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中国童年:麦秸垛上的小豆子

正版 中国童年:麦秸垛上的小豆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定丽 著
图书标签:
  • 童年
  • 成长
  • 乡村生活
  • 中国故事
  • 文学
  • 儿童文学
  • 怀旧
  • 麦秸垛
  • 小豆子
  • 民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易宝易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新世纪出版社
ISBN:9787540598891
商品编码:2979537809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国童年:麦秸垛上的小豆子
作者 肖定丽
定价 25.00元
出版社 新世纪出版社
ISBN 9787540598891
出版日期 2017-07-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这部自传体儿童小说,是作者肖定丽对自身曲折而坚定的写作道路的回顾。她以流畅质朴的语言记录一个豫南平原长大的孩子的童年故事,反映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豫南地区农村孩子的童年生活。作者描绘了质朴醇厚的豫南民风,天高云淡、麦苗青青的农村景象;记述了一个农村孩子清苦的生活,还有她在逆境中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心态。主人翁小豆子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是家中第四个女儿,能够上学读书是爸爸的奖励,希望把第四个女儿当儿子疼,老天爷就会赐家中一个儿子。因此,小豆子一直珍视着上学的机会,怀揣着对文学的炽热理想,把童年的作家梦珍重地捧在手里,一路跌跌撞撞地往前走,*后梦想成真——着实是一部乡情浓郁又励志感人的儿童小说。


   作者简介

肖定丽,女,属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童话《两个小宠物》、《怪物校长隐形侠》、《书签狼奇遇》、《妹妹是个机器人》,短篇童话集《住在北街的风神》、《老鼠花匠》、《后一只天堂鸟》,长篇小说《幽默大师小豆子》系列等百余部。代表作有长篇童话《嘀丽和魔力兔》、《青蛙公主卟卟卟》,中篇童话《小狮子毛尔冬》、《芝麻巨人》,短篇童话《河马当保姆》、《鳄鱼皮鞋》、《毛尔冬的烦恼》、《河马的蓝宝石戒指》、《奇异的碎蓝花口袋》等,长篇系列小说《幽默大师小豆子》等。曾获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国家图书奖、第五届全国少儿图书奖、第六届全国少儿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几十项奖励。


   目录

引子

一、哈哈,我要上学去! 3

二、痴迷读书 11

三、张不开嘴巴 17

四、打雷惊魂记 22

五、听爸讲故事 28

六、流泪的水果 34

七、挖荠菜去 34

八、差点淹死了 48

九、看电影和听书 55

十、鞋子,我的鞋子 60

十一、我的鸭子 65

十二、红麻地里的“鬼” 72

十三、衣服包书当枕头 77

十四、下雨天 81

十五、蛤蟆粥 89

十六、土里长出来的点心 94

十七、抓小贼记 101

十八、月夜,跟爸捕鱼 109

十九、天下美味儿 116

二十、磨道里,谁在前面 121

二十一、我的梦 128

二十二、虫子和新娘子 133

二十三、背着小鬼儿去上学 139

二十四、五块钱和童话书 145

二十五、仙女大姐回来了 150

二十六、陪弟弟一起哭 155

二十七、掉进了冰窟窿 160

二十八、偷吃了供品 165

二十九、学费 171

三十、烧出来的好吃的 176

三十一、被老鼠拉跑的肉 183

三十二、梁上的燕子 187

三十三、夏日炎炎好洗澡 192

三十四、学骑自行车 200

三十五、打枣记 205

三十六、小安的裤子 209

三十七、有书不会饿 213

三十八、从有书读到没书读 220

三十九、一个给孩子写书的人 225


   编辑推荐

开阔明亮的豫南平原上,一段不可抹磨灭的童年记忆。

贫瘠只是这土地的代名词,却浇熄不了女孩炽热的理想;

扬起笑,含着泪,带着梦,卯起劲,跌跌撞撞闯进文学的大门。

本丛书被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是基于真实童年经历的自传体小说及散文作品。本系列丛书基于一线儿童文学作家的真实童年经历创作而成,跨越半个世纪和整个中国地域版图,是一套对中国几代人童年的全景式描绘、隽永优美、充满中国情味的作品,是一个民族精神故乡的回归。


