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宋词三百首 | 作者 | 徐峙 |
定价 | 69.00元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 | 9787550216082 | 出版日期 | 2013-10-01 |
字数 | 页码 | 448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1.081Kg |
内容简介 | |
《传世经典:宋词三百首(彩图版)》一书是“传世经典”中的一种,本书是一部对经典《宋词三百首》进行注译解读、图文并茂的国学读物。全书以清代上彊村民朱祖谋所编选的《宋词三百首》为底本,此书是备受宋词爱好者青睐的版本。书中插配了百余张图片,有力地提升了该书的阅读性和艺术品位。该书注释务求简介凝练扫除读者阅读上的障碍;赏析务求深入浅出,发掘宋词的艺术精髓;版式务求大方淡雅,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平台;配图务求切合意境,开拓读者的事业。该书是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国学读物。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赵佶 宴山亭 禀 钱惟演 木兰花 范仲淹 苏幕遮 御街行 张先 千秋岁 菩萨蛮 醉垂鞭 一丛花令 天仙子 青门引 晏殊 浣溪沙 浣溪沙 清平乐 清平乐 木兰花 木兰花 木兰花 踏莎行 踏莎行 蝶恋花 韩缜 凤箫吟 宋祁 木兰花 欧阳修 采桑子 诉衷情 踏莎行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木兰花 浪淘沙 青玉案 柳永 曲玉管 雨霖铃 蝶恋花 采莲令 浪淘沙慢 定风波 少年游 戚氏 夜半乐 玉胡蝶 八声甘州 迷神引 竹马子 王安石 桂枝香 千秋岁引 王安国 清平乐 晏几道 临江仙 蝶恋花 蝶恋花 鹧鸪天 生查子 木兰花 木兰花 清平乐 阮郎归 阮郎归 六幺令 御街行 虞美人 留春令 思远人 苏轼 水调歌头 水龙吟 永遇乐 洞仙歌 卜算子 青玉案 临江仙 定风波 江城子 贺新郎 秦观 望海潮 八六子 满庭芳 满庭芳 木兰花 浣溪沙 阮郎归 晁元礼 绿头鸭 赵令 蝶恋花 蝶恋花 清平乐 晁补之 水龙吟 忆少年 洞仙歌 晁冲之 临江仙 舒亶 虞美人 朱服 渔家傲 毛滂 惜分飞 陈克 菩萨蛮 菩萨蛮 李元膺 洞仙歌 时彦 青门饮 李之仪 谢池春 卜算子 周邦彦 瑞龙吟 子 兰陵王 琐窗寒 六丑 夜飞鹊 满庭芳 过秦楼 花犯 大酺 解语花 蝶恋花 解连环 拜星月慢 关河令 绮寮怨 尉迟杯 西河 瑞鹤仙 浪淘沙慢 应天长 夜游宫 贺铸 青玉案 感皇恩 薄幸 浣溪沙 浣溪沙 石州慢 蝶恋花 天门谣 天香 望湘人 绿头鸭 张元 石州慢 兰陵王 叶梦得 贺新郎 虞美人 汪藻 点绛唇 刘一止 喜迁莺 韩 高阳台 李邴 汉宫春 陈与义 临江仙 临江仙 蔡伸 苏武慢 柳梢青 周紫芝 鹧鸪天 踏莎行 李甲 帝台春 忆王孙 万俟咏 三台 徐伸 二郎神 田为 江神子慢 曹组 蓦山溪 李玉 贺新郎 廖世美 烛影摇红 吕滨老 薄幸 鲁逸仲 南浦 岳飞 满江红 张抡 烛影摇红 程垓 水龙吟 张孝祥 六州歌头 念奴娇 韩元吉 六州歌头 好事近 袁去华 瑞鹤仙 剑器近 安公子 陆淞 瑞鹤仙 陆游 卜算子 陈亮 水龙吟 范成大 秦楼月 眼儿媚 霜天晓角 (梅) 辛弃疾 贺新郎 念奴娇 汉宫春 贺新郎 水龙吟 摸鱼儿 永遇乐 木兰花慢 祝英台近 青玉案 鹧鸪天 菩萨蛮 姜夔 点绛唇 鹧鸪天 踏莎行 庆宫春 齐天乐 琵琶仙 八归 念奴娇 扬州慢 长亭怨慢 淡黄柳 暗香 疏影 翠楼吟 杏花天 一萼红 霓裳中序 章良能 小重山 刘过 唐多令 严仁 木兰花 俞国宝 风入松 张 满庭芳 宴山亭 史达祖 绮罗香 双双燕 东风枝 喜迁莺 三姝媚 秋霁 夜合花 玉胡蝶 八归 刘克庄 生查子 贺新郎 端午 贺新郎 九日 木兰花 戏林推 卢祖皋 江城子 上元有怀 宴清都 潘 南乡子 陆睿 瑞鹤仙 吴文英 渡江云 夜合花 霜叶飞 宴清都 齐天乐 花犯 浣溪沙 浣溪沙 点绛唇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澡兰香 