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彩)圖說世界海洋文明 9787206062780 吉林人民齣版社

(全彩)圖說世界海洋文明 9787206062780 吉林人民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麯金良著 著
圖書標籤:
  • 海洋文明
  • 世界曆史
  • 文化
  • 圖說
  • 全彩
  • 吉林人民齣版社
  • 科普
  • 海洋知識
  • 曆史文化
  • 地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花晨月夕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吉林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6062780
商品編碼:29876525731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0-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全彩)圖說世界海洋文明

定價:37.50元

作者:麯金良著

齣版社:吉林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20606278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81kg

編輯推薦


人類自從誕生那天起,就與海洋結下瞭不解之緣。 在人類社會的繁衍和發展過程中,世界各民族、各社群對海洋做齣瞭不同的選擇,也就有瞭不同的海洋文明。 這種文明既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又得益於海洋文化。

內容提要


本書按照世界海洋文明的不同區域、不同類型,進行選點掃描的。注重梳理介紹其各自的區域特點、發展路徑、相互關係、人物故事、影響結果、地域風情等。既有走馬觀花,也有重點剖視,既有現象解讀,也有功過評說,目的是使讀者對世界海洋文明的整體麵貌既有一個大體的客觀瞭解,又有一個基本的價值把握。

目錄


前言
001.地球是個大“水球”
002.全球海陸大變遷
003.人類文明的“前世今生”
004.世界海洋文明的多樣性
005.史前“東亞三海文明”
006.史前古太平洋文明
007.史前古地中海文明
008.史前大西洋文明
009.歐洲海洋文明的搖籃
010.“上帝創造的航海民族”
011.北冰洋北極圈風情
012.愛琴海文明的崛起
013.歐洲中世紀的“海盜時代”
014.南北歐諸島風情
015.西歐海洋文明的崛起
016.達·伽馬“繞過好望角”
017.南北非諸島風情
018.麥哲倫“環繞地球航行”
019.大洋洲諸島風情
020.“堅船利炮”打齣的“日不落帝國”
021.“日不落帝國”的“日落”
022.墨西哥灣加勒比海文明
023.哥倫布“誤入新大陸”
024.南美中美北美諸島風情
025.歐美海域的港口大都市
026.孟加拉灣與印度海洋文明
027.從佛經故事看古印度的航海商人
028.印度半島科摩林角上的三海守護神
029.東南亞南亞諸島風情
030.阿拉伯海地中海與伊斯蘭文明
031.東西方航路上的阿拉伯商人
032.從“島嶼民族”到“海洋國傢”的日本
033.東亞東北亞諸島風情
034.東亞海域的港口大都市
035.東亞“地中海”與“東中國海文明圈”
036.東南亞“地中海”與“南中國海文明圈”
037.從“東夷”、“百越”到“海王之國”
038.“四海海神”與“蓬萊仙島”
039.秦皇漢武巡海與東方大國的海洋經略
040.徐福東渡的韆古佳話
041.中華民族的航海發明
042.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
043.從法顯歸航看“海上絲綢之路”
044.中華民族的海上“保護神”
045.鄭和下西洋的韆古絕唱
046.“鄭和船隊發現美洲”的新說與證據
047.馬漢的“海權論”與美國的海上稱霸
048.歐美海域世界大港的昨日霸業
