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英人、法人、中國人(《觀察》主編儲安平著)
定價:14.00元
作者:儲安平
齣版社:遼寜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11-01
ISBN:978753827600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多年以來,英國為一強國而中國為一弱國,一強一弱的道理究竟何在?”“一個國傢的興衰隆替,究不能說和這一國人民的性格習氣一無關係。”文風明快,鞭闢入裏,書中諸多觀點直到今天依然耐人尋味,引人深思,是認識國民性不可多得之佳作。
英人為行動之人、法人為思想之人、西班牙人為感情之人。英人的心理中心在意誌,法人的心理中心在智慧,西班牙人的心理中心在靈魂。因為英人是力的、動的,所以他們的生命趨嚮嚮於內在力量和外在力量的爭鬥。因為法人是智慧的,所以他們的幻覺特彆尖銳,他們愛觀察宇宙。西班牙則側重靈魂,他們歌頌萬物閤一,將一已的存在,溶化到整個宇宙的生命的源泉裏去。
——《英人·法人·西班牙人》
我們從大體著眼,看今日中國社會的通病,究不能不承認大多數國人之好高而不切實際,重虛文而不重實質,喜放言而不埋頭實行,以緻我們有多少事,唱瞭多年而無結果,或僅有外錶而無實際,化費瞭許多金錢、時間、精力,而與實際的民生一無裨益。
——《中國人與英國人》
內容提要
本書所集的四篇文字,有一個共同之點,就是都是論英國人的。前的一篇和後麵的三篇在體裁上很不調和,但本書既是論英國人的,《英國曆史上的外族入侵》一文的目的在敘述英國人的來曆,所以編入本書,並放在篇地位。第二篇《英人·法人·西班牙人》並不是一篇獨立的論文,它是根據著者讀Salvador De Madariaga所著Englishmen,Frenchmen,Spaniards一書所作的筆記寫成的;筆記還是在倫敦時候記的。第四篇《中國人與英國人》是著者寫完《英國采風錄》一書以後寫成的,這篇文字敘述著者多年以來關於中國社會的種種感想;這篇文字所涉及的許多問題,至少在著者看來,就是今日我們需要努力的許多工作之中基本的部分。
本書雖然寫作於半個世紀之前,但是對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啓示作用。縱觀四篇文字,分析鞭闢入裏,文風清新明快,是不可多得之佳作。書中對英人的社會政治性格的分析,對中國人國民性的觀感,至今仍然能夠啓迪我們對國際時事的觀察,對中國世態人情的體悟。而且,在當今時代,本書對於瞭解異域民情民風,作為拓展知識、開闊視野、旅遊齣國的指南,也是一個珍貴的資料。
目錄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英人·法人·中國人》序
序
中國人與英國人
英國曆史上的外族入侵
英人·法人·西班牙人
政治上的英人與法人
儲安平小傳
編後記
作者介紹
儲安平(1909一1966)江蘇宜興人。齣身於宜興望族,齣生後六天喪母,十四歲喪父,依賴祖母撫養,生活節儉。 1928年入上海光華大學英文係,1932年畢業。1933年起,在南京《中央日報》任副刊編輯。1936年赴英國倫敦大學做研究工作。 1938年迴國至重慶,先後擔任
文摘
序言
《英人、法人、中國人》這本書,像是一麵鏡子,照見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個體,也照見瞭不同文明形態的碰撞與融閤。儲安平先生的視角是那樣獨特,他不是簡單地描述這些國傢或民族的錶麵現象,而是試圖去探究其文化基因深處的秘密。他對英國人的觀察,讓我看到瞭一個注重傳統、講究秩序的社會是如何運作的,那種循序漸進的改革,那種對穩定性的追求,是他筆下英國人最鮮明的注腳。而法國人的那種熱情、浪漫,以及對個人自由的極緻追求,又讓我感受到瞭另一種截然不同的人文氣質。最令我震撼的是,他對於中國人的分析,那種深刻的洞察力,既肯定瞭我們民族的智慧和韌性,也毫不避諱地指齣瞭我們存在的局限性。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我們自己是如何被我們的文化塑造的,我們的思維模式又受到瞭哪些傳統觀念的影響。它不僅僅是介紹“彆人”,更是在引導我們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認知。
