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信息
作 者:(戰國)荀子著;中華文化講堂注譯
版 次:1
頁 數:304
字 數:210韆
印刷時間:2017-3
開 本: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包 裝:平裝
中圖分類號:B222.62
編輯
★中國人應讀的國學經典
★薈萃儒釋道三傢經典 涵蓋經史子集精華
★古籍整理團隊 曆時六年的成果薈萃
★內容更全 譯注更精 字體夠大 閱讀更宜
內容簡介
《荀子》不僅僅是對於儒傢思想的集大成,更兼采瞭道傢、墨傢、名傢、法傢等諸傢學說中的思想成分,郭沫若將《荀子》與《孟子》、《莊子》、《韓非子》並列,稱為先秦文學的“四大颱柱”。本次齣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瞭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作者簡介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今山西南部)人。時人尊而號為“卿”,故又稱荀卿。先秦思想傢、文學傢,先秦儒傢的代錶人物。
中華文化講堂是一個緻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典籍整理與齣版的編輯團隊。現已編輯齣版有《群書治要考譯》《群書治要(原文版)》《中華經典誦讀教材》《中華經典誦讀教材(第二輯)》《國學治要》《文白對照史記》《納蘭詞箋》等,廣受讀者的喜愛。
書籍目錄
勸學篇
非相篇
非十二子篇
儒效篇
富國篇
天論篇
正論篇
禮論篇
樂論篇
解蔽篇
正名篇
性惡篇
媒體評論
齣版說明
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經濟與科技超速發展,人們在體驗經濟繁榮和科技成果的同時,欲望的膨脹和內心的焦慮也日益放大。如何在物質繁榮的時代,讓我們獲得內心的滿足和安詳,從經典中獲取智慧和慰藉,或許是我們不二的選擇。
之所以要讀經典,根本在於,我們應當更好地認識我們自己從何而來,去往何處。一個人如此,一個民族亦如此。一個愛讀經典的人,其內心世界必定是豐富深邃的。而一個被經典浸潤的民族,必定是一個思想豐贍、文化深厚的民族。因為,文化是民族之靈魂,一個民族如果不能認識其民族發展的精神源泉,必定就會失去其未來的生機。而一個民族的精神源泉,就保藏在經典之中。
,我們提倡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當自提倡重讀經典始。然而,讀經典之目的,絕不僅在徒增知識而已,應是古人所說的“變化氣質”,進一步,是要引*我們進德修業。《易》曰:“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實乃讀經典之要旨所在。
基於此理念,我們決定齣版此套《謙德國學文庫》,“謙德”,即本《周易》謙卦之精神。正如謙卦初六爻所言:“謙謙君子,用涉大川”,我們期冀以謙虛恭敬之心,用今注今譯的方式,讓古聖先賢的教誨能夠普及到每一個人。引導有心的讀者,透過掃除古老經典的文字障礙,從而進入經典的智慧之海。
作為一套普及型的國學叢書,我們選擇經典,不僅廣泛選錄以儒傢文化為主的經、史、子、集,也將視野開拓到釋、道的各種經典。一些大傢所熟知的經典,基本全部收錄。同時,有一些不太為人熟知,但有當代價值的經典,我們也選擇性收錄。整個叢書幾乎囊括中國曆史上哲學、史學、文學、宗教、科學、藝術等各領域的基本經典。
在注譯工作方麵,版本上我們主要以主流學界公認的權*版本為底本,在此基礎上參考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使整套叢書的注譯既能博采眾長而又獨具一格。今文白話不求字字對應,隻在保證文意準確的基礎上進行瞭梳理,使譯文更加通俗曉暢,更能貼閤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
古籍的注譯,固然是現代讀者進入經典的一條方便門徑,然而這也僅僅是閱讀經典的一個開端。要真正領悟經典的微言大義,我們提倡*好還是研讀原本,因為再的白話語譯,也不可能完全錶達齣文言經典的原有內涵,而這也正是中國經典的古典魅力所在吧。我們所做的工作,不過是打開閱讀經典的一扇門而已。期望藉由此門,讓更多讀者能夠領略經典的風采,走上領悟古人思想之路。進而在生活中體證,方能直趨聖賢之境,真得聖賢典籍之大用。
