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控制系统仿真(21世纪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系列教材)
定价:33.00元
售价:22.4元,便宜10.6元,折扣67
作者:张袅娜,冯雷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1114486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控制系统仿真/21世纪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系列教材》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为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综合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从MATLAB/Simulink基础知识、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控制系统分析、控制器设计、控制系统仿真实验等几个方面讲述了运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控制系统仿真/21世纪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系列教材》共分7章,包括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与步骤、MATLAB语言基础、Simulink仿真工具、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控制系统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稳定性分析、根轨迹分析法、线性系统的状态可控性与状态可观性分析、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控制系统仿真实验等内容。各章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和习题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以及MATLAB/Simulink相关功能和工具的使用。
《控制系统仿真/21世纪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系列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读者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性阅读。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控制工程、自动化、机电、测控技术等专业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和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出版说明
前言
章 绪论
1.1 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
1.1.1 仿真的基本概念
1.1.2 计算机仿真的分类
1.1.3 控制系统仿真
1.2 控制系统仿真研究的步骤
1.3 控制系统仿真的应用和发展
1.3.1 控制系统仿真的应用
1.3.2 控制系统仿真的发展
1.4 MATLAB/Simulink简介
1.4.1 MATLAB简介
1.4.2 Simulink简介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MATLAB语言基础
2.1 MATLAB的编程环境
2.1.1 MATLAB启动和退出
2.1.2 MATLAB的命令窗口
2.1.3 MATLAB的工作空间
2.1.4 当前目录窗口
2.1.5 命令历史窗口
2.1.6 MATLAB文件管理
2.1.7 MATLAB帮助使用
2.1.8 数据交换系统
2.2 MATLAB基础知识
2.2.1 变量与常量
2.2.2 数字变量的运算及显示格式
2.2.3 字符串
2.3 矩阵运算
2.3.1 矩阵生成
2.3.2 矩阵基本操作
2.3.3 矩阵运算
2.4 数组运算
2.4.1 基本数学运算
2.4.2 关系运算
2.4.3 逻辑运算
2.4.4 基本初等函数
2.5 符号运算
2.6 矩阵函数
2.6.1 三角分解法
2.6.2 正交分解法
2.6.3 奇异值分解法
2.6.4 特征值分解法
2.6.5 矩阵的秩
2.6.6 多项式
2.7 MATLAB常用绘图命令
2.7.1 二维图形的绘制
2.7.2 三维图形
2.7.3 图形的输出
2.8 MATLAB程序设计
2.8.1 M文件编辑器
2.8.2 MATLAB程序类型
2.8.3 函数变量及变量作用域
2.8.4 子函数与私有函数
2.8.5 交互式输入
2.8.6 MATLAB程序流程控制
2.9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Simulink仿真工具
3.1 运行Simulink演示程序
3.2 Simulink模型的建立
3.2.1 Simulink模型窗口
3.2.2 Simulink模块库简介
3.2.3 Simulink模块的操作
3.2.4 模块的连接
3.2.5 模块的参数修改
3.2.6 Simulink模块的联机帮助系统
3.2.7 Simulink模型的输出与打印
3.2.8 Simulink模型举例
3.3 Simulink的仿真方法
3.3.1 仿真过程的设置
3.3.2 系统仿真
3.3.3 模糊控制系统的仿真
3.4 S-函数
3.4.1 S-函数的工作方式
3.4.2 用MATLAB语言编写S-函数
3.4.3 用C语言编写S-函数
3.5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4.1 动态过程微分方程描述
4.2 动态过程的传递函数描述
4.2.1 传递函数定义与性质
4.2.2 传递函数零极点表示
4.2.3 传递函数的部分分式表示
4.2.4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时域响应
4.2.5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4.3 动态过程状态空间描述
4.4 系统模型转换及连接
4.4.1 模型转换
4.4.2 模型连接
4.5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控制系统分析
5.1 时域分析
5.1.1 典型输入信号
5.1.2 动态性能指标
5.1.3 线性系统时域响应
5.1.4 时域分析相关的MATLAB函数
5.1.5 MATLAB/Simulink在时域分析中的应用
5.2 稳定性分析
5.2.1 稳定性基本概念
5.2.2 稳定性判据
5.2.3 稳态误差计算
5.2.4 MATLAB在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5.3 根轨迹分析
5.3.1 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5.3.2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
5.3.3 广义根轨迹
5.3.4 根轨迹分析相关的MATLAB函数
5.3.5 MATLAB在绘制根轨迹图中的应用
5.4 频域分析
5.4.1 频率特性
5.4.2 典型环节频率响应分析
5.4.3 闭环频率响应分析
