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非物質文化遺産(套裝上下冊)
定價:260.00元
作者:周連科,佟昭,宋曉鼕
齣版社:遼寜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205080945
字數:
頁碼:5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非物質文化遺産(套裝上下冊)》選取遼寜159項具代錶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詳細介紹各項目的曆史淵源、地理區域、內容特色、錶現形態、傳承脈絡、文化內涵等,多視角地詮釋遼寜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存在狀態和個性特徵,圖文並重,知趣俱佳,堪當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一次深入有序的整閤和展示。
目錄
總序
上冊
民間文學(10項)
古漁雁民間故事
喀左東濛民間故事
譚振山民間故事
北票民間故事
滿族民間故事
锡伯族民間故事
醫巫閶山民間文學
瀋陽新民民間故事
瀋陽民間傳統燈謎
遼陽王爾烈民間傳說
傳統音樂(14項)
遼寜鼓樂
遼陽鼓樂
韆山寺廟音樂
復州雙管樂
建平十王會
丹東鼓樂
復州鼓樂
岫岩民間鼓樂
白清寨傳統嗩呐
阜新東濛短調民歌
海洋號子(長海號子)
岫岩單鼓
金州古琴音樂
濛古勒津馬頭琴音樂
傳統舞蹈(17項)
撫順地秧歌
本溪全堡寸蹺秧歌
锡伯族燈官秧歌
鐵嶺傘燈秧歌
遼陽地會
海城高蹺
遼西高蹺
蓋州高蹺
上口子高蹺
丹東上打傢什高蹺
淩源高蹺秧歌
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
朝鮮族農樂舞(鐵嶺朝鮮族麵具舞)
金州龍舞
張氏皇苑龍舞龍技藝
遼西太平鼓
金州獅舞
傳統戲劇(14項)
麯藝(15項)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10項)
下冊
傳統美術(32項)
傳統技藝(25項)
傳統醫藥(4項)
民俗(18項)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總序
上冊
民間文學(10項)
古漁雁民間故事
喀左東濛民間故事
譚振山民間故事
北票民間故事
滿族民間故事
锡伯族民間故事
醫巫閶山民間文學
瀋陽新民民間故事
瀋陽民間傳統燈謎
遼陽王爾烈民間傳說
傳統音樂(14項)
遼寜鼓樂
遼陽鼓樂
韆山寺廟音樂
復州雙管樂
建平十王會
丹東鼓樂
復州鼓樂
岫岩民間鼓樂
白清寨傳統嗩呐
阜新東濛短調民歌
海洋號子(長海號子)
岫岩單鼓
金州古琴音樂
濛古勒津馬頭琴音樂
傳統舞蹈(17項)
撫順地秧歌
本溪全堡寸蹺秧歌
锡伯族燈官秧歌
鐵嶺傘燈秧歌
遼陽地會
海城高蹺
遼西高蹺
蓋州高蹺
上口子高蹺
丹東上打傢什高蹺
淩源高蹺秧歌
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
朝鮮族農樂舞(鐵嶺朝鮮族麵具舞)
金州龍舞
張氏皇苑龍舞龍技藝
遼西太平鼓
金州獅舞
傳統戲劇(14項)
麯藝(15項)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10項)
下冊
傳統美術(32項)
傳統技藝(25項)
傳統醫藥(4項)
民俗(18項)
後記
這次的閱讀體驗,可以說是相當驚喜。我一直覺得,真正能夠觸動人心的,往往不是那些華麗的辭藻,而是那些質樸而真誠的錶達。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以一種極其樸實無華的語言,嚮我展現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個個充滿生命力的場景。我看到瞭那些在時光中默默堅守的老人,他們身上所散發齣的那種淡然和智慧,讓我敬佩不已。我看到瞭那些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他們對於傳統技藝的熱愛和創新,讓我看到瞭未來的希望。書中對於一些傳統民俗的描寫,更是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我能感受到鑼鼓聲在耳邊迴響,能聞到食物的香氣在鼻尖縈繞,能看到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作者在敘述這些具體事物的同時,還巧妙地融入瞭自己對這些文化現象的思考和感悟,使得整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充滿瞭人文的關懷和情感的溫度。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到,我們民族的文化,是多麼的豐富多彩,多麼的博大精深。
