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鄉土影像 尋夢麗江:無數人尋夢的地方
定價:49.00元
售價:31.9元,便宜17.1元,摺扣65
作者:張俊
齣版社:中國旅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03252983
字數:
頁碼:15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近年來,麗江古城以其深厚的曆史、古色古香的人文景緻、以及各民族夾雜的獨特風情,吸引瞭全球各地前來觀光旅行的遊客。尤其是隨著麗江而衍生的影視、音樂、文化藝術作品在市場上的廣泛傳播,更是令一大批想要逃離現實、體驗悠然生活的年輕人趨之若鶩,將它奉為心中樂土。《中國鄉土影像·尋夢麗江:無數人尋夢的地方》不僅詳細描述瞭麗江古城的風貌,而且敘述瞭麗江古城周邊的北部景區、西部景區和東部景區。
內容提要
麗江,你憑什麼“資本”每年引來數百萬人尋夢,把天南地北的人迷得一個個找不到北?西雙版納有看不完的神奇的熱帶植物和形形的奇風異俗,大理有逛不盡的古寺名塔和山環水抱的“銀蒼玉洱”,這些你有嗎?當然你能“通神”,可讓凡夫俗子在龍潭邊呼風喚雨,可以在一日之中看三次日齣,你有“玉壁金川”,還有世界罕見的“女兒國”。此外你還有什麼更大的“看傢”本領呢?《中國鄉土影像·尋夢麗江:無數人尋夢的地方》中對此作瞭探秘,也許筆者的說法能給你更的答案!
目錄
捲一 麗江古城
走進高原姑蘇——麗江
麗江民居建築特色
古城的名人舊宅
“鬼纔”宣科與納西古樂
麗江古城的橋
遊麗江“紫禁城”木府
遊獅子山登萬古樓
在麗江泡吧
遊麗江黑龍潭
捲二 北部景區
比大研還老的束河古鎮
束河的寺廟宮觀
束河“八景”今何在
皮匠村的傳奇
白沙潛藏著世界藝術珍品
納西保護神在北嶽廟
到玉水寨看東巴文化
玉柱擎天與玉湖倒影
兩個自稱納西人的“老外”
萬朵山茶的玉峰寺
雄奇的玉龍雪山
仙境中的冰塔林
受青睞的雲杉坪
黑白水河奇觀
四季如畫的犛牛坪
石頭城探奇
捲三 西部景區
拉市海的“滄桑巨變”
萬裏長江灣
金江劈流虎跳峽
仙界老君山
能兌現神話的九十九龍潭
奇觀
一天三次日齣的仙境
綠色的老君山
捲四 東部景區
因螺鏇藻而名揚中外的程海
觀音箐有畫聖吳道子的手跡嗎
濾沽湖——神仙居住的地方
神秘的女兒國
作者介紹
文摘
《中國鄉土影像·尋夢麗江:無數人尋夢的地方》:
四方街是麗江古城的“名街”,逛完古城,你可以分不清所有的街道,但是不可能記不住四方街。
四方街因彩石鋪地,清水洗街,日中為市,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退邇。
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廣場,占地約5畝。為什麼叫四方街?老和說,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廣場的形狀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土司老爺希望“權鎮四方”,便取瞭這名字;另一種說法是這裏的道路通嚮四麵八方,是四麵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
四方街為什麼赫赫有名呢?根據史料分析,它是因為從古至今人氣指數居高不下而聲名遠播的。當然古代不像今天,麗江作為旅遊城市,遊客雲集而名聞天下。古代我國北方有一條世界聞名的貿易通道——絲綢之路,南方有一條南方絲綢之路,它就是現在雲南學術界稱為“茶馬古道”的貿易通道。茶馬古道是滇、川、藏的馬匹、皮毛、藏藥和茶葉、絲綢、珠寶等商品的一條貿易通道,麗江古城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四方街則是這個重鎮的貿易中心,這個露天集市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四方街經曆瞭無數次兵火的洗禮,也見證瞭茶馬古道商隊的輝煌。也許這塊條石上,曾留下徐霞客的馬蹄印;也許那個石凳上還留著洛剋和顧彼得的“體溫”(洛剋是客居麗江27年的美籍奧地利科學傢;俄國人顧彼得在麗江居住9年,著有講述麗江的專著《被遺忘的王國》)。
在馬幫進齣頻繁的年代,晨霧中,朦朦朧朧正在伸懶腰的四方街上早起的人們開始買早點;日近中午,賣米、賣布、賣銅、賣雜貨山貨、賣小吃的商販組成繁榮的市麵,這是精力旺盛的四方街;夕陽西下,生意人迴傢瞭;天剛黑,在橋頭曬太陽的老人換成瞭孩童嬉戲;月光下,笛聲響起,納西男男女女從街頭巷尾聚嚮四方街,“打跳”(納西族喜歡的一種集體歌舞)開始瞭;淩晨,四方街人去街空,隻有流水之聲高低起伏。
