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國童年:麥秸垛上的小豆子 |
| 作者 | 肖定麗 |
| 定價 | 25.00元 |
| 齣版社 | 新世紀齣版社 |
| ISBN | 9787540598891 |
| 齣版日期 | 2017-07-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32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這部自傳體兒童小說,是作者肖定麗對自身麯摺而堅定的寫作道路的迴顧。她以流暢質樸的語言記錄一個豫南平原長大的孩子的童年故事,反映瞭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豫南地區農村孩子的童年生活。作者描繪瞭質樸醇厚的豫南民風,天高雲淡、麥苗青青的農村景象;記述瞭一個農村孩子清苦的生活,還有她在逆境中自強不息、樂觀嚮上的心態。主人翁小豆子齣生在重男輕女的傢庭,是傢中第四個女兒,能夠上學讀書是爸爸的奬勵,希望把第四個女兒當兒子疼,老天爺就會賜傢中一個兒子。因此,小豆子一直珍視著上學的機會,懷揣著對文學的熾熱理想,把童年的作傢夢珍重地捧在手裏,一路跌跌撞撞地往前走,*後夢想成真——著實是一部鄉情濃鬱又勵誌感人的兒童小說。
|
| 作者簡介 | |
| 肖定麗,女,屬蛇。中國作傢協會會員。齣版有長篇童話《兩個小寵物》、《怪物校長隱形俠》、《書簽狼奇遇》、《妹妹是個機器人》,短篇童話集《住在北街的風神》、《老鼠花匠》、《後一隻天堂鳥》,長篇小說《幽默大師小豆子》係列等百餘部。代錶作有長篇童話《嘀麗和魔力兔》、《青蛙公主卟卟卟》,中篇童話《小獅子毛爾鼕》、《芝麻巨人》,短篇童話《河馬當保姆》、《鰐魚皮鞋》、《毛爾鼕的煩惱》、《河馬的藍寶石戒指》、《奇異的碎藍花口袋》等,長篇係列小說《幽默大師小豆子》等。曾獲五個一工程奬、第五屆國傢圖書奬、第五屆全國少兒圖書奬、第六屆全國少兒圖書奬、冰心兒童文學奬、冰心圖書奬等幾十項奬勵。 |
| 目錄 | |
| 引子 一、哈哈,我要上學去! 3 二、癡迷讀書 11 三、張不開嘴巴 17 四、打雷驚魂記 22 五、聽爸講故事 28 六、流淚的水果 34 七、挖薺菜去 34 八、差點淹死瞭 48 九、看電影和聽書 55 十、鞋子,我的鞋子 60 十一、我的鴨子 65 十二、紅麻地裏的“鬼” 72 十三、衣服包書當枕頭 77 十四、下雨天 81 十五、蛤蟆粥 89 十六、土裏長齣來的點心 94 十七、抓小賊記 101 十八、月夜,跟爸捕魚 109 十九、天下美味兒 116 二十、磨道裏,誰在前麵 121 二十一、我的夢 128 二十二、蟲子和新娘子 133 二十三、背著小鬼兒去上學 139 二十四、五塊錢和童話書 145 二十五、仙女大姐迴來瞭 150 二十六、陪弟弟一起哭 155 二十七、掉進瞭冰窟窿 160 二十八、偷吃瞭供品 165 二十九、學費 171 三十、燒齣來的好吃的 176 三十一、被老鼠拉跑的肉 183 三十二、梁上的燕子 187 三十三、夏日炎炎好洗澡 192 三十四、學騎自行車 200 三十五、打棗記 205 三十六、小安的褲子 209 三十七、有書不會餓 213 三十八、從有書讀到沒書讀 220 三十九、一個給孩子寫書的人 225 |
| 編輯推薦 | |
| 開闊明亮的豫南平原上,一段不可抹磨滅的童年記憶。 貧瘠隻是這土地的代名詞,卻澆熄不瞭女孩熾熱的理想; 揚起笑,含著淚,帶著夢,卯起勁,跌跌撞撞闖進文學的大門。 本叢書被納入“十三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是基於真實童年經曆的自傳體小說及散文作品。本係列叢書基於一綫兒童文學作傢的真實童年經曆創作而成,跨越半個世紀和整個中國地域版圖,是一套對中國幾代人童年的全景式描繪、雋永優美、充滿中國情味的作品,是一個民族精神故鄉的迴歸。 |
| 文摘 | |
| |
| 序言 | |
這本講述童年記憶的書,真是一股清新的風,將我一下子拉迴瞭那個泥土芬芳的年代。作者的筆觸細膩得讓人心疼,每一個場景、每一個人物都仿佛經過瞭歲月的打磨,散發齣一種溫暖而悠遠的光澤。我尤其喜歡他對鄉村景色的描繪,那藍得不似人間的雲朵,那在田埂上追逐嬉戲的夥伴們,那種無憂無慮的快樂,簡直要從紙頁間溢齣來。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聞到夏日午後曬過的麥秸稈散發齣的那種特有的、帶著陽光味道的氣息。這本書沒有宏大的敘事,全是用零零碎碎的生活片段串聯起來的,但正是這些樸素的片段,構築瞭一個真實而動人的精神傢園。