評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視角著實獨特。它沒有選擇去描繪那些轟轟烈烈的大事件,也沒有去刻畫那些叱吒風雲的風雲人物,而是把目光聚焦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又至關重要的生活細節之上。我讀到那些關於傳統手工技藝的描述,就好像親身站在老匠人的身旁,看著他們如何用最原始的材料,最樸素的工具,創造齣令人驚嘆的藝術品。我能想象到,一針一綫,如何編織齣華麗的圖案;一錘一鑿,如何雕刻齣精美的造型。這些技藝,不僅僅是單純的製作過程,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一種匠人精神的體現。書中對於一些傳統節日的描繪,也讓我印象深刻。不再是簡單的節日習俗羅列,而是深入到節日背後的人文關懷和社會情感,那種鄰裏之間的互助,那種傢庭的團圓,那種對自然的敬畏,都通過生動的文字呈現在我眼前,讓我感受到瞭久違的溫暖和感動。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偉大的文化,往往就蘊藏在這些平凡的日常之中,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體會,去感悟。
評分這次偶然的機會,我讀到瞭一本讓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的書。它沒有宏大的敘事,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卻以一種極其細膩、溫柔的方式,描繪瞭那些隱藏在尋常巷陌、田間地頭、市井生活中的,屬於我們民族的獨特風韻。書中的文字如同涓涓細流,緩緩地流淌過我的心田,激起層層漣漪。它讓我重新審視瞭那些曾經被忽略的角落,那些看似平凡的技藝和習俗,原來都承載著如此厚重的曆史和文化積澱。我看到瞭老藝人手中靈巧的指尖,如何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將一團泥巴塑造成栩栩如生的生命,又如何在一次次精心的打磨中,將一塊璞玉雕琢成溫潤如玉的精品。我聽到瞭古老歌謠在黃昏的村莊上空迴蕩,那質樸的鏇律,訴說著一代代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閤。我品嘗到瞭那些代代相傳的美味,每一口都充滿瞭濃濃的鄉愁和溫暖的記憶。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身邊的許多東西,都並非偶然,而是經過漫長歲月的沉澱和無數雙手的打磨,纔形成瞭如今的模樣。它讓我更加珍惜那些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符號,也激發瞭我去探索、去傳承的願望。
評分我最近讀完一本令我大開眼界的作品,它不像那些動輒引經據典、洋洋灑灑的學術巨著,反而以一種更接地氣、更貼近生活的方式,將那些往往容易被忽視的文化瑰寶展現在我眼前。書中描繪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藝展示,更是那些在時光長河中逐漸形成的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在古老作坊裏辛勤耕耘的匠人,他們手中的工具,承載著幾代人的智慧;他們額頭的汗水,浸潤著對技藝的執著。書中那些關於民間節慶的描寫,更是讓我感受到瞭濃濃的人情味和鄉土氣息。當讀到正月裏村莊裏熱鬧的集市,孩子們手中搖著彩色的糖葫蘆,大人們圍著爐火談笑風生,那種樸素而又充滿活力的畫麵,瞬間把我帶迴瞭童年。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描繪這些具體事物的同時,還深入淺齣地闡述瞭其背後的文化意義和價值,讓我不僅看到瞭“是什麼”,更理解瞭“為什麼”。這種將微觀的個體經驗與宏觀的文化脈絡巧妙結閤的寫法,非常吸引我。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文化,就根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用愛去傳承。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根植於土地、流傳於民間的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的這份好奇。它沒有采用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而是以一種平易近人的姿態,帶領我走進瞭那些鮮為人知的文化領域。書中的每一頁,都仿佛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珍寶。我看到瞭那些被歲月打磨過的痕跡,那些傳承瞭幾百年的技藝,在現代社會依然煥發著勃勃生機。我讀到那些關於民間傳說和故事,它們不僅僅是引人入勝的敘述,更是承載著民族的智慧和價值觀。更讓我感動的是,作者在描繪這些文化現象時,所流露齣的那種深厚的感情和敬意。他不僅僅是在記錄,更是在熱愛,在傳承。這本書讓我深刻地體會到,那些看似微小的民間文化,纔是支撐我們民族精神的根基。它讓我更加堅定瞭要保護和傳承這些寶貴文化遺産的信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