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保險逆周期監管理論與實證研究
:38.00元
售價:27.7元,便宜10.3元,摺扣72
作者:翁小丹
齣版社:中國財政經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09562420
字數:
頁碼:29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中國保險逆周期監管理論與實證研究》主要通過追溯西方經濟周期理論淵源,結閤國情實際,分析經濟周期波動對保險業的影響,對中國經濟周期——保險周期理論和保險逆周期監管基本原理展開研究,在對我國保險運營特徵、宏觀經濟波動與保險業經營行為與績效錶現的相關數據分析基礎上,證明瞭保險業的順周期性,並分析其産生的主要原因,從內外因角度探明其形成機理。同時,通過實證研究,構建定量分析模型,量化測算瞭我國財産保險和人身保險業務周期波動的影響因子,刻畫齣我國保險市場與宏觀經濟運行之間波動的關聯程度,從而提齣保險逆周期監管的製度設計與框架構建,根據逆周期監管的科學機製,結閤新時期“國十條”政策下的行業發展機遇和保險業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製度建設等前沿熱點,從技術層麵提齣瞭有利於保險業穩健發展的監管決策參考。
《中國保險逆周期監管理論與實證研究》:
在巴塞爾協議Ⅰ的基礎上,針對金融市場齣現的新變化和各國對金融監管的新要求,巴塞爾委員會開始對巴塞爾協議進行修訂。這一修訂完善的過程正如巴塞爾協議Ⅰ的齣颱一樣,經曆瞭一個漫長的過程。
巴塞爾協議Ⅱ(BaselⅡ)的內容從1999年《新資本協議》修改稿誕生開始,到2004年末西方十國集團通過新的《資本計量和資本標準的國際協議:修訂框架》為止,巴塞爾協議Ⅱ的內容基本確定。巴塞爾委員會同時決定晚於2006年年底之前,所有巴塞爾委員會的成員國都要正式實施巴塞爾協議Ⅱ。但是,在各國的實踐中,由於國情差異和齣於對本國金融業的保護等目的,各個國傢對巴塞爾協議Ⅱ開始實施的後期限規定也都不盡相同。甚至到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巴塞爾協議Ⅱ還沒有在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傢得到全麵實施。從主要特點上看,巴塞爾協議Ⅱ在統一監管標準方麵延續瞭巴塞爾協議Ⅰ中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的監管理念的同時強化瞭信用風險的控製。另外,在1997年《有效金融監管的核心原則》的基礎上,提齣瞭低資本要求、監管部門的金融監管檢查和市場約束三大金融監管支柱。
5.4.2.1巴塞爾協議Ⅱ的支柱——低資本要求
巴塞爾協議Ⅱ在巴塞爾協議Ⅰ的基礎上,在資本充足率的低比率要求上、對銀行資本的定義上、關於風險加權資本的計算方法上,繼續保留瞭原有巴塞爾協議的有關內容。這種延續得到瞭巴塞爾委員各成員國的一緻認可,因而,巴塞爾委員會堅持認為應該繼續沿用這一標準,即各成員國應該嚴格遵守總資本充足率不低於8%、核心資本充足率不低於4%的要求。盡管在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上基本相同,但是巴塞爾協議Ⅱ是在巴塞爾協議Ⅰ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實踐加以修改的,在針對之前各種規定不足的情況下加以完善。例如,巴塞爾協議Ⅰ主要考慮的是如何避免信用風險,而在實踐當中,各國普遍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是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針對巴塞爾協議Ⅰ實施以來反映比較突齣的問題,巴塞爾委員會對風險狀況進行瞭修正,增加瞭金融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兩大要素,並把他們對銀行的衝擊引入有關規定當中。因此,校正後的商業銀行總的風險加權資産由剛開始的一部分轉變為後來的三部分,部分是反映信用風險狀況的風險加權資産,另外兩個部分則是反映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的風險加權資産。
5.4.2.2巴塞爾協議Ⅱ的第二支柱——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檢查
巴塞爾協議Ⅱ的第二支柱兩個方麵的目的:一方麵,金融監管當局要對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情況進行嚴格的控製,以確保能夠滿足支柱的有關要求;另外一方麵,確保各商業銀行都能夠閤理有效地建立內控機製,能夠針對風險強化內部評估程序。在這一過程中,各國金融監管當局要具有非常專業的職業要求,要針對金融市場整體風險狀況、單個金融機構的風險來源進行全麵、宏觀的判斷,從而對不同市場環境下的不同風險找到可靠的解決方案,進而對金融市場進行全麵的監管。因此,該支柱對各國金融監管當局提齣瞭更高的要求,各國金融監管部門要承擔起三大任務,即加強資本充足率的監管,建立內部信用評級體係以及加快銀行的製度化建設進程。
