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华文基础字典 | 作者 | 李行健 |
| 定价 | 29.80元 | 出版社 | 华语教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13814744 | 出版日期 | 2018-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一、本字典共收录规范汉字1480个,按拼音音序排列。每个字头包括拼音、笔画、部首、结构四部分,部分字增加笔顺展示。相 对应的繁体字括注在正文字头之后,异体字不收录。二、因繁体简化而产生的同形、同音或同形不同音字,一律分列,并标以1、2……。如“板1”与“板2(闆)”、“干1”与“干 2(幹)”、“后1”与“后2(後)”、“表1”与“表2(錶)”、“别1”与“别2(彆)”等。三、多音字各音项集中列在一个字头之下,按读音分列。如:阿ā/ē7画左阝部左右四、本字典有500字左右的字源常识内容,以知识窗形式,附列于对应的字头下。其叙述用字不受本字典收字所限。五、每个字的释义按�A�B�C�D……标注义项。六、用例前用“��”号,两个以上用例,用“|”线分隔,用例中出现的本字用“~”号代替。七、组词分列于相关义项之后,以“○”号,按双音节(先顺序后逆序)到多音节顺序排列。八、如果一个义项还需要细分时,则以a)、b)、c)分项,再逐项释义。九、用“”手形符号表示“提示”,对该字的写法、意义、用法和相关的应用知识、文化知识作必要说明。 |
| 作者简介 | |
| 李行健,男,1935年生于四川遂宁,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语文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国家语委委员,现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中国辞书学会顾问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该书主要针对汉语初学者、海外华侨子弟使用!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拿到这本词典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厚道”。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很多字典,为了追求便携性或者市场的新鲜感,总是在内容上有所取舍,要么就是篇幅太小导致覆盖面不够,要么就是设计得花里胡哨让人分不清主次。但这一本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就是那种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学术成果。我对比了几个我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中遇到的关键术语,它的解释清晰明了,尤其在词源的追溯上做得相当到位,能让人明白一个词是如何演变到现在的含义的,这对理解深层文化内涵很有帮助。我特别欣赏它在例句选择上的独到眼光,不像有些字典例句生硬得像机器翻译,这里的例句都选自经典的文学作品或者权威的学术论著,读起来不仅能学到词义,还能提升语感。唯一的不足可能在于检索效率上,如果能加入更现代化的检索系统,比如按笔画的索引能更优化一些,查阅体验会更上一层楼。但就内容本身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它绝对是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是案头必备的工具。
评分这本工具书拿到手沉甸甸的,装帧设计倒是挺朴实无华的,封面配色沉稳,一看就知道是那种主打实用性的典范。我之前一直用的是另一本老牌的工具书,但总觉得在某些生僻词的收录上还是稍显不足,尤其是在理解一些比较文言色彩的表达时,解释总感觉隔着一层纱。所以这次换书抱着很大的期待,希望它能在“基础”二字上做得更扎实。我特意翻阅了几个我平时容易混淆的词组,比如“擘画”和“擘两”,新书的释义部分处理得相当细致,不仅给出了现代汉语的常用解释,还特意标注了其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语境,这一点非常加分。另外,排版方面做得也比较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处理得当,长时间查阅眼睛不容易疲劳。不过,我稍微有点遗憾的是,对于一些新出现的网络流行语或者科技新词汇,收录得似乎不够及时,毕竟字典也得与时俱进嘛,但转念一想,作为“基础”字典,它或许更侧重于巩固传统语言根基,这一点也可以理解。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值得信赖的语言伙伴,适合对中文有严谨学习需求的人士。
评分终于找到一本真正令人放心的“基础”字典了。我之前总觉得,很多声称是基础的词典,内容深度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很多常用词的解释都流于表面,让人囫囵吞枣。但这一本,在看似“基础”的框架下,蕴含着扎实的学问底蕴。比如,我查阅了一些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但实际上结构很复杂的词汇,例如“悖论”、“悖逆”这类带有逻辑色彩的词语,它的解释不仅准确,还涉及到一些基本的逻辑学概念的引入,这对于提升批判性思维非常有帮助。而且,作为一本工具书,它的装帧设计非常适合放在书桌上长期备用,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封面,既防滑又耐脏,不像光滑的封面那样容易沾染指纹和灰尘。对我这个经常需要做大量笔记和标注的人来说,它的书页不易洇墨,即使使用钢笔书写,墨水也不会轻易渗透到下一页,这一点非常贴心。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那就是希望未来的版本可以在音频发音方面有所加强,毕竟在学习一些外来音译词或者古代发音时,听觉辅助会更加直观有效。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不哗众取宠,但字字珠玑。我是一名中文系的学生,日常阅读量比较大,接触到的文本风格非常多样,从唐诗宋词到近现代的白话文,跨度极大。我发现这本字典在处理多义词时的系统性非常强。它不是简单地把所有的意义罗列出来,而是会用小标题区分主要的、次要的、以及引申的含义,并且会标注出每种含义对应的时代背景或文学流派。这种结构化的解释,极大地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清晰的语义树。举个例子,它对“风”这个字的解释,从自然现象到比喻意义,再到特定历史事件的代称,层层递进,逻辑性极强。我尤其喜欢它在词条末尾经常出现的“参考词”,这种关联性引导,能让我从一个词联想到一片相关的知识网络,极大地拓展了我的知识边界,而不是孤立地记忆一个词条。从学习效果来看,它绝对是物超所值,是真正能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汉语言文化的利器。
评分说实话,我对工具书的评价标准是很苛刻的,毕竟语言是活的,字典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对语言现象的捕捉和规范能力。这本书在我看来,成功地把握住了“规范”与“实用”之间的微妙平衡。我试着用它来校对一篇我正在修改的学术论文,重点检查了一些容易出现语病的长难句结构。它在词条解释旁附带的“辨析”部分,简直是救星!比如“的、地、得”这三个字的使用场景,它没有简单罗列规则,而是通过对比的形式,用一两个精妙的例子就阐明了核心区别,比我过去看的几本语法书都来得直观。而且,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值得称赞,纸张用料扎实,不是那种一翻就容易破损的软塌塌的纸,这意味着它能经受住高频率的使用而不至于很快报废。如果一定要吹毛求疵的话,或许在收录一些地域性方言词汇时可以更开放一些,虽然定位是基础字典,但适当的包容性总能让它更有生命力,毕竟语言的活力往往就蕴含在那些“不规范”的角落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