   文摘






   序言

童年,在那片金黄的麦浪与星空下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关于探索,关于在微小世界里发现无限乐趣的故事。它发生在一个充满阳光与泥土气息的年代,在一个物质并不丰裕,但精神世界却异常辽阔的乡村。这里没有琳琅满目的玩具,没有瞬息万变的电子游戏,有的只是孩子们最纯粹的想象力,以及那些最贴近自然、最能触动心灵的童年碎片。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乡村孩子。他有着所有孩子共有的好奇心和旺盛的精力,也带着乡村孩子特有的质朴和野性。他的世界,由四季的更迭,田野的变迁,以及那些在自然中孕育的生命而构成。他的游乐场,不是精心布置的公园,而是那一片片随风摇曳的麦浪,那些高高堆起的麦秸垛,还有藏在草丛深处的秘密基地。 书中的每一个场景,都仿佛是从泛黄的老照片中褪色而来,却又散发着温暖的光芒。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唤醒沉睡的村庄,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冲出家门。他们的脚下是沾着露珠的泥土小路,耳边是鸡鸣犬吠,远处传来大人荷锄劳作的号子声。这些声音,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也为孩子们一天的冒险拉开了序幕。 麦秸垛,是孩子们童年最亲密的伙伴。那堆得比人还高的金黄色麦秸,是他们捉迷藏的最佳场所,是他们想象中城堡的城墙,是他们秘密军队的藏身之所。在麦秸垛上,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奔跑、跳跃、打滚,感受麦秸特有的干燥、温暖和一丝丝青草的香气。他们会模仿大人,用镰刀笨拙地收割并不存在的“庄稼”,或者用麦秸编织出各种奇形怪状的“玩具”。夜幕降临,当星光开始点亮天空,胆子大的孩子们甚至会悄悄爬上麦秸垛,躺在上面,看着满天的繁星,想象着那些遥远星球的故事。那个时候,整个宇宙仿佛都触手可及,而他们,就是宇宙中最自由、最快乐的旅行者。 “小豆子”这个名字,并不仅仅是主人公的代号,更象征着他在这个世界里,如同种子一般,悄悄地生根发芽,汲取着养分,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孩子们的世界是微观的,他们关注着蚂蚁搬家的艰难,观察着瓢虫身上的斑点,倾听着青蛙在雨夜的歌唱。这些细微之处,都蕴含着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奥秘。主人公和小伙伴们,会用他们稚嫩的双手,去触摸那些小小的生命,去感受它们的温度,去理解它们的生存之道。他们会把受伤的麻雀藏在衣襟里,小心翼翼地喂养;他们会把捡来的野花插在头上,装扮成最美的公主或勇士;他们会在田埂上比赛奔跑,看谁能像风一样自由。 夏日午后,蝉鸣声声,正是最适合偷懒的时候。但对于这群精力充沛的孩子们来说,午后是他们捕捉知了、玩水嬉戏的最佳时机。他们会在水边找到一处清凉的溪流,脱掉单薄的衣裳,尽情地在水中打闹。溅起的水花,映着阳光,闪烁着五彩的光芒。他们会用手围成一个小小的水坝,看水流如何被阻挡又如何寻找到新的出路。他们会用树枝在泥地里画画,画出心中想象的英雄人物,或是他们最喜欢的动物。这些简单的快乐,是如此真实,又如此令人怀念。 秋天的到来,意味着丰收的季节。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压弯了腰,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谷物和泥土混合的芬芳。孩子们会跟着大人下地帮忙,虽然帮不上大忙,但他们会乐此不疲地捡拾遗落的谷穗,或者在打谷场上追逐嬉戏,感受丰收的喜悦。这个时候,大人们忙碌的身影,以及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声,构成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秋收过后,田野变得空旷,孩子们又有了新的游乐场。他们会在已经收割完的田里奔跑,感受脚下干枯的稻草发出沙沙的声音,或者在秋日午后,躺在温暖的土地上,看着天空飘过的云朵,想象着它们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冬天的乡村,是一幅素雅而宁静的画卷。当第一场雪悄悄降临,整个世界都变得银装素裹。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下雪天,因为这预示着他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享受冰雪带来的乐趣。他们会用冻得通红的双手,滚出一个又一个圆滚滚的雪球,堆砌出各式各样的雪人,给它们装上树枝做的眼睛和胡萝卜做的鼻子。冰冷的气息,非但没有浇灭孩子们的兴致,反而让他们更加兴奋。他们会在雪地里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追逐着那些小小的脚印,仿佛在追逐着童年的时光。 书中描绘的不仅仅是乡村的生活,更是童年的一种普遍体验。那种在大自然中探索未知,与玩伴分享快乐,在简单事物中发现乐趣的能力,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主人公的成长,是在这些细微的经历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他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理解。那些在麦秸垛上度过的时光,那些在田野里奔跑的日子,那些与小动物们相处的点滴,都化作了他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滋养着他心灵的成长。 故事中的人物,也都是鲜活而生动的。有淳朴善良的长辈,有调皮捣蛋的玩伴,他们共同构成了主人公丰富多彩的童年记忆。这些人物之间的互动,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有欢笑,有泪水,有争吵,也有和解。正是这些真实的情感交流,让故事更加动人,也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这本书,就像一首悠扬的童谣,轻轻地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童年记忆。它让我们回想起,曾经我们也像那“麦秸垛上的小豆子”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生活充满热情。它提醒我们,童年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而在于拥有多少快乐和回忆。那些在自然中,在阳光下,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时光,才是最值得我们珍藏的。 “麦秸垛上的小豆子”,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故事,更是对那个年代、对那片土地、对那段时光的深情回望。它让我们看到了,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孩子们依然可以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充满阳光和欢乐的天空。这片天空,是由麦秸垛的温暖,星空的璀璨,以及一颗颗纯真童心所构成。这本书,是献给所有曾经是孩子,或者心中依然住着一个孩子的人们。它将带领读者,重温那段美好而纯粹的时光,感受那份来自乡村的,最质朴的童年温暖。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场文字的盛宴,它有一种古朴而又灵动的韵味,仿佛是民间故事与现代散文的完美结合。作者的遣词造句非常讲究,用词精准却不失烟火气,使得那些遥远的场景立刻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书中那种富有哲理的旁白,它们并非生硬的说教,而是自然而然地从生活事件中流淌出来,如同老人在灶台边不经意间透露出的生活智慧。每次读到那些描绘乡间风物的段落,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反复咀嚼文字的意境。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阅读体验,需要你慢下来,细细品味,去感受那些文字背后深藏的情感力量。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关于“根”的概念,无论我们走得多远,心中总有一块柔软的地方,系着我们最初的起点,而这本书,就是对那片土地最深情的致敬。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那种扑面而来的生命力。它不像某些怀旧文学那样充满了伤感和哀叹,反而充满了对生活最本真的热爱和敬畏。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令人称奇,他能把最寻常的日常描绘得如同史诗一般庄严而美好。比如,他对一次简单的捉迷藏,或者一次集体劳作的描写,都充满了仪式感,让人体会到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那种紧密而质朴的联系。我常常在想,我们这一代人是不是错过了太多这种纯粹的快乐?现在的孩子,被各种电子设备包围,可能很难理解那种围着火堆讲故事的淳朴氛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逝去的时光,它不仅仅是作者的童年,也成了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集体记忆的投影。文字的节奏感非常舒服,时而舒缓如溪水,时而急促如奔跑,完全跟随作者的心情起伏。

