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詩經詮解
定價:48.00元
作者:孔子
齣版社:開明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13133920
字數:
頁碼:34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普通大眾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n
★《詩經》是我國部詩歌總集。
內容提要
《詩經》全麵展示瞭西周開國至春鞦中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瞭我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的曆史全貌,對於後人考察周代的曆史、宗教、文化、習俗,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極多,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詩經詮解》重新編譯瞭整本《詩經》。
目錄
作者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麯阜),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的大思想傢、大教育傢。孔子開創瞭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傢學派創始人。
文摘
國 風 n
周 南 n
周南,因在周王城的南麵而得名。在周代,人們習慣將江漢流域的一些小國統稱之“南國”或“南土”、“南邦”等,所以詩的編輯者便將采自江漢流域許多方國的歌詞,連同受“南音”影響的一些地區采集的歌詞,命名為“周南”。《周南》共有11篇,計為:關雎、葛覃、捲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苡、漢廣、汝墳、麟之趾。 n
關 雎 n
【原文】 n
關關①雎鳩②,在河之洲③。窈窕④淑女,君子好逑⑤。 n
參差荇菜⑥,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⑦求之。 n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n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⑧友之。 n
參差荇菜,左右芼⑨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n
【注釋】 n
①關關:鳥和鳴聲。②雎鳩:水鳥名,俗稱魚鷹。③洲:河中淤積形成的小沙灘。④窈窕:美好的樣子。⑤逑:配偶。⑥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略呈圓形,浮在水麵,根生水底,夏天開黃花;結橢圓形蒴果。全草可入藥。⑦寤寐(wù mèi):醒與睡。常用以指日夜。⑧琴瑟:指琴與瑟兩種弦樂器。古代常閤奏。⑨芼(mào):掃取,拔。 n
【譯文】 n
關關鳴叫的雎鳩,棲息在河中沙洲。文靜美好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 n
參差不齊的荇菜,或左或右隨水流。文靜美好的姑娘,日夜都想去追求。 n
追求她沒有得到,日夜都思念不已。想來想去思不斷,翻來覆去難入眠。 n
參差不齊的荇菜,或左或右把它采。文靜美好的姑娘,彈琴奏瑟錶親愛。 n
參差不齊的荇菜,或左或右把它摘。文靜美好的姑娘,擊鍾鼓使她快樂。 n
【解析】 n
這是描寫男子愛慕而追求女子的情詩。它是《風》的開始,也是《詩經》的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傢》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雲:“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他們的著眼點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關雎》一詩形象生動地描繪齣青年男子在追求自己心上人時焦慮急迫、晝思夜想難以入眠的相思情景,也錶現瞭在周代禮樂文化規範下的審美情趣以及道德意識。而詩中那些鮮活的詞匯,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輾轉反側”等,至今仍被人們使用。 n
葛 覃 n
【原文】 n
葛①之覃②兮,施③於中榖④,維葉萋萋⑤。 n
黃鳥⑥於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⑦。 n
葛之覃兮,施於中榖,維葉莫莫⑧。 n
是刈⑨是濩⑩,為11為綌12,服之無斁13。 n
言告師氏14,言告言歸。 n
薄15汙我私,薄浣我衣。 n
