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基礎字典 9787513814744

華文基礎字典 978751381474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行健 著
圖書標籤:
  • 字典
  • 華文
  • 基礎
  • 語文
  • 工具書
  • 學習
  • 教育
  • 漢字
  • 詞匯
  • 參考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華語教學齣版社
ISBN:9787513814744
商品編碼:29857210390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8-04-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華文基礎字典 作者 李行健
定價 29.80元 齣版社 華語教學齣版社
ISBN 9787513814744 齣版日期 2018-04-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膠訂
開本 32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一、本字典共收錄規範漢字1480個,按拼音音序排列。每個字頭包括拼音、筆畫、部首、結構四部分,部分字增加筆順展示。相 對應的繁體字括注在正文字頭之後,異體字不收錄。二、因繁體簡化而産生的同形、同音或同形不同音字,一律分列,並標以1、2……。如“闆1”與“闆2(闆)”、“乾1”與“乾 2(幹)”、“後1”與“後2(後)”、“錶1”與“錶2(錶)”、“彆1”與“彆2(彆)”等。三、多音字各音項集中列在一個字頭之下,按讀音分列。如:阿ā/ē7畫左阝部左右四、本字典有500字左右的字源常識內容,以知識窗形式,附列於對應的字頭下。其敘述用字不受本字典收字所限。五、每個字的釋義按�A�B�C�D……標注義項。六、用例前用“��”號,兩個以上用例,用“|”綫分隔,用例中齣現的本字用“~”號代替。七、組詞分列於相關義項之後,以“○”號,按雙音節(先順序後逆序)到多音節順序排列。八、如果一個義項還需要細分時,則以a)、b)、c)分項,再逐項釋義。九、用“”手形符號錶示“提示”,對該字的寫法、意義、用法和相關的應用知識、文化知識作必要說明。

   作者簡介
李行健,男,1935年生於四川遂寜,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語文齣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國傢語委委員,現任國傢語委谘詢委員會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中國語文報刊協會會長、中國辭書學會顧問

   目錄

   編輯推薦
該書主要針對漢語初學者、海外華僑子弟使用!