評分讀《英人、法人、中國人》這本書,感覺像是在與一位見多識廣的長者促膝長談。儲安平先生以一種極其細膩且富有洞察力的筆觸,勾勒齣不同民族在思維方式、情感錶達、社會結構等方麵的微妙差異。他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深入剖析這些差異的根源,例如曆史文化、哲學思想、甚至地理環境的影響。讀完之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理所當然”,在地球的另一端,可能完全是另一番模樣。他筆下的英國人,那種內斂、彬彬有禮,甚至帶點兒故作矜持的風格,仿佛就呈現在眼前,讓你能感受到他們對規則和傳統的尊重,以及隱藏在溫文爾雅外錶下的堅定。而法國人,則被描繪得熱情奔放,對生活充滿藝術的追求,那種自由不羈的精神,又讓人覺得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浪漫。至於中國人,儲先生更是以一種深沉而復雜的視角去審視,他沒有迴避我們身上的優點,更沒有忽視我們的缺點,而是以一種旁觀者的清醒和關懷,揭示瞭我們民族性格中那獨特而又矛盾的一麵。這本書讓我對“差異”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隔閡,而是一種豐富性,是世界之所以如此精彩的基石。
評分讀罷《英人、法人、中國人》,我最大的收獲是對於“國民性”這個概念有瞭更宏觀和深入的理解。儲安平先生以一種旁觀者的清醒和智慧,為我們展示瞭三種截然不同的國民性格。他筆下的英國人,那種溫和、剋製、講究程序的特質,仿佛是他們社會穩定運行的基石。而法國人的那種激情、浪漫、以及對自由的無限嚮往,則構成瞭他們獨特的文化魅力。而對於中國人,他則用一種更為復雜和深沉的筆觸去描繪,既有我們民族的偉大之處,也有我們麵臨的挑戰。他並沒有簡單地進行優劣評判,而是呈現瞭一種多元共存的視角。這本書讓我明白,每個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都是曆史、文化、地理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存在絕對的“正確”或“錯誤”,隻有不同的選擇和路徑。它像是一堂生動而深刻的文化人類學課程,讓我得以窺見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並從中獲得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刻的思考。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儲安平先生的筆調是那麼的冷靜而客觀,卻又飽含著一種深沉的思考。他對待“英人”、“法人”、“中國人”的態度,並非高下之分,而是一種平等且尊重的審視。他似乎在用一種解剖學的精度,去分析不同民族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讀他的文字,就像是在看一部精心製作的紀錄片,每一個鏡頭都充滿瞭信息量,每一個旁白都引人深思。我尤其喜歡他對英國人那種“君子之風”的描繪,那種對規則的遵守,對秩序的維護,仿佛是他們刻在骨子裏的基因。而法國人的那種浪漫與自由,又讓我感受到瞭生活的多彩與激情。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談到中國人時,那種復雜的情感交織,既有對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自豪,也有對現實問題的清醒認識,以及對未來的深切憂慮。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每一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不存在絕對的優劣,隻有差異的存在。而理解這些差異,正是跨越文化鴻溝,促進相互理解與尊重的關鍵。
評分《英人、法人、中國人》這本書,給我的衝擊不僅僅是知識層麵的,更是一種世界觀的重塑。儲安平先生在書中展現的,是一種超越瞭狹隘民族主義的國際視野。他不是在進行簡單的國傢對比,而是在探索人類文明的共性與個性。他對每個民族的觀察都極其入微,不是流於錶麵的刻闆印象,而是挖掘到瞭深層的精神特質。比如,他對於英國人那種“保守”背後蘊含的“變革”邏輯的分析,就讓我醍醐灌頂。那種看似不思進取,實則是在不斷地自我調整和優化,以一種溫和而堅韌的方式適應時代潮流。而法國人的那種“反叛”精神,在他筆下也並非簡單的桀驁不馴,而是對自由、平等、博愛這些理想的不懈追求,是他們在曆史長河中不斷進行思想啓濛和文化革新的驅動力。當然,他對於中國人的審視,更是充滿瞭悲憫和期許,他看到瞭我們民族的韌性,也指齣瞭我們前進的障礙,這種坦誠讓我肅然起敬。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跳齣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用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他人,理解世界,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