5.4.4 稳定性分析
5.4.5 频域分析相关的MATLAB函数
5.4.6 MATLAB在绘制频率特性中的应用
5.5 线性系统的状态可控性与状态可观性分析
5.5.1 状态可控性
5.5.2 状态可观性
5.5.3 MATLAB在状态可控性和可观性分析中的应用
5.6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5.6.1 李雅普诺夫法
5.6.2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
5.6.3 利用MATLAB进行系统稳定性分析
5.7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控制器设计
6.1 PID控制器设计
6.1.1 PID控制器概述
6.1.2 比例控制器
6.1.3 积分控制器
6.1.4 比例积分控制器
6.1.5 比例微分控制器
6.1.6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
6.2 PID控制器参数整定
6.2.1 Ziegler-Nichols整定法
6.2.2 临界振荡法
6.2.3 衰减曲线法
6.2.4 凑试法
6.3 控制系统校正的根轨迹法
6.3.1 基于根轨迹法的超前校正
6.3.2 基于根轨迹法的滞后校正
6.3.3 基于根轨迹法的超前滞后校正
6.4 控制系统校正的频率响应法
6.4.1 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
6.4.2 基于频率法的滞后校正
6.5 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
6.5.1 状态反馈
6.5.2 输出反馈
6.5.3 极点配置
6.6 状态观测器
6.7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
7.1 MATLAB平台认识实验
7.2 MATLAB绘图
7.3 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
7.4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作图
7.5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7.6 交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7.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现代感,封面采用了简洁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组合,让人在书架上就能立刻注意到它。拿到手里分量十足,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印刷清晰,文字和图表的排版都十分考究,阅读起来很舒服。内页的布局也体现了编者的用心,重要的公式和概念都有特别的强调,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间的逻辑衔接上所做的努力,每一部分内容的过渡都显得自然流畅,让人能顺畅地跟上作者的思路,而不是感到知识点之间是孤立的存在。书中的插图和示意图绘制得非常专业,不仅美观,而且准确地传达了复杂的物理过程和结构原理,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有效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当严谨,但又带着一种特有的学术魅力,读起来有一种被引领的感觉。作者在定义术语时非常精准,没有使用任何模棱两可的措辞,这在学习复杂系统时至关重要。我注意到,书中的例题设计极具巧思,它们不仅仅是用来检验公式应用的工具,更像是引导读者思考的“思维探针”。每一个例题背后似乎都隐藏着一个设计上的小陷阱或者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边界条件,这极大地锻炼了我的批判性思维和细节关注能力。有时候,即使是那些看似简单的证明过程,作者也会给出不同角度的解读,这种多维度的解析方式极大地加深了我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让我感觉自己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对话,而不是在被动地接收信息。
评分这本书的配套资源体系也做得相当完善,这一点在自学过程中感受尤为深刻。无论是习题的详细解答,还是在线资源库中提供的仿真代码片段,都为我的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尤其是那些针对特定章节的补充阅读材料链接,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一步深入挖掘,拓宽了知识边界。整本书的编写思路清晰地展现了对当代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的深刻理解——需要的不仅是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读完第一遍后,我迫不及待地开始进行第二次复习,因为我发现,每次重读,都能在先前看似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上,挖掘出新的层次和更深的含义,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内容方面,这本书的理论深度恰到好处,既没有陷入过度抽象的数学推导泥潭,也没有流于肤浅的科普介绍。它好像是在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上,既能满足专业学习的要求,又不会让读者在初次接触时感到望而生畏。作者在讲解经典控制理论时,总能巧妙地结合现代控制的视角进行对比和阐述,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知识体系显得更加完整和立体。比如在分析系统稳定性时,不仅详细回顾了李雅普诺夫方法,还引入了现代控制中关于鲁棒性的讨论,这种广阔的视野是很多传统教材所欠缺的。而且,书中对实际工程案例的引用非常及时和贴切,那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章节,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所学知识的价值和应用潜力。
评分作为一本面向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教材,这本书在对前沿技术的融合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沉溺于过时的技术框架,而是大方地将数字控制、非线性系统的初步概念以及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融入了基础框架之中。特别是在介绍仿真工具的应用时,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工具的使用说明书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验证理论假设、优化设计参数,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离散化误差的讨论,它非常坦诚地指出了在将连续系统转换为数字模型时必须面对的局限性,并给出了几种处理策略的优劣对比,这种坦诚和前瞻性是衡量一本优秀教材的重要标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