   文摘










   序言

《古籍擷英:宋代文學流變與審美風尚探微》 內容提要 本書立足於宋代文學發展的宏大脈絡,以細緻入微的考據和獨到的理論視角,深入剖析瞭宋代文人士大夫群體的精神世界、審美取嚮及其在不同曆史階段的文學實踐。全書分為上下兩捲,共十二章,涵蓋瞭宋詞的興衰更迭、唐宋古文的復興與演變、詩歌的革新與流派分野,以及宋代小說、戲麯的萌芽與發展等多個重要議題。重點探討瞭理學思想對文學創作的滲透、市民文化的興起對文風的影響,以及宋代特有的“雅”與“俗”的張力如何塑造瞭這一時期的文學麵貌。 第一捲:風雅之變——宋詞的鼎盛與轉型 第一章:北宋前期詞壇的格局與氣象 本章首先迴顧瞭宋詞在晚唐五代“花間”詞風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初步革新。重點分析瞭以柳永為代錶的都市詞人,如何通過“鋪敘”手法和市民俗語,極大地拓寬瞭詞的錶現領域,使其從宴飲歌唱的附屬品,逐步邁嚮獨立的抒情藝術。詳細考察瞭柳永詞中對市井生活的描摹,以及其對後世詞人特彆是蘇軾在題材拓寬上的啓示意義。此外,對晏殊、歐陽修等“尚意”詞人的精細婉約風格進行瞭辨析,闡明瞭其如何奠定北宋詞的典雅基調。 第二章:蘇軾的“以詩為詞”與豪放詞派的開端 蘇軾是宋詞發展史上的一座裏程碑。本章集中探討瞭蘇軾如何挑戰傳統詞體的柔靡之風,引入詩歌的議論、哲理和廣闊的自然意象,開創瞭豪放一派。分析瞭蘇軾在詞中融入的道傢和禪宗思想,如何賦予詞作以曠達的胸襟和深邃的哲理意蘊。通過對《念奴嬌·赤壁懷古》等代錶作的細讀,揭示瞭其“大江東去”的雄渾氣概如何與當時文人渴望建功立業的時代精神相契閤。同時,也辨析瞭豪放詞與婉約詞並非截然對立,而是在審美情趣上的互補與張力。 第三章:南渡之痛與愛國詞風的崛起 靖康之變是宋代文學的轉摺點。本章聚焦於南渡後,以李清照、張孝祥、陸遊(詩詞兼修)為代錶的詞人,如何將亡國之恨、故土之思融入詞中。著重分析瞭李清照詞風的“沉鬱頓挫”,探討瞭她在詞中對個體生命體驗與傢國命運交織的細膩錶達。對比研究瞭辛棄疾的詞作,分析其“以議入詞”的特點,以及他如何以悲壯的筆調,在詞中寄托瞭恢復失地的宏願,展現瞭南宋詞壇深沉的傢國情懷。 第四章:詞體的規範與晚宋的“平淡”迴歸 南宋後期,詞體發展進入一個尋求內在平衡的階段。本章考察瞭薑夔、周密等詞人的藝術追求。薑夔的“格律謹嚴”,強調音樂性和意境的清幽,對“詞體”的自覺維護,體現瞭文人對藝術形式純粹性的堅守。同時,分析瞭宋代文人如何處理城市生活帶來的審美疲勞,如何迴歸到對日常、自然的平淡描摹中,為元麯的成熟奠定瞭審美基礎。 第二捲:文道之辨——古文復興與詩歌的革新 第五章:唐宋八大傢:古文運動的理論基礎與實踐 本書將古文復興視為對魏晉南北朝以來駢文靡弱風氣的撥亂反正。詳細梳理瞭歐陽修在北宋中期如何以“道”統領“文”,確立古文在官方文體中的主導地位。深入剖析瞭韓愈“文以載道”思想在宋代的繼承與發展,以及蘇軾如何將韓愈的剛健筆法,轉化為更具個人生命體驗的、更具機趣的散文風格。通過比較唐代古文與宋代古文的差異,闡明宋代散文在繼承儒傢經典的同時,如何吸收瞭佛教和道教的思辨性,使其更具靈活性和人情味。 第六章:宋詩的演進:從黃庭堅到江西詩派的“點鐵成金” 宋詩的成就是與唐詩並稱的文學高峰。本章首先探討瞭王安石、蘇軾在詩歌題材和風格上的開拓,如何突破瞭晚唐的感傷基調。核心部分集中於對江西詩派的深入考察。詳細闡釋瞭黃庭堅提齣的“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的創作理論,分析瞭其對詩歌語言的陌生化處理和對前人詩句的拆解重組手法。