古城的老者還會講起幼時看到的情景:精明的商人牽著打扮得非常威武的馬群經過街市,由於趕馬漢子穿的是釘過鐵釘的皮靴,馬蹄上也釘瞭鐵掌,一不小心就人仰馬翻在那奇滑無比的五彩花石路麵上,引起周圍一片善意的哄笑。跌倒的漢子不惱不怒,笑著起來,將馬背上的馱子扶正,與笑得凶的婦女開幾個粗魯的玩笑,拍拍屁股又趕自己的路。
今天的四方街形形的商鋪擺滿瞭工藝品、土特産等琳琅滿目的商品,遊客川流不息,從四方街到大石橋很短的一段路上,分布著十幾傢小餐館,這裏的砂鍋米綫和煮米綫十分有名。
四方街很可能是世界上的具有自動衝洗街麵係統的廣場。它建造時被設計得中間稍微凸起,兩邊凹下,猶如一片巨瓦。廣場西麵有一條河,河上設有一個水閘,每到傍晚收市,居民們就關上水閘,河的水位立即上升,順著瓦形的坡度漫過整個廣場。廣場的四麵都有一條寬30厘米、深約45厘米的排汙水暗溝,衝洗廣場的水流到排汙溝裏,每條暗溝又與廣場四周鋪麵後院的下水道連接。這樣,從地麵到地下,形成瞭一個完整的排汙係統,把四方街衝洗得乾乾淨淨。
今天的四方街仍承襲著昔日的部分傳統,白天很熱鬧,晚上更熱鬧。每周有三個晚上,四方街的街中央都會升起熊熊篝火,隨著音樂響起,遊客從四麵八方湧來,在當地人的帶領下手拉手地圍成好幾個圈子,隨著音樂節奏盡情“打跳”,形成一片歡樂的海洋。我和幾個旅伴看瞭一會,在旁邊演練瞭幾下,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闖進去瞎蹦,大約9點鍾就結束瞭。很多人覺得仍未滿足,有個納西人就吹起笛子,於是又有人開始跳。
古城的主要街道有5條,以四方街為中心嚮四周輻射,它們是新華街、新義街(有人認為四方街屬於新義街的一部分)、五一街、七一街、光義街。
……
序言
張俊的《中國鄉土影像 尋夢麗江》帶給我的,是一場關於時間與記憶的深刻對話。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堆照片的集閤,更是一本用影像寫成的散文詩。作者以極其細膩的筆觸,捕捉瞭中國鄉土中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與滄桑。我曾一度以為,鄉土題材的書籍,無非是描繪一些陳舊的場景,或者誇大某些落後的現象。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用一種充滿敬意的視角,去呈現那些在時光中沉澱下來的鄉村生活,那些依然堅守著傳統的人們。我看到瞭他們臉上的笑容,聽到瞭他們樸實的話語,感受到瞭他們對土地深深的眷戀。而“尋夢麗江”的部分,更是如同一麵鏡子,映照齣無數人內心深處對理想生活的渴望。麗江,這個被賦予瞭太多浪漫色彩的城市,在作者的鏡頭下,展現齣它多層次的麵貌。有遊客追逐的風景,但更多的是那些在古城中默默生活、努力追尋自己夢想的普通人的身影。這種將個體命運與宏大敘事巧妙結閤的方式,讓整本書充滿瞭人文關懷,也引發瞭我對“夢”這個字更深的思考。
評分翻閱這本書,猶如走進瞭一個巨大的、充滿故事的影像博物館。張俊先生的攝影作品,擁有一種穿透時空的魔力,他不僅僅記錄下眼前所見,更是捕捉到瞭事物的靈魂。中國鄉土的影像,帶著泥土的芬芳,帶著歲月的痕跡,它們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最真摯的情感。我尤其被那些人物肖像所打動,每一個眼神,每一個錶情,都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書中對麗江的描繪,更是獨具匠心。它沒有止步於對古城風貌的簡單呈現,而是深入到那些隱藏在巷陌深處的故事,那些在時光中流轉的生命。我感受到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對生活在其間的人們的尊重。這本書讓我明白,所謂“尋夢”,並非一定要去遠方,很多時候,夢想就蘊藏在我們身邊,藏在我們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美好的追求之中。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中國鄉土的魅力,也讓我對“麗江”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有瞭更立體、更飽滿的理解。
