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传习录 | 作者 | 王阳明 |
| 定价 | 28.00元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 ISBN | 9787512645790 | 出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
| 作者简介 | |
| 王阳明(1472-1529),原名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今贵阳市修文县)学习,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二程、朱、陆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中华文化讲堂是一个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整理与出版的编辑团队。现已编辑出版有《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原文版)》《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国学治要》《文白对照史记》《纳兰词笺》等,广受读者的喜爱。 |
| 目录 | |
| 上卷 徐爱录 徐爱跋 陆澄录 薛侃录 中卷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答周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一) 答陆原静书(二)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一) …… 下卷 陈九川录 黄直录 黄修易录 黄省曾录 钱德洪录 …… |
| 编辑推荐 | |
| ★中国人必读的国学经典 ★荟萃儒释道三家经典 涵盖经史子集精华★专业古籍整理团队 历时六年的成果荟萃★内容更全 译注更精 字体够大 阅读更宜同类好书推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product../23563475.html★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product../23841156.html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对于我这个习惯了碎片化阅读和快节奏信息输入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艰难的“数字排毒”。我不得不放下手机,甚至一度将它放在了一个不太容易拿到的书架高层,以强制自己进入一种更专注的阅读状态。这本书的语言结构非常古朴,但其蕴含的思想却是跨越时空的,这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张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过程中,那种不回避矛盾、不急于下结论的态度。他似乎总是在抛出一个问题后,留下足够多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填补空白,去经历思想的碰撞和挣扎。这与我之前读过的许多理论著作有本质区别,那些书恨不得把每一步推理都写得清清楚楚,生怕读者遗漏任何一个论据。而这本书更像是提供了一张地图的碎片,鼓励你根据自己的实际地形去拼凑出完整的路线。它对“心法”的强调,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日常追求的许多“术”层面的技巧,如果没有坚实的心法基础,最终只会是空中楼阁,一阵风就散了。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像是在潮湿的密林中探寻古老的遗迹。你需要拨开层层叠叠的藤蔓和灌木,才能瞥见那些被时间冲刷得有些模糊但依然坚固的结构。它的力量不在于华丽的辞藻或引人注目的故事,而在于其内在逻辑的浑然一体。我发现,越是往后读,我就越是放慢速度,甚至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个句子。这种“慢”不是因为读不懂,而是因为读懂了之后,发现其中蕴含的意义需要时间来消化和安放。它迫使我正视自己对待世界的“滤镜”——我们总是习惯用既有的经验和偏见去解释一切。书中对于“格物”的探讨,并不仅仅指研究外在事物,更深层次上是对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化。这种向内挖掘的勇气和方法,是当下许多追求效率的读物中所缺乏的。它告诉我,真正的效率,是从清晰的自我认知开始的,否则所有的努力都可能是南辕北辙。
评分这本被朋友们强烈安利的书,终于让我忍不住翻开了。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偏向哲思和心性的著作抱有一些保留态度,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揣摩。然而,阅读的体验却出乎我的意料。作者的笔触并非那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论述,而是充满了真诚的对话感。仿佛你正坐在一个智者面前,他没有直接给你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你去观察、去体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知行合一”的阐释,它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被拆解成一系列可操作、可内化的实践路径。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过去那些“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发现问题往往出在“知”与“行”之间的连接环节被忽略了。这本书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犹豫和藩篱,迫使我不得不正视那些长期以来被我用各种理由搪塞过去的心灵惰性。读完一部分,我立刻合上书本,到窗边站了许久,感觉空气都清新了许多,世界也似乎多了一层可以深入探索的肌理。它带来的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微妙转变。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更像是一次漫长而宁静的内在重建工程。它没有给你一个现成的模板去套用,而是提供了一套工具,让你去修复和加固你自己的精神地基。我最欣赏它对“当下”的强调,这种强调不是简单的“活在此时此刻”的口号,而是深入到每一个念头、每一个呼吸的细微处。它教会我如何去分辨哪些是真正属于我的思绪,哪些是外界环境投射进来的噪音和焦虑。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历了几次情绪上的波动,那是因为书中直指人心的剖析,触及了一些我试图忽略的脆弱点。但每一次波动之后,随之而来的都是一种更坚实、更平和的状态。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让你“获得”什么,而在于它能让你“放下”什么——放下那些无谓的执着、放下对完美形象的苛求,最终回归到那个最真实、最朴素的自我。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非立竿见影却影响深远的阅读体验。
评分我承认,最初翻开这本书时,我的预期是比较功利的,希望从中获取一些立竿见影的“人生智慧”或者“处世之道”。毕竟,如今市面上的很多心灵鸡汤读物都承诺能迅速解决你所有的困惑。但这本书完全不是那回事。它的节奏很慢,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慢得令人不安”。它要求你停下来,而不是加速前行。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这种沉静的叙事风格。书中反复出现的某些核心概念,初看时觉得循环往复,甚至有些枯燥,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领悟到,这种重复并非是文字的匮乏,而是为了加深刻印,确保这些观点能够真正渗透到潜意识层面。它不是教你怎么去“做”一个好人,而是引导你如何去“成为”一个更清醒、更真诚的自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对于“良知”的探讨,它没有将良知塑造成一个抽象的、外在于人的神圣光环,而是将其视为我们内心深处自然流露的天性。这种由内而外的强调,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让我开始关注那些被日常喧嚣压制住的内在声音,那种渴望回归本真的冲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