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审美无区分”:伽达默尔诠释学美学思想引论
定价:48.00元
售价:32.6元,便宜15.4元,折扣67
作者:何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130272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审美无区分”是伽达默尔诠释学哲学、美学的一个关键概念,该概念所蕴含的思想了审美领域和艺术领域,具有诠释学的普遍意义,是把握伽达默尔诠释哲学和诠释学美学思想特征的不可缺少的维度。“审美无区分”思想力图为艺术真理辩护,强调艺术经验是通向真理的基本途径。伽达默尔对艺术经验与艺术真理的辩护,不只是为了发展出其诠释学立场,根本动因是在于发展精神科学具有自我特征的思维方法,维护精神科学本身的自主性。本论著主要研究伽达默尔“审美无区分”从艺术活动的艺术作品本体论、艺术作品的表现本体论到诠释学的理解本体论的逻辑发展过程及从艺术理论、方法到艺术哲学的演进过程,追溯该思想渊源,分析其表现形态,梳理其实现原则,归纳其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凸现其对当下审美与艺术危机的应对作用。
目录
导言
章 “审美无区分”的思想动因
节 艺术是经验真理的一条基本途径
第二节 为艺术真理辩护的动因
第二章 对“审美区分”思想的批判
节 作为异化的经验模式的审美意识
第二节 康德的纯粹审美判断与“审美区分”
第三节 席勒的“审美区分”思想
第四节 哈曼的纯粹审美感知论
第五节 审美意识的抽象和“审美区分”思想的根源
第三章 “审美无区分”的思想核心
节 从游戏表现本体论到艺术作品表现本体论
第二节 来自绘画艺术、悲剧艺术的美学与诠释学结论
第三节 以艺术作品表现本体论为思想核心的意义
第四章 “审美无区分”的思想根基
节 黑格尔的自我意识概念与教化理论
第二节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
第三节 海德格尔的存在基础本体论
第五章 “审美无区分”思想的实现原则
节 理解的效果历史意识
第二节 文本的效果历史意识
第三节 效果历史意识的作用方式
第六章 “审美无区分”思想的意义、局限及其启示
节 “审美无区分”思想对艺术与美学的意义
第二节 理论突破:从审美意识到审美理解的范式转换
第三节 思想局限:对”审美区分”合理性的忽视
第四节 结论:艺术理解就在审美区分与无区分之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何,男,1970年生,湖南省新邵县人,哲学博士。本科、硕士、博士先后毕业于吉首大学中文系、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现任湖南省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诠释学美学、文艺美学与艺术人类学。独立在《民族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确实很吸引人,“审美无区分”,光是这个词组就让人忍不住去思考,它打破了我一直以来对“审美”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审美是有高低之分,有流派之别,有时代烙印的,但“无区分”三个字,瞬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很好奇,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美学是如何论证这一点的?是通过揭示审美经验的共通性,还是通过强调艺术的普遍价值?我设想着,作者可能从艺术史的长河中选取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种艺术形式,通过深入的文本分析和现象学解读,来证明它们在触动人心、引发共鸣方面的内在一致性。或许,作者会挑战我们对“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的二元划分,告诉我们,每一个真诚的艺术表达,都值得被平等地对待和尊重。这种思想,如果真的能够实现,将极大地拓宽我们欣赏艺术的视野,让我们更加开放和包容地接纳多元的审美世界。读完这本书,我期待能对“审美”有一个更广阔、更深刻的理解,摆脱固有的偏见,以一种更加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发现不曾察觉的美。
评分“伽达默尔诠释学美学思想引论”,这个副标题让我立刻联想到哲学领域那些深奥但又极富启发的思想。伽达默尔,这位哲学巨匠,他的诠释学理论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而将他的诠释学应用于美学,更是让我充满期待。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是简单地罗列伽达默尔关于艺术的观点,而是会深入探讨他的“视域融合”、“历史性”等核心概念,是如何解释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过程的。或许,作者会强调,我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并非是静止的、客观的,而是动态的、主体性的,受到我们自身经验、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的影响。这意味着,同一件艺术品,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眼中,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意义,而这种意义的生成,正是诠释学所关注的。我也期待,书中能够阐述,艺术作品如何通过自身的“在场性”与我们对话,如何超越时空的限制,与我们建立一种深刻的联系。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艺术不仅仅是感官的愉悦,更是思想的交流和生命的体验,那将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精神之旅。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书名“审美无区分”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我们好像总是习惯性地给事物贴标签,给艺术也一样,这好那坏,这个“阳春白雪”,那个“下里巴人”。“无区分”,这三个字简直像一股清流,直冲我脑海里那些陈旧的观念。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引导读者,去摆脱这种预设的判断,去真正地看见艺术本身。也许,它不是要我们否定所有区分,而是要让我们明白,区分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的、更普遍的审美价值。我想到,如果我能够读懂这本书,以后在看电影、听音乐,甚至欣赏一幅画时,都能少一些“这算不算艺术”的纠结,多一些“我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的喜悦。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框架,让我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艺术世界时,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不再被那些所谓的“标准”束缚,而是能够真正地敞开心扉,去感受和体验。
评分“审美无区分”,这个书名实在是太有冲击力了。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追求个性的时代,我们似乎都在强调差异和独特性,而“无区分”反而显得格外特别。我忍不住想,这本书是不是在挑战我们对“美”的固有认知?它会是如何论证“无区分”的呢?是通过解构我们习惯性的价值判断,还是通过挖掘所有艺术形式背后共通的人性体验?我设想,作者可能不会简单地给出一个结论,而是会通过层层深入的分析,引导读者自己去发现其中的奥秘。我期待着,这本书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美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某种风格或流派,而是能够更加开放地接纳和欣赏各种形式的艺术表达。如果读完这本书,我能够用一种更加纯粹、更加真诚的心去感受美,去发现隐藏在平凡生活中的艺术之光,那将是一种莫大的收获。
评分“伽达默尔诠释学美学思想引论”,光听着就觉得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学术著作。我对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一直很感兴趣,但总觉得有些门槛,这次有机会通过美学这个切入点来深入了解,我感到非常兴奋。我推测,这本书会带领我进入一个全新的哲学视角,去审视我们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或许,作者会解释,艺术作品并非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人类经验的载体,而我们作为接受者,也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主动地参与到作品意义的建构中。这种“对话”式的理解,我觉得非常迷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艺术作品能够跨越时空,依然触动人心,以及我们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与这些作品进行“对话”。如果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意涵和哲学思考,那对我来说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