评分

这本讲述童年记忆的书,真是一股清新的风,将我一下子拉回了那个泥土芬芳的年代。作者的笔触细腻得让人心疼,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仿佛经过了岁月的打磨,散发出一种温暖而悠远的光泽。我尤其喜欢他对乡村景色的描绘,那蓝得不似人间的云朵,那在田埂上追逐嬉戏的伙伴们,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简直要从纸页间溢出来。读着读着,我仿佛能闻到夏日午后晒过的麦秸秆散发出的那种特有的、带着阳光味道的气息。这本书没有宏大的叙事,全是用零零碎碎的生活片段串联起来的,但正是这些朴素的片段,构筑了一个真实而动人的精神家园。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发现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其实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这本书的文字很有力量,它不是那种华丽辞藻堆砌出来的作品,而是带着泥土的质感和生活的热度,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心里暖洋洋的,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可以肆意奔跑、可以大声欢笑的年纪。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角度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时间推进,而是像一个迷宫,每翻开一页,都可能跳跃到另一个时空,但最终所有的线索都会汇集成一条清晰的情感河流。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缺失”的描绘,他没有刻意去美化一切,而是坦诚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物资的匮乏和偶尔的苦涩,但即便在困境中,人性的光辉和乐观精神也从未熄灭。这种真实感,让这本书的厚度远超一本普通的成长记录。它更像是一部社会侧写,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折射出整个时代的面貌和精神风貌。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应该被列为那个时代青少年的必读书目,因为它教会我们如何从平凡中发现诗意,如何在物质简朴中滋养精神世界。里面的某些生活片段,比如制作简易玩具的过程,那种动手创造的乐趣,是现代工业化时代很难再现的了。

评分

这是一本让人读后会陷入沉思的书,它探讨的远不止是童年的点滴琐事,而是一种关于时间、记忆与存在方式的深刻思考。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高明,他总能抓住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并赋予它们永恒的意义。比如对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的描写,从云层的颜色到雨滴打在屋顶的声音,都被捕捉得丝丝入扣,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甚至能感受到空气中湿润的凉意。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普适性,尽管它描绘的是特定的地域和时代,但其中蕴含的关于成长、友谊、家庭关系的探讨,却是超越时空限制的。它没有提供任何标准答案,只是温和地展示了一种生活的可能性,让读者自己去寻找与自己经验的共鸣点。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内心被某种纯净的力量洗涤过,对日常生活的理解也多了一层温柔的滤镜,不再急躁,而是更愿意去珍视每一个平凡的当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