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基本信息
| 書名: | YT一個保健穴 |
| 作者: | 石晶明|主編:漢竹 | 開本: | |
| YJ: | 39.8 | 頁數: | |
| 現價: | 見1;CY=CY部 | 齣版時間 | 2015-01-01 |
| 書號: | 9787553739427 | 印刷時間: | |
| 齣版社: | 江蘇科學技術齣版社 | 版次: |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印次: | |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石晶明 中醫名傢施維智嫡傳弟子
醫師職業資格證號:141310103000044
為中醫名傢施維智先生之嫡傳弟子,潛心研究中醫養生保健,關注穴位保健30餘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作為中醫穴位保健的專傢,業餘時間 他筆耕不輟,身兼醫學保健專欄作傢,一直緻力於嚮廣大群眾普及健康知識。
在他看來,養生保健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堅持每天學習一個穴位,慢慢地,小病小痛J會遠離你。他寫的養生書,看得懂,學得會,用得易,深受讀者喜愛。
精彩導讀 咳嗽 肺俞
典型癥狀:咳痰、氣喘。
JQ定位:在上背部,D3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綫旁開1.5寸。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端按揉肺俞1分鍾,力度適中。
發燒 麯池
典型癥狀:全身發熱、頭痛、頭昏。
JQ定位:在肘部,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綫的中點處。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麯池1分鍾,力度要輕。
頭痛 太衝
典型癥狀:頭部疼痛、有重壓感、麵紅多汗。
JQ定位:在足背,D1、D2蹠骨間,蹠骨底結閤部前方凹陷中。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點按太衝1分鍾,力度適中。
哮喘 天突
典型癥狀:咳嗽、喘息、胸悶、咳痰。
JQ定位:在頸前區,胸骨上窩ZY,前正中綫上。
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輕輕按壓天突1~2分鍾。
咽喉腫痛 人迎
典型癥狀:赤腫疼痛、吞咽睏難、舌紅苔黃。
JQ定位:在頸部,橫平喉結,胸鎖乳突肌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
按摩方法:用拇指和食指同時按壓兩側人迎1~3分鍾。
閤榖 專治口麵疾病
主治:口麵疾病、外感發熱、頭痛目眩、慢性支氣管炎、腹痛。
禁忌:孕婦禁用。
配穴:目赤腫痛,閤榖配太衝;頭痛,閤榖配太陽。
辯證施治:口舌生瘡、急性腹痛、頭痛,按摩,用拇指指尖用力掐揉閤榖200次;外感發熱、頭痛目眩、慢性支氣管炎,艾灸,用艾條溫和灸5~20分鍾,每天1次。
精準定位:在手背,D1、D2掌骨之間,約平D2掌骨中點處。
快速取穴:以一手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趾蹼緣上,D拇指尖下即是。
快速記穴:閤,結閤;榖,山榖。穴在D1、D2掌骨之間,局部呈山榖樣凹陷。
小偏方:口舌生瘡,蓮子心、甘草各5剋,加水煎汁2次,去渣留汁。內服,早晚各1次。
承泣 視力模糊按承泣
主治: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白內障。
禁忌:禁灸。
配穴:近視,承泣配太陽、睛明、四白。
辯證施治:眼部疾患,按摩,用拇指或中指按揉承泣200次。
精準定位:在麵部,眼球與眶下緣之間,瞳孔直下。
快速取穴:食、中指伸直並攏,中指貼於鼻側,食指指尖位於下眼眶邊緣處即是。
快速記穴:承,承受;泣,淚水。穴在目下,猶如承受淚水的部位。
小偏方:視物不清,綠豆皮15剋,用水煎。內服,隨量飲用。
觀手診病詳解
健康的手一般整體相對稱,手形圓潤飽滿,膚色紅潤有光澤,富有彈性,五指挺直且可並攏,指節圓潤有力,指尖圓秀、健壯。若手部齣現異常,則屬於病態的手。
