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路(第五版)
定价:50.90元
作者:邱关源,罗先觉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0401967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81kg
编辑推荐
本书的第4版于1999年出版,此次出版的为第5版,主要目标是适应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以及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全书共有18章和3个附录。新版继续保持过去重视基本内容、基本概念的特色,明确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后续课程和学生未来工作需要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拓宽了适用面,使本教材更能兼顾强电专业和弱电专业的需要,也兼顾了各类高等学校的教学要求,有利于灵活、柔性地组织教学;考虑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和读者使用的方便,虽然本课程的总学时有所减少,新版在教材内容依然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另外,与新版配套,将出版《(电路)(第5版)学习指导与习题分析》和《(电路)(第5版)电子教案》,以方便广大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内容提要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是《电路》(第4版)(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的修订版。
全书共分18章,主要内容有: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路定理、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储能元件、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电路的频率响应、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路、均匀传输线,另有磁路和铁心线圈、Pspice:简介和MATLAB简介三个附录。书末附有部分习题答案。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师生作为电路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3 电功率和能量 1-4 电路元件 1-5 电阻元件 1-6 电压源和电流源 1-7 受控电源 1-8 基尔霍夫定律 习题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 引言 2-2 电路的等效变换 2-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4 电阻的Y形联结和△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2-5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2-6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7 输入电阻 习题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3-1 电路的图 3-2 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3-3 支路电流法 3-4 网孔电流法 3-5 回路电流法 3-6 结点电压法 习题第四章 电路定理 4-1 叠加定理 4-2 替代定理 4-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4-4 大功率传输定理 4-5 特勒根定理 4-6 互易定理 4-7 对偶原理 习题第五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5-1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 5-2 比例电路的分析 5-3 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习题第六章 储能元件 6-1 电容元件 6-2 电感元件 6-3 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 习题第七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7-1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 7-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7-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7-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7-5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7-6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7-7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7-8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7-9 卷积积分 7-10 状态方程 7-11 动态电路时域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习题第八章 相量法 8-1 复数 8-2 正弦量 8-3 相量法的基础 8-4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习题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9-1 阻抗和导纳 9-2 电路的相量图 9-3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9-4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9-5 复功率 9-6 大功率传输 习题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10-1 互感 10-2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 10-3 耦合电感的功率 10-4. 变压器原理 10-5 理想变压器 习题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11-1 网络函数 11-2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 11-3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 11-4 RLC并联谐振电路 11-5 波特图 11-6 滤波器简介 习题第十二章 三相电路 12-1 三相电路 12-2 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 12-3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12-4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12-5 三相电路的功率 习题第十三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13-1 非正弦周期信号 13-2 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13-3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13-4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13-5 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 13-6 傅里叶级数的指数形式 13-7 傅里叶积分简介 习题第十四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14-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14-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14-3 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 14-4 运算电路 14-5 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 14-6 网络函数的定义 