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英人、法人、中国人(《观察》主编储安平著)
定价:14.00元
作者:储安平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01
ISBN:97875382760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多年以来,英国为一强国而中国为一弱国,一强一弱的道理究竟何在?”“一个国家的兴衰隆替,究不能说和这一国人民的性格习气一无关系。”文风明快,鞭辟入里,书中诸多观点直到今天依然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是认识国民性不可多得之佳作。
英人为行动之人、法人为思想之人、西班牙人为感情之人。英人的心理中心在意志,法人的心理中心在智慧,西班牙人的心理中心在灵魂。因为英人是力的、动的,所以他们的生命趋向向于内在力量和外在力量的争斗。因为法人是智慧的,所以他们的幻觉特别尖锐,他们爱观察宇宙。西班牙则侧重灵魂,他们歌颂万物合一,将一已的存在,溶化到整个宇宙的生命的源泉里去。
——《英人·法人·西班牙人》
我们从大体着眼,看今日中国社会的通病,究不能不承认大多数国人之好高而不切实际,重虚文而不重实质,喜放言而不埋头实行,以致我们有多少事,唱了多年而无结果,或仅有外表而无实际,化费了许多金钱、时间、精力,而与实际的民生一无裨益。
——《中国人与英国人》
内容提要
本书所集的四篇文字,有一个共同之点,就是都是论英国人的。前的一篇和后面的三篇在体裁上很不调和,但本书既是论英国人的,《英国历史上的外族入侵》一文的目的在叙述英国人的来历,所以编入本书,并放在篇地位。第二篇《英人·法人·西班牙人》并不是一篇独立的论文,它是根据著者读Salvador De Madariaga所著Englishmen,Frenchmen,Spaniards一书所作的笔记写成的;笔记还是在伦敦时候记的。第四篇《中国人与英国人》是著者写完《英国采风录》一书以后写成的,这篇文字叙述著者多年以来关于中国社会的种种感想;这篇文字所涉及的许多问题,至少在著者看来,就是今日我们需要努力的许多工作之中基本的部分。
本书虽然写作于半个世纪之前,但是对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纵观四篇文字,分析鞭辟入里,文风清新明快,是不可多得之佳作。书中对英人的社会政治性格的分析,对中国人国民性的观感,至今仍然能够启迪我们对国际时事的观察,对中国世态人情的体悟。而且,在当今时代,本书对于了解异域民情民风,作为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旅游出国的指南,也是一个珍贵的资料。
目录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英人·法人·中国人》序
序
中国人与英国人
英国历史上的外族入侵
英人·法人·西班牙人
政治上的英人与法人
储安平小传
编后记
作者介绍
储安平(1909一1966)江苏宜兴人。出身于宜兴望族,出生后六天丧母,十四岁丧父,依赖祖母抚养,生活节俭。 1928年入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1932年毕业。1933年起,在南京《中央日报》任副刊编辑。193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做研究工作。 1938年回国至重庆,先后担任
文摘
序言
《英人、法人、中国人》这本书,给我的冲击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更是一种世界观的重塑。储安平先生在书中展现的,是一种超越了狭隘民族主义的国际视野。他不是在进行简单的国家对比,而是在探索人类文明的共性与个性。他对每个民族的观察都极其入微,不是流于表面的刻板印象,而是挖掘到了深层的精神特质。比如,他对于英国人那种“保守”背后蕴含的“变革”逻辑的分析,就让我醍醐灌顶。那种看似不思进取,实则是在不断地自我调整和优化,以一种温和而坚韧的方式适应时代潮流。而法国人的那种“反叛”精神,在他笔下也并非简单的桀骜不驯,而是对自由、平等、博爱这些理想的不懈追求,是他们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进行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的驱动力。当然,他对于中国人的审视,更是充满了悲悯和期许,他看到了我们民族的韧性,也指出了我们前进的障碍,这种坦诚让我肃然起敬。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用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他人,理解世界,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储安平先生的笔调是那么的冷静而客观,却又饱含着一种深沉的思考。他对待“英人”、“法人”、“中国人”的态度,并非高下之分,而是一种平等且尊重的审视。他似乎在用一种解剖学的精度,去分析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读他的文字,就像是在看一部精心制作的纪录片,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信息量,每一个旁白都引人深思。我尤其喜欢他对英国人那种“君子之风”的描绘,那种对规则的遵守,对秩序的维护,仿佛是他们刻在骨子里的基因。而法国人的那种浪漫与自由,又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多彩与激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谈到中国人时,那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既有对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自豪,也有对现实问题的清醒认识,以及对未来的深切忧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不存在绝对的优劣,只有差异的存在。而理解这些差异,正是跨越文化鸿沟,促进相互理解与尊重的关键。
评分《英人、法人、中国人》这本书,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也照见了不同文明形态的碰撞与融合。储安平先生的视角是那样独特,他不是简单地描述这些国家或民族的表面现象,而是试图去探究其文化基因深处的秘密。他对英国人的观察,让我看到了一个注重传统、讲究秩序的社会是如何运作的,那种循序渐进的改革,那种对稳定性的追求,是他笔下英国人最鲜明的注脚。而法国人的那种热情、浪漫,以及对个人自由的极致追求,又让我感受到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人文气质。最令我震撼的是,他对于中国人的分析,那种深刻的洞察力,既肯定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韧性,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我们存在的局限性。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我们自己是如何被我们的文化塑造的,我们的思维模式又受到了哪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介绍“别人”,更是在引导我们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认知。
评分读罢《英人、法人、中国人》,我最大的收获是对于“国民性”这个概念有了更宏观和深入的理解。储安平先生以一种旁观者的清醒和智慧,为我们展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国民性格。他笔下的英国人,那种温和、克制、讲究程序的特质,仿佛是他们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石。而法国人的那种激情、浪漫、以及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则构成了他们独特的文化魅力。而对于中国人,他则用一种更为复杂和深沉的笔触去描绘,既有我们民族的伟大之处,也有我们面临的挑战。他并没有简单地进行优劣评判,而是呈现了一种多元共存的视角。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历史、文化、地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存在绝对的“正确”或“错误”,只有不同的选择和路径。它像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文化人类学课程,让我得以窥见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并从中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思考。
评分读《英人、法人、中国人》这本书,感觉像是在与一位见多识广的长者促膝长谈。储安平先生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勾勒出不同民族在思维方式、情感表达、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微妙差异。他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深入剖析这些差异的根源,例如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甚至地理环境的影响。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理所当然”,在地球的另一端,可能完全是另一番模样。他笔下的英国人,那种内敛、彬彬有礼,甚至带点儿故作矜持的风格,仿佛就呈现在眼前,让你能感受到他们对规则和传统的尊重,以及隐藏在温文尔雅外表下的坚定。而法国人,则被描绘得热情奔放,对生活充满艺术的追求,那种自由不羁的精神,又让人觉得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浪漫。至于中国人,储先生更是以一种深沉而复杂的视角去审视,他没有回避我们身上的优点,更没有忽视我们的缺点,而是以一种旁观者的清醒和关怀,揭示了我们民族性格中那独特而又矛盾的一面。这本书让我对“差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隔阂,而是一种丰富性,是世界之所以如此精彩的基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