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彩色显示器集成电路参数速查手册

新型彩色显示器集成电路参数速查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金力 著
图书标签:
  • 显示技术
  • 集成电路
  • 彩色显示器
  • 参数查询
  • 电子工程
  • 显示驱动
  • LCD
  • OLED
  • 显示接口
  • 快速参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07887
商品编码:2971950126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新型彩色显示器集成电路参数速查手册

:39.00元

售价:27.3元,便宜11.7元,折扣70

作者:孙金力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121107887

字数:523000

页码:33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精选了国内外新型彩色显示器中关于电源、视频/音频、行/场扫描和同步信号处理及屏幕显示与显像管,以及存储器、微处理器等800多种常用集成电路的相关参数资料,包括引脚号、引脚名称、引脚功能及有关参量的实测数据。为了检索和使用方便,在书后附录中列出了集成电路资料索引,并给出了1000多种常用集成电路的互换型号,为从事维修人员提供宝贵资料。
本书内容翔实新颖、实用性强。全书采用了列表方法编写,简洁明了,直观快捷、分类科学、列目独特,可以对照电路特性和机理迅速查找故障元器件。为了方便读者检测有故障的集成电路,每个表后注明了参数的测定机型,供彩色显示器维修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检测参考。
本书可作为彩色显示器维修人员维修指南,也可作为维修人员参加职业技能考核和资格认证的专业培训资料。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新型彩色显示器集成电路参数速查手册》—— 洞悉未来显示技术的关键指南 在日新月异的电子信息时代,显示技术的发展是推动人类视觉体验革新最为核心的驱动力之一。从最初的单色屏幕到如今色彩斑斓、细腻生动的全彩显示,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离不开集成电路(IC)的精进与突破。而对于活跃在显示器研发、设计、生产、应用以及维修维护一线的工作者而言,一本精准、全面、实用且易于检索的集成电路参数速查工具书,其价值不言而喻。 《新型彩色显示器集成电路参数速查手册》正是这样一本应运而生的重量级参考资料,它聚焦于当前及未来主流的彩色显示器所采用的各类核心集成电路,为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条快速、准确获取关键技术参数的便捷通道。 本书的编撰,凝聚了众多行业资深工程师和技术专家的智慧与心血,他们深耕显示技术领域多年,深刻理解一线工作者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痛点与需求。因此,本书并非泛泛而谈的理论介绍,而是以高度的实践导向性,系统梳理了构成现代彩色显示器成像、驱动、控制、信号处理等关键环节的各类集成电路。从最核心的显示驱动IC,到负责图像信号处理的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再到色彩管理、背光控制、电源管理等辅助IC,本书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参数罗列。 核心内容前瞻: 本书将重点围绕以下几类新型彩色显示器集成电路展开详细介绍: 一、 先进显示驱动IC(Display Driver ICs): 这是彩色显示器最直接的“画笔”,负责将数字图像信号转化为屏幕上像素点所需的电压或电流信号,驱动像素发光。随着显示分辨率的不断提升(如4K、8K)以及刷新率的几何级增长(如120Hz、240Hz乃至更高),对驱动IC的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TFT LCD驱动IC: 详细列出针对不同面板尺寸(从智能手机到大尺寸电视)和分辨率的Gate Driver IC和Source Driver IC的关键参数。例如,工作电压范围、通道数量、输出电流能力、时序控制接口(如LVDS, MIPI DSI, eDP)、功耗优化特性、抗干扰能力等。特别会关注那些支持高分辨率、高刷新率、宽色域和HDR(高动态范围)显示的新型驱动IC,如支持LTPO(Low-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等先进背板技术,以实现动态刷新率和更低的功耗。 OLED驱动IC: 深入介绍OLED像素驱动IC的特性。OLED自发光的原理决定了其驱动IC需要更精密的电流或电压控制,以保证像素亮度的准确性和色彩的一致性。本书会包含OLED驱动IC的像素寻址模式(如主动矩阵AM)、像素驱动方式(电流驱动、电压驱动)、支持的像素数量、颜色深度(如8-bit, 10-bit, 12-bit)、像素老化补偿算法的硬件支持、以及低功耗模式下的性能表现。对于Micro-LED等新兴OLED技术,也会有前沿的驱动IC参数解析。 Micro-OLED/Micro-LED驱动IC: 针对当前备受关注的Micro-OLED和Micro-LED显示技术,本书将聚焦于驱动这些超高像素密度显示屏所需的专用IC。这包括更高的集成度、更精细的像素控制能力,以及针对VR/AR等应用场景的低延迟、高帧率特性。 二、 图像信号处理IC(Image Signal Processors - ISPs): ISPs是显示器的大脑,负责接收、解码、优化、增强和转换原始图像数据,使其在屏幕上呈现出最佳效果。 高清/超高清视频解码与编码: 涵盖支持H.264, H.265 (HEVC), AV1等主流视频编码格式的硬件解码器。关注解码器的分辨率支持(4K, 8K)、帧率上限、HDR元数据处理能力(如Dolby Vision, HDR10+)。同时,也会涉及视频编码器的参数,例如用于流媒体或录制功能的编码能力。 图像增强与优化算法硬件加速: 详细罗列ISPs中集成的图像处理单元(IPs)的参数,如锐化、降噪(2D/3D NR)、色彩校正、动态对比度增强(ACE)、肤色优化、HDR到SDR的转换(HDR-SDR Mapping)、局部区域色调映射(Local Tone Mapping)等算法的计算能力、支持的色彩空间(如Rec.709, Rec.2020, DCI-P3)、位深处理能力。 显示接口与协议支持: 关键参数包括支持的输入视频接口(如HDMI 2.0/2.1, DisplayPort 1.4/2.0, USB-C Alt Mode)、输出接口(如MIPI DSI, eDP)、以及这些接口所支持的最大带宽、分辨率、刷新率和颜色深度。 