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成语词典》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型成语词典。收词严谨规范,涵盖古今常用成语;释义准确详备,说明褒贬色彩,指出特定用法;书证精当丰富,充分体现成语的时代性和使用特点。词典自2002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销量超过500万册。荣获第五届国家辞书奖,是成语类辞书的品牌产品。
《新华成语词典》第2版,依据大型文献语料库,对收词、释义、例证等做了全面修订。收词从第1版的8000余条增加到10000余条,收录了“风生水起”“冰山一角”等大量新近产生的成语。
《新华成语词典》第2版由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修订。这次修订,以大型语料库为文献依据,吸收多年研究成果,对词典的收词、释义、例证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研究和改进。在保持第1版优点、特色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质量,增强词典的科学性、实用性。
◎ 审核、调整词目,收词从第1版的8000余条增加到10000余条,增收大量古今常用成语及新近产生的成语。
◎ 全面检查、改进释义。
◎ 核查书证;补充及更换部分更典型、更恰当的书证。
◎ 调整语源阐释方式,增加“语本”体例以表明成语定型之前的语源。
◎ 以常用常见和兼顾语源为原则,对部分主副条进行调整。
词典采用双色套印,条目释义部分用蓝色楷体表示,较第1版更为清晰、美观。
《新华成语词典》第2版由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修订,赵克勤、张万起、许振生等辞书专家审订。
作为一名常年与文字打交道的文字工作者,我的阅读习惯是偏向于“系统性”的。我并不满足于仅仅查阅单个成语的含义,我更关注的是成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分类逻辑以及文化脉络的梳理。我希望这本辞典在排版和结构设计上能体现出极强的逻辑性。例如,是否提供了按主题、按朝代、甚至按笔画的多种检索方式?在每个词条下方,除了标准的释义和出处,是否还有例句的场景分析?特别是针对中小学生群体,其收录的成语是否兼顾了从基础认知到深入理解的梯度变化?如果能有一个清晰的索引和附录部分,能帮助读者快速定位到那些同义、反义或易混淆的成语群组,那就更完美了。毕竟,学习语言是一个构建网络的过程,而不是孤立地记忆碎片,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完整、立体的成语学习地图,而不是一堆散乱的知识点。
评分这本辞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为我这种有“书本情节”的人量身定做的。拿到手的时候,那种略带重量感的精装外壳,触感温润而坚实,让人立刻就能感受到它不同于普通平装书的“分量感”。塑封的工艺处理得非常到位,紧密包裹着书页,不仅保护了书脊的完整,也让封面那雅致的色彩和字体清晰地呈现出来,仿佛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边角的圆角设计,在保证保护性的同时,也让翻阅时更加舒适,不会轻易伤到手。那种新书特有的、带着淡淡油墨香的气息,混合着塑封带来的那种清晰的保护感,是只有实体书才能给予读者的踏实感。我毫不犹豫地把它放在了书架最显眼的位置,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我书架上的一件陈设,时刻提醒着我去汲取知识的力量。每一次轻轻拂过它的封面,都能感受到一种对知识的敬意,这种对实体书籍的偏爱,在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我期待着通过它的实体形式,与那些古老的智慧进行更直接、更沉浸式的对话。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词典的初衷,其实是想找回一种更“专注”的学习体验。在电子屏幕上查阅资料,总是伴随着各种弹窗、通知和不自觉地跳转到其他网页的诱惑。而实体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中断性”。一旦翻开,我的注意力就被牢牢地锁定在这方寸之间的文字里。我希望这本辞典的字号、行距和纸张的色调都经过科学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那种略微泛黄或米白色的纸张,相较于刺眼的纯白,更能让人心神安定。我能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静的午后,端着这本沉甸甸的词典,沉浸在古人的智慧中,那种不受干扰的、纯粹的知识摄取过程,是任何高科技产品都无法替代的宁静与高效。这种“仪式感”,正是激发我持续学习动力的重要一环。
评分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在不同的工具书之间做筛选,最终决定入手这一本,主要看重的是它“新华”的品牌背书和“第2版”的更新承诺。对于成语这类需要精确考证的语言知识来说,权威性和时效性是至关重要的。我之前使用的旧版词典,在收录一些近年新兴或在特定语境下流行的成语时,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次的更新,让我对它是否涵盖了最新的语言发展趋势抱有极高的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词条,更能在释义上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解深度,尤其是在解释一些古典成语的现代引申义时,能够提供更贴合当代人思维习惯的阐述。此外,对于那些复杂的历史典故和出处考证,我期望它能提供比肩专业研究的详尽资料,让每一个成语背后的小故事都能被清晰、准确地还原出来,避免那种模棱两可的解释。能被选为“中华成语大会”的参考用书,也从侧面印证了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是经得起推敲的。
评分这本书的定位似乎明确指向了“中小学生”这个群体,这让我对它的语言使用和知识的引导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它必须在“专业性”和“易懂性”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释义不能过于晦涩艰深,要用符合青少年认知水平的现代汉语来解释古典词汇的精髓,既要保证准确性,又要有助于他们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情境和文化内涵。如果它能在每个重要成语后,用一段简短生动的小故事来串联起典故的来龙去脉,而不是干巴巴地引用古文,那无疑是巨大的加分项。这种“讲故事”的方式,能极大地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习成语不再是枯燥的死记硬背,而是探索历史和文化的有趣冒险。我非常希望这本词典能成为他们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第一把金钥匙,引导他们从兴趣出发,逐步建立起扎实的语言基础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