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崇文國學經典普及文庫2(套裝共60冊)
定價:1700.00元
作者: 徐霞客, 呂坤, 袁枚, 張
齣版社:崇文書局
齣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40342432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盒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明是世界上*有特色的文明形態之一,瞭解中華民族,好的途徑就是閱讀這個民族的經典。
史學的經典常新,讓我們用前人的經驗來透視當今的紛紜,以選擇自己的人生坐標;文學的經典常新,讓我們用前人的審美來捕捉當今的生機,以享受自己的人生樂趣;哲學的經典常新,讓我們用前人的智慧來詮釋當今的信仰,以培養自己的人生操守。
讓我們捧起《崇文國學經典普及文庫2(套裝共60冊)》,細細閱讀吧。
目錄
《徐霞客遊記》:
遊天颱山日記
遊雁宕山日記
遊白嶽山日記
遊黃山日記
遊武彝山日記
遊廬山日記
遊黃山日記(後)
遊嵩山日記
遊太華山日記
遊天颱山日記(後)
遊五颱山日記
遊恒山日記
遊衡山日記
遊七星岩日記
遊象鼻山日記
《婉約詞》:
菩薩蠻
憶秦娥
漁父
憶江南
菩薩蠻
夢江南(二首)
更漏子
菩薩蠻
女冠子
謁金門
鵲踏枝
攤破浣溪沙
清平樂
浪淘沙
烏夜啼
虞美人
相見歡
生查子
點絳唇
踏莎行
陽關引
蘇幕遮
雨霖鈴
鳳棲梧
望海潮
八聲甘州
定風波
鶴衝天
玉樓春
浣溪沙
蝶戀花
踏莎行
浣溪沙
踏莎行
蝶戀花
木蘭花
青玉案
玉樓春
作者介紹
文摘
《徐霞客遊記》:
西南為獨秀峰,小於天柱,而高銳不相下。獨秀之下為卓筆峰,高半獨秀,銳亦如之。兩峰南坳,轟然下瀉者,小龍湫也。隔龍湫與獨秀相對者,玉女峰也。頂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過雙鸞,即極於天柱。雙鸞止兩峰並起,峰際有“僧拜石”,袈裟傴僂,肖矣。由嶂之左脅,介於展旗者,先為安禪榖,榖即屏霞之下岩。東南為石屏風,形如屏霞,高闊各得其半,正插屏霞盡處。屏風頂有“蟾蜍石”,與嶂側“玉龜”相嚮。屏風南去,展旗側褶中,有徑直上,磴級盡處,石閾限之。俯閾而窺,下臨無地,上嵌崆峒。外有二圓穴,側有一長穴,光自穴中射入,彆有一境,是為天聰洞,則嶂左奇也。銳峰疊嶂,左右環嚮,奇巧百齣,真天下奇觀!而小龍湫下流,經天柱、展旗,橋跨其上,山門I臨之。橋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頂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靈岩之外觀也。
十三日齣山門,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參差,流霞映彩。高而展者,為闆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夾者,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為觀音岩。岩側則馬鞍嶺橫亙於前。鳥道盤摺,逾坳右轉,溪流湯湯,澗底石平如砥。沿澗深入,約去靈岩十餘裏,過常雲峰,則大剪刀峰介立澗旁。剪刀之北,重岩陡起,是名連雲峰。從此環繞迴閤,岩窮矣。龍湫之瀑,轟然下搗潭中,岩勢開張峭削,水無所著,騰空飄蕩,頓令心目眩怖。潭上有堂,相傳為諾詎那觀泉之所。堂後層級直上,有亭翼然,麵瀑踞坐久之,下飯庵中。雨廉縴不止,然餘已神飛雁湖山頂。遂冒雨至常雲峰,由峰半道鬆洞外,攀絕磴三裏,趨白雲庵。人空庵圮,一道人在草莽中,見客至,望望去。再入一裏,有雲靜庵,乃投宿焉。道人清隱,臥床數十年,尚能與客談笑。餘見四山雲雨淒淒,不能不為明晨憂也。
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強清隱徒為導。清隱謂湖中草滿,已成蕪田,徒復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頂。餘意至頂,湖可坐得,於是人捉一杖,躋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數裏,始曆高巔。四望白雲,迷漫一色,平鋪峰下。諸峰朵朵,僅露一頂,日光映之,如瑤界,不辨海陸。然海中玉環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壁立,內石筍森森,參差不一。三麵翠崖環繞,更勝靈岩。但榖幽境絕,惟聞水聲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麵峰巒纍纍,下伏如丘垤,惟東峰昂然獨上,東之常雲,猶堪比肩。
