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左傳精萃——國學文化經典讀本
:10.00元
售價:6.8元,便宜3.2元,摺扣68
作者:中山大學中文係 ,李南暉 注
齣版社:花城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53604732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左傳》是根據《魯春鞦》編成的,所以它的記事,完全以魯國國君為順序編排,從魯隱公元年(前722)開始,到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結束,時間跨度兩百五十五年。末尾還有一小段跳躍性的記載,寫到瞭魯悼公四年( 前464)晉國貴族知伯的驕橫,並預言瞭他十年後的滅亡。
《左傳》又稱《春鞦左氏傳》或《左氏春鞦》,是我國早期的一部編年體曆史著作,因為這部書是對春鞦的解釋,記載春鞦時期諸侯各國間的矛盾和鬥爭,擅於敘事寫人,所以也是一部具有文學價值的散文名著。相傳為春鞦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撰寫。這部著作記敘瞭春鞦時期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至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二百五十多年間各諸候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方麵的曆史事實,著重記敘當時諸候列國之間的矛盾和爭奪,內容相當豐富。本書精選瞭《左傳》裏的一些經典篇目。此外,編者還給每篇作品都寫瞭個提要,介紹事件的來龍去脈、相關背景,間或也作一些文學評點。
目錄
前言
鄭伯剋段於鄢(隱公元年)
曹劌論戰(莊公十年)
宋南宮萬之勇(莊公十一、十二年)
晉獻公假途伐虢(僖公二年、五年)
齊楚召陵會盟(僖公四年)
秦晉韓之戰(僖公十五年)
宋楚泓之戰(僖公二十二年)
晉公子重耳的流亡(僖公二十三、二十四年)
晉楚城濮之戰(僖公二十七、二十八年)
燭之武退秦師(僖公三十年)
秦晉殽之戰(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宋國的敗將華元(宣公二年)
昏君晉靈公(宣公二年)
晉楚邲之戰(宣公十二年)
齊晉搴之戰(成公二年)
知警對楚共王(成公三年)
不忘故國的鍾儀(成公九年)
晉楚鄢陵之戰(成公十六年)
晉滅偪陽(襄公十年)
子罕以不貪為寶(襄公十五年)
齊晉平陰之戰(襄公十八年)
張骼、輔躒挑戰楚軍(襄公二十四年)
崔杼弑齊莊公(襄公二十五年)
子産不毀鄉校(襄公三十一年)
鄭子南與子皙爭聘(昭公元年)
晏子不更舊宅(昭公三年)
齊魯炊鼻之戰(昭公二十六年)
專諸刺吳王(昭公二十七年)
邾莊公之死(定公二年、三年)
吳楚柏舉之戰(定公四年)
魯國侵齊(定公八年)
齊魯清之戰(哀公十一年)
楚國白公之戰(哀公十六年)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一種典雅的深藍色調,配以燙金的書名字體,在燈光下顯得沉穩而不失高貴。紙張的選擇也非常考究,觸感溫潤,印刷清晰銳利,即便是復雜的古文字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裝訂工藝嚴絲閤縫,拿在手裏有一種厚重而紮實的滿足感。我特彆喜歡它內文的排版,注釋和原文的間距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的流暢性,又方便瞭隨時查閱和對比。對於初次接觸國學經典,或者希望係統整理傳統文化知識的讀者來說,這樣的用心設計無疑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讓人願意長時間沉浸其中,而不是僅僅把它當成一本工具書。那種翻閱時的沙沙聲,仿佛能將人帶迴那個曆史悠久的年代,深深地感受到齣版方在傳承文化上的那份敬畏之心。
評分從一個長期關注傳統文化復興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齣版更像是一種文化自信的體現。它沒有采取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而是用一種平易近人、充滿人文關懷的語調與讀者對話。讀完之後,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精神層麵的滋養和文化認同感的提升。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民族性格中那些被現代性衝淡的優秀品質,比如對傢國天下的擔當,對自我修養的恒久追求。這本書仿佛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文化基因中那些寶貴的底色,並且鼓勵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依然保有對“慢思考”和“深內省”的珍視。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常讀常新的佳作。
評分這本書在輔助閱讀材料的構建上做得尤為齣色,可以說是超越瞭單純的文本呈現。它不僅僅是文字的集閤,更像是一個多媒體學習包的紙質版本。我留意到,在關鍵概念的闡釋後,常常會附帶一份圖錶或思維導圖的總結,這些視覺化的輔助工具極大地降低瞭理解復雜曆史脈絡的難度。此外,它對一些重要曆史人物的生平簡介和其所屬時代的主要思想流派的介紹,也安排得井井有條,形成瞭一個清晰的知識網絡。這使得讀者在閱讀故事的同時,能夠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係統的曆史觀和哲學框架,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個片段。這對於構建穩固的國學基礎知識體係,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
評分坦率地說,我原本對這種“精萃”類的解讀持保留態度,總擔心為瞭追求篇幅的精簡,會導緻原意的失真或觀點的片麵化。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采取瞭一種非常高明的“點狀突破”策略,選取瞭最能體現時代精神和思想深度的章節進行詳盡闡釋,那些被挑選齣來的段落,無一不是曆史的轉摺點或者人物性格定型的關鍵時刻。這種精選的藝術,體現瞭編者對原著的極高掌控力,他們如同一個技藝精湛的雕刻師,去蕪存菁,隻留下最閃耀的那部分光芒。對於時間有限的現代人來說,它提供瞭一條高效且高質量的入門路徑,讓人不必被浩瀚的原典嚇倒,而是能迅速領略到中華文明核心思想的魅力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選材角度極為精妙,它並非簡單地堆砌古文,而是通過對曆史事件和人物精神的深度剖析,提煉齣那些跨越時空的智慧。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同時,加入瞭大量現代視角的解讀和背景梳理,使得那些看似遙遠的古代政治鬥爭或道德抉擇,忽然間與我們當下的睏境産生瞭奇妙的共鳴。比如,書中對“義”與“利”的權衡論述,放在今天商業倫理的討論中,依然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既有宏觀的時代背景勾勒,又不乏對細節生動傳神的描摹,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時會拍案叫絕,感嘆古人的洞察力之深遠。這套書成功地將“死的文字”讀成瞭“活的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