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学学刊:1辑 9787802538481

藏学学刊:1辑 978780253848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著
图书标签:
  • 藏学
  • 西藏文化
  • 宗教研究
  • 历史
  • 哲学
  • 民族学
  • 学术期刊
  • 藏传佛教
  • 文化遗产
  • 社会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藏学出版社
ISBN:9787802538481
商品编码:2983368839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1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藏学学刊:1辑 作者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定价 56.00元 出版社 中国藏学出版社
ISBN 9787802538481 出版日期 2014-12-01
字数 页码 286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藏学学刊(1辑)》系中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主办的藏学类专业术刊物,CSSCI(2014—2015)来源集刊,创刊于2004年,旨在搭建藏学研究的学术交流平台。《藏学学刊(1辑)》收录16篇文章,包括:“吐蕃占领敦煌时期写经道场相关问题考述”、“西夏文《除念定碍剂门》考释”、“祖源认同彰显下的国家与土司关系——明末汉人视野中川西北杂谷土司的祖源身份与政治认同”等。

   作者简介

   目录
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中期青藏高原的狩猎采集者
吐蕃占领敦煌时期写经道场相关问题考述
法藏敦煌文献中吐蕃钵阐布的书信和校经题记考录
伯希和集品敦煌遗画目录
西夏文《除念定碍剂门》考释
“管主八”译音小考
从对清代藏史中“满洲”一词的解析看藏满关系
约翰·斯图尔特版六世班禅致瓦伦·哈斯丁斯信函解读
清嘉庆时布赉绷寺喇嘛与玉树札乌喇嘛互争粮户布施一案探析
祖源认同彰显下的国家与土司关系——明末汉人视野中川西北杂谷土司的祖源身份与政治认同
论曲藏僧官贵族
藏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性研究——以到成都就医的藏族为分析对象
外入藏游客感知语境中的西藏旅游形象实证研究
西藏与祖国关系的历史逻辑与理论表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研究评述
藏语示证范畴研究综述
藏蒙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壮举——《藏蒙大辞典》考略
摘要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藏学学刊:第一辑》 内容梗概 《藏学学刊:第一辑》作为藏学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学术集刊,汇聚了众多学者在不同研究方向上的最新成果。本辑内容涵盖了藏族历史、文化、宗教、语言、艺术、民俗、社会经济等多个维度,力求展现藏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 本辑在历史文献研究方面,重点关注了珍稀藏文古籍的整理与解读。学者们深入挖掘了散落于国内外各大图书馆、寺庙中的重要历史文献,如某某时期(例如:吐蕃王朝、格鲁派兴起时期)的官方文献、宗教典籍、个人著作等,通过严谨的比对、考证与释读,揭示了历史事件的新细节、人物关系的新线索,甚至是对某些重大历史谜团的全新解读。例如,一篇研究便通过对一部新近发现的《某某经》的细致分析,推翻了学界长期以来关于某位历史人物生平的某些定论,为我们认识那个时代的政治格局提供了重要的新视角。 在考古发现方面,本辑呈现了近年在藏区进行的考古发掘成果。这包括了对古代聚落遗址、墓葬、石窟寺等地的发掘报告与初步研究。通过对出土文物(如陶器、铜器、壁画、文字材料等)的年代测定、材质分析、风格比对,学者们勾勒出古代藏区不同区域的文化面貌、经济生活、宗教信仰以及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动。例如,某某地区(例如:青海湖周边、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藏区早期人类活动与文化演进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其出土的独特石器和陶器纹饰,展现了与中原地区以及周边文化圈的差异与联系。 宗教与哲学思想 藏传佛教作为藏族文化的核心,在本辑中占据了重要篇幅。学者们从宗派源流、教义演变、寺院制度、修行实践等多个角度,对藏传佛教进行了深入剖析。关注的重点不仅包括了对格鲁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等主要教派的历史传承、思想体系的梳理,也涉及到了密宗理论、坛城观修、辩经制度等具体修行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一篇关于“苯波教与早期藏传佛教的关系”的论文,通过对古籍文献和考古遗存的比对,重新审视了藏区早期宗教信仰的多元格局,以及苯波教对藏传佛教形成的影响,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观点。 同时,本辑也关注了藏族哲学思想的独特性。学者们探讨了“空性”、“轮回”、“业力”等核心佛教概念在藏族语境下的阐释与发展,以及藏族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与演变。对某些著名藏传佛教大师(如宗喀巴、莲花生等)的思想体系进行再评价,或挖掘鲜为人知的哲学论著,都是本辑的重要内容。 语言文字与文学艺术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藏学学刊:第一辑》在这一领域同样展现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对藏语古籍的语言学分析,包括音韵、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演变规律的研究,为我们理解藏语历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当代藏语方言的调查与研究,也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文学艺术方面,本辑的研究触及了藏族史诗、叙事文学、诗歌、戏剧等多种体裁。对经典藏族文学作品(如《格萨尔王传》)的文本解读、主题分析、艺术特色研究,以及对新兴藏族当代文学的关注,都体现了研究的时代性。在艺术领域,壁画、唐卡、雕塑、建筑等传统藏族艺术的风格演变、技法传承、宗教象征意义的解读,构成了本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一篇对某著名寺院壁画的细致研究,不仅分析了其绘画技法和题材,更深入探讨了壁画所蕴含的宗教叙事和宇宙观,揭示了其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民俗文化与社会经济 民俗文化是鲜活的民族精神体现。本辑对藏族传统节日、婚丧嫁娶习俗、饮食文化、服饰风貌、民间故事、歌谣等进行了田野调查与理论梳理。学者们通过对这些具体而生动的民俗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智慧、价值观念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例如,一篇关于藏族“锅庄”舞蹈的田野调查报告,不仅记录了其多样的形式和地域差异,更分析了“锅庄”在藏族社会文化中的功能,如祭祀、娱乐、社交等,以及其背后蕴含的集体意识和民族认同。 在社会经济方面,本辑关注了藏区传统经济模式(如农牧业、手工业)的特点与发展,以及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挑战。对土地制度、贸易往来、货币流通、社会分层等问题的研究,揭示了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也关注了现代经济发展对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活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的评估与反思。 学术交流与方法论 《藏学学刊:第一辑》不仅呈现了具体的学术研究成果,也体现了藏学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不断探索与进步。学者们在跨学科研究、田野调查、数字人文技术应用、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本辑也可能包含对藏学研究史的回顾与梳理,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以及对国内外藏学研究动态的介绍,旨在促进藏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总而言之,《藏学学刊:第一辑》是一部内容丰富、视角多元、研究深入的学术力作,它为我们理解藏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社会以及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学术平台。每一篇文章都凝聚着研究者的心血与智慧,共同构建起一幅关于藏族世界的精美学术画卷。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承认,我最初是被这本书所传达出的那种“纯粹”所吸引。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浮躁的声音所裹挟,丢失了内心的宁静和对深度思考的渴望。《藏学学刊:1辑》所呈现的内容,恰恰是对这种浮躁的有力回击。它以一种沉静而专注的姿态,呈现了对藏族历史、文化、语言、宗教等各个层面的深度挖掘。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在“看书”,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精神上的“朝圣”。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一些边缘化、被忽视的藏族文化现象的关注,那些可能不为大众所熟知,却承载着丰富历史信息的细节,在这里得到了细致入微的梳理和解读。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藏族世界,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符号化形象,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文化存在。书中的论证严谨,引证充分,虽然有些地方涉及到我并不熟悉的学术领域,但作者们巧妙地将复杂的理论讲解得相对易懂,使得即便是非专业读者,也能从中汲取养分,获得启发。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让我学会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视角去审视问题,去体悟文化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评分

