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語 9787546144252

菜根譚·語 978754614425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明 洪應明 呂坤 著
圖書標籤:
  • 菜根譚
  • 語錄
  • 人生哲理
  • 處世智慧
  • 修身養性
  • 古典文學
  • 國學
  • 人生感悟
  • 勵誌
  • 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黃山書社
ISBN:9787546144252
商品編碼:29706445535
包裝:綫裝
齣版時間:2014-06-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菜根譚·語 作者 明 洪應明 呂坤
定價 380.00元 齣版社 黃山書社
ISBN 9787546144252 齣版日期 2014-06-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綫裝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菜根譚》是明代的一部主要論述個人修養與人生處世等方麵的語錄世集。《語》是明代的語錄體、箴言體的小品文集,匯集瞭數百條含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語錄筆記。本書延請專傢校注,配以雙色版畫詮釋文章內容,延展文章意境。竪行排版,手工綫訂。

   作者簡介
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著有《菜根譚》、《仙佛奇蹤》。呂坤,字叔簡,自號抱獨居土,明朝文學傢、思想傢。他剛正不阿,為政清廉,與瀋鯉、郭正域被譽為明萬曆年間天下“三大賢”,主要作品有《實政錄》、《夜氣銘》、《招良心詩》等。

   目錄
冊一
菜根譚
菜根譚題詞
前集
後集
冊二


捲一內篇·禮集
性命
存心
倫理
談道
捲二內篇·樂集
修身
冊三
問學
捲三內篇·射集
應務
冊四
養生
捲四外篇·禦集
天地
世運
聖賢
品藻
捲五外篇·書集
治道
捲六外篇·數集
人情

   編輯推薦

   文摘





   序言

《靜心之語:在喧囂中尋覓內在的寜靜》 在現代社會滾滾嚮前的洪流中,我們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裹挾,日復一日地奔波於工作、生活、社交的種種場域。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聲音此起彼伏,它們爭奪著我們的注意力,蠶食著我們的思緒,讓本應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變得越來越稀缺。我們時常感到焦慮、迷茫,甚至疲憊不堪,渴望找到一個可以停歇的港灣,一個可以安撫心靈的角落。 《靜心之語》正是這樣一本旨在為現代都市人提供內心指引的書籍。它不追逐時下的熱門話題,不迎閤浮躁的社會情緒,而是將目光投嚮瞭人類共通的內心需求——對平和、智慧和真正幸福的渴望。本書的文字,如同春風拂過乾涸的土地,又似甘泉滴入燥熱的心田,力求以一種溫和而深刻的方式,引導讀者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的關係,發掘內在的力量,構建堅韌不拔的精神堡壘。 本書的寫作風格,追求的是一種洗練、雋永的錶達。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闡釋,而是力求用最樸素、最真摯的語言,觸及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每一段文字,都經過反復的推敲和打磨,如同精雕細琢的玉石,散發著溫潤的光澤。它不是簡單地陳述道理,而是通過精妙的比喻、生動的描繪,引發讀者的共鳴和思考,讓智慧的種子在讀者心中悄然生根發芽。 《靜心之語》的內容,涵蓋瞭人生哲理的多個維度,從個體的情緒管理,到人際關係的相處之道,再到麵對人生起伏的從容態度,都有著深入淺齣的探討。 關於自我認知與情緒管理: 書中強調,真正的強大並非外在的徵服,而是內在的掌控。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我們常常被外界的評價和期待所左右,迷失瞭自我。本書引導讀者迴歸內在,認識真實的自我,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並學會如何識彆、理解和轉化負麵情緒。它告訴我們,情緒如同天氣,有晴有雨,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在風雨中保持內心的晴朗,如何在陽光下更加珍惜。它提倡一種積極而平和的心態,鼓勵讀者在每一次情緒的起伏中,都能夠發現成長的契機,而非被情緒所裹挾,陷入無休止的內耗。 關於人際交往與和諧關係: 在日益緊密的社會聯係中,人際關係的處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書從多個角度剖析瞭人際交往的藝術,強調瞭真誠、理解、尊重的重要性。它教導我們如何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連接,如何在溝通中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如何在差異中尋求共識。它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擁有自己的視角和經曆,學會換位思考,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人,方能構建和諧融洽的人際網絡。書中關於“求同存異”的闡釋,更是為我們在復雜的人際關係中指明瞭方嚮,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包容他人的不足,纔能讓關係更加堅固而長久。 關於人生態度與價值追求: 麵對人生的種種際遇,悲喜無常,起伏跌宕。《靜心之語》鼓勵讀者以一種豁達、從容的態度去麵對。它並非宣揚消極避世,而是倡導一種積極的“順其自然”,一種在盡力而為之後,坦然接受結果的心境。書中探討瞭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引導讀者去思考什麼纔是真正重要的,什麼纔是值得我們去追求的。它強調,物質的富足固然重要,但精神的充盈纔是衡量人生幸福的關鍵。通過對內心的耕耘,我們可以發現,幸福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蘊藏在日常的點滴之中,蘊藏在我們對生活的熱愛與珍惜之中。 關於生活智慧與處世哲學: 本書還融入瞭許多為人處世的智慧,這些智慧並非是僵化的教條,而是靈活的原則,能夠幫助我們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遊刃有餘。它提倡“大道至簡”的處世之道,鼓勵我們在紛繁的世界中,抓住事物的本質,不被錶象所迷惑。書中關於“內省”的論述,更是強調瞭自我反思的重要性,隻有不斷地審視自己的言行,纔能不斷地進步和完善。它也教會我們,在追求個人目標的同時,也要心懷他人,懂得感恩與迴饋,這不僅能夠提升個人品格,更能為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 《靜心之語》的文字,猶如涓涓細流,滋潤著讀者的心靈,喚醒著沉睡的智慧。它不試圖提供解決所有問題的萬能鑰匙,而是希望通過文字的力量,點燃讀者內心深處的火種,讓讀者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寜靜與幸福。 在翻閱本書的過程中,你或許會不時停下腳步,陷入沉思,與書中的文字産生一種心靈的對話。你可能會在某個觀點上豁然開朗,也可能會在某個比喻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本書旨在成為讀者心靈的夥伴,陪伴你在人生的旅途中,不畏風雨,不懼挑戰,始終保持一份內心的澄澈與安寜。 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每一次閱讀,或許都會有新的感悟,新的收獲。它將是你心靈的棲息地,是你疲憊時的慰藉,是你迷茫時的燈塔。願《靜心之語》能為你帶來一份寜靜,一份力量,一份對生活更深邃的理解和熱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剋製而有力量”。它沒有冗長復雜的鋪陳和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用極其凝練、直擊人心的短句,構建起一個宏大而堅實的思想體係。初讀時可能會覺得過於簡短,像一句口訣,但多讀幾遍後,你會發現每個字都像是經過韆錘百煉的精鋼,去掉瞭所有不必要的贅餘,隻留下最核心的精髓。這種“少即是多”的錶達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記憶的深度。尤其是一些關於為人處世、修身養性的論述,那種不動聲色的智慧,比直接的說教更具穿透力。它不直接告訴你該做什麼,而是描繪齣一種境界,讓你自己去揣摩如何達到那種境界。這種含蓄而深遠的錶達力,使得這本書具有瞭極強的生命力,即便經過時間的淘洗,依然能與現代人的睏惑産生共鳴,這纔是經典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評分

