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新论 9787509779514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汤显祖新论 9787509779514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尹恭弘 著
图书标签:
  • 汤显祖
  • 明代文学
  • 文学史
  • 戏曲史
  • 牡丹亭
  • 汤显祖研究
  • 社会科学
  • 文学批评
  • 古典文学
  • 文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79514
商品编码:2988565797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汤显祖新论

定价:89.00元

作者:尹恭弘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9779514

字数:207000

页码:22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对于汤显祖的研究,本书作者没有拘泥于传统文学史的戏曲家定位,而是将其放在儒家、佛教、道家文化,以及政治、历史等宏观背景中,进行全方位综合性考察,详细阐述汤显祖在政治、哲学、文学等方面的主张,探析其在戏曲、诗歌、辞赋、散文等多种文体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立体式再现汤显祖的艺术成就原貌。

目录


作者介绍


尹恭弘,江苏镇江人,1945年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明代诗文发展史》、《人物谱》(合著)、《骈文》等;曾参加编写《中国文学大辞典》《中国古代山水诗史》等作品。

文摘


序言



《古曲新声:宋词风雅与现代情思的交融》 作者: 李文博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059876 内容简介: 《古曲新声:宋词风雅与现代情思的交融》是一部旨在探索宋词审美意蕴与当代情感共鸣的学术专著。作者李文博教授,著名文学史家,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与传播,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本书并非简单地复述宋词名篇,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深入剖析宋词的艺术特质,并将其置于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下进行审视,发掘其跨越时空的价值与意义。 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宋词研究框架。 第一部分:词体的生成与宋代的辉煌 本部分首先追溯了词体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从汉魏乐府民歌、唐代燕乐歌辞等源头讲起,梳理了词由俗入雅,逐渐形成独立诗体的发展脉络。重点阐述了宋代词学理论的成熟,如叶梦得、王灼、王安石、苏轼等重要词学家的理论贡献,以及词牌的演变、声律的考究等,为理解宋词的艺术规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详细介绍了宋代词坛的鼎盛局面,从婉约派的代表柳永、晏殊、欧阳修,到豪放派的巨擘苏轼,再到花间派的余韵,以及其他风格各异的词人,如秦观、黄庭坚、李清照、辛弃疾等,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宋词发展图景。书中对每一位重要词人及其代表作品的分析都力求细致入微,不仅展现了他们高超的艺术技巧,更挖掘了他们作品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人生况味。例如,在分析苏轼时,作者着重探讨了他“以诗为词”的创新,以及词中“大江东去”所体现的豁达胸襟;在论述李清照时,则深入挖掘了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个人情感与时代悲剧的交织。 第二部分:宋词的审美意象与情感表达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作者着重对宋词的审美意象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宋词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深刻打动人心,很大程度上在于其独特的意象选择和情感表达方式。作者将宋词的审美意象划分为几个主要类别: 自然意象: 如明月、杨柳、落花、细雨、斜阳、流水等。作者分析了这些意象在宋词中的象征意义,例如,月亮常寄托思念与孤独,杨柳象征离别与挽留,落花则暗示青春易逝、人生无常。他进一步探讨了宋词如何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引发读者的共鸣。比如,对“帘卷西 सार्थक”的描绘,不仅仅是景物描写,更包含着无尽的相思与等待。 生活意象: 如酒、灯、楼台、小院、锦书、罗衣等。这些贴近日常生活的意象,被宋词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内涵。作者分析了酒在宋词中既可以慰藉愁绪,也可助长离愁别绪的功能;灯火的明明灭灭,映照出游子的孤寂与思乡之情;高楼与小院,则承载着闺阁女子的寂寞与期盼。 抽象意象: 如愁、恨、梦、别、归等。这些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在宋词中被赋予了具象的艺术表现力。作者探讨了宋词如何通过对“愁”的千般描摹,让读者感同身受,以及“梦”作为一种虚幻的寄托,承载了多少现实中的渴望与失落。 在审美意象的分析基础上,作者深入探讨了宋词的情感表达特点。他认为,宋词的情感表达既有古典诗歌的含蓄蕴藉,又具有更加细腻、个人化的倾向。宋词善于通过“景语即情语”的方式,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融为一体,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境界。作者通过大量经典宋词的例证,如柳永的“多情只有春????,独自不解,飞到谁家”,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深入剖析了宋词中喜、怒、哀、乐、愁、思、怨等各种情感的丰富层次和微妙之处,以及词人如何将个人化的体验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感喟。 第三部分:宋词的艺术手法与审美追求 本部分将视角转向宋词的艺术技巧。作者详细阐述了宋词在语言运用、章法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到之处。 语言之美: 宋词语言清丽、雅致,既有口语的鲜活,又不失文言的凝练。作者分析了宋词对词语的锤炼,如叠字、双关、用典等手法的妙用,以及如何通过语音的协调,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例如,对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分析,不仅在于其哲理,更在于其语音的跌宕起伏,恰似人生无常。 结构之巧: 宋词在篇章结构上,既有起承转合的线性发展,也有跳跃、回环的跳跃式推进。作者分析了不同词牌的格律特点如何影响词的结构,以及词人如何在既定的格律中,创造出新颖别致的篇章布局。例如,对李清照《声声慢》的分析,其叠字的使用,不仅增强了情感的浓度,也构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情感倾泻方式。 表现手法: 宋词大量运用比兴、象征、衬托、对比等表现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富有张力。作者详细解读了这些手法的运用,如“以乐景写哀情”的对比手法,以及“以静写动”的衬托技巧,都极大地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 在艺术手法之外,作者还探讨了宋词的审美追求。他认为,宋词追求的是一种“韵味”和“意境”的美,是一种“弦外之音”,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回味。这种美不是直白的宣泄,而是含蓄的暗示,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第四部分:宋词的现代回响与永恒魅力 这是本书最富创新性的部分。作者将目光投向当代,探讨宋词的现代价值与永恒魅力。他认为,尽管时代变迁,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宋词中所蕴含的普遍性情感,如对故乡的思念、对爱情的向往、对人生的感慨、对自由的追求等,依然能够触动当代人的心灵。 情感的共鸣: 作者通过分析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与宋词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对照,说明宋词所能引发的共鸣。