同時也辯證地探討瞭江西詩派的弊端,即有時為求技巧而流於雕琢晦澀。 第七章:詩學中的“格律”與“意象”之爭 本章探討瞭宋代詩學內部關於形式與內容的主流思潮。一方麵,陳師道、呂本中等對詩歌格律的嚴苛要求,體現瞭對形式美的追求;另一方麵,蘇軾等強調“平易自然”,反對過度雕琢的思潮,則代錶瞭對文學生命力的重視。這種內在的辯論,共同塑造瞭宋代詩歌多元並存的繁榮局麵。 第八章:理學思辨對宋代文學精神的塑造 宋代理學,特彆是程硃理學,對文人精神世界産生瞭深遠影響。本章分析瞭理學中關於“天理”、“人欲”的探討,如何被知識分子轉化為文學創作中的道德自律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追問。考察瞭硃熹對詩文的批評方法,以及他對周敦頤、邵雍等先哲文學觀的整理,如何將文學審美置於理學框架下進行審視。 第九章:宋代話本的興起與敘事傳統的演變 本書也關注瞭宋代世俗文學的勃興。詳細考察瞭宋代“說話”藝術的成熟及其文學化進程,即話本的齣現。分析瞭《大宋宣和遺事》、《青玉案》等話本的結構特點和語言風格,指齣話本如何開始係統地梳理曆史演義和民間傳說,為後世章迴小說的成熟積纍瞭敘事技巧和題材基礎。 第十章:宋代詩話與文學批評的專業化 宋代是文學批評蓬勃發展的時期。本章係統梳理瞭以黃休復的《龍洲眼》、嚴羽的《滄浪詩話》為代錶的詩話著作。重點分析瞭嚴羽“以禪喻詩”的批評方法,即強調詩歌的“妙悟”和“不著痕跡”,這不僅是對宋代審美趣味的總結,也為後世文論提供瞭極具啓發性的視角。 尾聲:宋代文學的遺澤 總結宋代文學在繼承唐代成就的基礎上,所展現齣的創新精神。強調宋詞、宋文和宋詩各自的成熟與定型,為元明清文學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藝術規範和理論基礎。宋代文人將個體情懷、哲理思辨與民間生活體驗巧妙地融於一爐,形成瞭獨樹一幟的審美體係,其深厚底蘊至今仍是文學研究的寶庫。 作者簡介(虛構) 馮景行,曆史文獻學博士,現任某知名高校中文係教授,長期從事宋代文學與文化史研究。著有《宋代士大夫的閑暇與創作》、《唐宋古文的語用學分析》等多部學術專著。其研究風格以紮實的文獻考據見長,觀點新穎獨到,在學界享有盛譽。 本書特色 視角宏大,考據精微: 全書結構清晰,涵蓋宋代文學的各個重要麵嚮,同時對具體作品的文本分析深入細緻。 理論創新: 突破瞭傳統上僅將宋詞與宋詩割裂研究的局限,強調理學、市民文化對整體文風的塑造作用。 語言嚴謹: 寫作風格沉穩內斂,學術氣息濃厚,避免空泛的贊美,專注於對曆史現象的客觀還原與深入闡釋。 內容豐富: 不僅限於詩詞,更對古文、話本、詩話等多個文體進行瞭全麵梳理。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不嘩眾取寵,但字字珠璣。我是一名中文係的學生,日常閱讀量比較大,接觸到的文本風格非常多樣,從唐詩宋詞到近現代的白話文,跨度極大。我發現這本字典在處理多義詞時的係統性非常強。它不是簡單地把所有的意義羅列齣來,而是會用小標題區分主要的、次要的、以及引申的含義,並且會標注齣每種含義對應的時代背景或文學流派。這種結構化的解釋,極大地幫助我構建瞭一個清晰的語義樹。舉個例子,它對“風”這個字的解釋,從自然現象到比喻意義,再到特定曆史事件的代稱,層層遞進,邏輯性極強。我尤其喜歡它在詞條末尾經常齣現的“參考詞”,這種關聯性引導,能讓我從一個詞聯想到一片相關的知識網絡,極大地拓展瞭我的知識邊界,而不是孤立地記憶一個詞條。從學習效果來看,它絕對是物超所值,是真正能幫助學習者深入理解漢語言文化的利器。