說實話,我是一個非常注重實用性的讀者,拿到任何一本書,都會本能地去尋找它能解決我當下睏擾的“藥方”。這本書在這方麵錶現得非常齣色。它提供的不是立竿見影的速效藥,而是一種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心性調理方劑。我發現,在麵對工作中的壓力、人際交往的復雜性,或是個人情緒的起伏時,書中的某些片段總能恰到好處地浮現在腦海中,提供瞭一種看待問題的全新角度。例如,關於“進退取捨”的論述,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讓我學會瞭如何在堅持原則和靈活變通之間找到平衡點。它教會的不是如何“贏”,而是如何“安頓”自己的內心,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和定力。這種哲思的沉澱和心性的磨礪,帶來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它正在悄悄地重塑我應對生活挑戰的方式。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時候就能感受到那種經過精心打磨的質感。紙張的選擇很考究,那種略帶米黃色的書頁,不僅保護瞭視力,拿在手裏也有一種沉甸甸的、值得珍藏的感覺。封麵設計簡約而不失韻味,那種留白的處理和字體排版,透著一股淡泊名利、返璞歸真的氣度,很符閤這類經典著作的氣質。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上的用心,比如書脊的燙金工藝,在不同的光綫下會摺射齣低調而優雅的光澤。初次翻閱時,那種油墨的清香混閤著紙張特有的味道,瞬間就能將人的心神從喧囂的現實中抽離齣來,仿佛被邀請進入一個寜靜而深邃的精神空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件閱讀工具,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對生活品味的彰顯。它讓我對閱讀這件事,重新有瞭一種儀式感和敬畏心,期待著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與它進行一場深入的心靈對話。 這樣的用心,確實會讓讀者對內容本身抱有更高的期待,也更願意花時間去細細品味。

評分

從我個人的閱讀習慣來看,這本書非常適閤進行“碎片化”的深度閱讀。在通勤的間隙,或者睡前那段寶貴的安靜時光,不需要占據大塊時間,隨手翻開任意一頁,都能立刻進入狀態。它不像小說那樣需要連貫的情節支撐,也不會因為中斷而遺失重要的信息鏈條。更妙的是,它的每一段文字都像是一個獨立的思想單元,可以被單獨提取齣來進行消化和吸收。這使得它完美地契閤瞭現代人緊張的生活節奏,既滿足瞭對精神滋養的渴望,又不會帶來閱讀壓力。我甚至會把一些深得我心的句子抄錄下來,貼在工作颱前,作為每日的提醒和警示。這種易於攜帶和隨時迴顧的特性,讓它成為瞭我案頭常備的精神伴侶,隨時都能從中汲取到那份曆久彌新的力量。

評分

我嘗試著從內容結構和編排的邏輯性上來談談閱讀的感受。這本書的章節劃分和內容組織顯得非常清晰有條理,雖然主題內容本身可能帶有一定的哲思性和跳躍性,但編者顯然在過渡和銜接上下足瞭功夫。它不像有些古籍那樣晦澀難懂,讓人望而卻步,而是通過一種巧妙的布局,引導讀者逐步深入。我注意到,有些看似獨立的箴言,實際上在深層邏輯上是相互呼應、層層遞進的,讀完一章後,再迴看前文,總能獲得“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之感。這種編排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使得即便是不太接觸傳統哲學的讀者,也能順暢地跟上作者的思路。它提供瞭一種極佳的“慢讀”體驗,每讀一句,都忍不住要停下來,在腦海中進行一番反復的咀嚼和推演,思考它在當代情境下的投射意義。這種結構上的匠心,讓閱讀過程本身就成瞭一種學習和自我反思的有效路徑。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