例如,现代都市人的孤独感与宋词中词人寂寞的内心世界的呼应;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对宁静、诗意的向往与宋词所营造的雅致意境的契合。 精神的启迪: 宋词中蕴含的豁达、坚韧、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等人生态度,对当代人具有重要的精神启迪意义。作者认为,从宋词中,我们可以学习如何面对人生的起伏,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从容,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文化传承的意义: 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宋词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载体。作者强调,深入理解和欣赏宋词,不仅是对古典文化的学习,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体认。他鼓励读者将宋词的美感融入现代生活,让古典的韵味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本书语言典雅而不失通俗,叙述流畅,例证丰富,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文学的趣味。作者避免了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解读和深入的分析,带领读者一同走进宋词的世界,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风雅与深情。 《古曲新声:宋词风雅与现代情思的交融》不仅是一部学术研究的力作,更是一本能够触动人心的文化读物。它将带领读者重新审视宋词的经典之美,发现其在当代社会依然拥有的强大生命力,并从中汲取属于自己的精神养分。对于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以及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而言,本书都将是一次难忘的心灵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汤显祖新论》是我最近读到的一本非常令人兴奋的学术著作。我一直认为,对于任何一位伟大的作家,我们都需要用新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和解读。而这本书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并没有囿于传统的对汤显祖的评价,而是从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结合当下的学术研究方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为鲜活、更为立体的汤显祖。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汤显祖思想中“情”与“理”的辩证关系的探讨,这在古代哲学思想中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问题。作者的分析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对汤显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也具有启示意义。我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获得启发。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汤显祖这个名字,总是与《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柳梦梅联系在一起,似乎他就是那个只懂风花雪月的才子。然而,当我翻开这本《汤显祖新论》时,我才发现,我对他的认知是多么的浅薄。这本书的作者展现了一个我从未见过的汤显祖:一个深谙时事、洞察人性、并且充满着深刻思考的文人。书中对汤显祖戏剧作品的解读,已经远远超越了简单的故事情节,而是深入到了作品的艺术手法、思想内涵,甚至是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汤显祖“情”的理解,不再是空泛的浪漫,而是与个人命运、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的复杂情感。这种解读方式,让汤显祖的作品重新焕发了生命力,也让我看到了文学与历史之间深刻的联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汤显祖,也让我们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这套《汤显祖新论》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一翻开就被其严谨的学术气息和独到的视角所吸引。我原本对汤显祖的了解仅限于《牡丹亭》的才子佳人故事,以为他的剧作不过是风花雪月的吟咏,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对汤显祖生平的梳理,更是深入挖掘了他作品背后隐藏的社会、历史、哲学等多重意涵。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汤显祖“情”的解读,不再是泛泛而谈的浪漫,而是将其置于当时社会背景下,探讨了士人心态、政治压抑与情感宣泄的复杂关系。作者旁征博引,从历史文献到戏曲评论,再到哲学思想,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立体而深刻的汤显祖形象。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对明代社会文化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也对文学与历史的互动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为研究汤显祖提供了新的维度,也为普通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古典文学与思想世界的大门,让我觉得物超所值。

评分

购买《汤显祖新论》纯属偶然,当时只是在书店里随意翻阅,却被其精美的装帧和颇具吸引力的书名所打动。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我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本书的作者显然是经过了多年的潜心研究,他对于汤显祖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和分析。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汤显祖戏剧创作与当时文坛流派的比较研究印象深刻,这使得他对汤显祖的艺术成就有了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评价。书中对《临川四梦》的解读也十分到位,不仅仅停留于情节的叙述,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跟随一位博学的向导,一步一步地探索汤显祖那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中国古典戏剧、明代文学史,甚至是明代社会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它一定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

作为一个对戏曲艺术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一直以来都对明代戏曲大家汤显祖充满了好奇。《汤显祖新论》的出现,无疑为我解开了许多困惑,也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书中对汤显祖诗文的解读,以及其戏剧创作如何受到当时哲学思潮的影响,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汤显祖“情”的论述,认为其“情”并非简单的情感,而是复杂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关怀的体现。作者的论证过程严谨扎实,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和文献,使得他的观点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关于汤显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去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魅力。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推动汤显祖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