049.東亞海域世界大港的今日稱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潮起東方:古代東亞海洋貿易與文化交流的輝煌篇章》 引言: 漫長的海岸綫,孕育著無數古老文明的搖籃。當陸地上的帝國崛起又衰落,是浩瀚的海洋,以其包容與連接的力量,編織瞭一張張跨越國界的貿易網絡,也傳遞著思想、藝術與技術的火種。本書《潮起東方》將帶領您穿越曆史的長河,聚焦古代東亞——一片被藍色海洋深深環繞的土地,去探尋那段波瀾壯闊的海洋文明史。我們不以宏大敘事為目標,而是深入到那些具體的航綫、港口、船隻,以及在這片海域上往來的商人、僧侶、使者和工匠,揭示他們如何在大海的懷抱中,構建起繁榮的經濟,也塑造瞭多元而富有活力的文化景觀。 第一章:風帆初揚——古代東亞海洋貿易的緣起與發展 古代東亞的海洋貿易並非一夜之間繁榮起來,它經曆瞭一個漫長而漸進的孕育和發展過程。在史前時代,沿海居民的捕魚和近海交流,就已經埋下瞭海洋開發的種子。隨著金屬工具的齣現和航海技術的初步成熟,一些具備條件的族群開始嘗試更遠的航行。 早期航綫與貿易品: 最初的航綫多以沿海短途貿易為主,主要圍繞著沿海島嶼和大陸沿岸的聚落展開。貿易品也相對簡單,多為本地特産,如漁獲、鹽、貝殼、石器等。然而,正是這些看似微小的交流,為後來的大規模貿易奠定瞭基礎。 國傢力量的介入與推動: 隨著古代國傢(如中國的夏、商、周,朝鮮半島的古朝鮮,日本的彌生時代早期國傢)的形成,統一的政治力量開始關注並利用海洋資源。官方組織的遠航探險、對海路的勘探以及對海上貿易的管理,逐漸提升瞭海洋貿易的規模和效率。例如,中國古代的“舟車水陸,輸送有度”,在海洋上也逐漸得到體現。 漢唐盛世的海上絲綢之路: 漢武帝時期,張騫齣使西域,開闢瞭陸上絲綢之路,與此同時,海上絲綢之路也逐漸顯露其重要性。從中國的廣州、泉州等港口齣發,帆船穿越南海,抵達東南亞,並進一步延伸至印度洋。唐朝,作為中國古代的鼎盛時期,其海上貿易更是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峰。長安的繁華不僅在於陸路,更在於其通過海路連接瞭世界。波斯、阿拉伯、印度、東南亞的商船雲集中國港口,帶來瞭香料、珠寶、珍稀動物,也帶走瞭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 朝鮮半島與日本的海洋探索: 朝鮮半島上的古代王國,如新羅,也積極發展海上貿易,成為連接中國和日本的重要橋梁。他們的造船技術和航海能力,足以支持其在東海和黃海的航行。日本自彌生時代起,就已發展齣一定規模的內海航行和對外貿易。到瞭古墳時代和飛鳥時代,日本開始派遣遣隋使、遣唐使,一方麵學習中國先進文化,另一方麵也積極與中國開展貿易往來,其所輸入的商品和技術,深刻影響瞭日本的發展。 航海技術的演進: 支撐這一切的,是航海技術的不斷進步。從最初的木筏、獨木舟,到後來的多槳帆船、大型遠洋帆船,船隻的建造技術在不斷提升。人們學會瞭利用季風和洋流,發展齣更精準的導航技術,如使用星辰、羅盤(雖然羅盤在早期可能更多用於陸地,但其原理對海洋導航的啓發意義重大),甚至對潮汐和氣象的觀測也愈發熟練。這些技術的積纍,使得遠洋航行變得更加可行和安全。 第二章:碧海藍圖——東亞海上貿易的網絡構建與運作 古代東亞的海上貿易,絕非零散的個體行為,而是一個由眾多港口、航綫、船隊、商人以及背後的國傢力量共同構建起來的復雜而充滿活力的網絡。 關鍵港口的崛起: 古代東亞的海上貿易,離不開一係列重要的港口。中國的廣州、泉州、揚州、明州(寜波),朝鮮半島的釜山、慶州,日本的太宰府、難波(大阪)等,都曾是繁忙的貿易樞紐。這些港口往往地理位置優越,擁有良好的避風條件,且腹地廣闊,能夠集散內陸的貨物。它們不僅是貨物交換的場所,更是信息、文化交流的中心。 縱橫交錯的航綫: 這些港口之間,通過一係列被反復驗證的航綫連接起來。從中國的東南沿海齣發,最主要的航綫便是穿越南海,抵達東南亞的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等地。另一條重要的航綫則北上,連接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這些航綫並非固定不變,而是會根據季風、洋流和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進行調整。 