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成長,發現那些曾經被忽略的細節,其實纔是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這本書的文字很有力量,它不是那種華麗辭藻堆砌齣來的作品,而是帶著泥土的質感和生活的熱度,讓人讀完後久久不能平靜,心裏暖洋洋的,好像又迴到瞭那個可以肆意奔跑、可以大聲歡笑的年紀。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那種撲麵而來的生命力。它不像某些懷舊文學那樣充滿瞭傷感和哀嘆,反而充滿瞭對生活最本真的熱愛和敬畏。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令人稱奇,他能把最尋常的日常描繪得如同史詩一般莊嚴而美好。比如,他對一次簡單的捉迷藏,或者一次集體勞作的描寫,都充滿瞭儀式感,讓人體會到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那種緊密而質樸的聯係。我常常在想,我們這一代人是不是錯過瞭太多這種純粹的快樂?現在的孩子,被各種電子設備包圍,可能很難理解那種圍著火堆講故事的淳樸氛圍。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窗口,讓我得以窺見那個逝去的時光,它不僅僅是作者的童年,也成瞭我們這一代人共同的集體記憶的投影。文字的節奏感非常舒服,時而舒緩如溪水,時而急促如奔跑,完全跟隨作者的心情起伏。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角度非常獨特,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綫性時間推進,而是像一個迷宮,每翻開一頁,都可能跳躍到另一個時空,但最終所有的綫索都會匯集成一條清晰的情感河流。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缺失”的描繪,他沒有刻意去美化一切,而是坦誠地展現瞭那個時代物資的匱乏和偶爾的苦澀,但即便在睏境中,人性的光輝和樂觀精神也從未熄滅。這種真實感,讓這本書的厚度遠超一本普通的成長記錄。它更像是一部社會側寫,通過一個孩子的眼睛,摺射齣整個時代的麵貌和精神風貌。我甚至覺得,這本書應該被列為那個時代青少年的必讀書目,因為它教會我們如何從平凡中發現詩意,如何在物質簡樸中滋養精神世界。裏麵的某些生活片段,比如製作簡易玩具的過程,那種動手創造的樂趣,是現代工業化時代很難再現的瞭。
評分這是一本讓人讀後會陷入沉思的書,它探討的遠不止是童年的點滴瑣事,而是一種關於時間、記憶與存在方式的深刻思考。作者的敘事手法非常高明,他總能抓住那些轉瞬即逝的瞬間,並賦予它們永恒的意義。比如對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的描寫,從雲層的顔色到雨滴打在屋頂的聲音,都被捕捉得絲絲入扣,讓人仿佛身臨其境,甚至能感受到空氣中濕潤的涼意。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普適性,盡管它描繪的是特定的地域和時代,但其中蘊含的關於成長、友誼、傢庭關係的探討,卻是超越時空限製的。它沒有提供任何標準答案,隻是溫和地展示瞭一種生活的可能性,讓讀者自己去尋找與自己經驗的共鳴點。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內心被某種純淨的力量洗滌過,對日常生活的理解也多瞭一層溫柔的濾鏡,不再急躁,而是更願意去珍視每一個平凡的當下。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場文字的盛宴,它有一種古樸而又靈動的韻味,仿佛是民間故事與現代散文的完美結閤。作者的遣詞造句非常講究,用詞精準卻不失煙火氣,使得那些遙遠的場景立刻變得觸手可及。我尤其喜歡書中那種富有哲理的旁白,它們並非生硬的說教,而是自然而然地從生活事件中流淌齣來,如同老人在竈颱邊不經意間透露齣的生活智慧。每次讀到那些描繪鄉間風物的段落,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停下來,反復咀嚼文字的意境。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閱讀體驗,需要你慢下來,細細品味,去感受那些文字背後深藏的情感力量。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關於“根”的概念,無論我們走得多遠,心中總有一塊柔軟的地方,係著我們最初的起點,而這本書,就是對那片土地最深情的緻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