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文史与社会
定价:58.00元
作者:曾军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8111893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曾军主编的这本《文史与社会》为首届东亚文史与社会研究生论坛论文集,主要收录了“战前与战后小说类似情节之探讨——以翁闹《有港口的街市》与黄春明《看海的日子》为例”,“犯罪学的关键理念之终身发展的犯罪人”,“耳机、屏幕与现代性的孤独”,“首届东亚“文史与社会”研究生论文发表会学术综述”,“家庭功能与精神健康”,“习惯法调整民间金融的实践逻辑——以温州个案为例”等二十余篇文章,供学者朋友们参考、阅读。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对《文史与社会》这本书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作者独特的视角和精妙的解读。他不是那种喜欢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地罗列事实的作家,而是擅长从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引申出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意义。我记得有一章节,他仅仅是围绕着“茶”这种饮品,就延展出了关于中国古代的贸易、经济、文化交流、甚至社会习俗的方方面面。从茶的起源、传播,到不同阶层对茶的消费方式,再到茶馆在社会交往中的角色,他将一个看似简单的日常物品,剖析得淋漓尽致,既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也体现了社会的变迁。这种“以点带面”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趣,而且也极大地拓展了我的思维方式。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学而富有洞察力的朋友聊天,他总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让你对熟悉的事物产生全新的认识。它让我明白,理解历史,不一定要记住所有的大事记,更重要的是去感受那些贯穿其中的脉络和力量。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拿到《文史与社会》这本书,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我以为它会是一本相对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或者是一本充斥着陈年旧事的历史读物。然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而且充满了对历史的热情和对人性的洞察。他没有刻意地去写那种“跌宕起伏”的故事,也没有故弄玄虚地制造悬念,而是用一种平和、客观的叙述方式,带领读者去探索那些隐藏在历史表象之下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基因。我尤其欣赏他对于细节的处理。比如,当他讲到古代的戏曲发展时,他不仅仅是在介绍剧目和表演形式,而是深入到当时的剧场环境,演员的社会地位,以及观众的构成,以此来解读不同时代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和张力。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让历史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变得鲜活、立体。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仍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吸引的。《文史与社会》这个书名,如果配上那种古色古香、或者过于学术化的封面,我可能就擦肩而过了。但它的封面,用了一种很现代、很抽象的艺术风格,色块的拼接和线条的交错,似乎在暗示着某种复杂的结构和联系。读完之后,我才明白,这种封面设计其实非常贴合本书的内容。作者在书中处理“文史”与“社会”的关系,并非是简单的线性讲述,而是一种多维度、网状的探索。他不会仅仅停留在考证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他试图揭示这些历史事件、文化现象是如何渗透到社会肌理之中,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章讲到古代的节日习俗,作者没有仅仅描述节日当天大家怎么庆祝,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习俗的起源,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以及这些变迁又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宗教信仰甚至是经济状况。他用一种非常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幅鲜活的社会图景,让人不禁惊叹于历史的复杂性和韧性。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并非是冰冷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它塑造了我们,也一直在我们身上留下痕迹。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就叫《文史与社会》,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心里是有些忐忑的。毕竟“文史”这个词听起来就有点宏大叙事,再配上“社会”,更是让人觉得是不是要讲一大堆枯燥的理论,或者罗列一堆我完全不熟悉的历史事件。打开第一页,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特别的魔力,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观点,也没有故作高深地引用一堆古籍。相反,他像一位老友,娓娓道来,从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生活细节切入。比如,他可能会讲讲某种古代服饰的演变,但不是干巴巴地描述款式,而是通过这件衣服,引申出当时人们的审美趣味、社会阶层、甚至是人际交往的礼仪。我常常会读着读着,突然就联想到现在我们穿的衣服,或者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然后惊叹于古人和今人之间那种奇妙的联系和差异。这本书的妙处就在于,它不是把你硬生生地拉进一个陌生的历史时空,而是让你觉得,那些遥远的事情,其实就发生在你的身边,或者说,你身上就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现象,发掘出它们背后深厚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社会意义。
评分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会有一种“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感。《文史与社会》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打破了我过去对很多历史概念的固有认知。比如,我一直以为“士大夫阶层”是一个非常固定的群体,但作者通过对他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甚至日常交往的细致描摹,让我看到了这个阶层内部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以及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他不仅仅是讲历史的“大人物”,更关注那些“小人物”,或者说,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忽略的细节。比如,他可能会花很大篇幅去讲一种古代的家具,或者一种日常的饮食习惯,然后通过这些细节,去剖析当时的社会等级、经济发展、甚至是人们的家庭伦理。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让整个历史画卷变得更加立体和生动。而且,作者的逻辑非常清晰,他能够将看似不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巧妙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论述体系。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记忆,而是一种更具整体性和深刻性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