风入松 莺啼序 惜黄花慢 高阳台 高阳台 三姝媚 八声甘州 踏莎行 瑞鹤仙 鹧鸪天 夜游宫 贺新郎 唐多令 黄孝迈 湘春夜月 潘希白 大有 (九日) 黄公绍 青玉案 朱嗣发 摸鱼儿 刘辰翁 兰陵王 宝鼎现 永遇乐 摸鱼儿 周密 高阳台 瑶华 玉京秋 曲游春 花犯 蒋捷 瑞鹤仙 贺新郎 女冠子 张炎 高阳台 渡江云 八声甘州 解连环 疏影 月下笛 王沂孙 天香 眉妩 齐天乐 长亭怨 高阳台 法曲献仙音 彭元逊 疏影 六丑 姚云文 紫萸香慢 僧挥 金明池 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 醉花阴 声声慢 念奴娇 永遇乐 白香词谱 |
编辑推荐 | |
全彩四色印刷精装版《宋词三百首》,一部用精美的国画来诠释的宋词通俗读物。这里有铜板铁琶高唱大江东去,这里有红牙玉板低吟晓风残月,豪放与婉约,宋词的境界在这里展现。柳永、晏几道、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李清照……脍炙人口的词作大家,文采风扬,倜傥。精彩的解读,宋词的艺术魅力一丝丝沁入现代人的心灵世界。 |
文摘 | |
赵佶 赵佶(1082?1135)北宋徽宗皇帝,神宗第十一子。在位25年,凡建元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后内禅皇太子,尊为教主道君皇帝。靖康二年(1127)北狩,绍兴五年(1135)崩于五国城,庙号徽宗。徽宗平生在艺术上造诣颇深,尤善花鸟画,书法自成一家,称“瘦金体”。亦工长短句,《彊村丛书》辑有《徽宗词》一卷。 宴山亭 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 宴山亭:一名燕山亭,双调99字。冰绡:生丝织成的洁白的绸子。王勃《七夕赋》“引鸳杼兮割冰绡”。靓(jìng)妆:粉黛装束。蕊珠:道家所谓的天上宫阙。《十洲记》玉晨大道君治蕊珠贝阙。者:同这。和:连。 赏 析 徽宗《燕山亭》词,乃靖康败后,与钦宗被俘北去途中所作,中途见杏花,不由百感交集,之痛,臣虏之耻,皆在其中。王国维先生云:“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李煜)之词,真的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略似之。” 此词上阕纯写杏花,笔调细腻,由其形而至其神,极尽勾勒之妙,由此而下,陡转笔锋,转写风雨摧残后杏花之凋零,意境惨淡,由此而有破家的身世之悲。先写花而后写人,无限苦楚,皆从杏花中引出,下阕则全为诉说身世之悲矣! 上阕首三句描摹杏花形色,那盛开的杏花好似轻轻叠在一起的洁白的缣绡,被画工做了一番剪裁,并且均匀地涂饰了一层薄薄的胭脂。杏花之美艳便呈现了出来。“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此三句将花拟人,以之为穿着时样新装的美人,在精心打扮之后,容光焕发,艳香四溢,远胜过蕊珠宫的仙女。至此杏花之香艳繁盛全被呈现出来。接下来由杏花的盛转至其凋残,杏花开时虽繁盛,但是却很容易凋落,何况风雨无情相催逼呢?此处开始由花到人,杏花之盛衰,无形中隐括了徽宗的身世,一旦由九五之尊而成为阶下囚,他的感慨与痛楚便可想而知了。“暮春”之句便是凄凉自诉之语,怜花正是 怜己。 下阕换头由上阕之凋残转入自身之辞庙别宫,层层深入,痛楚愈为深重。“凭寄”三句便写一路北来,忽睹双飞紫燕,北归重觅旧巢,欲将重重离恨,托付燕儿,可千言万语,燕儿何曾领会。“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徽宗愁苦,燕儿不解,而一路北来,万苦千辛,是平生未尝经历的,“天遥”等八字,真是血泪凝成,故宫不见,亦是《黍离》之悲。故宫望而不见,只能向梦中寻找了,意思又深入一层,痛楚便增添一层。只求梦中再睹故宫,谁知近来连梦也没有了,行文至此,几近绝望。可谓哀痛至极,肝肠寸断矣! 徽宗此词字字血泪凝成,全从肺腑中出,无一丝造作语,其中且问且叹,如泣如诉,真情顿见,若非破家,徽宗焉有此等痛楚,在这一点上,风味和李后主是极相近的。沈际飞评此词时用了这样12字:“猿鸣三声,征马踟蹰,寒鸟不飞。”将此词的意境概括得相当充分。 