評分初次翻開這本書,是被它那極具人文關懷的扉頁所吸引。封麵上的影像,並非那種矯揉造作的擺拍,而是帶著一種質樸的生命力,仿佛能透過紙張,觸碰到那些真實存在過的歲月和人情。作者張俊的名字,在這樣的視覺衝擊下,顯得尤為沉甸甸,預示著這是一次深入的、帶有溫度的觀察。我一直對那些隱藏在廣袤土地下的故事充滿好奇,那些被時代洪流裹挾、卻依然堅韌生長的人們,他們的生活圖景,他們的喜怒哀樂,都像一個個未被開啓的寶藏,等待著有心人去挖掘。這本書,從書名來看,便已經傳遞齣一種強烈的地域情感和曆史厚度。它不僅僅是對一個地方的簡單記錄,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與過去對話,與那些鮮活的生命對話。我期待著,在這片“中國鄉土”的影像中,能看到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好,那些在城市喧囂之外,依舊閃爍著人性光輝的片段。尤其是“尋夢麗江”這個副標題,更是勾起瞭我心中對那片神奇土地的無限遐想。麗江,早已成為無數人心中的一個符號,一個關於詩意、關於自由、關於心靈歸宿的代名詞。我想知道,在這位作者的鏡頭和筆下,麗江又呈現齣怎樣的麵貌?是那些遊客耳熟能詳的風景,還是更深層次的、隱藏在古老石闆路和納西古樂背後的靈魂?這種期待,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書中,去探尋那些被影像定格的、動人的故事。
評分這本書是一次關於“看見”的旅程。作者張俊用他的鏡頭,讓我們看到瞭許多我們平時容易忽略的風景,以及風景中那些鮮活的生命。我一直對鄉土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那裏蘊藏著最純粹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智慧。而《中國鄉土影像》恰恰滿足瞭我這份好奇。書中的每一張照片,都像一顆珍珠,串聯起瞭一個個關於生活、關於情感、關於記憶的故事。那些淳樸的麵孔,那些古老的建築,那些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都在作者的鏡頭下得到瞭生動的展現。而“尋夢麗江”的部分,更是讓我對這個被無數人嚮往的城市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風景如畫,更是承載瞭無數人的希望與寄托。那些為瞭夢想而努力的人們,他們的身影交織在這片土地上,構成瞭麗江獨特的生命力。這本書,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生活的美,往往就藏在那些平凡的瞬間裏,藏在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裏。它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也是一次關於“根”的探尋。
評分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便是它所帶來的那種撲麵而來的真實感。作者張俊顯然不是一個浮光掠影的記錄者,他的鏡頭語言充滿瞭力量,直擊人心。我尤其欣賞他在捕捉人物神態上的功力,那些細微的錶情,眼角的皺紋,手掌的粗糙,都訴說著各自的人生故事。當我看到那些淳樸的農民,臉上刻滿瞭歲月的痕跡,眼神裏卻閃爍著堅毅的光芒時,我仿佛能聽到他們沉默的訴說,感受到他們對土地的依戀和對生活的敬畏。書中的每一個場景,都仿佛經過瞭精心挑選,它們共同構建瞭一個完整而鮮活的中國鄉土畫捲。那些被遺忘的角落,那些被忽略的生活細節,都在作者的鏡頭下煥發瞭新的生命。而“尋夢麗江”的篇章,更是讓我看到瞭一個與我認知中有所不同的麗江。它不僅僅是商業化的旅遊勝地,更承載著許多普通人的夢想和追求。那些為生活奔波的身影,那些在古城中尋找心靈慰藉的靈魂,都讓我對這個地方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沒有刻意去煽情,也沒有故作高深,它隻是靜靜地呈現,卻有著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它讓我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時代,審視那些被快節奏生活所掩蓋的、最本真的情感和價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