三、 色彩管理与校准IC(Color Management & Calibration ICs): 确保显示器输出色彩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是彩色显示器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色彩查找表(LUT)支持: 介绍支持多层级、高精度LUT的IC,以实现复杂的色彩映射和调整。参数会包括LUT的尺寸(例如3D LUT的维度)、位深、以及LUT的更新速度。 Gamma校正与白点调整: 关注IC内置的Gamma校正引擎和白点调整能力,以及可配置的范围和精度。 色域扩展与压缩: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IC对色彩空间的转换与匹配能力,例如从广色域(Wide Gamut)输入到标准色域(Standard Gamut)输出的处理。 四、 背光控制IC(Backlight Control ICs): 对于LCD显示器而言,背光是其发光的根本。 LED驱动与调光技术: 详细列出支持DC调光(Direct Current Dimming)和PWM调光(Pulse Width Modulation Dimming)的LED驱动IC参数。关注PWM调光的频率、占空比范围、通道数量(用于区域控光)、以及调光精度。 局部区域控光(Local Dimming)IC: 针对Mini-LED等技术,介绍支持多区域精细背光控制的IC,包括区域数量、每个区域的亮度控制精度、以及与显示驱动IC的协同工作能力。 HDR背光增强: 重点关注支持HDR显示所需的峰值亮度控制、局部区域亮度动态调整的IC参数。 五、 电源管理IC(Power Management ICs - PMICs): 高效、稳定的电源供应是显示器正常工作的基石。 多路电源输出与电压调节: 介绍PMIC支持的电源轨数量、输出电压精度、输出电流能力、以及各种电压转换拓扑(如Buck, Boost, LDO)的效率参数。 低功耗管理: 关注IC的待机功耗、运行功耗、以及各种低功耗模式下的功耗表现。对于便携式显示设备尤其重要。 保护与诊断功能: 列出过压保护(OVP)、过流保护(OCP)、过温保护(OTP)、短路保护(SCP)等关键保护功能,以及电源状态监测和诊断接口。 六、 显示控制器与时序控制器(Display Controllers & Timing Controllers - TCONs): 这类IC负责整个显示流程的时序协调,确保图像信号与像素驱动的精确同步。 输入信号接口协议: 关注支持的各种视频接口协议(如LVDS, MIPI DSI, eDP, V-by-One)及其速率。 时序生成与调整: 介绍TCONs生成像素时钟、行同步、场同步等信号的能力,以及对时序参数的灵活调整能力,以适应不同面板特性。 集成度与功耗: 关注将多种功能集成到单个TCON中的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功耗降低和设计简化。 本书的独特价值与适用人群: 《新型彩色显示器集成电路参数速查手册》并非一本理论性的教材,而是以“速查”为核心,强调信息的即时可用性。本书的结构设计将最大化检索效率: 1. 清晰的分类与索引: 所有IC按照功能模块进行严谨分类,并配以详细的目录和关键词索引,确保用户能快速定位所需信息。 2. 标准化参数表格: 每款IC都采用标准化的表格形式呈现其关键技术参数,如型号、主要功能、核心规格、电气特性、接口协议、封装类型、目标应用等。参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并注明单位和典型值/最大值/最小值。 3. 厂商与型号覆盖: 广泛收录主流IC制造商(如,但不仅限于:Synaptics, Novatek, Himax, FocalTech, Renesas, STMicroelectronics, TI, Analog Devices, Samsung, LG Display, BOE等)的最新产品线,并根据市场占有率和技术代表性进行重点选取。 4. 重点技术趋势解读: 在参数罗列之外,适当穿插对当前及未来显示技术发展趋势与相关IC技术演进的简要解读,帮助读者理解参数背后的意义和未来方向。例如,对Mini-LED/Micro-LED驱动IC的详细介绍,对高刷新率、高分辨率、低功耗IC的侧重分析。 本书的适用人群包括但不限于: 显示器研发工程师: 在产品设计初期,快速筛选和评估适合的IC器件。 硬件工程师: 在电路设计阶段,获取IC的电气参数、时序要求、封装信息,进行精确的原理图设计和PCB布局。 应用工程师: 在产品集成与调试阶段,理解IC的工作原理和参数限制,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测试与质量控制人员: 制定测试方案,核验IC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规格。 售后服务与维修技术人员: 快速识别故障IC,并查找替代料或了解原器件参数。 技术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员: 评估供应商和器件的兼容性与性能。 相关专业的学生与研究人员: 了解显示器集成电路的最新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型彩色显示器集成电路参数速查手册》的出版,不仅是对当前显示器集成电路领域技术资料的一次系统梳理与整合,更是为行业内所有从业者搭建了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参考平台。它将成为每一位致力于推动彩色显示技术进步的专业人士案头必备的实用工具,助力大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技术先机,实现创新突破,共同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视觉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更新速度和覆盖范围的平衡上做得相当出色。要知道,显示器集成电路领域的技术迭代速度是惊人的,新工艺、新接口层出不穷。我本来担心这本手册会很快过时,但在我查阅了几款近两年发布的新型驱动芯片后,惊喜地发现很多关键型号和最新的参数变化都已经被收录进去了。这表明编撰团队显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持续的跟踪和维护工作。更难得的是,它并没有盲目追求“全”,而是重点突出了市场主流和高频使用的核心器件,做到了“精而深”。对于那些非常偏门的、只在特定小众领域使用的器件,它可能不会面面俱到,但这种取舍恰恰保证了手册的实用性重量,让用户手中的资源是最有价值的那部分,而不是被大量不常用的信息稀释。这种务实的编辑策略,非常符合我们一线研发人员的需求。

