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國旅遊統計年鑒:副本:supplement:2010 | 作者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旅遊局 |
| 定價 | 120.00元 | 齣版社 | 中國旅遊齣版社 |
| ISBN | 9787503240430 | 齣版日期 | 2010-10-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中國旅遊統計年鑒(副本)2010是反映2009年我國旅遊業供給要素諸方麵情況的資料性年刊。主要內容有,上篇:全國旅遊企業綜閤資料,包括各省(區、市)和主要城市旅遊企業的主要經濟指標;下篇:全國星級飯店綜閤資料。 作為《中國旅遊統計年鑒》的重要補充,該書是瞭解、研究我國旅遊生産力的規模、布局、結構以及旅遊企業經濟效益等方麵情況的重要參考資料,翔實的旅遊飯店的統計資料,對於研究旅遊飯店業在我國旅遊業跨世紀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及自身發展軌跡更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該書可供旅遊部門、國民經濟各有關部門、教學科研單位以及經濟工作者和大專院校師生使用。 本書資料來源於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旅遊局每年進行的定期報錶統計。在編輯過程中,我們對各地的數字進行瞭核實、調整,統計口徑與國傢旅遊局和國傢統計局聯閤製定的《旅遊統計調查製度》規定的口徑一緻。 全國統計數據均未包括我國香港特彆行政區、澳門特彆行政區和颱灣省的數字。 . 本年鑒(副本)中有“#”號者錶示為該欄的主要項或其中項;有“一”號者錶示該項數據不詳或無可比性。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上篇 全國旅遊企業綜閤資料 2009年旅業經營統計報告 一、全國旅遊企業綜閤資料 1—1 全國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按行業分) 1—2 全國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按地區分) 1—3 全國旅行社主要經濟指標(按地區分) 1—4 全國星級飯店主要經濟指標(按地區分) 1—5 全資星級飯店主要經濟指標(按地區分) 1—6 全國外資星級飯店主要經濟指標(按地區分) 1—7 全國其他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按地區分) 二、分地區旅遊企業資料 2—1 北京市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2—2 天津市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2—3 河北省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2—4 山西省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2—5 內濛古自治區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2—6 遼寜省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2—7 吉林省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2—8 黑龍江省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2—9 上海市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2一10 江蘇省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2一11 浙江省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2一12 安徽省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2—13 福建省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2一14 江西省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2—15 山東省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 下篇 全國星級飯店綜閤資料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老實講,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更多是齣於一種曆史研究的需要,想對比一下十年前的旅遊統計口徑和現在的有什麼不同。拿到手後,我發現這份2010年的補充資料,在數據的詳實程度上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它不僅僅羅列瞭我們常見的一些指標,比如接待遊客總數、外匯收入等,它更深入到瞭一些細微末節的地方,比如特定旅遊目的地的基礎設施投入細目,或者某些新興旅遊業態(在當時還算新興的)的試點數據。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做長期趨勢分析的人來說,這種細緻入微的記錄簡直是無價之寶。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僅僅是在梳理關於交通運輸結構如何支撐旅遊業發展這一塊的內容,數據鏈條環環相扣,從航空、鐵路到公路客運量,再到旅遊包車的使用頻率,都給齣瞭詳盡的說明。唯一的遺憾可能在於,由於其齣版年代的限製,對於一些基於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的新型旅遊行為(比如早期的OTA滲透率)的統計可能還不夠全麵,但瑕不掩瑜,它為理解那個時代的“基綫”提供瞭無可替代的參照點。
評分哇,最近翻閱瞭一本名為《中國旅遊統計年鑒:副本:supplement:2010》的資料集,說實話,作為一名對宏觀經濟數據和行業發展趨勢特彆敏感的讀者,我原本是抱著一種“查漏補缺”的心態來的,畢竟2010年的數據對於理解後續十年的旅遊業態變遷具有重要的基準意義。然而,實際的體驗遠超齣瞭我的預期。首先,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設計,雖然是作為“副本:supplement”的形式齣現,但其清晰度和專業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些密密麻麻的錶格和圖錶,並非隻是簡單的數字堆砌,而是通過精妙的編排,勾勒齣瞭當年中國旅遊市場的全景圖。我尤其關注瞭關於入境旅遊和國內旅遊消費的結構性分析,光是對比不同省份的旅遊人次與人均消費差異,就能看齣區域經濟發展對旅遊業的拉動作用是多麼顯著。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原始性和深度,它提供瞭一種近乎“現場直播”的方式,讓我們得以迴溯那個特定年份,旅遊政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民眾的休閑觀念是如何共同塑造齣當下的旅遊版圖的。它不是一本讀起來輕鬆愉快的讀物,而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案頭工具書,需要耐心去挖掘其中的深層邏輯和潛在的統計學陷阱。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風格,帶著一種濃厚的官方統計報告的嚴謹性,每一項數據的來源和統計口徑都有詳細的說明,這極大地增強瞭其可靠性。我最近正在研究旅遊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乘數效應”,這本書中關於旅遊收入對相關産業(如餐飲、零售、交通)的拉動係數的展示,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例。我特彆留意瞭不同類型旅遊者——例如國內團遊與自由行遊客——在消費習慣上的差異化數據。雖然受限於2010年的技術條件,對“自由行”的界定可能與今天略有不同,但其嘗試對消費結構進行細分展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這本書就像是一麵多棱鏡,從不同的維度摺射齣當年中國旅遊市場的復雜性和活力,它要求讀者具備批判性思維,去辨彆哪些數據代錶瞭長期的趨勢,哪些可能隻是短期的波動,其深度和專業性絕對值得每一個旅遊研究者和行業決策者珍藏。
評分我必須承認,第一次翻閱這本《年鑒副本》時,我産生瞭一種“數據海洋”的眩暈感。它的信息密度實在太大瞭,幾乎每一頁都是密集的錶格和腳注。這絕不是那種可以隨便拿在手裏快速瀏覽的書籍,它需要的是一個嚴肅的、具備一定統計學基礎的讀者,纔能真正地領略其精髓。我個人對旅遊經濟中的投資迴報率分析特彆感興趣,這本書提供瞭關於固定資産投資在旅遊業中的具體分配比例,這對於評估政策導嚮的有效性非常關鍵。例如,數據顯示當年對鄉村旅遊基礎設施的投入有瞭顯著增長,而配套的客房接待能力增長速度卻相對滯後,這立刻就引發瞭我對於“投資效率”的進一步思考。這種從宏觀數據中抽絲剝繭,發現結構性矛盾和潛在風險的能力,正是這本年鑒最核心的價值所在。它不是在“告訴我”發生瞭什麼,而是在“給我工具”讓我自己去發現正在發生什麼。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個時間膠囊,裏麵裝載著中國旅遊業在特定曆史節點上最真實的“體檢報告”。我主要關注的是質量而非數量的提升,特彆是關於旅遊服務質量的評估數據。我記得當年圍繞著旅遊景區的環境承載力和遊客滿意度方麵有很多討論,而這本書裏的某些統計模塊,似乎正是針對這些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瞭量化處理。那些關於旅遊從業人員的培訓時數、星級飯店的入住率波動,乃至投訴率的年度變化麯綫,都以一種冷峻的數字形式擺在瞭眼前。這使得我們不必過多依賴新聞報道中的感性描述,而是可以直接從數據的脈絡中,去感受當年整個行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陣痛與進步。這種直接麵對一手數據的體驗,是任何二手資料或評論文章都無法替代的。它強製性地要求讀者把自己代入到那個特定的曆史情境中去,用十年前的標準去審視當下的成就,視角自然會變得更加客觀和辯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