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依附行为的社会文化心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丛书) 于海琴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术依附行为的社会文化心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丛书) 于海琴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海琴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安庆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6149236
商品编码:2987694252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学术依附行为的社会文化心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丛书)

定价:27.00元

作者:于海琴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361492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学术依附现象,反映的是独立自主的求知信念缺乏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社会偏向与现代学术制度的相互建构,是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知识与制度,作为学术活动的内容与规则,是影响学术文化建构的两大变量,《学术依附行为的社会文化心理研究》以“知识-人(文化心理)-制度”的关系联结作为分析框架,通过追溯现代学术转型的历史过程,考察学术文化心理的演变及其与学术发展的关系。
  《学术依附行为的社会文化心理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阐释了论题涉及的理论基础(章),梳理了相关史实发生的历史轨迹(第二章)。
  儒学,由道德实践理性构成的人生论旨趣,建构了“社会人”的传统文化心理;科学,由求真的知识论诉求,建构了“个体理性人”的现代学术文化心理。在我国学术史上,从儒学知识型到科学知识型的现代学术转型,不仅是知识形态的变更,还带来文化心理的冲突,也就是学术研究要不要坚持求知与独立的文化信念问题,这一冲突贯穿在学术转型史的各个阶段中。
  第二部分从“知识与文化心理的相互建构”和“制度与与文化心理的相互建构”两条路径,分析了现代学术转型以来,文化价值观的嬗变特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过程。
  从知识的角度看,随着现代科学知识型成为中国学术的主要形态,通过严格的方法训练、分科治学,知识生产的“创新”诉求与学术自主意识,逐步被知识界所接受,这带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如,“为学问而学问”与“学以致用”的学问动机;批判质疑的民主独立精神与主义的社会依附心理,等等。这主要是通过知识的理性启蒙价值来实现的,是在个体的致知过程中获得的学术信仰。
  从制度建构上看,现代学术的独立自主价值观,集中表现在蔡元培时期,通过“重学抑术”的知识制度与聘任制的组织制度,建构起学术求知的信念追求。其后的大学学科制度,以偏重科技应用的知识取向和单位集体工作的组织取向,实现的是社会倾向的价值观,因此重拾传统学术的文化遗骸。同时发现,学术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自主性,中国传统文化构筑的意义世界是人们进一步社会行动的依据。
  第三部分分析了当前学术文化心理和学术成果的特征:权力意志与力量型学术,探索了学术文化重构的出路与途径等问题。
  纵观中国学术史的漫长过程,知识分子建构了具有强烈社会倾向的“力量型”学术,彰显了“权力意志”及其延伸出的满足控制感、稳定感的生活目标。
  对如何建构现代学术信念的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丛书:学术依附行为的社会文化心理研究》认为,从主观上看,主要靠学术水平的提升,加强学术化,使学人们在亲历的学术探索中自觉获得另外一种生活的意义,启发主体性,这是学术文化重构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术信念不是靠规范、教导、等外在力量强加的。从客观上看,提供教授权力、国家权力、大学权力共存的差异制度语境,尤其是加强求知型教授文化在主流制度中的力量,是现代学术信念构建的可为之路。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丛书:学术依附行为的社会文化心理研究》的核心观点认为,学术依附行为是由传统文化心理与现代学术的知识样式、错位组合的产物。实用功利术目标和强社会成就动机,是依附术的两大特征;在传统文化提供的生活意义下,借助现代学科制度,人们通过协商与互动,主动选择、构建、发展出种种依附行为,因此,是通过千千万万知识人的行动延续传统、沟通现代的主动建构。总之,知识、人、制度相互作用的社会建构论观点,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丛书:学术依附行为的社会文化心理研究》解释学术依附行为和学术文化偏差问题的基本立场。

目录


引论:学术依附的文化心理追寻
 节 问题缘起:现实的困顿与历史的追问
  一、现实问题及学理研究的进展
  二、历史的追问
 第二节 相关研究述评
  一、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研究
  二、中西方文化比较及学术史比较中的相关研究
  三、大学精神、大学文化与学术权力等方面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概念辨析--
  一、什么是学术依附
  二、社会文化心理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意义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意义
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节 中国现代学术转型-
  一、中国的现代学术起源追溯
  二、现代学术转型的主旨:文化信念的重构
  三、以学科制度作为考察学术转型的切入点
 第二节 两种知识型及其文化心理:儒学与科学
  一、儒学知识型的内在精神
  二、科学知识型的内在精神
 第三节 分析框架:知识--人--制度
  一、内在制度、外在制度分化出两条分析路径
  二、内、外制度的分离构成中国现代学术建构的特殊性
第二章 近现代学术转型的历史轨迹
 节 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改革
  一、京师大学堂:“中体西用”思想下的经科大学
  二、北京大学初期改革
 第二节 民国时期大学学科制度特征
  一、民国初期大学百花齐放的景象
  二、民国中后期唯科学主义和科学技术性偏向
  三、西南联大传承学术自主的实践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30年问的学科制度
  一、学科制度措施
  二、学科制度特征与后果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建学术传统的努力
  一、重点学科制度
  二、加强大学文科教育,重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传统
  三、加强学科的综合性,显示出以知识为本位的制度模式的端倪
  四、学科设置权限,改变学科制度中国家一元权力的主导地位
 第五节 近现代学术转型的历史轨迹描述
第三章 知识转型与现代学术价值观的构建
 节 现代学术观念的初显与确立
  一、学科方法训练的旨归:“创新”成为学术标准
  二、现代知识的理性价值:自主意识的表现
 第二节 学术价值观的生成特征:高度个体化
  一、学术:个体的致知之路
  二、 暑属感:学术圈的“无形学院”
 第三节 现代学术的信念对传统学术文化心理的
  一、对中国“学以致用”的学问动机的挑战-
  二、对“主义”的社会依附心理的挑战
  三、“个体理性人”对“社会人”的文化心理的挑战
 第四节 现代学术信念的断裂:中国经验的特殊性
第四章 传统文化心理与学术制度文化的互构
 节 学科制度的规训特征:形成“权力--知识”的联结
  一、制度即一种规训性权力
  二、学科制度中的权力规训类型
 第二节 由国家行政权力主导的知识制度
  一、短暂的求知型制度文化
  二、较长时段的实用型制度文化
 第三节大学行政权力主导下的组织制度
  一、大学聘任制保障下的个体自由探索
  二、单位制度下的强社会成就动机
 第四节对制度文化的积极建构
  一、文化的自主性及中国传统文化构筑的意义世界
  二、围绕制度“资源与规则”的自觉行动
第五章 现代知识分子的“学术自我”
 节 多重“自我”的植入
  一、案例:z教授的故事
  二、权力意志与自由意志的对决
 第二节 现实世界中多重“自我”的调适:中庸
 第三节 “力量型学术”与自我虚无感
  一、“力量型学术”中学者思想的“失语”
  二、权力意志下的自我虚无感
 第四节 中国现代学术信念的“认同”问题
  一、中国文化心理于现代科学理性主义自我观的潜在意义
  二、中国现代学术认同的问题:独立的、民族的学术意识
  三、构建现代学术的当务之急:学术水平的提高、差异的制度语境
结语
  一、主要结论
  二、贡献与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于海琴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博士,从事毕生发展心理学、大学生学习与发展、学校管理心理学研究。

文摘


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