14-7 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 14-8 极点、零点与冲激响应 14-9 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 习题第十五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15-1 割集 15-2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 15-3 矩阵A、B、Q之间的关系 15-4 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15-5 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15-6 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15-7 列表法 习题第十六章 二端口网络 16-1 二端口网络 16-2 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 16-3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16-4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 16-5 二端口的连接 16-6 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习题第十七章 非线性电路 17-1 非线性电阻 17-2 非线性电容和非线性电感 17-3 非线性电路的方程 17-4 小信号分析法 17-5 分段线性化方法 *17-6 工作在非线性范围的运算放大器 *17-7 阶非线性电路的状态平面 *17-8 非线性振荡电路 *17-9 混沌电路简介 *17-10 人工神经元电路 习题第十八章 均匀传输线 18-1 分布参数电路 18-2 均匀传输线及其方程 18-3 均匀传输线方程的正弦稳态解 18-4 均匀传输线的原参数和副参数 18-5 无损耗传输线 18-6 无损耗线方程的通解 18-7 无损耗线的波过程 习题附录A 磁路和铁心线圈 A-1 磁场和磁路 A-2 铁磁物质的磁化曲线 A-3 磁路的基本定律 A-4 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 A-5 交变磁通磁路简介 A-6 铁心线圈 习题附录B PSpice简介 B-1 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B-2 PSpice附录C MATLAB简介 C-1 MATLAB概述 C-2 MATLAB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举例部分习题答案索引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的典范,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基尔霍夫定律开始,到复杂的耦合电感和磁路分析,每一步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自然,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我感觉作者对教学的理解非常深刻,他们知道学生在哪个知识点最容易产生困惑,并在这些地方着重做了铺垫和强调。特别是讲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电路中应用的章节,它没有像一些快餐式教材那样只停留在理想模型上,而是引入了非理想因素的考量,这对于未来从事电路设计工作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经验财富。书中的插图清晰明了,对理解节点电压法和网孔电流法等概念的帮助是巨大的。如果说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也许是部分文字描述的语气可以稍微活泼一些,毕竟这是一本面向学生的教材,过于板正的叙述有时候会让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但这瑕不掩瑜,它提供了一个坚实而可靠的知识框架,让你可以自信地向更深层次的电子学迈进。
评分作为一名在电子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回头看我大学时代使用的这本教材,最大的感触是它的“耐读性”。很多大学教材只适合在考试周突击一下,看完就忘了,但这本书的内容是能沉淀下来的,很多分析技巧在多年后的工作中依然会不自觉地被调用。它对基础概念的定义和阐述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精确程度,每一个术语的使用都非常审慎。比如,对“等效”这个概念的讨论,就远比普通教材中简单提及要深刻得多,它引导读者去思考等效的条件和适用范围。这种对细节的执着,造就了它深厚的内功。如果非要鸡蛋里挑骨头,那就是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书中关于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应用的深度讲解,可能需要配合辅导书或者老师的额外讲解才能完全消化,因为它在引入这一工具时,是将其直接应用于电路问题,对于不熟悉变换理论的读者可能略显突兀。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充满智慧的经典之作。
评分我是在大二上学期开始接触这本教材的,坦白说,一开始被它那厚厚的篇幅和略显陈旧的排版镇住了。然而,一旦真正沉下心去啃读,才发现其价值所在。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它对“系统思维”的培养。电路分析不仅仅是解方程,更是对一个物理系统的抽象和建模。在分析网络综合性问题时,这本书强调的不仅仅是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更是分析过程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它教会我如何清晰地定义边界条件,如何有效地运用数学工具去简化复杂的拓扑结构。其中关于暂态响应的章节,对于理解储能元件的动态特性,简直是点睛之笔,通过不同初始条件的设置,展现了电路在时间维度上的丰富变化。唯一的“槽点”可能在于,由于出版年代的限制,一些最新的、比如与微电子技术紧密结合的边缘内容,书中尚未涉及,这使得它更偏向于传统电气工程的理论根基。但对于想把理论学透的读者来说,这恰恰是它的优势所在。
评分这本经典的教材,初次翻开时就给人一种厚重而严谨的感觉。纸张的质地相当不错,印刷的字迹清晰有力,即使是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密集的电路图,看起来也毫不费力。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理论推导上的深度和清晰度。很多其他教材为了追求所谓的“简洁”,在关键的数学推导环节往往一带而过,导致初学者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感到无所适从。但这本书则不然,它耐心地为你剖析每一步的逻辑,让你真正理解为什么是这个结果,而不是简单地记住一个结论。例如,在分析复杂的有源网络时,作者没有止步于套用公式,而是深入讲解了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这对于打牢基础至关重要。即便是对于已经学过基础电路学的人来说,重温其中的章节,比如暂态分析的高级技巧,也会发现许多新的理解和体会。唯一美中不足的或许是,对于完全零基础的读者来说,开篇的章节可能会显得略微有些“啃”,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适应其严谨的叙事风格。但可以肯定地说,这是本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读物,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它在国内教学领域的声誉去的。拿到手后,最直观的感受是内容覆盖面的广度与深度并存得非常好。它不仅仅满足于讲解直流和交流电路的基本定律,更是在后续章节中逐步引入了更贴近工程实际的分析方法。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二端口网络时所采用的系统性方法,S参数、Z参数、Y参数之间的转换和应用场景的对比分析非常到位,让原本枯燥的矩阵运算变得有章可循。而且,书中附带的大量例题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们不是简单的数值代换,而是真正需要你动脑筋去构建模型和选择最优解题路径的。我自己在准备一些专业考试的时候,很多难题的思路都能在这里找到影子。唯一的遗憾是,相较于一些强调“现代应用”的英文原版教材,这本书在介绍诸如Spice仿真等现代设计工具的应用方面略显保守,可能需要读者自行补充这方面的实践知识。但就理论基础的夯实而言,它无疑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是踏实学好电路理论的必备基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