钱惟演 钱惟演(962?1034),北宋临安人,字希圣,吴越忠懿王钱俶之子。少时曾补牙门将,归宋后累官翰林学士、枢密使,罢为镇国军节度观察留后,改保大军节度使,知河阳。入朝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坐事落职,为崇信军节度,归镇卒。谥曰思,改谥文僖。惟演是西昆诗派代表人之一,与杨亿、刘筠多所唱和。 木兰花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释 木兰花:一名玉楼春,唐教坊曲名,属林钟商调,双调56字。鸾镜:镜的代称。《艺文类聚》载,晋?(jì)宾王获一鸾鸟,不鸣,后悬镜映之乃鸣。后世道称镜为鸾镜。 赏 析 据《侍儿小名录》记载:“钱思公谪汉东日,撰《玉楼春》词,酒阑歌之,必为泣下。后阁有白发歌伎,乃旧日邓王舞鬟惊鸿也,言:‘光王将薨,预戒晚铎中歌《木兰花》引绋为送,今相公其将危乎?’果薨于随州。”依此可见此词乃钱惟演逝前所作,惟演因擅议宗庙事谪汉东,一连串的政治变故,将其政治生命终结,因而这首词极其凄切哀惋,多是老人垂暮之感。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上阕前二句写景,城上春光无限,莺语嘈杂,城下春波荡漾,春水拍岸,此二句借春日之景抒情,景语只是浑然概括,未究细末。风光、春水,无一丝气氛浪漫。而莺语、水声则到耳真切。如此笔法,恰见惟演谪后心情,与春事毫无牵涉,只引发悲怀愁绪而已。“绿扬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每岁春来,芳草绿杨,依然如故,著一“休”字,不为怨春来春去,只自伤怀抱。今日面对春景,泪已枯,肠已断,可见怀抱之中,悲凉味多,愁惨气重。上阕四句,写景看似经意之笔,实际上未尝经意,只是一番铺陈渲染,使胸中滋味流出,由景入情,不著痕迹。 下阕承上阕余绪,将感情的抒发进一步推向高潮。宦途失意,则情怀衰晚之意自非空言,数十年沉浮,一朝荡尽,此时苦痛,亦可想象得见。朱颜暗换,自鸾镜中得知,可以说是宦海迷途惊悟的表现,老之将至,伤感故是常情,而以此种笔法写来,皆在情理之中。“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结尾二句,极见笔力,李攀龙云:“妙处俱在末结语传神”。不乏见地。“芳尊”二字,正是因愁惨见前后之波折,人生之跌宕,他年得意,无愁可浇,今朝失意,浇愁不尽,前言后语,照应鲜明,一篇警策,全在此二句。 钱惟演此词,全在真情呈现,虽造语之中,兼有俗态,而骨子里“真”字流淌,妙境全出。若借俗语反求委婉蕴藉,此则便落一等,滋味全无。况周颐云:“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钱词可谓此论之特例。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北宋吴县人,字希文。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仕至枢密院副使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为陕西四路宣抚使。历知邠州、邓州、荆南、杭州、青州。卒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文正。诗文皆自成家,尤其以《岳阳楼记》一文为脍炙人口,有《范文正公集》行世,《彊村丛书》辑有《范文正公诗余》一卷。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苏幕遮:原为西域舞曲,据《一切经音义》,“苏幕遮”是西域胡语,本出自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即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每年七月初演,连演七日,主要是为了驱赶罗刹恶鬼食啖人民之灾。现传词是借旧曲度新声,入“般涉调”,双调62字。黯:黯然伤神。旅思(sì):即旅途中的感受。 赏 析 范文正此词所写,乃是羁旅相思之情,虽然未能超出离愁别恨窠臼,但“大笔振迅”,意境开阔,是他人所不及处。 