……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簡潔大氣,書名“中國保險逆周期監管理論與實證研究”直接點明瞭主題,給人一種專業且深入的感覺。我是一名對金融監管領域稍有涉獵的讀者,一直對保險業在宏觀經濟周期中的角色很感興趣,尤其是逆周期調控這樣一個相對宏大的概念,在保險業的語境下會如何展開,著實讓我充滿好奇。雖然我還沒有完全讀完,但從目錄和前言來看,作者似乎對理論框架的構建下瞭不少功夫,從宏觀經濟理論的視角齣發,試圖將逆周期監管理論與保險業的特性進行有機結閤。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逆周期”的具體指標選擇和測度方法,以及如何將其轉化為可操作的監管政策。畢竟,理論的構建離不開實踐的支撐,而保險業的特殊性,比如其長期性、復雜性以及與整體金融體係的聯動,使得逆周期監管的落地會麵臨諸多挑戰。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創新的解決方案,或者至少是具有啓發性的思路,是我非常關注的。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解釋清楚,為什麼保險業的逆周期監管與其他金融領域的逆周期監管有所不同,它獨特的風險傳染機製和資産負債管理特點,會在逆周期監管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評分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種嚴謹的學術氣息。作為一名在保險行業工作瞭多年的從業者,我對“逆周期監管”這個概念並不陌生,但將其具體應用到我們這個行業,並且還要進行“實證研究”,這無疑是一個極具挑戰性但又非常重要的話題。我一直覺得,在經濟繁榮時期,保險公司往往會過度擴張,承擔更多風險,而在經濟下行時期,又可能因為風險暴露而齣現問題。這種順周期的行為模式,對整個金融係統的穩定是潛在的威脅。因此,如何通過監管手段來引導保險機構在順周期時“刹車”,在逆周期時“踩油門”,以熨平經濟波動,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在這一塊理論認知的空白。我尤其關注書中提到的“實證研究”部分,期待能夠看到具體的數據分析和案例研究,這對於理解理論的實際應用價值至關重要。例如,作者是如何選取研究樣本的?數據來源是否可靠?分析方法是否科學?這些都將直接影響我對研究結論的信任度。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套切實可行、具有操作性的逆周期監管框架。
評分我是一位熱衷於研究金融監管前沿的愛好者,對那些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推動行業發展的理論和實踐都非常感興趣。這本書的書名,“中國保險逆周期監管理論與實證研究”,恰好就點齣瞭我關注的幾個核心要素:中國保險業、逆周期監管、理論與實證。我一直認為,金融監管的最高境界不是事後追責,而是事前防範和事中引導。而逆周期監管,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我特彆好奇,在不同經濟周期階段,保險公司的經營行為會呈現齣怎樣的特徵,例如,它們在繁榮期是否會過度投資高風險資産,在衰退期又是否會因為流動性壓力而拋售資産,加劇市場下跌?這本書能否通過實證分析,為我們揭示這些規律?同時,我也非常期待書中關於“逆周期”的具體監管工具和政策設計,比如,在經濟過熱時,是否會提高保險公司的資本要求,或者限製其某些類彆的投資?在經濟下行時,又是否有相應的支持措施?這些具體的操作層麵的探討,將使這本書的價值大大提升。
評分坦白說,我是一位對保險行業監管政策的細節要求非常高的讀者。我讀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最近幾年,全球金融監管的重點都放在瞭防範係統性風險和宏觀審慎管理上,而逆周期監管正是宏觀審慎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業作為金融體係的重要支柱,其穩健運行對整體經濟至關重要。所以我特彆想瞭解,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均保險密度和滲透率還在不斷提升的國傢,如何構建一套有效的逆周期監管體係。這本書的題目讓我看到瞭希望,它不僅提齣瞭理論,還承諾瞭實證。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深入探討保險公司資産端和負債端的順周期性錶現,以及監管者如何通過資本要求、償付能力充足率、風險準備金等工具來實現逆周期調控。我個人認為,逆周期監管的關鍵在於其前瞻性和動態性,不能等到風險顯現瞭纔去應對,而應該在風險積纍的初期就采取措施。這本書能否提供關於如何識彆和度量保險業順周期風險的有效方法,以及如何設計更具彈性的監管規則,是我最想從中找到答案的地方。
評分我是一位對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有著強烈好奇心的學生,尤其對金融監管如何影響市場運行感到著迷。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中國保險逆周期監管理論與實證研究”,我就覺得它觸及瞭一個非常核心且具有現實意義的議題。我常常思考,在經濟的起起伏伏中,金融機構,特彆是像保險這樣具有長期儲蓄和投資功能的機構,是如何受到影響的?它們是否會放大經濟的波動?如果會,那麼監管又該如何介入,纔能起到“逆周期”的作用?這本書的理論部分,我期待能夠看到清晰的邏輯和嚴謹的論證,能夠解釋清楚逆周期監管的必要性、原理以及在中國保險業的具體應用邏輯。而“實證研究”部分,則是我更看重的,我希望能夠通過具體的數據和案例,看到這些理論是如何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應用的。例如,是否有研究能夠量化逆周期監管措施對保險公司盈利能力、風險承擔水平以及宏觀經濟穩定性的影響?這樣的實證分析,將能幫助我更直觀地理解這一概念的實際效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