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07)台湾观光旅游业名录全集
定价:68.00元
作者:日侨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5032318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1.38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休闲旅游已经是台湾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特别自台湾观光史溯源,详尽介绍台湾主要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及旅行公会,期待由产业信息的透明化,协助渎者对台湾休闲产业的发展与现状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航空,是进入宝岛的*交通渠道,航空公司的形象、飞行安全的维持、服务的细腻,都影响旅客搭乘的意愿;饭店,是提供宾客“回家”温暖之所,充足、适当的软硬件设施,训练有素的服务人员,使其成为旅客的“家外之家”;旅行社,是接待服务的关键,永续经营的企业特质,良好的信用、无止境的服务热诚,为其广结善缘的根本之道。此外,本书也列出精选购物及主题游乐园,便于读者正确地选择质优的策略伙伴,保证服务品质稳定无虞。而台湾各地旅行公会的完整介绍,给予读者*沟通、寻求协助的渠道。
经过多年的发展,台湾休旅产业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通过本书,您可以清楚地了解台湾休旅产业发展的现况,从而选择*合作伙伴,完善航空、旅行社、饭店等配套,以及*质的一条龙眼务。
目录
浅谈台湾观光发展史
航空公司
国际观光饭店
购物及博物馆
台湾旅行社
日亚航票务联谊会
台湾省各县市旅行公会
名录分类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感觉这本书在强调“观光”与“旅游”的官方界定上是下过功夫的。它所收录的单位,大多是经过政府注册或行业协会认可的实体,这提供了一个观察彼时台湾旅游产业“正规军”构成的重要窗口。不同于现在网络平台上的“零散玩家”,这里的每一个条目都代表着一种被社会结构所承认的商业实体。其中关于“教育旅游”或“生态旅游”等细分领域的目录划分,显示出台湾旅游主管部门在推进产业多元化方面的早期布局和规划思路。虽然具体的执行细节和效果无法从这份名录中得知,但仅从其目录的设立来看,已经能够勾勒出官方对未来旅游发展方向的一种期许和结构上的设想。它是一份关于产业框架而非产业体验的记录。
评分阅读这份名录,最大的冲击来自于它所呈现的“全貌”与我们现在对旅游业的认知之间的巨大鸿沟。那时候的“名录”意味着权威和唯一的参考价值,它不像现在搜索引擎可以瞬间聚合全球信息,而是依赖于出版社的辛勤收集和核实。我注意到其中对于地方性、社区型旅游资源,特别是那些尚未被大规模开发、主要依赖口耳相传的小型民宿或特色餐饮店的收录,显得尤为珍贵。这些信息如今可能散落在各种地方志或者已经被新品牌取代,但在这本书里,它们以一种官方整理的姿态被固定下来。这让我意识到,这份名录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是否包含最新的信息,而在于它如何定义了“2007年的台湾观光版图”。它揭示了彼时官方或行业协会认为哪些元素构成了“完整的观光资源”,这其中包含了对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以及基础接待能力的全方位评估视角,比单纯的商业广告更具参考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呈现,给我一种非常朴实,甚至略显陈旧的年代感。那种感觉就像是翻开一本尘封已久的工具书,目录结构清晰,信息量巨大,但排版风格明显带有那个特定时期的印刷特征。我尤其留意了它在分类上的考量,可以看出编纂者在试图构建一个全面的产业图谱时所下的苦心,尤其是对于当时新兴或快速成长的观光业态,他们似乎做了详尽的追踪记录。然而,作为今天的读者,我更关注的是其中那些侧重于“硬件设施”和“传统旅行社”的部分。那些关于特定酒店的星级评定标准、客运公司的固定线路描述,乃至一些现在看来已经彻底被网络预订平台取代的业务流程记录,都让人不禁感慨台湾旅游业这十多年来的翻天覆地。它更像是一份历史档案,记录了业者们在互联网浪潮席卷之前,如何依靠实体网络和传统渠道构建起服务的生态系统。如果你想了解的是一个时代旅游业者的“实体名片夹”是如何运作的,这本书提供了绝佳的参照,它浓缩了那个阶段行业对“规范化”和“大全集”的追求。
评分这份名录的编纂体例,某种程度上是那个时代“信息管理”的缩影。它那种近乎百科全书式的收录倾向,体现了人们对“不遗漏任何可能资源”的执着。尤其是在旅游服务提供商的层级划分上,能清晰地看出当时对不同规模业者的区别对待和定位。对于我个人而言,最大的乐趣在于对照不同时期的信息,比如对比当年的“特色伴手礼”推荐清单与今天的热门产品有何异同,这简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比对。当然,由于是名录性质,它也难免存在一些由于信息滞后性导致的“信息死亡”现象,一些企业可能已更名或歇业,这恰恰是所有纸质信息载体在信息爆炸时代所面临的共同困境。但正是这种“时效性的失效”,反而赋予了它作为历史文本的独特魅力。
评分从排版和信息的密度来看,这本书明显是以“实用工具”为导向的,几乎没有多余的抒情或分析性文字,这使得阅读体验变得有些枯燥,需要极强的耐心和明确的目标性。我尝试去寻找一些关于“服务创新”或“新兴市场策略”的论述,但发现内容大多集中于基础信息——地址、电话、注册信息等硬指标。这反映出那个时期,旅游业态的竞争主要还是集中在“谁有资源”和“谁能联络到资源”的层面,而非“如何用新技术优化体验”的阶段。因此,如果你期望从中找到关于数字营销、社群媒体影响力的探讨,你将会大失所望。它更像是给那个年代的旅行社采购、同行之间的业务联络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电话簿+黄页”的综合体,强调的是连接的广度和准确性,而不是深度的解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