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棋--中华千古文人的官场宦海
定价:28.00元
作者:殷伟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034204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剑、菊、琴、棋、酒——中华千古文人的特定符号,承载着中华文人们千年的希冀,千年的无奈,千年的洒脱…… 一卷诗、一杯酒、一盏茶、一局棋,中国古代文人于宦海失意,往往从围棋中寻找寄托,或者从博弈中获得驰骋官场宦海的快意,或者于坐隐间静观天地。棋与古代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一段段千古佳话:白居易“ 围棋赌酒到天明”、欧阳修“一枰闲且伴衰翁”、陆游“又得浮生一局棋” ……在这尺余的黑白世界里,文人们尽情地挥洒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目录
章 悠悠千载话围棋
尧遣围棋教丹朱
通国善弈唯弈秋
举棋不定说围棋
乌鹭黑白竞输赢
棋结友谊传海外
黑白棋枰尽红袖
第二章 忘忧坐隐到天明
魏晋名贤好弈棋
寄情棋枰忘忧愁
棋分九品有雅量
归隐田园坐谈棋
千古战事两局棋
第三章 宦海如棋费思量
梁武帝:弈棋正酣误杀僧
唐太宗:以兵言棋美名传
唐玄宗:创立棋待诏制度
宋太宗:嗜棋借口避
宋徽宗:忘忧清乐在枰棋
陪弈的文人:恰如棋子进退间
第四章 人生失意对楸枰
杜甫:与妻画纸为棋局
白居易:围棋赌酒到天明
元稹:诗写围棋迷聚会
孟郊:吟诗咪颂仙弈地
刘禹锡:诗为棋僧扬棋名
杜牧:与子期于局上销
李洞:诗境棋境相益彰
温庭筠:闲对揪枰倾一壶
第五章 胜固欣然败亦喜
欧阳修:一枰闲且伴表翁
邵雍:宏篇巨制吟观棋
王安石:且可随缘道我赢
苏轼:古松流水听棋语
黄庭坚:咏棋诗中有名句
郑侠:独弈取乐传佳话
陆游:棋子声疏识苦心
楼钥:要听棋声杂雨声
第六章 千古文人局棋
李东阳:弈棋事小可观德
王世贞:男儿有酒棋且着
叶向高:自甘当弈中第二
吴承恩:精通围棋入诗文
钱谦益:一局残横见六朝
袁枚:清簟疏帘弈一盘
毕沅:满窗花影覆空枰
李汝珍:《镜花缘》中写围棋
作者介绍
殷伟,多年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著有《中国围棋史演义》、《中国琴史演义》、《中国绘画史演义》、《中国书法史演义》、《中史演义》、《中国茶史演义》等几十部著作,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扣飞天奖等。 余秋雨先生曾高度评价其作品说:“出于对中国生态文化的了解,
文摘
序言
《棋--中华千古文人的官场宦海》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人物的书,更像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思想探索。书中对文人仕途的描绘,并非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在权力漩涡中的内心挣扎、情感纠葛以及对道义和名誉的坚守。我常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书中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例如,书中对于那些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却依然坚持自己理想的文人,其描写充满了深深的同情和敬意。他们的坚持,他们的不屈,即使在黑暗的官场中,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种光辉,就像棋盘上的白子,虽然不耀眼,却能支撑起整个局面。反之,对于那些在官场中迷失自我,为了权力而放弃原则的文人,书中的描述也充满了警示意味,让我们看到权力对人性的腐蚀有多么可怕。这种多维度的叙述,使得书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也让历史的进程显得更加真实和可感。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棋--中华千古文人的官场宦海》的时候,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标题就极具吸引力,将“棋”这一充满智慧和策略的古老游戏,与“官场宦海”这样复杂多变的人性舞台相结合,不禁让人联想到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在权力漩涡中,如何以棋局般的思维和布局,行走于仕途之道。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文人阶层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时代的观察者和参与者。想象一下,那些挥毫泼墨、吟诗作对的才子们,在朝堂之上,在官场之中,又会展现出怎样一番别样的风采?他们是否会将诗词歌赋中的意境,化为官场斗争中的妙计?是否会将笔下的山水,映照出宦海沉浮的波澜?这本书的题目似乎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可以透过“棋”的隐喻,去窥探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去品味文人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用智慧和隐忍,甚至是决绝,来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领略那份跨越千年的智慧与沧桑。
评分读罢《棋--中华千古文人的官场宦海》,我脑海中充斥着无数古人的身影,他们或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或是功成名就的朝堂重臣,亦或是被流放边疆的落魄文人。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棋”这一载体,巧妙地将文人的命运与当时的大环境、政治格局紧密联系起来。我仿佛看到了苏轼在被贬黄州之时,依旧不改其乐天本性,在简陋的屋舍中,以棋为友,借棋喻人,在黑白之间寻找内心的平静;又仿佛看到了王安石在推行变法时,如同棋局开局,步步为营,但最终却遭遇重重阻碍,令人扼腕叹息。书中所描绘的不仅仅是几个孤立的人物故事,更是一幅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展现了文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相似的困境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不同应对策略。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得失,无不体现着那个时代的烙印,也映射着人性的普遍规律。这种将历史人物的经历与“棋”的智慧相融合的叙事方式,让我在阅读时,既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又体会到了人生的哲学。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叙述方式上的独到之处。它没有采用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以一种非常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一个个历史故事娓娓道来。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棋手,他用精妙的笔触,将那些沉寂在历史长河中的文人故事,如同棋盘上的棋子般,一一摆放在读者面前,并进行细致的讲解。我感受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某个情节而感到扼腕,也会因为某个文人的智慧而拍案叫绝。书中对于官场潜规则的揭示,对于人性弱点的刻画,都非常真实和深刻。它让我看到了,即使在千百年前,官场中的种种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也与当今社会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复杂和官场的险恶,仿佛是亘古不变的。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更在某种程度上,为我理解当下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一点,在于它对“棋”的解读,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博弈范畴,而是将其升华为一种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书中对于不同文人如何将棋局中的“攻”、“守”、“弃”、“得”等概念,巧妙地运用到官场上的策略,描绘得淋漓尽致。比如,在面临政治斗争的险境时,有些文人选择了“以退为进”,如同棋盘上的弃子,暂时避开锋芒,等待时机;而另一些人则可能选择“背水一战”,以孤注一掷的决心,去争取一线生机。这种将抽象的棋理具象化,并应用于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博弈中,让我耳目一新。我开始反思,生活中许多看似棘手的问题,是否也能从棋局的思路中找到破解之道?那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人,他们并非只是简单的才子,更是深谙权谋、洞悉人性的智者。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他们隐藏在才华之下的另一面,那是一种在风浪中沉浮,却依然保持清醒和智慧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