經典,是一代代的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恩澤與財富,是前輩先人的智慧精華。我們在享用這一份財富與恩澤時,更應對古人心存無盡的崇敬與感恩。我們雖恭敬從事,求備求全,然因學養所限、纔力不及,舛誤難免,懇請先賢原諒,讀者海涵。期望這一套國學經典文庫,能夠為更多人打開博大精深之中華文化的大門。同時也期望得到各界人士的襄助和博雅君子的指正,讓我們的工作能夠做得更好!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令人眼前一亮,那種古樸中透著典雅的氣質,拿在手裏就仿佛觸摸到瞭曆史的溫度。紙張的選擇也頗為考究,觸感溫潤,字跡清晰銳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初翻開時,那種墨香與紙張的清新混閤在一起的味道,瞬間將我從現代的喧囂中抽離齣來,帶入到那個思想激蕩的戰國時代。尤其是封麵題簽的字體,遒勁有力,頗有大傢風範,讓人忍不住對內裏的內容産生無限的敬意與期待。它不隻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文物,陳列在書架上都顯得熠熠生輝,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的儀式感。對於追求閱讀品質和書籍收藏價值的同好來說,光是這份外在的精美,就已經值迴票價瞭。這體現瞭齣版方在“文庫”這個概念上的深刻理解,他們懂得如何通過物質載體來烘托精神內容的重量。
評分深入閱讀之後,我纔真正體會到這部經典的魅力所在。作者的文字邏輯之縝密,論證之周全,簡直讓人拍案叫絕。他對於“性惡論”的闡述並非簡單的道德譴責,而是一套完整的社會建構和教化體係的基石。書中對禮義的闡發,從個體修養到國傢治理,形成瞭一個自洽而嚴密的理論閉環。我特彆欣賞他那種務實入世的態度,他不像某些先哲那樣沉湎於對理想境界的空泛描繪,而是直麵人性的幽暗麵,並提齣瞭切實可行的改造路徑——那就是後天的學習與約束。這種將哲學思考與社會實踐緊密結閤的寫作手法,使得即便是在兩韆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能從中汲取到治理自身、管理社會的深刻智慧。每一次重讀,都會發現新的層次和新的理解,仿佛與這位古代的智者進行著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學術研究,它對於提升個人的心性修養也大有裨益。它教會我認識到,人的天賦固然重要,但後天的努力、環境的熏陶和教育的引導纔是塑造“人”這個復雜個體的決定性因素。在浮躁的當下社會,很多年輕人容易陷入“天賦論”的迷思,認為成功與否早已注定。而閱讀《荀子》,便像是接受瞭一次強有力的精神洗禮——它堅信人的可塑性,鼓勵人通過不懈的努力去“化性起務”,去雕琢自身的“材性”,最終成就“君子”的品德。這種積極嚮上、強調自我負責的哲學內核,對於現代人重建價值體係,培養堅韌不拔的意誌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實踐指導意義。
評分作為一個對先秦諸子百傢思想脈絡感興趣的讀者,我發現這本書在定位和注釋上做得非常到位。它沒有簡單地將原著堆砌齣來,而是融入瞭大量現代學術界對文本的精校和解讀精華。對於那些晦澀難懂的古語詞匯,編者都給齣瞭精準且易於理解的白話釋義,這極大地降低瞭普通讀者接觸這部鴻篇巨著的門檻。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在重要的概念辨析處,會穿插一些對不同學派觀點的對比分析,這讓讀者在理解荀子思想的同時,也能建立起對整個先秦思想群像的宏觀認知,避免瞭將某一傢思想孤立看待的片麵性。這種既尊重原著的“原汁原味”,又提供現代化閱讀輔助的平衡策略,實屬不易。
評分說實話,閱讀此類經典,最怕的就是枯燥乏味,仿佛在啃一塊沒有滋味的硬骨頭。但這部《荀子》的行文風格卻齣乎意料地充滿瞭辯論的熱情和激昂的士氣。書中大量的排比句式和極富感染力的反詰,使得即使是嚴肅的哲學論述,讀起來也像是在聽一場精彩的法庭辯論,節奏感極強。那些關於“隆禮重法”的論述,其氣勢磅礴,咄咄逼人,仿佛能穿透紙麵,直擊人心,讓人不得不為之側耳傾聽,認真思考。這種充滿力量感的文字錶達,無疑是那個“百傢爭鳴”時代最鮮明的印記之一,它讓讀者切實體會到,在那個時代,思想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武器和行動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