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白全集编年笺注(典藏本 全4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定价:298.00元
作者:李白 撰 安旗,薛天纬,阎琦,房日晰 笺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1011270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诗文集千馀年来多见分类本(即按诗文体裁分类者),而无编年本,今安旗、薛天纬、阎琦、房日晰等将其1990年于巴蜀书社出版之《李白全集编年注释》重作修订,定名《李白全集编年笺注》,在我局出版。本书以乾隆刊本王琦注《李太白文集》为底本,采用编年的形式,未编年诗置于编年诗之后。注释征引杨齐贤、萧士贇、胡震亨等注。并设“集说”一目,收辑前人对本首诗的评说。今据我局平装本整理,收入精装典藏本《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系列。
目录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一说绵州昌隆人。是继屈原之后的一位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安旗,当代女评论家。原名安琦,满族人。祖籍黑龙江,1925年生于四川成都。1948年加入中国党。全国解放前,她一直在部队工作,1955年任陕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1959年调四川省文联从事专业写作,1979年开始研究唐诗。著作有论文集《论抒人民之情》、《论叙事诗》、《论新诗民族化群众化问题》、《诗词浅释》、《李白纵横谈》、《李白传》等。 薛天纬,196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1年获西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西北大学国际唐代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主要著作有合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等。 阎琦,1943年生,陕西礼泉县人。西北大学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主要著作有:《李诗咀华》(与安旗、薛天纬合作)、《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与安旗、薛天纬合作)、《李白诗集导读》(与安旗合作)等。 房日晰,1940年生,陕西省旬邑县底庙乡房家村人,中国党党员。1954年毕业于底庙完小,1957年毕业于旬邑初中,1960年毕业于县高中,196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西北大学中文系工作,长期从事于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80年4月,晋升讲师;1988年6月晋升副教授,1994年11月晋升为教授。1980年起,任古典文学教研室副主任;1995年8月起,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2001年1月13日退休。1997年9月至1980年8月在武汉大学中文系进修一年,后又参加高教部委托该系主办的唐诗班学习半年。现任中国《儒林外史》学会理事、中国李白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检察文学》顾问。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严肃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我对这套书的“笺注”部分给予最高的评价。很多古籍的注释往往是“注者注自己”,晦涩难懂,但这部书的注释真正做到了“为人解惑”。特别是针对那些涉及道家、游侠文化以及地方风物的注释,处理得极其到位。举个例子,书中对于李白诗中常出现的某些神话传说典故的解释,往往会引用多方史料进行交叉比对,最终给出一个最有可能的解释,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这种严谨性,让我在阅读时感到非常踏实。我记得有一次读到一首篇幅较长的组诗,其中有几句描绘西南边陲的景象,我以前一直不明所以,总觉得那些山川描写有些模糊。但读了笺注后,才明白那并非是诗人想象的虚构,而是基于他真实游历所得的细致观察,注释清晰地标注了地理方位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瞬间就让那段文字变得立体了起来。这种“考古式”的注释工作,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准确性,让原本可能流于表面的欣赏,上升到了对唐代文化生态的深入理解层面。
评分初拿到这四册书时,我曾担心其厚重的篇幅会让我望而却步,毕竟工作之余时间有限。但奇怪的是,一旦开始深入阅读,时间似乎过得飞快。这套书的排版设计也值得称赞,注释字体大小适中,与正文保持了良好的视觉平衡,阅读起来不累眼。最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李白生态圈”的视角。它不只关注那些名满天下的“大作”,也收录了不少重要的书信、序跋,甚至是一些被其他选本忽略的小篇章。通过这些边边角角的内容,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李白是如何与他的时代互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他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考。这套书给予读者的,是一种全景式的体验,它让你在感受“仙气”的同时,也能触碰到那个时代真实的烟火气。它让李白不再是高悬在云端的偶像,而是一位与我们共享同一片天空,有着复杂情感的伟大诗人。这种全方位、无死角的呈现方式,是任何单一主题的解读都无法企及的深度。
评分说实话,我平常很少会购买“典藏本”这种规格的书籍,总觉得可能更多是装帧上的溢价。但这部《李白全集编年笺注》,其“典藏本”的价值,更多体现在了校勘的精细和版本选择的审慎上。它不仅仅是把李白的诗文收录齐全,更重要的是,编者们在底本的选择和考证上,下了极大的功夫。我特别留意了注释中对于不同传本差异的说明,这对于研究诗歌的流变至关重要。很多时候,我们读到的版本可能并不是最接近李白原稿的版本,而这套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尽可能地还原了文本的原始面貌,并对历代流传中的讹误进行了梳理和订正。这种对学术纯粹性的追求,使得这部书在众多李白研究著作中脱颖而出。它不仅仅是给大众阅读的,更是为专业的古典文献工作者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蓝本。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三位编者对“求真”的执着,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典藏之处,而非仅仅是纸张和印刷的精美。
评分终于把手头这套《李白全集编年笺注(典藏本)》翻完了,真是让人心情复杂又感慨万千。这部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没得说,放在书架上都透着一股子古朴典雅的气质,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文化重量。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次枯燥的文献研读,毕竟涉及到“笺注”和“编年”,听起来就挺学术的。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完全被李白那股子恣肆汪洋的才情给卷了进去。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在安旗、薛天纬、阎琦三位先生的细致考证下,仿佛重新被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特别是那些关于诗歌创作背景的考据,简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诗人心中的块垒与豪情。我最欣赏的是他们对一些晦涩典故的释义,不像有些注释那样故作高深,而是用非常清晰、有逻辑的语言把问题讲透,让你读完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痛快感。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使得即便是像我这样,对唐史了解不算特别精深的普通爱好者,也能畅通无阻地领略到“诗仙”的超凡魅力。它不仅仅是一部诗文集,更像是一张通往盛唐精神世界的地图。
评分这套书的“编年”体例,对我理解李白一生的心路历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读李白,总觉得他像一个漂浮在空中的神仙,诗风时而狂放不羁,时而清幽哀婉,难以捉摸其内在的脉络。但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你就能清晰地看到他人生不同阶段的轨迹和心境变化。年轻时那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气,在那些初露锋芒的作品里是那么的喷薄欲出;等到在长安的仕途受挫后,诗句中开始夹杂着对世俗的嘲讽和对自由的向往,那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郁结,读来令人心酸。更妙的是,有些看似不相关的篇章,放在一起对比阅读,你会发现李白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同一主题——比如月亮、美酒、友谊——有着多么丰富和深刻的诠释。这套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那些零散的星辰,用一条清晰的时间线串联了起来,让“李白”这个形象,从一个符号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起伏跌宕的鲜活个体。这种编排上的用心良苦,是任何碎片化的选本都无法比拟的,它要求读者沉下心来,跟随诗人一同经历那跌宕起伏的生命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