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它们和我们: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生存
定价:25.80元
作者:《绿色未来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5100116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昔日的家乡山川秀美,江水清澈,林海雪原,风和日丽。我们眼中现实的家乡是黄土高坡,是长江浊浪,是荒山秃岭,是尘土飞扬。而我们憧憬、追求的未来,是绿色的未来,是绿色的家园。
内容提要
当我们从电视节目或图片上,看到美丽可爱的动物时,我们感到愉悦和欣喜;当我们获知一些野生动物被猎杀或看到一只只血淋淋的动物或僵硬的尸体时,我们感到震惊,感到愤慨,心中会有隐隐的伤痛。
然而,有一种情况更多见。当成排的树木被伐,成片的森林被毁坏,许多人无动于衷;当高楼大厦一幢幢从荒野中拔地而起,城镇、厂矿和道路不断向山野延伸,人们似乎只认为这是一种发展和进步,却很少有人想到,这是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蚕食和入侵。
陆地上是这样,水下的世界也如此。人们感受的大多是饮用水的变质和污浊的腥臭味,而对于漂浮在水面已经死亡的鱼类,却好像没有更多的感觉。它们如何生存,我们还能捕到鱼吗?应当有更多的人去想,去思考。
人类要发展,动物要生存。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发展时,高兴是应当的,但同时你是否想到,这样会影响动物的生活,甚至生存。如果是这样,你该怎么办?96岁的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这部思考人生的书中,有一篇《记比邻双鹊》。老人从居住的三楼窗外,看着一对喜鹊夫妇在柏树上筑巢、育雏,她甚至亲自去捡一些细小的树枝,放在窗台上供它们筑巢用。一直到后来,因为风雨导致雏鸟死亡,亲鸟悲哀伤痛之至。一年之后,这对喜鹊又回来了,它们艰难地拆除旧巢,又到别处重筑新巢。文章中透露着作家对生命的深切关爱,而不仅仅是对喜鹊的喜爱和对育雏的好奇。杨绛从小鸟的生死和亲鸟的一次次筑巢中,感悟着人生的真谛。
野生动物也许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我们能够像杨绛先生那样关注它们、关心它们,并由它们想到我们自己吗?
目录
前言
章 漫漫历程从猿到人
一、火照亮人的方向
二、制造石器推进人类思维
三、狩猎岩画生命图腾
四、狗和猫,人类早的伙伴
第二章 人类膨胀动物退缩
一、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速之客
二、大熊猫退无可退
三、围剿麻雀的荒唐
四、被赶尽杀绝的“王者”
五、白鳍豚的消失
第三章 疯狂逐利 生灵哭泣
一、藏羚羊悲歌
二、黑熊的哀嚎
三、蝴蝶的贩卖与开发
四、快乐马戏背后的痛苦
第四章 滥食“野味” 越界陋习
一、命运多舛的果子狸
二、鳄鱼的困境
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四、一意孤行的日本捕鲸
第五章 寂静春天唤醒民众
一、卡逊用生命的呼喊
二、聆听黑猩猩的诉说
三、重新发现野性之美
第六章 精神回归生命礼赞
一、“庄周梦蝶”的昭示
二、微小生命的礼赞
三、21世纪的狼图腾
第七章 绝处逢生再建家园
一、朱鹮的故事
二、黑颈鹤在故乡
三、普氏野马的悲欢离合
四、海南坡鹿绝处逢生
第八章 同一家园 共生共存
一、基因时代:果蝇的奉献
二、动物资源是人类的物质宝库
三、人类健康与动物的关系
四、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价值
五、我们如何行动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附录二:国际性动物保护组织
野生动物保护公约和被保护野生动物名单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对自然纪录片和生态科普文章情有独钟的读者,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一场视觉和思想的盛宴。我一直对那些在镜头下展露原始野性的动物们充满着好奇,它们的一举一动都透露着生命最本真的力量。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关于它们在更广阔天地里的生存智慧、社会结构,以及它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却往往鲜为人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是否会从地理、生物、社会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不同物种的生存策略?例如,它们如何适应极端环境?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在面对人类的捕猎、栖息地破坏时,它们又展现出怎样的生存韧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来鲜活的案例,生动的描写,让那些遥远的野生动物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们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它们生命的力量与脆弱,从而激发我们对它们的尊重与保护。
评分我之所以选择拿起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标题所吸引,那句“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生存”直击人心。当下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物多样性锐减,每一次关于濒危物种的消息都像一把钝刀,一点点割裂着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眷恋。我常常在思考,在高速发展的城市文明背后,我们究竟失去了多少与自然连接的机会?那些曾经在我们土地上自由驰骋的生灵,如今又在何方?这本书是否能为我解答这些疑问?它是否会深入探讨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分析导致它们数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更重要的是,它是否会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我们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为这些与我们共同呼吸的生命留下生存的空间?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能引发读者深刻的反思,激发出一种保护自然的行动自觉。毕竟,只有当我们真正认识到它们的生存状况与我们自身的福祉息息相关时,我们才能真正采取行动,去守护这个我们共同拥有的地球。
评分我选择阅读这本书,是出于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一种对那些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生命体的深深的探究欲。在我看来,人类文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我们筑起高楼,铺设马路,似乎正在一步步蚕食着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空间。那么,它们是如何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下来的?它们是否也发展出了独特的生存机制来适应我们的世界?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比如,城市中的野生动物是如何在人为环境中找到食物和庇护所的?它们是否与人类产生了新的互动模式?又或者,它是否会聚焦于那些依旧生活在原始栖息地中的物种,讲述它们面临的挑战,以及那些保护者们为守护它们所付出的努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呈现一个多角度的图景,让我们看到野生动物生存的真实状态,并反思我们人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我们应尽的责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以引人遐想,粗粝的纸张质感,配上几只栩栩如生的野生动物剪影,仿佛诉说着它们与我们这个世界的古老联系。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那略带历史感的包装所吸引,仿佛是一本穿越时空的文献,等待着我去揭开层层迷雾。书名中的“它们”和“我们”两个词,简单却极富深意,立刻勾起了我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强烈好奇。我一直认为,我们常常将自己置于一个与自然割裂的独立王国,却忽视了我们同样是这个庞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各种生命形式共享着同一片天空、同一片土地。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这种共生关系,破除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感受生命的多样性与脆弱性?我期待它能带领我进入一个充满敬畏与启示的阅读旅程,去理解那些生活在我们身边、却又常常被我们遗忘的生灵,它们是如何在这颗星球上艰难生存,又如何在人类文明的扩张中寻找自己的空间。这本书的出版公司也颇有名气,通常意味着其内容的严谨性和深度,这让我对它所能带来的知识性和思想性有了更高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它们和我们: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生存”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门。我一直对那些我们不熟悉,却又与我们共同存在于地球上的生物们感到好奇。它们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它们如何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它们与我们人类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是关于捕食与被捕食的残酷法则,还是关于共生与互助的奇妙平衡?是关于它们为了生存而展现出的令人惊叹的智慧,还是关于它们在面对人类无情的扩张时所表现出的无奈与抗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们看到整个生态系统的运作,理解每一个物种的重要性,从而打破我们对“自然”的固有认知,认识到我们并非这个星球的唯一主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拓宽我的视野,让我对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