坦白说,《藏学学刊:1辑》给予我的,是一种久违的“深度”。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我们很容易满足于浅尝辄止的信息获取。然而,这本书却像一股清流,引导我潜入更深邃的知识海洋。它所探讨的议题,从古老的苯教遗迹到现代藏族社会结构的变化,从经典的佛教语录到日常的民间传说,都展现出了一种宏大的视野和严谨的态度。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藏文古籍研究的部分印象深刻,那些古老文字背后承载的文明信息,被研究者们一点点地挖掘和解读,仿佛是在与历史对话。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对人类智慧的敬畏。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反复思考作者提出的观点,并尝试将书中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认知进行对比和整合。这种“慢阅读”的过程,虽然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带来的满足感却是巨大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学术研究,是能够引发思考、启迪智慧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拓展认知边界,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评分

这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文化探索之旅。在翻阅《藏学学刊:1辑》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文明现场。书中所展现的,并非仅仅是对过去的追溯,更是对当下藏族社会变迁的敏锐观察。我看到了研究者们如何将冰冷的文献资料与鲜活的现实社会相结合,如何从细微之处洞察宏观的趋势。一些关于藏族艺术、音乐、民俗的文章,更是让我眼前一亮。那些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描述,让我仿佛听到了悠扬的弦乐,看到了色彩斑斓的唐卡,闻到了浓郁的酥油茶香。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考据”,更是文化意义上的“复活”。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藏医药的一些探讨,了解到它与我们常识中的医学体系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式,这让我对人类知识体系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的语言风格也颇为多样,有的严谨如学者论文,有的则更具文学色彩,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这种丰富性使得整本书读起来不会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惊喜和发现的乐趣。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化交流,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藏学学刊:1辑》正是这样一本促进理解的桥梁。它以一种客观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呈现了藏族文化的多重面向。我并没有对书中的所有内容都达到完全的理解,尤其是一些专业的术语和理论框架,对我而言仍有学习的空间。但正是这种“不完全理解”促使我更加积极地去探索,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去深化自己的认识。我欣赏书中所展现的,对藏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各种挑战和变迁的记录,以及他们如何凭借独特的智慧和坚韧的精神,塑造了如今的文化风貌。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藏族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整本书的编排也颇具匠心,既有宏观的视野,又不乏微观的细节,使得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藏学研究的丰富成果。它让我明白,要真正了解一个民族,就必须深入其文化肌理,去感受其脉搏,去理解其灵魂。

评分

初翻开这本《藏学学刊:1辑》,首先吸引我的便是它那厚重而不失典雅的封面设计,一种历史的沉淀感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巍峨的雪山之下,耳畔回响着古老的梵音。我并非藏学研究的科班出身,只是对那片神秘而充满智慧的土地有着天然的向往,常常在闲暇之余,翻阅一些与藏族文化相关的书籍,试图窥探其深邃的根源。而这本《藏学学刊》给我带来的,则是一种更加系统、更加专业的视角,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历史的迷雾,去理解藏族人民独特的信仰、社会结构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每一篇文章的标题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意味,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尤其是一些涉及藏传佛教哲学思想的文章,那些抽象而又深刻的论述,虽然初读时需要花费一番心思去理解,但一旦豁然开朗,便会感受到一种直击心灵的震撼,仿佛打开了通往全新认知世界的大门。这本书并非是简单的故事堆砌,而是严谨的学术研究成果的结晶,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们对藏学研究的执着与热爱,这种热情极具感染力,让我对这门学科的好奇心愈发强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