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 9787530491515

通背拳 97875304915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崔虎刚 著
图书标签:
  • 武侠
  • 小说
  • 通背拳
  • 金庸
  • 武功
  • 江湖
  • 小说
  • 动作
  • 冒险
  • 中国武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0491515
商品编码:2983192052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通背拳 作者 崔虎刚
定价 66.00元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30491515 出版日期 2018-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通臂(通背)拳,是中华名拳,历史悠久,早于明末清初山西蒲州姬氏武学的出现,曾威震武林。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康熙生人的升霄道人许青云在其古稀之年,整理了《少林真传》,收集记录了据说是宋代少林福居禅师所传的拳谱,其中有“太祖的长拳起首、韩通的通臂为母”的说法。

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有“佑神通臂为*”一句。后来其子黄百家(王征南先生的高足)在其《学萁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一书中,进一步为“六路”注释:“通臂,长拳也。”

本谱有两大部分构成,一是拳谱,与陈王庭、洪洞通背拳属同一传系,来自山西文水地区。另一部分为“春点”,即江湖专用术语。此外,本谱还意外记载了姬氏武学的重要文献及评价。


   作者简介

点校者:崔虎刚

笔名胡刚,1963年生于山西太原,祖籍山西晋城;硕士,师承武学大家太原朱华先生。武史考证家,长期致力于中华武学的挖掘、抢救、研究、翻译、校注及宣传等工作。在民间武学发掘考证方面,取得许多重大成果。在《武魂》《中华武术》《搏击》《少林与太极》《武谈》及安徽、山西等地报刊上,发表过大量学术论文。