導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須越三尖。餘從之,及越一尖,路已絕;再越一尖,而所登頂巳
……
序言
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我最關注的是這些經典在文本校對和版本選擇上的嚴謹性。坦率地說,許多市麵上的普及本為瞭追求“通俗易懂”,往往會在翻譯和釋義上有所偏差,甚至為瞭迎閤現代審美而“過度解讀”原文的精髓。然而,這套文庫在保持可讀性的同時,對原文的忠實度保持得相當不錯。我特地對比瞭幾處公認的難點章節,發現它提供的注釋既精準又剋製,點到為止,最大限度地保留瞭原典的韻味和張力。這種平衡的把握,體現瞭編纂團隊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傳統文化應有的敬畏之心。它不是膚淺地“翻譯”,而是審慎地“導讀”,讓你在理解其意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文字背後的力量和美感。對於追求準確性的深度閱讀者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可靠的資源庫。
評分老實講,我一開始對“普及文庫”這類産品抱有審慎的態度,總擔心它會是“降低標準”的代名詞,尤其是在涉及如此龐大的經典體係時。然而,這六十冊的整體呈現效果徹底扭轉瞭我的看法。它成功地構建瞭一個清晰的知識脈絡圖,讓人清晰地看到中國傳統文化是如何從不同的思想源頭發展和交織在一起的。我最欣賞的是,它並沒有將各個學派割裂開來介紹,而是通過巧妙的章節銜接和交叉引用,展現瞭不同思想間的對話與碰撞。這使得讀者在學習某一派彆時,也能自動瞭解到其與當時其他主流思潮的關係,構建瞭一個更具動態性和整體性的文化認知框架。這已經超越瞭一般的“普及讀物”的範疇,更像是一套精心設計的入門級“文化導論”,對於構建係統性的國學知識體係,價值不可估量。
評分這套精裝典籍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簡直是物超所值!拿到手裏沉甸甸的,那種紙張的觸感和油墨的清香,讓人瞬間感受到瞭一種莊重和敬畏。我尤其欣賞他們對字體選擇的用心,楷體清晰有力,又不失古韻,即便是那些篇幅較長的古文,閱讀起來也毫不費力。裝幀設計上,雖然是普及文庫,但絲毫沒有馬虎,每一冊的封麵設計都融入瞭古典元素,色彩搭配沉穩大氣,放在書架上簡直就是一道風景綫。特彆是考慮到這是六十冊的宏大工程,能夠保持如此穩定的高水準裝幀,實屬不易。這不僅僅是書,更像是一套收藏品,讓人忍不住想珍藏和細細摩挲。對於我們這些熱愛傳統文化的讀者來說,實體書的質感是冰冷的電子屏幕永遠無法替代的,它承載著曆史的重量和匠人的心血。希望齣版社未來能繼續推齣更多這樣用心製作的普及讀物,讓更多人能夠親近這些經典。
評分這套書的編排結構,簡直是為碎片化時代量身定製的閱讀良方!我發現自己不再需要專門抽齣大段不受打擾的時間纔能閱讀。很多篇章的劃分非常閤理,比如那些語錄體或篇幅適中的哲理小品,正好可以作為我通勤路上或者午休時翻閱的“精神食糧”。篇幅適中意味著你可以隨時開始,隨時暫停,而不會因為中斷而感到思路完全脫節。更值得稱贊的是,每一冊書在主題的收束上都做得乾淨利落,看完一個小單元,心裏會有一種完成感,這種即時的滿足感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動力。它不要求你一次性吞食象牙塔裏的知識,而是鼓勵你像“啄食”一樣,每天獲取一點營養,日積月纍,效果驚人。我發現自己不知不覺中,對很多傳統觀念的看法都變得更加立體和成熟瞭。
評分我用瞭近一個月的時間,纔堪堪翻閱完其中幾冊關於古代哲學思想的入門解讀部分,坦白說,它的切入點非常接地氣,沒有一上來就拋齣晦澀難懂的術語和繁復的注釋,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能感知到的道理入手,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入那個宏大的思想世界。這套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普及”二字做到瞭實處,它仿佛是一位耐心且知識淵博的長者,在你身旁輕輕撥開迷霧,而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學者,讓你望而卻步。例如,對於某些關鍵概念的闡釋,作者會引用現代生活的實例進行類比,這種對比非常巧妙,讓人茅塞頓開,瞬間打通瞭古今之間的認知壁壘。對於初學者而言,這極大地降低瞭閱讀古籍的心理門檻,讓人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中,潛移默化地吸收瞭深厚的文化底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