觀手掌形態
手掌肌肉彈性差,多容易疲勞,精力欠佳。
手掌軟薄無力,多精力衰退,體弱多病。
手掌硬直而瘦者,提示可能患有脾胃癥,多為消化係統功能減退。
大魚際處青筋鼓起,多為脾胃虛寒,易患泄瀉。若是急性腹瀉,則青筋鼓起更為明顯。
大、小魚際太過臃厚,提示可能患有高脂血癥。
觀手掌顔色
掌色蒼白,青筋暴露且指端發涼,常見於引發的肺部疾病。
手掌麵黃色,多錶示有肝膽方麵的疾病,或貧血、脾虛等。
手掌麵紫色,多為瘀血的錶現,若紫色齣現在勞宮穴處,多提示有冠心病、動脈硬化、糖尿病等。
手掌麵紅色,多有口臭、咽乾、多食善飢等內熱證。
大魚際丘上部的顔色發紅,多見於上呼吸道炎癥,如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支氣管炎、口腔潰瘍等。
小魚際處發紅、色深稱為肝掌,多數是肝硬化的錶現。
觀手指
拇指若過分粗壯,其人多心情偏激,易動肝火,有患中風及心髒疾患的傾嚮;若過於扁平薄弱,其人體質多較差,往往有神經衰弱、頭痛失眠等癥狀。
食指蒼白而瘦弱,提示肝髒機能較差,容易勞纍;若食指偏麯,指間漏縫,則同時揭示消化係統不健康。
中指與心髒及循環係統的健康狀況有關。指直而不偏麯,則心髒機能佳,元氣旺盛,反之,則心髒機能差,造血功能也欠佳。
無名指瘦小、貧弱的人,大多腎髒與生殖係統功能較差。
小指太過細小,易患腸道疾病,引起吸收不良或排便不暢。
手掌反射區
斜方肌反射區
主治:頸肩背部疼痛、頸椎病、落枕。
定位:在雙手掌側麵,眼反射區(見136頁)、耳反射區(見139頁)的下方,呈橫帶狀區域。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從尺側嚮橈側推按1~2分鍾,每日2次,動作連續均勻。
肺、支氣管反射區
主治:肺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肺癌、胸悶。
定位:肺反射區在雙手掌麵,橫跨D二、D三、D四、D五掌骨,靠近掌指關節的帶狀區域;支氣管反射區在雙手中指D3近節指骨。
按摩手法:用拇指從尺側嚮掌側推按10~20次,由中指根部嚮指尖方嚮推按10~20次,掐按中指根部敏感點10~30次。
心反射區
主治:心律不齊、心絞痛、心悸、胸悶、高血壓、低血壓、心髒缺損和循環係統疾病。
定位:左手掌側,手掌及手背部D四、D五掌骨之間,掌骨遠端處。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嚮手指方嚮推按1~2分鍾,每日2次,動作連續均勻,力度適中。
目錄 D一章 YT學一穴
祛病不求醫
手太陰肺經
中府肺部疾病按中府
天府擅治鼻塞和鼻炎
尺澤滋陰潤肺
孔Z可治痔瘡
經渠咳嗽氣喘按經渠
太淵關節疼痛找太淵
魚際咽喉腫痛找魚際
少商不煩惱
手陽明大腸經
閤榖專治口麵疾病
麯池痢疾不用怕
迎香治療鼻疾TX穴
商陽腦卒中暈厥不慌張
三間牙痛按三間
足陽明胃經
承泣視力模糊按承泣
頰車治夜間磨牙
下關耳嗚耳聾按下關
天樞腹瀉、便秘的剋星
足三裏專治胃病
陷榖消腫止痛
足太陰脾經
隱白止血有奇效
大都治腹脹按大都
公孫可治嘔吐
商丘足踝痛找商丘
三陰交婦科病SX穴
陰陵泉婦科病的萬靈丹
血海擅治各種血病
手少陰心經
J泉治冠心病常用穴
少海頑固腰痛找少海
神門治一心慌、失眠
少衝可治神經衰弱
少府消除胸痛、心悸
手太陽小腸經
少澤治乳汁分泌不足
後溪頸椎腰椎病常用穴
養老防治老年疾病
支正頭暈目眩找支正
小海貧血眩暈按小海
聽宮治耳嗚、耳聾、中耳炎
足太陽膀胱經
睛明眼病治療選睛明
攢竹消腫止痛治眼疾
肺俞哮喘病的剋星
心俞主治心髒疾病
肝俞肝髒疾病按肝俞
膽俞主治膽囊疾病
脾俞助運化補脾陽
胃俞胃部疾病找胃俞
昆侖腳踝疼痛按昆侖
足少陰腎經
湧泉血壓正常精神爽
然榖降低血糖有功效
太溪補腎滋陰治咽炎
照海咽喉舒暢的秘訣
復溜盜汗不止按復溜
手厥陰心包經
天池防治乳腺增生
麯澤心髒培補要穴
內關暈車急救穴
勞宮心髒保健穴
中衝中暑休剋急救穴
手少陽三焦經
關衝咽喉痛按關衝
陽池擅治手腕痛
外關緩解牙痛配閤榖
支溝輕鬆治便秘
翳風治扁桃體炎
足少陽膽經
瞳子髎祛除眼角皺紋
聽會常揉聽會保聽力
風池祛風止痛治
肩井肩周頸椎不痛苦
帶脈治療帶下經驗穴
膝陽關可治膝關節腫痛
陽陵泉疏肝解鬱、清熱解毒
足厥陰肝經
行間清瀉肝火
太衝清肝火消怒氣
麯泉止帶療癢按麯泉
章門消除黃疸按章門
督脈
腰陽關陽痿遺精不復返
風府風寒病自除
百會防治失眠按百會
大椎清熱退燒TX穴
任脈
關元壯陽補腎要穴
氣海補腎虛
神闕治腸胃炎消水腫
膻中胸悶氣短莫慌張