上阕以纤艳秾丽的秋景衬托乡情,“碧云天,黄叶地”,将秋日长空湛湛、黄叶飘飘之象一笔括尽,而意境之高远清旷,由此引出,无丝毫萧瑟气象。“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由秋天秋地而至秋水,一脉相承,天地之秋色远连浩渺秋水,水波浩渺,即便是水上之烟,也显示出了一片翠意。至此天地因秋色打成一片,而意境更为悠远绵长了。“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傍晚时分,夕阳映着远山,长空接着秋水,而凄凄秋草,则伸向斜阳之外,范文正将秋日所见之景,笼括殆尽,“芳草”一词,又将乡思乡愁引出,“无情”二字,正衬词人乡思之有情。将乡思从如此磅礴境界中引出,而不留痕迹,亦他人所 难能。 下阕换头直承“芳草”而写乡思。“乡魂”、“旅思”,足见一片凄怆黯然情绪,羁泊之愁苦,乡思之深切,显而易见。“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乡愁乡思无可排遣,借好梦以遣之,“除非”二字意在言外:好梦无多,则乡愁无可排遣,亦只是无眠状态。“明月楼高休独倚”,明月照高楼,不眠而倚,愁怀更甚,“休独倚”正见词人独倚高楼,愁人难寐情状。“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无可奈何之际,借酒消愁,孰料愁未消,而酒却变成了相思之泪。抒情爽利,造语转奇,将胸中波澜,化为推天巨浪,而词之音响虽戛然而止,意味尚绵绵 不绝。 范文正此词以开阔雄沉的意境与真切深挚的感情相互交融,可谓刚柔兼济,结构新颖。许昂霄所谓“铁石心肠人亦做此销魂语”正因是而发。后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便化用此词首句,意味虽浓,而骨力逊文正一筹。 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 御街行:一名孤雁儿,双调78字。香砌:指华美的台阶。练:洁白的绸子。欹(qī):倾斜。 谙(ān):熟识。 赏 析 这首词为怀人之作,其间柔情细语,令人心动。上阕所写乃是秋夜之凄寒空寂,下阕所写则是孤眠独宿滋味,景到浓处,情亦 深沉。 上阕前三句所写为秋声、秋色。秋天的树叶纷纷飘落,坠在香阶之上,虽未言秋,而“坠叶”则秋意可知。秋夜寂静,因此秋声细碎而清切。这声音当然是来自树间的,先写坠叶,后写秋声,声因叶而出,则坠叶是耳中所闻,而不是目中所见。写秋声著一“寒”字,则心境与夜景同见,“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此句为警策,亦是历来评家极言推重的,虽为赋景之语而情已跃然纸上。高楼之上,珠帘高卷,仰首望去,秋空旷远,“天淡银河垂地”6字,写尽秋夜长空气象。同写“玉楼”,花间诸君常作柔媚之态,而在范文正公笔下,则有一般清峻刚强之气。“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承上句之清刚,此三句尤其顿挫有力。意境之奇,先以珠帘表出,复以银河承续,到此则以月色加以发挥,愈走愈奇,是以情感深沉激越,无物可抑。 下阕全为思人之愁绪,皆是上阕所积,至此方见洪流跌宕。首三句所写,是尊前垂泪之愁绪:原本借酒消愁而愁肠已断,酒也无从发挥效用,未到肠中,先成眼泪,此等曲折宛转笔,更能见愁之难堪,情之悲切。“残灯明灭”二句,则写愁态,室外明月朗朗,室中残灯摇摇。两相比照,一味凄凉,愁深难寐,倚枕沉思,此情此景,将愁人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孤眠滋味,更是入情入理,感人至深。“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全词以愁容结尾,怀旧思人,愁不在心头萦绕,便向眉间凝聚,一个“愁”字,让个中人品味,不外此数端,写来如此生动,范文正不失为重情之人。 全词先景而后情,由景而入情,层层递进,抒情之处痛快淋漓,沉着遒劲。李攀龙云:“月光如昼,泪深于酒,情景两到。”亦是见此词佳处而作此论。 …… |
序言 |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