济的飞跃式发展。他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比如日本在二战后的经济奇迹,或者中国近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来阐述制度改革、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我也被书中关于“增长的极限”的讨论所吸引。作者引用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以及后来关于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所追求的无止境的经济增长,是否真的能够持续下去,以及这种增长对地球和人类的未来意味着什么。这部分讨论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也让我对“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我大概断断续续看了好几个月了,虽然书名是《货币金融学》,但我感觉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史的百科全书。里面花了大量的篇幅去阐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央行是如何应对通货膨胀、失业率以及经济危机的。我记得其中有一章详细介绍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如何兴起的,以及它对战后西方经济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例如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措施,以及英国在二战后推行的福利国家政策,都与当时主流的经济思想紧密相关。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学者的观点,力求还原当时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背后的决策逻辑。读这本书的过程,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些关键的历史时刻,亲眼见证了经济思想的碰撞和政策的演变。尤其是关于70年代滞胀危机的那部分,作者深入剖析了石油危机、工资-物价螺旋以及货币政策失误是如何共同作用,将西方经济推入困境的。同时,也介绍了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是如何在这种背景下崭露头角的,以及他们提出的应对之策。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正确”的答案,而是呈现了不同学派的观点,以及它们在实践中的成败得失,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的互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