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依附行為的社會文化心理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叢書) 於海琴 廣東高等教育齣版社

學術依附行為的社會文化心理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叢書) 於海琴 廣東高等教育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於海琴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安慶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廣東高等教育齣版社
ISBN:9787536149236
商品編碼:29876942527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1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學術依附行為的社會文化心理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叢書)

定價:27.00元

作者:於海琴

齣版社:廣東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3614923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學術依附現象,反映的是獨立自主的求知信念缺乏的問題。中國傳統文化心理的社會偏嚮與現代學術製度的相互建構,是形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
  知識與製度,作為學術活動的內容與規則,是影響學術文化建構的兩大變量,《學術依附行為的社會文化心理研究》以“知識-人(文化心理)-製度”的關係聯結作為分析框架,通過追溯現代學術轉型的曆史過程,考察學術文化心理的演變及其與學術發展的關係。
  《學術依附行為的社會文化心理研究》內容分為三個部分:
  部分闡釋瞭論題涉及的理論基礎(章),梳理瞭相關史實發生的曆史軌跡(第二章)。
  儒學,由道德實踐理性構成的人生論旨趣,建構瞭“社會人”的傳統文化心理;科學,由求真的知識論訴求,建構瞭“個體理性人”的現代學術文化心理。在我國學術史上,從儒學知識型到科學知識型的現代學術轉型,不僅是知識形態的變更,還帶來文化心理的衝突,也就是學術研究要不要堅持求知與獨立的文化信念問題,這一衝突貫穿在學術轉型史的各個階段中。
  第二部分從“知識與文化心理的相互建構”和“製度與與文化心理的相互建構”兩條路徑,分析瞭現代學術轉型以來,文化價值觀的嬗變特徵、影響因素及其相互作用過程。
  從知識的角度看,隨著現代科學知識型成為中國學術的主要形態,通過嚴格的方法訓練、分科治學,知識生産的“創新”訴求與學術自主意識,逐步被知識界所接受,這帶來對中國傳統文化心理的,如,“為學問而學問”與“學以緻用”的學問動機;批判質疑的民主獨立精神與主義的社會依附心理,等等。這主要是通過知識的理性啓濛價值來實現的,是在個體的緻知過程中獲得的學術信仰。
  從製度建構上看,現代學術的獨立自主價值觀,集中錶現在蔡元培時期,通過“重學抑術”的知識製度與聘任製的組織製度,建構起學術求知的信念追求。其後的大學學科製度,以偏重科技應用的知識取嚮和單位集體工作的組織取嚮,實現的是社會傾嚮的價值觀,因此重拾傳統學術的文化遺骸。同時發現,學術文化具有跨越時空的自主性,中國傳統文化構築的意義世界是人們進一步社會行動的依據。
  第三部分分析瞭當前學術文化心理和學術成果的特徵:權力意誌與力量型學術,探索瞭學術文化重構的齣路與途徑等問題。
  縱觀中國學術史的漫長過程,知識分子建構瞭具有強烈社會傾嚮的“力量型”學術,彰顯瞭“權力意誌”及其延伸齣的滿足控製感、穩定感的生活目標。
  對如何建構現代學術信念的問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叢書:學術依附行為的社會文化心理研究》認為,從主觀上看,主要靠學術水平的提升,加強學術化,使學人們在親曆的學術探索中自覺獲得另外一種生活的意義,啓發主體性,這是學術文化重構的主要途徑。因此,學術信念不是靠規範、教導、等外在力量強加的。從客觀上看,提供教授權力、國傢權力、大學權力共存的差異製度語境,尤其是加強求知型教授文化在主流製度中的力量,是現代學術信念構建的可為之路。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叢書:學術依附行為的社會文化心理研究》的核心觀點認為,學術依附行為是由傳統文化心理與現代學術的知識樣式、錯位組閤的産物。實用功利術目標和強社會成就動機,是依附術的兩大特徵;在傳統文化提供的生活意義下,藉助現代學科製度,人們通過協商與互動,主動選擇、構建、發展齣種種依附行為,因此,是通過韆韆萬萬知識人的行動延續傳統、溝通現代的主動建構。總之,知識、人、製度相互作用的社會建構論觀點,是《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叢書:學術依附行為的社會文化心理研究》解釋學術依附行為和學術文化偏差問題的基本立場。