抢救和搜集到大量民间珍贵武学抄本,已校注出版《武术古籍珍本文库》(含十种民间抄本)。


   目录

拳势论

枪法论

枪用十二字

六合梨花枪敬

二十四枪歌

十三枪歌

硬功拾手功

长兵短用说篇论

拳论拾法敌要

壹曰三节

贰曰四稍

叁曰五行

肆曰身法

伍曰步法

陆曰手法足法

柒曰上法进法

捌曰顾法、开法、截法、进退法者

玖曰三性

拾曰内觔

禅语门,十二时辰丸为药方

打血救命丹

骡垛子标

水路上标

寸点

太平刀歌

秦穷双炼歌

贰拾捌宿梅花棍


   编辑推荐

本谱公开出版,揭示武学界颠覆性发现

1.此谱与陈王庭、洪洞通背拳属于同一传系,来自山西文水地区。

2.与清代于嘛古氏等合撰《通背拳壹本》拳谱谱名写法一致,内容互补。

3. 陈家沟的《拳经总歌》与洪洞的《拳经总论》与本谱 “拳势论”内容相似。

4.为研究“十三枪”提供了新的版本。

5.该谱意外记载了姬氏武学重要文献及评价。


   文摘




   序言

形意通背,劲贯长虹——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流传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武术长河中,形意拳与通背拳无疑是其中两颗璀璨的明珠,它们各自独具特色,却又同根同源,共同承载着中华民族尚武崇德的精神。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武术流派的浅尝辄止,而是深入探寻形意拳与通背拳的核心理念、技击要旨、养生之道以及它们在中国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影响。我们将一同揭开这些古老拳种神秘的面纱,感受其蕴含的哲学智慧与实战价值。 形意拳:以意领形,以气贯力 形意拳,又称心意拳,相传为宋代名将岳飞所创,后经多位武术大师传承发展,成为与太极拳、八卦掌并称的中国三大内家拳之一。其核心在于“以意领形,以气贯力”,强调通过精神意念的引导,激发内在的真气,从而将力量传导至全身,形成刚柔相济、变化无穷的独特风格。 形意拳的套路结构相对简单,但变化万千,尤其以“五行拳”和“十二形拳”最为著名。“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分别对应着金、木、水、火、土五行,每一拳都有其独特的发力方式、身法步法和攻防意图。例如,“劈拳”如利剑出鞘,刚劲凌厉,势不可挡;“崩拳”迅猛如雷,力贯指尖,可穿石裂碑;“钻拳”如巨龙探爪,螺旋钻劲,穿透力极强;“炮拳”如炮弹发射,全身合力,爆发力惊人;“横拳”则灵活多变,步随身转,可攻可守,变化莫测。“十二形拳”则模仿十二种动物的习性与动作,如龙形、虎形、猴形、蛇形、鸡形、马形等,将动物的灵活、凶猛、力量、敏捷等特点融入拳法之中,使招式更加生动形象,实战性更强。 形意拳的练习,绝非仅仅是肢体动作的模仿,而是强调“内功外法”的结合。所谓“内功”,是指通过桩功(如三体式、五行桩等)的修炼,达到气沉丹田、内气充盈、精神内守的目的。桩功是形意拳的根基,它能够锻炼人体的根基稳定性、协调性、以及意念的集中力。通过日复一日的站桩,习武者能够逐渐感受到体内的“气感”,体会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万物”的哲学思想在技击中的体现。所谓“外法”,则是指拳法套路、单式练习以及实际的攻防运用。内功的深厚是外法的施展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内功,再精妙的外法也难以发挥出真正的威力。 形意拳的技击原则,讲究“吞吐闪转,起伏进退”,强调“身法之巧,步法之活,内劲之足”。其发力特点是“寸劲”、“炸劲”,能够在极短的距离内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爆发力。在实战中,形意拳以其直接、迅猛、刚猛的风格而著称,常以“抢占先机,一击制敌”为目标。著名的形意拳技击理念包括“三节五梢”、“顶、抱、过、穿”、“打人如拉弓”等,这些都是指导习武者如何将全身力量整合运用,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通背拳:以背换劲,以手通神 通背拳,以其独特的“以背换劲”、“以手通神”的技击特点而闻名于世。所谓“以背换劲”,是指在发力时,并非仅仅依靠手臂的力量,而是将全身的重心、腰背的力量以及腿部的蹬力,通过脊柱的传导,汇聚于手臂,最终由手部爆发出来。这种发力方式使得通背拳的攻击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极远的攻击距离,正如其名“通背”,寓意着力量能够穿透对手的身体,直达其背部。 通背拳的风格粗犷、豪放,动作舒展、迅猛,常有“如疯似虎”、“声震九霄”的描述。其主要特点包括: 发力迅猛,力沉势猛: 通背拳的发力速度极快,犹如疾风骤雨,且力量充沛,能够将对手震飞,或在近身时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出手长,攻击范围大: 由于是以背换劲,手臂的运动幅度很大,因此通背拳的攻击距离往往比其他拳种更远,具有良好的控场能力。 动作舒展,气势磅礴: 通背拳的动作讲究腰背的运用,动作舒展大气,配合口中发声,能够形成强大的气势,震慑对手。 步法灵活,身法多变: 虽然动作幅度大,但通背拳的步法却十分灵活,能够随着身体的重心转移而快速调整,配合身法的闪转腾挪,变化多端。 通背拳的套路,如“三节棍”、“大八盘”、“白猿献果”等,都充分体现了其风格特点。练习通背拳,不仅要注重招式的熟练,更要注重“练气”、“练功”。“练气”是指通过气息的调整,使内气与动作协调一致,从而产生更强的爆发力。“练功”则包括桩功、单式功法以及特定的器械练习,旨在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协调性。 在实战中,通背拳常以“连打带防”、“声东击西”、“以势压人”等战术取胜。其攻击常常是连续不断的,犹如浪潮般涌来,让对手难以招架。通背拳的“练手”功夫尤为重要,通过长期的“打手”训练,能够培养出敏锐的反应能力和精准的判断力,在瞬息万变的攻防转换中找到最佳的出手机会。 形意通背的哲学与养生 形意拳与通背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其价值远不止于技击。它们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形意拳的“五行”、“十二形”反映了道家的阴阳五行学说,强调顺应自然,天人合一。通背拳的“以背换劲”则体现了“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的道家思想,以及“以虚为实,以静制动”的辩证智慧。 在养生方面,形意拳与通背拳同样功不可没。通过长期的习练,不仅能够强健体魄,增强筋骨,更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形意拳的桩功有助于稳定心神,缓解压力,对改善失眠、焦虑等症状有显著效果。通背拳的舒展动作和气息调整,能够有效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改善关节僵硬,增强心肺功能。许多长寿的老中医、老武师,都曾通过习练形意拳或通背拳来延年益寿,这足以证明它们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卓越功效。 传承与发展 形意拳与通背拳,历经数百年风雨,至今仍然吸引着无数的武术爱好者。然而,在当今社会,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些古老的拳种,是摆在每一个武术人心前的课题。我们应当在保留其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的训练方法,让这些优秀的武术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不仅是对先贤技艺的尊重,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本书旨在通过对形意拳与通背拳的深入剖析,让读者对其核心理念、技击特点、哲学内涵以及养生价值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它并非一本简单的武术招式手册,而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武术精神的探索与解读,希望能引领您走进形意通背那博大精深的武学世界,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通背拳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原以为这只是一门单纯的拳术,但通过阅读,我逐渐感受到它背后所蕴含的系统训练方法和人体力学原理。特别是其中对于发力技巧的阐述,感觉非常有启发性。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通过合理的身体结构和劲力运用,达到“一力破十巧”的效果。这对于提升实战能力至关重要。

评分

拿到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传递出的一种厚重的文化气息。通背拳作为一项古老的拳种,其背后一定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哲学思想。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动作的拆解和练习,更能触及到通背拳的精神内核。比如,它在实战中是如何体现“刚柔并济”,又是如何做到“以静制动”的。如果能结合一些历史故事或者名家轶事,那将更具吸引力。

评分

作为一名武术爱好者,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系统学习传统拳种的资料。这次有幸接触到这本书,感觉非常契合我的需求。通背拳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力量,练到极致,形神兼备。我特别关注书中对“通”和“背”这两个字的理解,它们在通背拳中到底代表着什么?是劲力上的传递,还是身体上的配合?希望书中能有深刻的解读,让我能从根源上理解这项技击术。

评分

收到这本书,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印象是装帧的用心,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却透着一股古朴的韵味,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本关于传统武术的书籍。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厚实且不易反光,阅读起来十分舒适。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其中蕴含的精髓。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武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像通背拳这样以刚猛著称的拳种。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它的绝佳机会。从书名就能感受到一种力量感,仿佛能听到拳风呼啸,招式凌厉。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通背拳的技击原理、基本功法以及套路讲解,最好能图文并茂,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看得明白,练起来有章可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