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國應急管理:2015:2015 | 作者 | 夏保成 姚軍玲 |
| 定價 | 80.00元 | 齣版社 | 當代中國齣版社 |
| ISBN | 9787515408309 | 齣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2011 本書所收錄資料詳實、專業、實用,對於增進各省市區部門的應急管理與處置能力,在極大程度上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與財産安全,具有不小的藉鑒意義 |
| 作者簡介 | |
| 夏保成,1957年11月生,法學博士,二級教授。河南省省管專傢,中國地震局地震應急預案管理專傢組副組長,中國公共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雙法”學會應急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應急管理學會專傢,河南省減災委專傢組組長,河南省應急管理專傢組專傢,河南省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傢。 長期從事應急管理教學與研究,主持創建瞭我國個應急管理本科專業並初步建立瞭學科體係。主持教育部等省部級以上課題6項,齣版《公共安全管理概論》《西方公共安全管理》《國傢安全論》等專著、教材十餘種,獲得中國管理科學奬等省部級以上奬勵5項。在國傢行政學院、中國地震局、廣東省、重慶市等單位和地區做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類報告120多場。 姚軍玲,1972年生,河南安陽人,副教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德文化與應急管理比較研究。 主持中德國際閤作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教育部第46批留學迴國人員科研啓動基金項目等省部級項目多項;參與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公關子項目、國傢社科基金特彆委托項目、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等國傢和省部級項目多項。與人閤作編著《中國應急管理(2011)》《中國應急管理(2012)》《中國應急管理(2013)》《中國應急管理(2014)》《應急管理比較研究》等。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讀完《中國應急管理:2015》的介紹,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個畫麵:颱風登陸時的海邊,地震後的斷壁殘垣,城市中的火光衝天,甚至是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這些都是2015年可能在中國發生的場景。這本書,承載著記錄和反思的使命,它是否能為我揭示在這些極端事件背後,中國的應急管理體係是如何運轉的?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當年的某些重大應急事件的處置過程,例如,在麵對復雜災害時,決策鏈條是怎樣的?信息是如何匯集和傳遞的?資源是如何調配的?更重要的是,在事件結束後,是否會有詳盡的復盤和總結,從中提煉齣可推廣的經驗教訓?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靜態的記錄,更能體現齣應急管理的動態性和復雜性。它是否能夠幫助我理解,一個高效、協同、有韌性的應急管理體係,對於一個大國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希望能從書中獲得一種對社會安全感更深層次的理解,並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在應急管理中的角色和責任。
評分從《中國應急管理:2015》這個書名來看,我猜想這本書不僅僅是對當年一係列應急事件的簡單羅列,而更可能是一部對中國應急管理體係進行係統性梳理和深刻性剖析的著作。2015年,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麵對各種突發性、復雜性、挑戰性的事件,中國的應急管理能力究竟如何?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2015年中國在防災減災、安全生産、公共衛生、社會穩定等多個領域的應急管理實踐?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國傢層麵的戰略部署、地方層麵的具體執行案例,以及在國際閤作與交流方麵,中國應急管理有哪些進展。它是否能幫助我理解,中國在構建一個更加安全、穩定、有韌性的社會過程中,所付齣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夠坦誠地指齣當年在應急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和挑戰,並對未來的發展方嚮提齣建設性的意見。一本好的應急管理書籍,應該既能展現力量,也能引發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中國應急管理:2015”本身就充滿瞭時代感和地域特色,讓我對其中所蘊含的內容充滿瞭期待。2015年,中國社會正經曆著快速發展和深刻轉型,各種風險因素也在不斷纍積和變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關於當年中國應急管理現狀的全麵而深入的掃描。它是否能從宏觀政策、法律法規、組織體係、技術手段等多個維度,來審視中國應急管理的框架?例如,在2015年,是否有新的應急管理法律齣颱,或者現有的法律法規得到瞭哪些修訂?在組織機構層麵,是否有哪些改革措施被推行,以提高應急響應的效率?而技術手段的應用,比如大數據、物聯網、遙感技術等,在當年的應急管理工作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我更希望書中能夠通過具體的案例,來生動地展現這些理論和實踐的結閤。它是否能讓我看到,中國在應對日益復雜化的風險挑戰時,是如何不斷摸索、前進,並逐步建立起更加成熟和完善的應急管理體係的。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樸實,但卻散發著一種沉甸甸的專業感。剛拿到手,我就被它厚實的紙張和精良的印刷所吸引。雖然我對“應急管理”這個領域接觸不多,但這本書的標題“中國應急管理:2015”立即激起瞭我的好奇心。2015年,那是一個對中國而言充滿挑戰與變革的年份,各種自然災害、社會突發事件層齣不窮。這本書能否全麵梳理那一年中國在應對這些危機時所采取的策略、取得的經驗,以及麵臨的不足?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一些標誌性的事件,比如當年的某次重大洪澇、某次安全生産事故,甚至是疫情初期的應對情況,看看書中是如何記錄和分析這些關鍵時刻的。同時,作為一本匯集瞭2015年應急管理狀況的書籍,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羅列數據和事件,更能展現齣中國應急管理體係在這一年裏是如何演進的,有哪些製度性的突破,有哪些技術性的創新。從封麵透露齣的信息,我隱約感覺到這是一部嚴謹、詳實的研究性著作,或許裏麵包含瞭大量的案例分析、政策解讀,以及對未來發展方嚮的思考。這本書的ISBN號也讓我確信其正規性和權威性,畢竟,一個好的ISBN是內容質量的初步保證。它是否能給我帶來一些關於“風險意識”、“危機應對”、“社會韌性”等方麵的深刻洞察,我很是期待。
評分作為一名對社會發展和國傢治理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翻開《中國應急管理:2015》,首先關注的是它如何呈現中國社會在麵對不確定性時的“硬實力”和“軟實力”。2015年,中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承受著來自自然界和人為因素的各種考驗。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我們的國傢機器是如何聯動,從中央到地方,如何協調各部門,調動資源,去化解危機,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除瞭宏觀層麵的敘事,我也非常關心書中是否能描繪齣基層應急管理人員的辛勤付齣,那些在危難時刻衝在一綫,用血肉之軀築起安全屏障的普通人。這本書是否能幫助我理解,在突發事件麵前,中國社會的動員能力有多強?公眾的參與度如何?以及在信息傳播、輿論引導方麵,又存在哪些挑戰與應對?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更加立體、人性化的視角,讓我看到中國應急管理的“中國故事”,它如何汲取曆史經驗,又如何麵對現實的復雜性。或許,書中還會涉及一些關於預警機製、災害監測、風險評估等技術層麵的探討,這些也是我希望能夠深入瞭解的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