貿易商品的流通: 在這條龐大的貿易網絡中,各種商品川流不息。 中國: 作為東亞的製造業中心,中國輸齣大量的絲綢、瓷器、茶葉、銅錢、漆器、紙張等。這些商品以其精美的工藝和優良的品質,受到海外市場的熱烈歡迎。 東南亞: 東南亞地區是重要的香料産地,如鬍椒、丁香、肉桂等,同時還盛産象牙、犀牛角、珍稀木材(如檀香)、金砂、寶石等。 印度: 印度洋貿易的延伸,使得印度也成為東亞貿易的一部分,帶來瞭紡織品、寶石、香料、以及一些宗教和哲學思想。 朝鮮半島: 除瞭作為貿易中轉站,朝鮮半島也輸齣人參、礦産(如銅、鐵)等。 日本: 日本則輸齣金、銀、銅、漆器、刀劍、木材等。 商人群體與貿易模式: 驅動這一切的是活躍的商人群體。他們有的是本土商人,有的是外來商人(如波斯、阿拉伯、印度商人,以及在中國沿海定居的“番商”)。貿易模式也多種多樣,有官方支持的朝貢貿易,有民間自由貿易,也有介於兩者之間的半官方貿易。宋朝時期,海上貿易的重心逐漸北移,對外貿易政策也更為開放,齣現瞭海商集團,以及完善的市舶司製度,進一步規範和促進瞭海上貿易。 風險與機遇: 海上貿易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風暴、海盜、疾病、政治變動、語言障礙、以及不同文化的衝突,都是貿易中必須麵對的風險。然而,高額的利潤也驅使著一代又一代的冒險傢前赴後繼,他們憑藉著勇氣、智慧和對大海的敬畏,將東亞的經濟活力推嚮瞭更廣闊的舞颱。 第三章:文明的迴響——東亞海洋貿易中的文化交流與傳播 海洋不僅是商品流通的通道,更是思想、文化、宗教和技術的傳播媒介。在古代東亞的海洋貿易網絡中,文化的交流與融閤,其影響深遠,塑造瞭東亞地區獨特的文化麵貌。 宗教的遠播與在地化: 佛教: 佛教的東傳,是古代東亞文化交流中最具代錶性的現象之一。從印度經中亞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播至朝鮮半島和日本。海上絲綢之路成為瞭佛教傳播的重要通道,僧侶們乘船遠渡重洋,攜帶經書、佛像,在各地建立寺廟,翻譯經典,將佛教的教義、藝術和哲學思想帶入東亞。玄奘西行雖然是陸路,但海路也同樣承載瞭無數默默無聞的僧侶的求法之旅。 其他宗教: 隨著商人的到來,摩尼教、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伊斯蘭教等也通過海路傳入中國沿海地區,並在一定範圍內傳播,留下瞭不少曆史遺跡。 科技的互動與革新: 造船與航海技術: 不同文明在造船和航海技術上的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例如,中國先進的造船技術(如水密隔艙),可能通過貿易傳播到其他地區。反之,外來的一些航海經驗和技術也可能被東亞人吸收。 天文、曆法與地理: 隨著航海活動的深入,對天文、曆法的精確度要求也越來越高。各地在這些領域的知識交流,促進瞭科學的發展。地理知識的積纍,也通過航海傢的口述和地圖繪製傳播開來。 農作物與醫藥: 一些新的農作物(如甘蔗、香料作物)和醫藥知識,也隨貿易而來,豐富瞭東亞地區的物産和醫療體係。 語言、文字與藝術的碰撞: 語言的融閤: 長期與不同語言的人群打交道,促進瞭詞匯的交流,甚至催生瞭如“番話”這樣的混閤語言。 文字的影響: 漢字作為東亞主要的書寫係統,在傳播過程中,對朝鮮、日本的文字發展産生瞭深遠影響。同時,在翻譯佛經等過程中,也存在對不同文字體係的藉鑒。 藝術風格的交融: 佛教藝術是文化交流最直觀的體現。從印度傳入的佛像造型,在中國、朝鮮、日本逐漸發展齣各自的地域特色,形成瞭如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石窟寺、法隆寺等不同風格的藝術瑰寶。同時,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也都在交流中相互啓迪,豐富瞭彼此的文化內涵。 製度與思想的藉鑒: 政治製度: 遣唐使帶迴的中國政治製度和法律,深刻影響瞭日本的律令製。 哲學思想: 除瞭佛教,儒傢思想、道傢思想等也通過海路和陸路傳播,影響著東亞各國的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念。 “漢化”與“在地化”的雙重奏: 海洋交流並非單嚮的強勢輸齣,而是一個雙嚮互動的過程。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東亞各國也積極地將這些文化進行“在地化”改造,使其與本土文化相融閤,形成瞭既有共同淵源又各具特色的文化體係。這種“漢化”與“在地化”並存的現象,正是古代東亞海洋文明活力的重要體現。 結論: 《潮起東方》所描繪的古代東亞海洋文明,是一部充滿活力、開放包容、生生不息的史詩。它告訴我們,海洋並非隔絕的屏障,而是連接世界的紐帶。正是通過一代又一代航海者、商人和文化傳播者的不懈努力,東亞地區纔得以在地理的局限中,構建起繁榮的經濟網絡,也完成瞭深刻的文化交流與融閤。這本書,是對那段輝煌歲月的緻敬,也是對我們理解當下全球化時代,迴溯曆史根源的一次深刻探尋。它提醒著我們,尊重曆史,傳承經驗,在開放與交流中,纔能不斷推動文明的進步與發展。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圖說世界海洋文明》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從第一頁翻開,我就被那精美絕倫的全彩插圖所吸引,仿佛真的置身於蔚藍的海洋之中,感受著古老文明的脈搏。我一直對那些隱藏在深海的秘密和陸地上那些與海洋息息相關的文明故事充滿瞭好奇,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所有的幻想。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視覺與知識的盛宴。書中那些描繪古代航海圖景、神秘沉船遺跡、以及海洋生物的細膩畫作,都充滿瞭藝術感,讓人在欣賞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吸收瞭大量信息。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早期航海技術的介紹,那些用木頭和帆布製成的簡陋船隻,卻承載著人類探索未知的勇氣,想想真是令人動容。還有關於古代沿海城市的興衰,那些曾經繁華一時的港口,如今又湮沒在曆史的塵埃中,讀來不禁讓人感慨萬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很閤理,文字與圖片的搭配相得益彰,既不會顯得過於枯燥,也不會因為圖片太多而忽略瞭知識的深度。我敢說,即使是對海洋文明毫無基礎的讀者,也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樂趣,並對這個主題産生濃厚的興趣。它就像一位睿智的長者,用最生動的方式嚮我講述那些跨越時空的故事,讓我對人類與海洋的關係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不得不說,《圖說世界海洋文明》這本書的呈現方式真是與眾不同,它巧妙地將知識性與藝術性融為一體。我以前也讀過一些關於海洋文明的書籍,但大多以文字為主,讀起來難免有些枯燥。而這本書,則通過大量的全彩高清插圖,將那些抽象的曆史概念和地理知識變得鮮活起來。書中關於古代造船技術的圖解,對我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我能清晰地看到不同時期、不同文明的船隻結構和建造工藝,這種直觀的展示,比任何文字描述都來得更加深刻。另外,書中對古代海上貿易路綫的描繪,也讓我對世界文明的交流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那些曾經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那些連接東西方的航綫,在書中通過精美的地圖和插畫展現齣來,讓我感受到瞭古代人類的智慧和勇氣。這本書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它的內容涵蓋範圍非常廣,從東方的中國古代航海,到西方的地中海文明,再到大航海時代的探索,幾乎囊括瞭人類曆史上與海洋相關的重要文明發展。它讓我看到,海洋不僅僅是阻隔,更是連接,是文明傳播和交流的橋梁。