评分

我最欣赏这本手册在内容组织上的逻辑性和高效性。它摒弃了传统工具书那种冗长的前言和过于理论化的介绍,而是直奔主题,结构清晰得像一个精心优化的数据库。查找特定参数时,那种路径设计非常直观,几乎不需要摸索就能找到对应信息。例如,当你输入一个IC型号时,它会按照电气特性、时序要求、引脚定义、典型应用电路等几个维度进行模块化呈现,避免了信息过载。而且,我发现它在参数的标注上非常严谨,不仅给出了标准工作条件下的数值,还特别标注了极限值和推荐工作范围,这对于设计裕量的计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我们做系统集成的工程师来说,这种“一目了然,即用即走”的设计理念,大大缩短了从“遇到问题”到“找到方案”的时间成本。这种对“效率”的极致追求,使得这本书迅速成为了我工作台上最常用的参考资料之一。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设计简洁却又不失专业感,那种哑光处理的质感拿在手里非常舒服。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反光纸,所以即使在强光下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想,对于经常需要查阅参数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说,这一点绝对是加分项。特别是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波形示意图,印制得非常清晰,即便是最小的细节也能辨认出来,这对于精确比对和故障排查至关重要。另外,页边距的处理也体现了编者的细心,留出了足够的空白区域,方便读者做笔记和标记重点,这在实战工作中非常实用。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物理形态已经超越了普通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专业工具。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的打磨,比如页码的字体设计,既醒目又不突兀,让人在快速翻阅时能够迅速定位到目标章节。这种对用户体验的关注,是很多同类手册所欠缺的。

评分

这本书的定价策略也体现了对目标用户的友好度。考虑到这本手册是面向专业人士和企业的,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它能带来的时间节省和避免的错误成本上,而不是单纯的印刷成本。通常这种厚度和专业性的工具书价格都不菲,但这本书的定价相对合理,使得小型工作室或者个人开发者也能负担得起。这无疑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让更多有志于此领域的专业人士能够接触到高质量的参考资料。而且,它的便携性也值得一提。虽然内容详实,但厚度控制得当,方便随身携带到实验室或客户现场。对我来说,一本好的工具书不仅要内容扎实,更要在使用场景上做到无缝衔接。这本书在便携性、内容深度和价格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点,值得所有的显示技术相关从业者入手一本。

评分

从技术深度来看,这本书的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罗列,更是在数据背后体现了对底层硬件特性的深刻理解。例如,在描述某些高速接口的时序参数时,它会附带一个简短的注释,解释为什么这个时序参数会受到电磁兼容性(EMC)或温度漂移的影响,虽然只是几句话,但对于理解设计限制至关重要。这种“知其所以然”的呈现方式,帮助读者建立起更宏观的认知框架。很多手册只告诉你“是什么”,但这本手册在关键节点上会提示你“为什么是这样”,这对于培养初级工程师的分析能力非常有帮助。我个人觉得,如果只是拿来做简单查询,它当然是利器;但如果花时间去钻研那些注释,它还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自学教材,深化对显示驱动原理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