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葡萄常”料器 常弘
定價:28.00元
作者:口述人:常弘 整理人:瀋絢楠 劉莎莎
齣版社:首都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6561777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新題材、新類型,市場上,**本關於“葡萄常”料器的口述史圖書,**本如此精心打造、注重每個環節、非遺相關的平民價圖書。
內容提要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是首套關於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係列口述史叢書,它旨在搶救整理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珍貴的曆史資料(口述資料),使鮮活親近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並使其在普及中得以保護和發展。本書為此叢書中的一本,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葡萄常”料器傳承人常弘親自口述,涉及古涉及弘“葡萄常”料器的製作過程、傳承脈絡、傳奇之處以及隱藏在這些背後的人生曆程、滄桑變化。
目錄
“葡萄常”料器項目導讀“葡萄常”料器傳承人導讀從小泥丸到以假亂真的料器葡萄終身不嫁隻為藝不能讓手藝斷在我這代“巧奪天工”之法傳承人眼中的“葡萄常”“葡萄常”年錶
作者介紹
常弘,女,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錶性傳承人,1962年齣生於北京,為“葡萄常”第五代傳人。原工作於北京市絹花廠,現已退休。從小與“葡萄常五處女”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傢族技藝。母親劉悅民,為“花兒劉”後人。於2003年正式恢復“葡萄常”傳統製作技藝,在繼承祖輩技術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製作齣不同種類的“葡萄”。她的作品藝術感極強,極為精緻,多錶現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場景。手藝以清新、自然為特點。2004年9月,她攜作品參加北京市文聯、北京市民間文藝傢協會在中華世紀壇舉辦的“建國55周年還看今朝”大型民間藝術展。同年,嚮局申報“葡萄常”。2006年6月10日,她參加在北京地壇舉辦的宣傳活動,現場展示“葡萄常”的工藝。同年12月14日,常弘及其妹妹攜“葡萄常”作品參加首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2007年,她的“葡萄常”工藝作品獲得北京工藝美術行業金奬。2008年,她入選批中國民間文化傑齣傳承人名單。同年,她帶著作品來到奧運村,現場為各國運動員展示“葡萄常”技藝。
文摘
序言
當我看到這本書名《滿58包郵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葡萄常”料器 常弘 9787565617》時,我的思緒瞬間被拉到瞭那個充滿曆史韻味的北京。常弘老師,這位“葡萄常”料器的傳承人,他的口述史,無疑是一部關於匠人精神和文化傳承的史詩。我期待書中能夠生動地展現齣“葡萄常”料器的獨特魅力,那些色彩的運用,造型的設計,以及其中蘊含的吉祥寓意,都可能蘊藏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口述史的形式,更是將這份厚重的曆史變得鮮活起來,我仿佛能聽到常弘老師在講述中,對每一件作品傾注的心血,以及他對於這項傳統技藝的熱愛與執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份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文獻資料,更是一麵映照時代變遷的鏡子,讓我們看到,在現代化的浪潮中,這些古老的技藝是如何被堅守,又如何被賦予新的生命。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加深入地瞭解北京的文化底蘊,並從中汲取關於堅持與創新的力量。
評分拿到這本書,內心湧動著一股對曆史與文化的敬畏。常弘老師的口述史,如同打開瞭一扇塵封的門,讓我們得以窺見那些在北京城中流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從書名“葡萄常”料器,我便聯想到瞭那些色彩斑斕、晶瑩剔透的藝術品,它們不僅僅是裝飾,更是承載瞭歲月痕跡的器物,背後一定有著無數感人的故事和匠心獨運的技藝。這本書無疑是瞭解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絕佳窗口,它將抽象的文化概念具體化、人情化,讓我們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能夠通過常弘老師的講述,身臨其境地感受那份傳承的溫度。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描繪齣“葡萄常”料器從最初的構想到最終成品的每一個細節,從選材、雕刻、打磨到最終的呈現,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工匠們的心血與智慧。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們看到,在時代的洪流中,這些古老的技藝是如何被一代代人守護、傳承,又是如何煥發新的生機。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葡萄常”料器的書,更是對北京這座城市文化脈絡的一次深刻挖掘,對那些默默奉獻的傳承者的一次緻敬。
評分拿到這本書,心中便升起一股想要探尋究竟的衝動。書名《滿58包郵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葡萄常”料器 常弘 9787565617》中,“葡萄常”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詩意和想象空間,而“料器”則勾勒齣一種精緻的手工藝品。常弘老師的口述史,就如同打開瞭一本關於北京城市記憶的珍貴筆記。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描繪齣“葡萄常”料器的發展演變,從它最初的形態到如今的模樣,其中的每一個變化都可能與時代的風貌緊密相連。常弘老師的講述,定會包含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那些關於創作的靈感,關於技藝的打磨,關於傳承的艱辛,都將通過他的聲音,變得觸手可及。這本書,不僅是對於一件具體工藝品的記錄,更是對一種文化現象的深度剖析,它讓我們看到,非物質文化遺産是如何在傳承人的血液中流淌,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綻放光彩。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關於北京文化的一些獨特視角,並深刻理解傳統技藝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與意義。
評分初讀此書,一股濃鬱的京味兒撲麵而來。雖然我並未直接閱讀書中的具體內容,單憑書名“滿58包郵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葡萄常’料器 常弘 9787565617”中的信息,已經勾勒齣一幅生動的畫麵。常弘老師,這位“葡萄常”料器的傳承人,他的口述史,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輩,娓娓道來他對這份古老技藝的熱愛與堅守。非物質文化遺産,這個詞匯本身就帶著一種莊重感,而“口述史”的方式,則賦予瞭它更鮮活的生命力。我仿佛能聽到常弘老師在講述中,時而談笑風生,時而感慨萬韆。那些關於料器的故事,定是充滿瞭生活的智慧與時代的印記。北京,這座古老又現代的城市,孕育瞭無數的文化瑰寶,而“葡萄常”料器,無疑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這本書,是對這份珍貴遺産的一次生動記錄,也是對常弘老師一生心血的一次深情迴望。我期待書中能有關於料器製作的圖文並茂的介紹,讓我這個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到這項傳統技藝的精妙之處,並從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價值。
評分這是一本能夠觸動靈魂的書。從書名《滿58包郵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葡萄常”料器 常弘 9787565617》中,我感受到瞭作者對於傳承的深切情感和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珍視。常弘老師,作為“葡萄常”料器的傳承人,他的口述史,必然承載著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曆程。我腦海中浮現齣北京古老的鬍同,飄蕩著淡淡的香料味,以及那些在時光中沉澱下來的精美料器。這本書,不僅是對一件藝術品的介紹,更是對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的傳承。我非常好奇,在常弘老師的講述中,會透露齣哪些關於料器製作的獨特秘訣,那些看似簡單的器物,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工匠精神和創新思考。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展現齣,在現代社會,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所麵臨的挑戰,以及常弘老師和他的同行們是如何剋服睏難,讓這份古老的技藝得以延續。這本書,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對未來的期許,它讓我們思考,如何在快速發展的時代,保留住那些能夠代錶我們文化根基的寶貴財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