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文化发展论丛:2015年第3期 总第9期:2015:世界卷:World | 作者 | 江畅 强以华 | 
| 定价 | 95.0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09791813 | 出版日期 | 2016-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以 “亚洲价值和人类未来” 为主题,书中收录的20篇论文从不同视角论证了亚洲价值以及它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影响。希望本书能够引起相关学者和关心亚洲价值崛起的人士,以及那些关心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的人士的关注,并激发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兴趣。 | 
| 作者简介 | |
| 江畅,男,1957年8月出生,湖北浠水人,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特殊贡献专家津贴,国际价值哲学学会(ISVI)前会长、中国伦理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伦理学学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伦理学、价值论和西方哲学研究。强以华,男,1956年9月生,安徽南陵人。博士,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哲学研究所所长,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世界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经济伦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企业文化协会学术顾问,《世界文化发展论坛》主编。1977年考入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硕士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91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博士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2007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经济伦理学、西方哲学研究。 | 
| 目录 | |
|  序 亚洲价值的崛起【强以华】 理论前沿 构建西方价值观的亚洲价值观【江 畅】 Building Asian Values through the Way of Transcending Western Ones(Jiang Chang) 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美德实践研究【金英硕】 A Study on the Education of Core Value & A Practice of Ultimate Virtue(Kim Young Suk) 倡导确保安全未来的价值观:指向世界未来的亚洲价值观【托马斯·梅纳帕拉皮尔】 Encouraging Values to Ensure A Future:Asian Values for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Thomas Menamparampil) 和谐与和平视域中的宗教多元化【Warayuth Sriwarakuel】 Religious Pluralism as A Proper Ideology for Harmony and Peace(Warayuth Sriwarakuel) 论坛专题 亚洲价值观和伦理秩序探微【刘可风】 Tentative Study on Asian Values and Ethical Order(Liu Kefeng) 亚洲精神传统:孕育一种跨文化精神【Aloysius Britto】 Asian Spiritual Traditions: Birthing A Trans-Cultural Spirituality(Aloysius Britto) 大学外拓项目对区域发展及亚洲价值的现实意义【B.P.R.Narasimharao】 Relevance of University Outreach Programmes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Asian Values (B.P.R.Narasimharao) 儒家伦理的情感特征及其作用【强以华】 Confucian Ethics’s Emotional Feature and Its Effect(Qiang Yihua) 中国诚信价值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吴成国 曹 林】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Honesty in China(Wu Chengguo,Cao Lin) 以家庭为纽带的可持续发展【Corazon Toralb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ie the Family(Corazon Toralba) 问题探讨 以新人类文化和未来学为核心的一体化新生命文化运动研究【韩康炫】 A Study on New Life-Cultural Movements for Oneness Focused on Neohumans’ Culture & Futurology(Han Gang-Hyen) 网络舆情事件传播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廖声武】 Inter Public Events and Realization of Social Justice(Liao Shengwu) 国际法视域下的中国法律文化发展【曾丽洁】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egal Culture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Rule of Law (Zeng Lijie) 人类未来的传统“希望”【Dr. L. Anthony Savari Raj】 The “Hope” of Traditions for Human Future(Dr. L. Anthony Savari Raj) 《泰凯尔》知识分子关于中国的想象【徐克飞】 The Maoism of Tel Quel around May 1968(Xu Kefei) 理性机巧与人类自由关系辩证【熊 文】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ational Ingenuity and Human Freedom(Xiong Wen) 杰文斯悖论的价值论根源【李白鹤】 Exploring the Causes of Jevons Paradox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Value(Li Baihe) 比较研究 东西方伦理文化差异比较【葛晨虹】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astern and Western Ethical Cultural Difference(Ge Chenhong) 东西方经典著作中的不同处世方法之比较【李家莲】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of Life Indicated in Eastern and Western Classical Works(Li Jialian) 东方智慧和西方文化可以回答“何谓人类尊严”这一问题吗?【Hortensia Cuéllar】 Does Wisdom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Respond to the Question: What is Human Dignity (Hortensia Cuéllar)  |  
| 编辑推荐 | |