D二章 每天按按反射區
不讓疾病纏上身
足部反射區
足趾反射區
足心反射區
足掌反射區
足內側反射區
足外側反射區
足背反射區
觀足診病詳解
觀足色
觀足型
觀足姿
觀趾甲
手部反射區
手掌反射區
手指反射區
手背反射區
觀手診病詳解
觀手掌形態
觀手掌顔色
觀手指
觀指甲
耳部反射區
耳輪部反射區
耳垂部反射區
對耳輪部反射區
三角窩部反射區
耳屏部反射區
對耳屏部反射區
耳甲部反射區
耳舟部反射區
耳背部反射區
觀耳診病詳解
觀耳的色澤
觀耳的形態
附錄
本書穴位對癥速查
暫時沒有目錄
懸壺濟世的古老智慧:一部關於中醫經絡與穴位的實用指南 本書並非關於單一穴位或保健方法的專著,而是一部全麵梳理中華傳統醫學中經絡學說與穴位應用的百科全書。它深入淺齣地探討瞭人體能量流動的復雜網絡——經絡係統,並係統性地介紹瞭數以百計的常用和特效穴位,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立體的、可操作的自我調理和健康維護的知識體係。 第一部分:經絡——生命的河流與網絡 本捲首先奠定瞭理論基礎,詳細闡述瞭經絡學的起源、發展及其在古代醫籍,如《黃帝內經》中的核心地位。我們摒棄瞭晦澀難懂的術語,用現代生物學和生理學的視角重新審視經絡,探討其在調節髒腑功能、氣血運行、抵禦外邪入侵中的關鍵作用。 經絡的構成與分類: 全麵解析十二正經、奇經八脈以及十二彆絡、十五絡脈等分支係統的走嚮、循行規律及其相互聯係。每一條經脈的路徑圖譜都配有精細的插圖,清晰標示齣其與體錶重要部位的關聯。 氣、血、津液與經絡: 深入剖析氣血如何在經絡中運行,以及氣滯、血瘀、津液失調如何通過經絡的阻塞或異常反應顯現齣來。我們探討瞭“不通則痛,不榮則痛”的深層含義。 經絡與情誌、髒腑的互動: 詳細論述瞭“內有所藏,外有所應”的原理,解釋瞭為何肝經的鬱結會導緻情緒波動,而心經的虛弱會影響睡眠質量。 第二部分:穴位——人體的能量開關與調節點 這是本書的實踐核心部分,它以一種係統化的方式,而非零散的羅列,介紹瞭人體的關鍵穴位。本書選取瞭臨床中最常用且效果顯著的穴位進行深度解析,並將其按照經絡歸屬和功能進行科學分組。 十二經絡主穴的精要: 針對每條經絡上的原穴、絡穴、郤穴等重要穴位進行詳盡介紹。例如,在肺經部分,不僅會詳細講解太淵穴作為原穴的補肺之功,還會對比列缺穴在治療外感和頭痛中的應用差異。 奇經八脈的調控樞紐: 特彆聚焦於督脈、任脈、衝脈、帶脈等奇經的作用,闡述如何通過調理這些“樞紐穴位”實現全身性的平衡調節,例如長強、百會、關元等穴位的綜閤效用。 特定療效穴位的深度剖析: 書中精選瞭數百個特定療效穴位,例如“安神組”(神門、三陰交、百會等組閤)、“健脾胃組”(足三裏、中脘、公孫等組閤)等,並提供瞭詳細的操作指導。 第三部分:實踐操作與自我調理指南 理論的價值在於實踐。本捲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讀者日常可以輕鬆上手的操作方法。 點穴的技巧與要領: 詳細指導讀者如何找到穴位的準確位置(包括體錶標誌定位法和經絡循行定位法),如何掌握刺激的力度、角度和頻率。探討瞭“得氣”的感覺——麻、酸、脹、重等不同反應的意義。 刺激方式的多樣性: 不僅僅局限於指壓,書中還係統介紹瞭艾灸(溫和灸、隔薑灸等不同炮製法的適用範圍)、拔罐(留罐、走罐、刺血拔罐的適應癥)以及颳痧在特定區域的應用。例如,針對肩頸僵硬,提供瞭颳痧與穴位按壓的聯閤方案。 辨證施治的初步概念: 引導讀者理解“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原則。例如,針對因受寒引起的胃痛和因情誌不暢引起的胃痛,應選擇不同的配穴方案進行調理。書中提供瞭大量常見癥狀的穴位配伍實例,如失眠、偏頭痛、消化不良、痛經等。 第四部分:古籍精粹與現代研究的對話 為瞭增強本書的權威性和深度,我們穿插引用瞭曆代醫傢的經典論述,如張仲景、華佗的經驗總結,並結閤現代醫學對穴位刺激後生物電信號變化、內啡肽釋放等方麵的研究成果,力求構建一個古今融閤、中西互鑒的健康維護體係。 本書旨在成為一本實用工具書,而非深奧的學術著作。它麵嚮所有關注自身健康、希望學習傳統養生之道的人士,提供清晰的指引,讓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身體的“初級調理師”。通過掌握這些古老的智慧和精確的定位,讀者將能更好地管理日常的健康小問題,提升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