評分

說實話,我對工具書的評價標準是很苛刻的,畢竟語言是活的,字典的生命力就在於其對語言現象的捕捉和規範能力。這本書在我看來,成功地把握住瞭“規範”與“實用”之間的微妙平衡。我試著用它來校對一篇我正在修改的學術論文,重點檢查瞭一些容易齣現語病的長難句結構。它在詞條解釋旁附帶的“辨析”部分,簡直是救星!比如“的、地、得”這三個字的使用場景,它沒有簡單羅列規則,而是通過對比的形式,用一兩個精妙的例子就闡明瞭核心區彆,比我過去看的幾本語法書都來得直觀。而且,這本書的印刷質量值得稱贊,紙張用料紮實,不是那種一翻就容易破損的軟塌塌的紙,這意味著它能經受住高頻率的使用而不至於很快報廢。如果一定要吹毛求疵的話,或許在收錄一些地域性方言詞匯時可以更開放一些,雖然定位是基礎字典,但適當的包容性總能讓它更有生命力,畢竟語言的活力往往就蘊含在那些“不規範”的角落裏。

評分

終於找到一本真正令人放心的“基礎”字典瞭。我之前總覺得,很多聲稱是基礎的詞典,內容深度遠遠達不到應有的水平,很多常用詞的解釋都流於錶麵,讓人囫圇吞棗。但這一本,在看似“基礎”的框架下,蘊含著紮實的學問底蘊。比如,我查閱瞭一些日常生活中被我們忽略的、但實際上結構很復雜的詞匯,例如“悖論”、“悖逆”這類帶有邏輯色彩的詞語,它的解釋不僅準確,還涉及到一些基本的邏輯學概念的引入,這對於提升批判性思維非常有幫助。而且,作為一本工具書,它的裝幀設計非常適閤放在書桌上長期備用,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封麵,既防滑又耐髒,不像光滑的封麵那樣容易沾染指紋和灰塵。對我這個經常需要做大量筆記和標注的人來說,它的書頁不易洇墨,即使使用鋼筆書寫,墨水也不會輕易滲透到下一頁,這一點非常貼心。如果說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那就是希望未來的版本可以在音頻發音方麵有所加強,畢竟在學習一些外來音譯詞或者古代發音時,聽覺輔助會更加直觀有效。

評分

這本工具書拿到手沉甸甸的,裝幀設計倒是挺樸實無華的,封麵配色沉穩,一看就知道是那種主打實用性的典範。我之前一直用的是另一本老牌的工具書,但總覺得在某些生僻詞的收錄上還是稍顯不足,尤其是在理解一些比較文言色彩的錶達時,解釋總感覺隔著一層紗。所以這次換書抱著很大的期待,希望它能在“基礎”二字上做得更紮實。我特意翻閱瞭幾個我平時容易混淆的詞組,比如“擘畫”和“擘兩”,新書的釋義部分處理得相當細緻,不僅給齣瞭現代漢語的常用解釋,還特意標注瞭其在古代文獻中的使用語境,這一點非常加分。另外,排版方麵做得也比較人性化,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處理得當,長時間查閱眼睛不容易疲勞。不過,我稍微有點遺憾的是,對於一些新齣現的網絡流行語或者科技新詞匯,收錄得似乎不夠及時,畢竟字典也得與時俱進嘛,但轉念一想,作為“基礎”字典,它或許更側重於鞏固傳統語言根基,這一點也可以理解。總體來說,這是一本值得信賴的語言夥伴,適閤對中文有嚴謹學習需求的人士。

評分

拿到這本詞典的時候,最大的感受就是“厚道”。說實話,現在市麵上的很多字典,為瞭追求便攜性或者市場的新鮮感,總是在內容上有所取捨,要麼就是篇幅太小導緻覆蓋麵不夠,要麼就是設計得花裏鬍哨讓人分不清主次。但這一本不同,它給人的感覺就是那種腳踏實地的、一步一個腳印做齣來的學術成果。我對比瞭幾個我正在進行的研究課題中遇到的關鍵術語,它的解釋清晰明瞭,尤其在詞源的追溯上做得相當到位,能讓人明白一個詞是如何演變到現在的含義的,這對理解深層文化內涵很有幫助。我特彆欣賞它在例句選擇上的獨到眼光,不像有些字典例句生硬得像機器翻譯,這裏的例句都選自經典的文學作品或者權威的學術論著,讀起來不僅能學到詞義,還能提升語感。唯一的不足可能在於檢索效率上,如果能加入更現代化的檢索係統,比如按筆畫的索引能更優化一些,查閱體驗會更上一層樓。但就內容本身的深度和廣度而言,它絕對是同類産品中的佼佼者,是案頭必備的工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