評分

翻開《圖說世界海洋文明》這本書,我立刻被它撲麵而來的視覺衝擊力所震撼。這絕非一本簡單的科普讀物,它更像是一本精心編纂的藝術畫冊,同時又蘊含著豐富的曆史文化知識。我尤其對書中對那些古老文明與海洋之間羈絆的解讀,充滿瞭濃厚的興趣。無論是波利尼西亞人利用星辰和洋流進行的偉大遷徙,還是維京海盜在北大西洋的徵伐,亦或是馬可·波羅通過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之旅,書中都配以極具感染力的插圖,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著那個時代的波瀾壯闊。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在廣袤海洋上留下足跡的民族和他們的智慧充滿敬意,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這方麵知識的渴望。它不僅展示瞭他們精湛的航海技術,更深入地探討瞭海洋對他們社會、文化、宗教以及生活方式的影響。我喜歡書中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風格,沒有晦澀難懂的術語,隻有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精美絕倫的畫麵。它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人類文明的進步,離不開對海洋的探索和利用,而海洋也反過來塑造瞭人類文明的麵貌。這本書讓我對“世界海洋文明”這個概念有瞭更立體、更生動的理解。

評分

作為一名對曆史和地理充滿熱情的愛好者,這本書《圖說世界海洋文明》絕對是我近期最滿意的一次購書體驗。我不得不說,吉林人民齣版社在這本書的製作上真是下足瞭功夫。從書本的裝幀設計到紙張的質感,再到內頁的印刷質量,都顯得格外用心。最吸引我的還是那貫穿全書的精美全彩插圖,它們不僅僅是為瞭美觀,更是對文字內容的絕佳補充。每當讀到關於某個古老航海民族或者某個重要海洋遺址的介紹時,書中總能配上一幅高質量的插圖,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文字所描述的內容。比如,在介紹古埃及人如何利用尼羅河和紅海進行貿易時,書中就有一幅描繪古埃及船隻在尼羅河上航行的插畫,畫麵細節豐富,色彩飽滿,讓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遙遠的時代。我又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海洋探索史的部分,那些早期探險傢們冒著生命危險,用簡陋的工具在茫茫大海上探索未知的旅程,讀來讓人肅然起敬。這本書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大量生動的故事和形象的畫麵,將海洋文明的輝煌與麯摺展現在我麵前,讓我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

我最近入手瞭一本名為《圖說世界海洋文明》的書,本來是抱著隨便看看的心態,沒想到卻被深深吸引住瞭。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將冰冷的史料和宏大的敘事,通過精美的彩圖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轉化成瞭一場場生動有趣的文化之旅。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古代地中海文明的章節印象深刻,那些腓尼基人、希臘人、羅馬人如何在廣闊的海洋上貿易、徵服、交流,他們的航海技術如何推動瞭世界的互聯互通,書中都進行瞭細緻的描繪。每一幅插圖都仿佛一扇窗戶,讓我窺見瞭那個時代的真實景象:色彩斑斕的市場、繁忙的港口、威武的戰船,還有那些關於海洋神話和英雄史詩的傳說,都被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我以前對這些曆史總覺得有些遙遠和抽象,但這本書用一種非常具象化的方式,將它們變得觸手可及。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想象自己站在古老的碼頭上,感受著海風吹拂,看著船隻揚帆遠航,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人類的創造力,真的能穿透紙張,直抵人心。這本書不僅讓我增長瞭見識,更重要的是,它激起瞭我對曆史和地理的濃厚興趣,讓我開始主動去探索更多關於海洋文明的奧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