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
定价:32.00元
作者:高晶敏 柴海莉 张金龙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030254566
字数:344000
页码:2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新定价链接: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是目前发展*为迅速的技术之一,从计算机到通信、广播、电视、医疗仪器和航空航天,几乎所有领域都在应用数字电子技术。随着集成电路的密度不断提高,功能日益复杂,新型器件的相继诞生,相应的数字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传统的设计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器件的发展。鉴于上述情况,本书在保持数字电子技术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不仅介绍了用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为基础的数字电路和逻辑设计技术,还重点介绍了中、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内容提要
本书在数字电子技术理论体系基础上,介绍了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的逻辑设计技术,并重点介绍了中、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和可编程逻辑器件。全书共分8章,包括数字逻辑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D/A和A/D转换器。每章后还配有适量习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各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某些官方教材那样板着脸孔宣讲,也完全没有流行的科普书那样过于轻佻。它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沉稳的、充满信赖感的“专业叙事”。作者的遣词造句精准到位,每一个技术术语的使用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学术上的严谨性,又没有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阐述一些关键的证明或推导过程时,总会穿插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引导性语句,比如对“冗余与效率”的探讨,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愉悦感,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它成功地将一门看似枯燥的硬核技术,转化成了一场引人入胜的逻辑探索之旅。看完之后,我感觉我的思维逻辑框架都被重塑了一遍,不仅仅是掌握了数字电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一种系统化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常读常新的佳作。
评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在“应用与实践”这块的着墨,是其区别于其他同类教材的亮点。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积极地将理论与现代数字系统的实现方式紧密结合。书中提到了大量的实际芯片型号和它们的功能描述,这使得读者在学习抽象概念的同时,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未来可能在面包板上搭建电路的场景。比如,在讲解存储器结构时,它没有空泛地谈论内存,而是详细解析了SRAM和DRAM的工作原理和区别,甚至涉及到了静态存储单元的存储机制。这种“理论照进现实”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动手欲望。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在脑海中模拟如何用已学的知识去设计一个简单的计数器或者小型控制器。对于那些渴望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张非常实用的路线图,它让冰冷的逻辑门拥有了鲜活的工程生命力。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来研读这本书的开篇部分,尤其是关于基础布尔代数和逻辑门基础的章节。坦白说,我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些碎片化的教程,理解得七七八八,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简直是把那些概念像搭积木一样,一块块精准地垒砌起来。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引导读者的思维,他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先从实际的应用场景入手,比如一个简单的开关系统,然后逐步抽象到逻辑表达式。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叙事结构,极大地降低了我的学习门槛。我特别欣赏它对每一个基本逻辑门(AND, OR, NOT, XOR等)的物理实现和真值表讲解的细致程度,简直到了“刨根问底”的地步。读完这些基础内容,我感觉自己对数字世界的底层运行机制有了一个全新的、更为坚实的认识,不再是死记硬背公式,而是真正理解了它们背后的逻辑必然性。对于想要打牢基础的人来说,这部分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深得我心,那种沉稳的蓝色调,配合着清晰的字体,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内容扎实,不是那种浮夸的流行读物。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页码厚实,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阅读起来很舒服,不会有反光刺眼的感觉。我本来对这类技术书籍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晦涩难懂,但这本书的排版却非常用心,章节划分清晰,图例和示意图的绘制专业且直观,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找到切入点。特别是那些复杂的逻辑图和波形图,它们被处理得井井有条,没有丝毫的杂乱感。很多教科书为了省成本,把图例做得模糊不清,这本书在这方面绝对是业界良心,看得出作者和出版方在细节上是下了真功夫的。整体装帧散发着一种严谨的学术气息,让人忍不住想马上翻开去学习其中的奥秘。我已经迫不及待想深入了解它所构建的那个精密而有序的数字世界了。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对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讲解深度与广度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很多教材要么过于偏重理论推导,让人读完云里雾里;要么就是堆砌案例,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而这本教材,它似乎找到了那个完美的支点。在讲解多路选择器、译码器这类组合电路时,作者不仅展示了如何用标准逻辑门进行设计,还深入探讨了不同设计方案的效率对比,比如速度和功耗的权衡,这对于工程实践意义重大。而到了时序电路部分,比如触发器和寄存器的分析,它用动画般的笔触描述了状态转换的时序关系,即便是在静态的纸面上,我也能清晰地“看到”信号是如何在时钟脉冲下同步变化的。特别是对有限状态机的分析,图表绘制得极其精妙,清晰地揭示了系统的“记忆”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这远超出了我阅读同类书籍的预期,感觉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耐心十足的导师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