害浣害否,歸寜16父母。
序言
我一直認為,評價一部關於經典解讀的書,不能隻看它說瞭什麼,更要看它“沒說什麼”——即它拒絕瞭哪些流於錶麵的附會和牽強。這本書在這方麵展現齣瞭極高的學術操守。在麵對一些曆史上爭議較大的篇目時,作者的態度是審慎的,他會列舉不同的主流觀點,然後給齣自己基於現有材料的判斷,而不是武斷地下結論。這種“存疑不害真”的態度,體現瞭對經典的敬畏。我尤其贊賞它對詩歌中蘊含的倫理觀念和審美情趣的挖掘,它不僅僅是在解釋“文字”,更是在重構“世界觀”。讀完其中關於“德行”與“樂歌”關係的一段論述,我深感震撼,原來在那個時代,音樂和道德是如此緊密地捆綁在一起,一首詩的優劣,直接關乎一個人的為政之道。這本書,更像是一扇通往周代精神世界的精緻門窗,讓人窺見瞭那個時代政治哲學的底色與人文精神的源頭活水。
評分這本新近到手的書,光是拿在手上的質感就讓人心生歡喜。封麵設計得很有古韻,那種沉靜的墨色調,配上燙金的標題字,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仿佛能感受到歲月的厚重。我一直對古代經典抱有敬畏之心,尤其是《詩經》這樣的源頭活水,總覺得裏麵藏著我們民族最深層的精神密碼。剛翻開目錄,我就被那種嚴謹的編排所吸引,注釋詳實,引用考據也相當紮實,看得齣作者在梳理曆代典籍時的用心良苦。我特彆期待的是那些“詮解”的部分,希望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字詞釋義,而是能深入到那個時代的生活場景、禮儀製度乃至士人的情感世界中去,幫我們這些現代人真正“聽懂”那些古老的吟唱。初讀幾頁,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風格,仿佛引領我穿越時空,站在周初的田埂上,感受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淳樸與熱烈。這本厚實的著作,無疑是為真正想深入探究經典的讀者準備的,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導讀,而是需要靜下心來,與之對飲的醇厚佳釀。
評分說句實在話,我以前看一些老版本的《詩經》注本,常常因為文白夾雜、注釋過於陳舊而感到閱讀障礙,很多時候為瞭理解一個詞條就要翻閱好幾本工具書,體驗感極差。這本新齣的《詮解》在這方麵做得堪稱典範。它的行文清晰流暢,注釋幾乎都放在瞭正文旁邊或頁腳,既不打斷閱讀的連貫性,又能隨時提供精準的幫助。更難得的是,它在保持學術深度的同時,並沒有讓語言變得晦澀難懂。作者似乎有一種能力,能用現代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解釋那些古老的觀念。例如,在處理一些描繪田園勞作的詩句時,作者對於當時農耕工具、節氣變化的描述,具體到讓人仿佛能聞到泥土的芬芳,這種兼顧文學美感與曆史實證的平衡點,把握得恰到好處。這本書極大地降低瞭普通愛好者接觸這部偉大經典的門檻,同時又足以滿足專業研究者的需求。
評分這書拿到手已經有一周瞭,我每天都會抽齣固定的時間來研讀,體驗著一種近乎儀式感的學習過程。我發現作者的筆法非常剋製,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堆砌,一切都以“解”為核心,力求清晰、準確、有說服力。尤其是對於那些篇幅較短、但意蘊豐富的篇章,作者往往能旁徵博引,從《禮記》《左傳》乃至後世的某些注疏中汲取養分,形成一個多維度的解釋體係。我尤其喜歡它對“賦、比、興”手法的闡發,過去總覺得這三個概念有點虛無縹緲,但在這本書裏,作者通過大量的實例對比,將“興”的跳躍性和“比”的含蓄性展現得淋灕盡緻,讓人茅塞頓開。這不像是在讀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在跟隨一位技藝精湛的工匠,看他如何將一塊璞玉雕琢成形,每一個切麵都經過深思熟慮。讀完一個章節,我常常會感到心神俱靜,被那種跨越韆年的智慧所洗禮。
評分說實話,我最近在看好幾本關於先秦文化的書,但大多停留在宏觀的介紹層麵,真正能讓人沉浸下去的“硬核”解讀並不多見。這本《詮解》給我的感覺就完全不同,它像是把我帶到瞭一間古老的書房裏,旁邊燃著微弱的燈火,一位飽學之士正在用他畢生的心血為我細細拆解每一篇詩章背後的意涵。最讓我欣賞的是它在處理那些涉及祭祀、婚嫁、戰爭等場景時的考據工作,簡直細緻到令人發指。比如對某一首“變風”的解讀,作者沒有停留在字麵上的哀嘆,而是結閤當時的社會結構和政治氣候,分析齣詩中那種隱忍而深刻的民怨,這種層層剝開的分析,極大地拓寬瞭我對那個時代的理解。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思考作者引用的那些旁證,這種智力上的參與感,是閱讀體驗中極為珍貴的部分。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瞭標準答案,而在於它構建瞭一個極為嚴謹的思考框架,引導讀者自己去探尋那埋藏在文字之下的真實脈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