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国学知识彩色全民读本(超值全彩珍藏版)
定价:75.00元
售价:38.3元,便宜36.7元,折扣51
作者:思履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502305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华国学知识彩色全民读本》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知识进行适当的取舍,选取了*代表性、实用、读者感兴趣的内容,辑录成书,介绍了国学名家、国学典籍、名典名句、哲学宗教、政治军事、古典文学、礼仪风俗、艺术美学、医学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国学各领域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常识,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一条捷径,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
目录
什么是国学
》国学——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 2
》国学讲求“化”与“通”…………2
》国学学者“腹笥”要富……………3
》饮源头之水,立足于经典…………4
》国学的基本内容……………………4
》四部和四库全书……………………6
》国学入门要读哪些书………………8
经 部
》经的意义和范围…………………10
》四书的来源………………………11
》入德之门——《大学》…………12
》高明之道——《中庸》…………16
安贫守志的子思………………………………16
何为“中庸”?《中庸》里主要讲了什么?………… 16
高明之道,中庸不是折中主义………………17
》孔子言行录——《论语》………18
孔子与《论语》………………………………18
孔子其人………………………………………19
《论语》的内容………………………………19
》圣贤之路——《孟子》…………20
孟子生平………………………………………20
孟子的思想及其政治主张……………………21
》先民的歌唱——《诗经》………22
《诗经》的来源………………………………22
《诗》言志……………………………………23
《诗经》的六艺………………………………24
《诗经》的价值………………………………25
古人所言《诗经》的作用……………………25
三家《诗》及《毛诗》………………………25
》早的经典——《尚书》………26
《尚书》的内容和体例………………………26
《尚书》的主要观点和价值…………………26
今古文《尚书》之争…………………………27
》人生与社会的秩序——《礼记》…28
《周礼》………………………………………29
《仪礼》………………………………………29
《礼记》………………………………………30
中国的礼乐文化………………………………31
》六经之首——《周易》…………32
《易》有三义…………………………………32
《周易》的内容………………………………33
《周易》的派别………………………………34
《周易》的价值………………………………34
》编年史始祖——《春秋》………35
《春秋》的内容………………………………35
《春秋》的价值………………………………36
春秋“三传”…………………………………36
》《孝经》…………………………38
》早的字书——《尔雅》………38
史 部
》左丘明与《左传》………………40
》《国语》…………………………40
》《战国策》………………………41
》二十五史…………………………41
熟悉正史………………………………………41
司马迁与《史记》……………………………42
班固与《汉书》………………………………43
范晔和《后汉书》……………………………44
陈寿和《三国志》……………………………45
房玄龄和《晋书》……………………………45
沈约和《宋书》………………………………46
萧子显和《南齐书》…………………………47
姚思廉和《梁书》、《陈书》………………48
魏收和《魏书》………………………………49
李百药和《北齐书》…………………………49
令狐德棻和《周书》…………………………50
李延寿和《南史》、《北史》………………50
魏征和《隋书》………………………………51
刘眴和《旧唐书》……………………………52
欧阳修和《新唐书》…………………………53
薛居正和《旧五代史》………………………53
欧阳修和《新五代史》………………………54
托克托和《宋史》、《辽史》、《金史》…54
宋濂和《元史》………………………………56
《新元史》……………………………………56
张廷玉和《明史》……………………………57
赵尔巽和《清史稿》…………………………57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58
《资治通鉴》的编撰…………………………58
《资治通鉴》的内容…………………………59
》刘知几与《史通》………………59
》杜佑与《通典》…………………60
》郑樵与《通志》…………………60
》章学诚与《文史通义》…………61
》通读纪事本末……………………62
》政书与“十通”…………………63
》起居注和实录……………………64
起居注…………………………………………64
实录……………………………………………64
》会要及主要著作…………………65
》金石学……………………………65
》清证、乾嘉学派……………66
考证学…………………………………………66
乾嘉学派………………………………………67
清史三大名作……………………………68
》杂史、野史及其他………………69
》中国古代的史官…………………70
》史部的研读方法…………………71
》历史哲学与新史学………………72
把古代史当作小说来读………………………72
新史家与新史学………………………………73
》学术史与史评……………………74
学术史…………………………………………74
史论……………………………………………75
