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論語》十日談——思想文化十日談叢書
定價:18.00元
作者:鄧球柏,鄧顗
齣版社:上海辭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53262897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以通俗性、知識性為特點,以一日一談為形式,全麵介紹瞭論語的思想,如“艱難睏苦的經曆,閃閃發亮的人生”、“三部論語的異同,半部論語的功用”、“學而時習的意義,學行結閤的境界”等等,讀者可以通過本書瞭解論語一書思想的來龍去脈,以進一步理解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
目錄
日 艱難睏苦的經曆 閃閃發亮的人生
第二日 三部論語的異同 半部論語的功用
第三日 學而時習的意義 學行結閤的境界
第四日 裏仁為美的真諦 好靜樂山的情趣
第五日 仁者愛人的胸懷 殺身成仁的精神
第六日 知者不惑的頭腦 知命知禮的君子
第七日 勇者不懼的氣概 不遷不慍的修養
第八日 尊美屏惡的文明 為政以德的理想
第九日 道藝雙馨的人纔 利器善事的理念
第十日 修己安人的孔子 博文約禮的教學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感把握得非常到位,完全沒有那種傳統學術著作的乾巴巴和枯燥。它讀起來更像是一係列精心編排的“微型講座”,觀點提齣、論證展開、最後給齣引人深思的總結,一氣嗬成。我發現自己很容易被作者拋齣的問題所吸引,比如關於“仁”的實踐性探討,書中通過多個側麵,從個人修養到傢國治理,層層遞進,展現瞭這一核心概念的復雜性與普適性。更令人稱道的是,它的論述中偶爾會穿插一些引人發笑的典故或者生動的比喻,這些“調味劑”讓整本書的閱讀體驗保持瞭極高的愉悅度。我甚至在某些段落看到瞭對當代社會現象的隱晦映射,這讓我不禁感嘆,偉大的思想總是能穿透時空的限製,對當下提齣警醒。與其說是在讀一本關於古代思想的書,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曆史的思維健身操。
評分說實話,我最初是被這套叢書的整體定位所吸引,那種“思想文化十日談”的命名方式,本身就帶著一種日常化、對話式的親切感,仿佛一位飽學之士願意在茶餘飯後與你深入淺齣地聊聊那些高深的學問。這本書的文本選擇和注釋體係,體現瞭編者極高的專業素養。它並非僅僅是原文的堆砌,更像是一次精心的“重構”。每段引文的齣現,都伴隨著細緻入微的背景考證,幫助讀者理解為何在那個特定的曆史時刻,孔子的某句話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我特彆留意到,在解釋一些容易産生歧義的詞匯時,作者采用瞭對比古今用法的策略,使得原本拗口的古義變得鮮活起來。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原本敬而遠之的古代智慧,變得觸手可及。它成功地搭起瞭一座橋梁,連接瞭我們現代人的思維習慣與兩韆多年前的先哲思想,讀起來毫無阻滯感。
評分這本精裝的哲學經典選讀,裝幀設計得相當雅緻,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內頁的紙張觸感溫潤,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我特彆欣賞它在章節編排上的用心,並非簡單地按篇章羅列,而是似乎引入瞭一種主題式的串聯,使得原本散落在不同篇章中的思想火花,能夠被組織成更具邏輯性的探討路徑。比如,關於“君子”的論述,作者巧妙地將不同語境下的定義和行為規範糅閤在一起,形成瞭一幅立體而飽滿的道德畫像。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對著某一句格言進行反復咀嚼,那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尤為強烈。它更像是一部導覽手冊,而非教科書,它引導你去探索思想的迷宮,而不是直接給齣地圖。對於初次接觸這類古代思想體係的讀者來說,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無疑是極大的友好信號。它提供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是一種沉浸式的文化體驗,讓人忍不住想立刻開始下一章的探索。
評分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說,我最看重的是一本書能否真正改變我的“看世界的方式”。而這本讀物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並非著眼於考據某個字詞的確切本義,而是緻力於挖掘其背後的生活哲學和處世智慧。例如,對於“禮”的闡釋,它沒有停留在繁文縟節的描述上,而是將其提升到瞭維護社會秩序和錶達內在敬意的層麵,這與我日常生活中對人際界限的理解産生瞭奇妙的共振。全書的語言風格保持瞭一種剋製而又不失溫度的基調,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乏智者的洞察力。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僵硬的教條,而是一套靈活的思維工具箱,讓你可以在麵對復雜局麵時,從中找到最適閤自己的“準則”去權衡利弊。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將嚴肅的古代思想,轉化為一種可以內化並指導日常實踐的生活哲學。
評分這本讀物在排版上的細節處理,簡直是強迫癥患者的福音。邊距的留白恰到好處,使得文字之間的呼吸感非常舒適。裝幀設計中使用的某種仿古紋理,為整體增添瞭一種厚重的曆史沉澱感,即便隻是把它放在書架上,也顯得格調不凡。我發現這本書的章節劃分似乎遵循著一種“遞進式深化”的邏輯,從最基礎的個人德行談起,逐步擴展到人際關係的處理,最終觸及到政治哲學和宇宙觀的宏大命題。這種結構安排,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瞭知識體係的搭建。它沒有生硬地灌輸結論,而是側重於展示思想的“生長過程”,讓你跟隨先賢的思緒一同脈動。讀完某一天的內容,總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第二天它將如何展開新的視角,這種持續的吸引力,是許多同類書籍所不具備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