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走進中國後的母係部落
定價:32.00元
售價:21.8元,便宜10.2元,摺扣68
作者:陳剛
齣版社:遠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807231868
字數:180000
頁碼:22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295kg
濾沽湖,坐落在我國滇川交界處的小涼山一帶,湖的四周居住著近5萬摩梭人,至今過著母係氏族傢庭生活,男不娶,女不嫁,實行“走婚”製。這裏主要以女性主宰傢庭及社會等諸多方麵的事,所以,被稱為“女兒國”。
本書是我國當代青年旅行傢陳剛先生經過兩次對濾沽湖的十幾個村寨進行瞭深入采訪考察後寫齣來的。他將“女兒國”阿夏(情人)的神秘走婚生活、自然風光、經濟文化、民情風俗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現給廣大讀者。
陳剛,又名陳玉龍,大專文化,1968年齣生於內濛古達茂旗,有過10年務農經曆。 1993年初從呼和浩特正式齣發,考察祖國各地經濟文化、風土人情。到2000年已走過瞭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被稱為內濛古獨步中國人。書寫瞭百萬字的遊記,1997年齣版瞭《獨步中國》
這本書的敘述風格,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說書人,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它沒有刻意製造戲劇性的衝突,也沒有堆砌華麗的辭藻,但每一個字句都飽含深意,耐人尋味。作者巧妙地將民族誌的研究成果融入到生動的故事之中,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具象可感。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女性之間關係的描繪,那種超越血緣的凝聚力,那種在共同生活和勞動中形成的深厚情感,讓我在閱讀時感到一種溫暖和力量。 我注意到,書中反復強調瞭“連接”的重要性。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更是人與自然,人與天地之間的連接。在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是如此緊密地與自然融為一體,每一個季節的變化,每一次日升月落,都深刻地影響著她們的生活。這種“連接”不僅僅是一種生存策略,更是一種哲學,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這本書讓我反思,在現代社會高度原子化的今天,我們是否正在逐漸失去這種重要的“連接”?我們是否過於依賴冰冷的科技,而忽略瞭那些最本質的人文關懷?
評分初翻開這本書,我原本以為會是一部硬核的學術論文,畢竟“母係部落”這個詞本身就帶著曆史的厚重感和研究的嚴謹性。然而,隨著文字的深入,我被一種溫潤而富有生命力的敘述方式深深吸引。作者並非直接拋齣乾澀的考據,而是通過描繪一群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群山之中的女性,她們如何建立社會秩序,如何傳承知識,如何在自然的力量麵前展現齣驚人的韌性。我仿佛能聽到山榖中迴蕩的歌謠,聞到篝火旁彌漫的草藥香氣,看到她們用靈巧的雙手編織著生活所需的器物,更看到瞭她們眼中閃爍的智慧與母性的光輝。 那種古老而又淳樸的智慧,在現代社會中幾乎已經銷聲匿跡。這本書讓我有機會重新審視“強大”的定義。不再是徵服與統治,而是守護與孕育。那些女性並非生活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下,她們之間有著一種深厚的連接,一種如同溪流般自然流淌的閤作與互助。每一個勞動,每一次儀式的舉行,都蘊含著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感恩,以及對社群的責任。我常常在閱讀時陷入沉思,思考我們如今所追逐的“進步”是否真的讓我們失去瞭某些更寶貴的東西。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種“無為而治”的哲學。在那些母係部落的生活方式中,我看到瞭很多與道傢思想相似的理念。她們順應自然,不強求,不妄為,卻能將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將社群維係得堅固有力。這與我們現代社會推崇的“積極進取”、“不斷超越”形成瞭鮮明的對比,也引發瞭我對“成功”和“幸福”的重新思考。也許,真正的強大並非來自於對外在世界的徵服,而是來自於內心的平靜與和諧。 作者在描述她們的社會結構時,並沒有用我們熟悉的“權力”和“等級”來解讀,而是著重於“責任”和“擔當”。每一個角色的存在,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她們共同構成瞭這個社群的運轉。我尤其對書中對於女性智慧的贊頌感到由衷的贊嘆。這種智慧並非錶現在學識淵博,而是體現在對生活細節的洞察,對他人情感的理解,以及對社群長遠發展的考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洗禮,對生命,對社會,對女性的認知都得到瞭極大的拓展。
評分這本書,與其說是在講述一個早已逝去的時代,不如說是在喚醒一種被遺忘的情感。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她捕捉到瞭那些極其微小的瞬間:一位母親輕撫孩子額頭的動作,一位長者在夕陽下講述古老故事時的聲音,一群姐妹在集體勞作時的默契笑容。這些畫麵並非為瞭烘托宏大的敘事,而是構成瞭一個個飽滿而真實的生活片段,讓讀者能夠切實地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的情感內核。我尤其被打動的是,盡管生活條件艱苦,但那種對未來的希望,對繁衍的期盼,以及對彼此的信任,卻從未熄滅。 讀到這裏,我常常會停下來,想象自己身處其中。不是作為一名觀察者,而是作為她們的一員。去感受風的吹拂,去聆聽雨的低語,去分享收獲的喜悅,去分擔勞作的辛苦。這種代入感是如此強烈,以至於我常常會忘記自己身處何方,沉浸在那片淳樸的天地中。這本書就像一扇窗,讓我窺見瞭人類文明另一條可能的演進路徑,一條以柔剋剛,以愛為基石的道路。它讓我對“文明”有瞭更廣闊的理解,不再局限於技術與物質的堆砌。
評分我之所以對這本書愛不釋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提供瞭一種截然不同的視角來審視人類的起源和發展。它沒有落入傳統的父權敘事窠臼,而是將目光投嚮瞭那些被曆史長河所淹沒的女性身影,發掘瞭她們在構建早期社會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引人入勝,她仿佛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那些母係部落的日常生活。從她們的衣食住行,到她們的宗教信仰,再到她們的社會製度,都描繪得細緻入微,栩栩如生。 最讓我著迷的是,這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對過去的迴顧,而是引發瞭對當下深刻的思考。在現代社會,我們越來越強調個體主義和競爭,而這本書所展現的社群互助和集體認同,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種寶貴的參照。它讓我思考,在追求個人成就的同時,我們是否可以也注重社群的和諧與共同發展?它讓我重新審視“母性”的力量,不僅僅是生育,更是一種包容、 nurturing 和連接的能力,這種能力在任何時代都彌足珍貴。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曆史的盲區,也為我們未來的發展提供瞭新的啓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