》历代帝王…………………………75
炎帝……………………………………………75
黄帝……………………………………………76
尧………………………………………………76
舜………………………………………………76
禹………………………………………………77
汤………………………………………………77
盘庚……………………………………………77
周文王…………………………………………78
郑庄公…………………………………………78
齐桓公…………………………………………78
晋文公…………………………………………79
宋襄公…………………………………………79
越王勾践………………………………………79
秦孝公…………………………………………80
秦始皇…………………………………………80
汉武帝…………………………………………81
光武帝…………………………………………81
北魏孝文帝……………………………………81
武则天…………………………………………82
唐太宗…………………………………………82
宋仁宗…………………………………………83
成吉思汗………………………………………83
明成祖…………………………………………84
康熙大帝………………………………………84
帝王纪年………………………………………84
》重臣名相…………………………85
伊尹扶汤………………………………………85
周公辅政………………………………………85
齐相管仲………………………………………86
孙叔敖治楚……………………………………86
晏婴相齐………………………………………86
范蠡归湖………………………………………87
商鞅变法………………………………………87
范雎与“远交近攻”…………………………88
乐毅伐齐………………………………………88
秦相李斯………………………………………88
萧规曹随………………………………………89
运筹帷幄的张良………………………………89
智囊晁错………………………………………90
马援平定交阯…………………………………90
诸葛亮治蜀……………………………………90
东晋名相谢安…………………………………91
关中良相王猛…………………………………91
房谋杜断………………………………………92
魏征善谏………………………………………92
半部《论语》宋赵普…………………………93
耶律楚材………………………………………93
于谦守京城……………………………………94
张居正改革……………………………………94
曾国藩…………………………………………95
左宗棠…………………………………………95
李鸿章…………………………………………95
》文化交流…………………………96
乌孙……………………………………………96
凿空……………………………………………96
和亲……………………………………………97
徐福渡海………………………………………97
丝绸之路………………………………………97
张骞通西域……………………………………98
昭君和亲………………………………………98
班超出使………………………………………99
文成公主入藏…………………………………99
玄奘取经……………………………………100
鉴真东渡……………………………………100
》历史事件…………………………101
国人……………………………………101
平王东迁……………………………………101
弭兵之会……………………………………102
城濮之战……………………………………102
泓水之战……………………………………103
崤之战………………………………………103
夹谷之会……………………………………103
三家分晋……………………………………104
田氏代齐……………………………………104
七国争雄……………………………………105
马陵之战……………………………………105
长平之战……………………………………106
焚书坑儒……………………………………106
陈胜吴广起义………………………………107
约法三章……………………………………107
文景之治……………………………………108
七国之乱……………………………………108
独尊儒术……………………………………108
党锢之祸……………………………………109
黄巾起义……………………………………109
官渡之战……………………………………110
三国鼎立……………………………………110
五胡乱华……………………………………111
淝水之战……………………………………111
侯景之乱……………………………………111
玄武门之变…………………………………112
开元盛世……………………………………112
安史之乱……………………………………113
黄巢起义……………………………………113
杯酒释兵权…………………………………114
王安石变法…………………………………114
元祐党籍……………………………………115
靖康之变……………………………………115
胡惟庸之案…………………………………116
蓝玉案………………………………………116
仁宣之治……………………………………117
土木堡之变…………………………………117
阉党与东林党之争…………………………117
剃发易服……………………………………118
康熙帝削藩…………………………………118
………………………………………119
战争……………………………………119
太平天国……………………………………120
戊戌变法……………………………………121
辛亥革命……………………………………121
》史家观点…………………………122
一字褒贬……………………………………122
书法不隐……………………………………122
正统之辨……………………………………122
帝王中心论…………………………………123
通古今之变…………………………………123
以史为鉴……………………………………123
史馆修史与私人修史………………………124
史家三长……………………………………124
子 部
》先秦诸子…………………………126
“子学”的定义……………………………126
先秦诸子的派别……………………………126
先秦诸子学说的贡献………………………128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