|  2015年7月7-9日,印度阿萨姆邦博斯科(Assam Don Bosco)大学和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在印度古瓦哈蒂联合组办了以“亚洲价值和人类未来”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让来自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讨论亚洲价值以及它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影响问题。会议共收到50多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本书设置“理论前沿”、“论坛专题”、“问题探讨”和“比较研究”四个栏目,从会议论文中精选出24篇论文结集成书。 |  
| 文摘 | |
| 序言 | |
(第三段) 这本《文化发展论丛》2015年第3期,对我而言,是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思想启迪。我一直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及其互动感到好奇,而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份求知欲,并且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们以一种非常具有说服力的方式,揭示了文化发展并非单一线性过程,而是充满了曲折、碰撞与融合。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文化舶来品”的演变轨迹的分析所打动,他们如何审视外来文化在中国本土的“落地生根”与“本土化”改造,以及这种互动如何反过来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走向。这种跨文化的视角,让我看到了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断的自我调整与创新。书中对不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也为我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让我思考在当今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又能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精华。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对照书中的论述,这种主动的思考让我对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第一段) 这本《文化发展论丛》2015年第3期,也就是总第9期,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虽然是“世界卷”,但它所探讨的文化发展议题,触及到了许多与我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我尤其欣赏它在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现象时所展现出的宏观视野和细致入微的洞察力。书中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当下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文化冲突与融合。作者们并没有简单地将文化视为静态的存在,而是着重于其动态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历史演变轨迹的梳理,揭示了影响文化发展的深层原因。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是否片面,是否被固有的认知模式所束缚。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虽然有时令人耳目一新,甚至略显颠覆,但其论证过程却相当严谨,引用的案例也丰富多样,足以支撑其观点。这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它需要读者带着思考去品味,去消化,但正是这种挑战,才让阅读体验更加充实和有意义。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关于文化比较的方法,以及如何跨越文化隔阂去理解他人。
评分(第五段) 这次对《文化发展论丛》2015年第3期,总第9期,世界卷的阅读,是一次非常独特的体验。与其说它是一本书,不如说它是一扇通往广阔文化世界的窗口。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文化冲突与共生”的讨论所吸引,作者们并没有回避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而是积极探索不同文化如何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实现共存与发展。书中对一些地区性文化冲突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文化背后的历史恩怨、政治角力以及经济利益的交织,这使得对文化的理解不再是单纯的学术范畴,而是与现实紧密相连。我特别赞赏作者们在提出问题之后,总会尝试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这使得本书不仅具有分析性,更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它激发了我对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互鉴的更深入思考,以及如何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构建和谐的文化生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想的激发与观点的碰撞。
评分(第二段) 这次阅读《文化发展论丛》(2015年第3期,总第9期,世界卷)的经历,无疑是一次智识上的深度探索。我之前对文化发展这一课题涉猎不深,但本书的编写思路清晰,逻辑性极强,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逐步进入其精妙的世界。本书并没有局限于某一区域或某一特定文化形式,而是以一种全局性的视角,审视了全球范围内文化发展的脉络与趋势。我特别被书中关于“文化认同的变迁”这一议题所吸引,作者们如何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探讨个体与集体认同的形成与重塑,这其中充满了哲思与洞见。他们不仅仅罗列了现象,更重要的是深入分析了驱动这些变迁的社会、经济、政治因素,使得讨论更加立体和深刻。我尤其赞赏作者们在分析不同文化模式时,能够避免简单的褒贬,而是力求客观地呈现其独特性和历史价值。这让我认识到,理解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好”与“坏”的判断,而是一种对其复杂性与多元性的尊重。书中引用的大量学术研究和一手资料,也为其观点增添了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评分(第四段) 坦白说,刚拿到这本《文化发展论丛》2015年第3期,我对“世界卷”这个概念并未抱有特别高的期待,以为会是一些泛泛而谈的宏观论述。然而,当深入阅读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低估了它的深度与广度。本书以一种非常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基础,对当前全球文化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文化资本”概念的探讨,以及它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实践和文化选择。作者们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展示了文化资本的实际运作机制,以及它可能带来的社会分化和不平等。这种对微观现象的深入挖掘,与宏观的文化发展理论相结合,使得本书的论述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价值。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更敏锐地观察身边的文化现象,以及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复杂动因。本书无疑是为那些对文化发展领域有深入研究需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