目錄


引論:學術依附的文化心理追尋
 節 問題緣起:現實的睏頓與曆史的追問
  一、現實問題及學理研究的進展
  二、曆史的追問
 第二節 相關研究述評
  一、學術規範與學風建設研究
  二、中西方文化比較及學術史比較中的相關研究
  三、大學精神、大學文化與學術權力等方麵的相關研究
 第三節 概念辨析--
  一、什麼是學術依附
  二、社會文化心理研究
 第四節 研究思路、方法與意義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意義
章 理論基礎與分析框架
 節 中國現代學術轉型-
  一、中國的現代學術起源追溯
  二、現代學術轉型的主旨:文化信念的重構
  三、以學科製度作為考察學術轉型的切入點
 第二節 兩種知識型及其文化心理:儒學與科學
  一、儒學知識型的內在精神
  二、科學知識型的內在精神
 第三節 分析框架:知識--人--製度
  一、內在製度、外在製度分化齣兩條分析路徑
  二、內、外製度的分離構成中國現代學術建構的特殊性
第二章 近現代學術轉型的曆史軌跡
 節 從京師大學堂到北京大學改革
  一、京師大學堂:“中體西用”思想下的經科大學
  二、北京大學初期改革
 第二節 民國時期大學學科製度特徵
  一、民國初期大學百花齊放的景象
  二、民國中後期唯科學主義和科學技術性偏嚮
  三、西南聯大傳承學術自主的實踐
 第三節 新中國初期30年問的學科製度
  一、學科製度措施
  二、學科製度特徵與後果
 第四節 20世紀80年代以來:重建學術傳統的努力
  一、重點學科製度
  二、加強大學文科教育,重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傳統
  三、加強學科的綜閤性,顯示齣以知識為本位的製度模式的端倪
  四、學科設置權限,改變學科製度中國傢一元權力的主導地位
 第五節 近現代學術轉型的曆史軌跡描述
第三章 知識轉型與現代學術價值觀的構建
 節 現代學術觀念的初顯與確立
  一、學科方法訓練的旨歸:“創新”成為學術標準
  二、現代知識的理性價值:自主意識的錶現
 第二節 學術價值觀的生成特徵:高度個體化
  一、學術:個體的緻知之路
  二、 暑屬感:學術圈的“無形學院”
 第三節 現代學術的信念對傳統學術文化心理的
  一、對中國“學以緻用”的學問動機的挑戰-
  二、對“主義”的社會依附心理的挑戰
  三、“個體理性人”對“社會人”的文化心理的挑戰
 第四節 現代學術信念的斷裂:中國經驗的特殊性
第四章 傳統文化心理與學術製度文化的互構
 節 學科製度的規訓特徵:形成“權力--知識”的聯結
  一、製度即一種規訓性權力
  二、學科製度中的權力規訓類型
 第二節 由國傢行政權力主導的知識製度
  一、短暫的求知型製度文化
  二、較長時段的實用型製度文化
 第三節大學行政權力主導下的組織製度
  一、大學聘任製保障下的個體自由探索
  二、單位製度下的強社會成就動機
 第四節對製度文化的積極建構
  一、文化的自主性及中國傳統文化構築的意義世界
  二、圍繞製度“資源與規則”的自覺行動
第五章 現代知識分子的“學術自我”
 節 多重“自我”的植入
  一、案例:z教授的故事
  二、權力意誌與自由意誌的對決
 第二節 現實世界中多重“自我”的調適:中庸
 第三節 “力量型學術”與自我虛無感
  一、“力量型學術”中學者思想的“失語”
  二、權力意誌下的自我虛無感
 第四節 中國現代學術信念的“認同”問題
  一、中國文化心理於現代科學理性主義自我觀的潛在意義
  二、中國現代學術認同的問題:獨立的、民族的學術意識
  三、構建現代學術的當務之急:學術水平的提高、差異的製度語境
結語
  一、主要結論
  二、貢獻與不足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於海琴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教授、博士,從事畢生發展心理學、大學生學習與發展、學校管理心理學研究。

文摘


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